高热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e0a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8.png)
05
食欲不振:食 欲减退,消化 不良
04
肌肉酸痛:全 身肌肉酸痛, 乏力
发热原因
01
感染:细菌、病 毒、真菌等感染
02
炎症:身体组织 炎症反应
03
04
肿瘤:恶性肿瘤 引起的发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异
常导致的发热
诊断方法
体温测量:测量 体温,判断是否
高热 1
影像学检查:进 4
行X光、CT等影 像学检查,判断
观察病情
01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
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趋势
02
观察呼吸:观察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判断呼吸困难程度
03
观察皮肤:观察皮肤
颜色、湿度和弹性,
判断脱水程度
04
观察意识:观察意识
状态,判断有无昏迷、
谵妄等意识障碍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鼓励病人积极 面对疾病,增
强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缓解
定期检查
定期测量 体温,观 察病情变
化
定期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等
指标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胸片等检
查
定期进行 康复训练, 促进身体
恢复
THANK YOU
汇报人
压力
关注病人的情 绪变化,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多喝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 代谢
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 免加重胃肠负担
营养补充
01
高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小儿高热护理ppt课件
![小儿高热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c350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7.png)
破伤风等反应。
5
发热的分类
•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的感染所致。
•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
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6
14
健康指导
•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 多饮水。
•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 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 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15
16
13
小儿高热的护理措施
• 9、做好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 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 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龈炎等,要及时清洁口腔,最好 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
• 10、皮肤护理: 高热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做 好皮肤护理,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衣被不可太 厚,可用温毛巾擦试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发热分度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 36~37℃衡量。若腋温超过37.4℃,且一 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
发热分度(腋温):
体温 36.2~ 37.5~ 38.1~ 39.1~ 大于或等 37.4 38 ℃ 39 ℃ 40 ℃ 于41 ℃ ℃
状态 正常 低热 中等 高热 超高热 热
• 2、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 度,心搏加快约15次/分,故心脏负担加大。
5
发热的分类
• 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的感染所致。
•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
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6
14
健康指导
•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 多饮水。
•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 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 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15
16
13
小儿高热的护理措施
• 9、做好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 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 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龈炎等,要及时清洁口腔,最好 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
• 10、皮肤护理: 高热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做 好皮肤护理,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衣被不可太 厚,可用温毛巾擦试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发热分度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 36~37℃衡量。若腋温超过37.4℃,且一 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
发热分度(腋温):
体温 36.2~ 37.5~ 38.1~ 39.1~ 大于或等 37.4 38 ℃ 39 ℃ 40 ℃ 于41 ℃ ℃
状态 正常 低热 中等 高热 超高热 热
• 2、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 度,心搏加快约15次/分,故心脏负担加大。
高热的护理 ppt课件
![高热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0edf2d04a1b0717ed5ddb3.png)
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的一种全身 反应。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范畴,可使脑血流量、脑组 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 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 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对于高热患者要及时降温。
研究表明人体最高耐受温度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 ℃以上
ppt课件
13
护盐水灌肠
物理降温
酒精擦浴
冷敷
ppt课件
14
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一般水温为32-34℃,通过温水擦浴,使皮 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达到传导散热的目的。
ppt课件
15
物理降温
2.酒精擦浴:用纱布沾取30℃25-35%的酒精, 反复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 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通过蒸发降温,同时酒精 还可以扩张血管,加强散热效果。由于酒精的温 度与患者皮肤的温度接近,擦浴时不会因刺激引 起不适。
ppt课件
25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有出血倾向(如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损害、白血 病等)。患者禁用酒精及温水擦浴。
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密切观察病情。
冰块降温时要检查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ppt课件
26
降温时的护理
心理
观察
休息
安全
降温护理
营养
皮肤
口腔
水分
ppt课件
27
降温时的护理
4.水分的补充:高热会导致水份大量丧失,血液浓缩,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
ppt课件
28
降温时的护理
以促使毒素排泄,带走体内热量,必要时按医嘱静 脉补充液体。
《小儿高热的护理》课件
![《小儿高热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b12e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4.png)
《小儿高热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 什么是小儿高热? • 小儿高热的症状与表现 • 小儿高热的治疗与护理 • 如何预防小儿高热? • 小儿高热常见误区与解答
01
什么是小儿高热?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01
02
定义
标准
小儿高热是指孩子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腋下温度超过37.5℃ 为标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正常体温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正常体 温范围为36.5℃-37.5℃,婴儿为36.2℃-37.3℃,幼儿和儿童为 36℃-37℃。
THANKS
高热是否需要捂汗?
