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概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 • • • 一:1923 至1931 年为初期。 二: 1933 至1950 年为流亡期。 三: 1950 至1968 年为兴盛期。 四: 70 年代之后, 法兰克福研究所进入衰败 期, 作为一个学派已不复存在。
发展脉络:
• 哲学抽象—具体世界(经济研究)--社会科 学---批判理论---改良理论。 • 方法论:思辨抽象—经验主义—辩证法。
性本能--无理性的--追求满足
• 下意识或本我是储藏性本能的领域, 性本能 在其中没有任何约束, 表现为无理性的、原 始的冲动,它的惟一目标是追求满足。
社会--压抑系统
• 为了社会的利益和人格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 对性本能加以压抑。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压 抑系统, 它以法律和道德的禁令, 在下意识 和意识之间建起了一道堤坝, 这就是前意识。
差别:
• 既然精神病、轻微的反常行为和精神作品 的创造都以性本能为共同的来源和动力, 那 么,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反常行为, 天才的 创造与精神病人的狂谵, 就只是程度深浅与 范围大小的区别, 每一个正常人都是一定程 度上的精神病人, 天才与精神病只有一步之 差。
思考???
• 精神病和天才只有一步之差,那如何控制 这个度?精神病能否在合理引导下转变为 正常人(或天才)?如何做?
思考???
• “性本能以创造的方式释放能量”—是否是 说,人天生具有创造力?那么现代社会创 造力不足是如何造成的?教育中学生缺少 创造力是如何造成的? • 既然社会,法律,道德约束着潜意识,那 如何合理控制和引导,使社会创造力大增? 学校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精神病病源
• 性本能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和反常的释放, 既 不能在前意识的闸口顺利通过, 又没有反常 行为或升华的缺口, 被压抑的超常能量就会 以不可遏止的冲动冲毁堤防。 • 下意识和意识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 正常与 反常的区别也不存在。人的所有思维和语言 无不表现为下意识的反常行为, 这就是精神 病。
主要问题
•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起来的, 它面临着传统理性主义难以解释的 重大的时代问题。 • --回答: 提出了批判理论:批判的对象是意识 形态。指出意识形态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 义发展的结果, 启蒙理性是一个自我毁灭的 过程。
如何能展开成功的批判?
• 1. 与现有社会保持距 离, 对它进行“反 思”.(出现悖论) • 2.“社会交往”理论, 强 调在“ 对话”中缓和 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各 种社会矛盾。(后期)
第六章 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 况
• • • • • • 一,历 史; 二,主要问题; 三,社会科学的哲学; 四,弗洛伊德:关于下意识的学说; 五,弗洛伊德:关于文化的理论; 六,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
•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 派之一, “一战”之后兴起,它的历史是与法 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兴衰分不开的。
关于文化的理论
• 把精神分析学说推广到宗教和其他文化领 域。 • 由“ 俄底浦斯情结”(儿童下意识的恋母情 结)推导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心理根源,氏族 由来, 宗教由来, 反犹主义的心理根源.
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 产生原因: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是正确 的,但却没有指出如何决定, 通过什么中介与 过程来决定。从经济生活到思想之间存在 着一个理论空缺, 只有关于人和人性的学说 能够填补这一空缺。因此, 他们力图将弗洛 伊德与马克思结合起来。
“潜抑”--协调
• 下意识的本能冲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闸口才能进 入意识领域。就是说, 生命能量在意识到之前, 就 已经受到压抑,这样的压抑被称为“潜抑”, 即使 在意识之中, 潜抑也不会被察觉。 • 在意识领域,下意识经过前意识的过滤, 本我受超 我的管辖, 性本能在理智的、社会允许的范围内释 放能量, 个人的快乐原则与服从社会的“ 现实原 则”相协调。正常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在 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死欲( thanatos)
• 死欲是仇恨和毁灭的力量, 它用强制的力量, 追求事物的原初状态, 在毁灭中得到新生, 它服从的是“强迫重复原则”。死欲指向 外部时, 表现为攻击、破坏和斗争; 指向自 身时, 表现为自责、自惩, 甚至自杀。
下意识:
• “力比多”是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活动的。 • 弗洛伊德把心理能量的结构分为下意识、 意识和前意识, 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人格结构。
特点:
• 1.理论来源主要是哲学, 或各学科的哲学基 础部分。 • 2.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思辨色彩。 • 3.是关于社会和政治的学说,是为社会科学 奠定基础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弗洛伊德
• 1.关于下意识的学说; • 2.关于文化的理论。
关于下意识的学说
• 弗洛伊德学说有三条要义: • 第