总结词
不需要,过度捂汗可能导致脱水和其他并发症。
详细描述
一些家长认为通过捂汗可以帮助孩子降温,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过度捂汗可能导致孩子脱水、呼吸 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温水擦浴等措施来帮助孩子降 温。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当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脱水等症状时, 应立即就医。
当患儿伴随其他疾病,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出现高热 时,也应尽快就医。
04
如何预防小儿高热?
提高免疫力
01
02
03
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规定,为孩子接 种各类疫苗,预防传染病 的发生。
均衡营养
保证孩子饮食均衡,摄入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地方。
注意保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感冒。
目录
• 什么是小儿高热? • 小儿高热的症状与表现 • 小儿高热的治疗与护理 • 如何预防小儿高热? • 小儿高热常见误区与解答
01
什么是小儿高热?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01
02
定义
标准
小儿高热是指孩子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腋下温度超过37.5℃ 为标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正常体温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正常体 温范围为36.5℃-37.5℃,婴儿为36.2℃-37.3℃,幼儿和儿童为 36℃-37℃。
THANKS
高热是否需要捂汗?
总结词
不需要,过度捂汗可能导致脱水和其他并发症。
详细描述
一些家长认为通过捂汗可以帮助孩子降温,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过度捂汗可能导致孩子脱水、呼吸 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温水擦浴等措施来帮助孩子降 温。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当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脱水等症状时, 应立即就医。
当患儿伴随其他疾病,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出现高热 时,也应尽快就医。
04
如何预防小儿高热?
提高免疫力
01
02
03
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规定,为孩子接 种各类疫苗,预防传染病 的发生。
均衡营养
保证孩子饮食均衡,摄入 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地方。
注意保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感冒。
高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精选全文
![高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9c46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6.png)
高热常见并发症
脑损伤 高体温下,脑耗氧加剧,供氧不足,导致部分脑细胞缺氧凋亡,引起大脑部分功能障碍 循环衰竭 由于缺氧、脱水、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
高热常见并发症
酸中毒 高热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上换气不足可能呼吸性酸中毒。抽搐、寒战、肌肉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完全分解,是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热型
消耗热 高热,每日体温波动很大,达3~5℃,并反复发生寒战。见于严重肺结核、败血症、脓毒症等 双峰热 24小时体温出现两个高峰。见于败血症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首选物理降温 需要退热时,首选物理降温。降温效果显著的乙醇、温水擦浴最为常见。也可冰袋或冰水袋置于前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降温。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冰盐水灌肠、冰毯、冰帽。
分类
低热:37.4~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分类
急性发热:发热在2~3周内 慢性发热:一般指发热4周以上者
热型
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等 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渗出性化脓性炎症等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慎用解热药 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高热等必须采取紧急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药物退热。常用的有水杨酸盐类和非甾体抗炎药,但应警惕患者因大汗而虚脱
急性发热的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应尽量选用针对所怀疑的致病菌的特效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热、二重感染等干扰原发病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急性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护理措施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af4b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5.png)
详细描述: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调理,如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高热护理PPT课件
![高热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1f71d043323968001c92ce.png)
3
皮肤潮湿、大量出 汗→满足病人舒适 的心里,树立信心
第15页/共25页
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舒适
• 休息:高热期绝对卧床,以利减少能量消耗,保持室内空 气新 鲜,定时开窗通风。
•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 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 排除。
• 口腔护理: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出现口 腔感染,应晨起、饮食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 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 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
热型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 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 以下,再反复发作。
弛张热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
平以上
第5页/共25页
热型
波状热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 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预防外伤 改善组织缺氧 止惊(药物止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退热(药物降温比物理降温法起效慢) 加强基础护理
注: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注意脱 水,利尿、降低颅内压。
第22页/共25页
请各位老师指导、 补充!~
第23页/共25页
第24页/共25页
发,呈波浪式起伏
回归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 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
第6页/共25页
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稽留热 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肝脓肿、 严重肺结核等
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 布鲁菌病
回归热 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ce8d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5.png)
15
伴随症状
✓ 寒战 ✓ 淋巴结肿大 ✓ 出血现象 ✓ 肝脾肿大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16
辅助检查
✓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 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 尿常规 ✓ 便常规 ✓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相应检查
17
发热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 引起发热。
6
三、肿瘤热
也称为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 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 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 引起的发热。
一般无规律性,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 验检查结果,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 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
26
定时测体温
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27
补充营养和水分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每天3000ML为宜
✓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8
29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 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 清洁与舒适
✓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
21
22
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药
23
24
注意事项
✓ 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 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
✓ 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 以免脱水、循环衰竭
25
病情观察
✓ 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 ✓ 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 伴随症状 ✓ 治疗效果 ✓ 观察饮水、饮食量
伴随症状
✓ 寒战 ✓ 淋巴结肿大 ✓ 出血现象 ✓ 肝脾肿大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16
辅助检查
✓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 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 尿常规 ✓ 便常规 ✓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相应检查
17
发热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 引起发热。
6
三、肿瘤热
也称为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 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 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 引起的发热。
一般无规律性,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 验检查结果,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 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
26
定时测体温
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27
补充营养和水分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每天3000ML为宜
✓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8
29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 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 清洁与舒适
✓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
21
22
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药
23
24
注意事项
✓ 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 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
✓ 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 以免脱水、循环衰竭
25
病情观察
✓ 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 ✓ 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 伴随症状 ✓ 治疗效果 ✓ 观察饮水、饮食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0
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2淋巴比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 ✓3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提供做相应检查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1
持久性高热并发症
心、脑、肝、肾的功能有损害
➢脑水肿(脑病后遗症)、高热惊厥(脑细胞 损害)
3
皮肤潮湿、大量出 汗→满足病人舒适 的心里,树立信心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6
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舒适
• 休息:高热期绝对卧床,以利减少能量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定时开窗通风。
•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 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排除。
• 口腔护理: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出现口腔感 染,应晨起、饮食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退热期
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 休克
现象。关注出入量平衡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5
护理措施 加强心理护理
1
T面色苍白、畏寒、 寒战 → 紧张、不安、害怕 心里反应→ 允许家属陪同、耐 心解释等精神安慰
2
皮肤潮红、 呼吸 心率加快、头痛、 头晕、食欲不振 →身心不适→ 合理处理病人需求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
平以上
高热护理 ppt课件
6
热型
波状热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 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
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回归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
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
高热护理 ppt课件
7
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高热护理 ppt课件
– 超高热型(>41℃)
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
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
高热护理 ppt课件
5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 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 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
热型
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 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 以下,再反复发作。
弛张热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
高热护理 ppt课件
21
患儿发生惊厥
通知医生、高年资护士 及其他在班护士
抱入抢救室
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备好安定 (1支10mg+10%GS至20ml)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 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 响。因此判断是否发热,最好和自己平时 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高热护理 ppt课件
4
发热程度判断
以腋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
–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
– 低热型(37.5℃~38℃)
– 中热型(38.1℃~39℃)
– 高热型(39.1℃~40℃)
➢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 ➢肺炎、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休克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2
高热病人的护理
(1)卧床休息,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作 好记录。
(2)诊断未明确前,不能过多使用退热药。
(3)体温在39.5C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用酒精或温水擦浴,高 热无汗或有表证者不宜冷敷。另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4)高热患者宜半流饮食,并劝病员多饮水,成人每日至少3000ml。
(5)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体温,注意病情变 化。
(6)要注意高热病人口腔卫生、皮肤卫生,预防褥疮,大量出汗者要 及时更换衣物,避直接吹风,避免受凉。
(7)对高热出现谵妄、神智不清者应用床栏,防止坠床发生。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3
护理措施
加强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伴随症状 发热三期
生命体征 按要求测量体温 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 小时测体温一次,39度 以下每日测4次。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4
护理措施 发热三期
体温 上升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保暖
高热 持续期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 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 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安全护理
• 皮肤护理:退热期,出汗多,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改变体位,防止 褥疮发生。
• 必要时吸氧:高热期呼吸心率加快,易缺氧给予氧气吸入。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7
高热的急救处理
• (一)急救处理
1、 退热措施(1 )物理降温:局部(冰袋、冰囊、冰帽、冷毛巾、)和
8
常见伴随症状
➢咽喉痛、咳嗽、咳痰
➢寒战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出血现象
➢关节肿痛和意识高热护障理 p碍pt课件
9
高热的鉴别诊断
• 1、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衣原体,霉菌性,其他致病微生物。 2、 非感染性发热 风湿类疾病,内分泌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
全身冷疗(温水、酒精擦浴、电冰毯)
• (2)口服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百服宁、速克痛等。 (3) 辨证应用口服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藿香正气 胶囊等;清开灵口服液;严重高热伴有烦躁、谵语者可用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散。 (4)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每日3~4次。 (5)肌肉注射安痛定:2ml,每日2次。 (6)静脉注射醒脑静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 清开灵20~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7) 静脉注射来比林0.9g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1
发热基本知识
2
高热的护理
3 高热惊厥的基本知识
4
知识点提问
高热护理 ppt课件
2
Company Logo
基本知识
发热概述
发热,又称发烧,是指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 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 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高热护理 ppt课件
3
发热程度判断
(8) 消炎痛栓剂:25~50mg,纳肛,每日1~2次。
应用解热镇痛药应密切注意其对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2、支持疗法
保障充足的液体、热量、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3、针对病因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8
高热护理 ppt课件
19
高热护理 ppt课件
20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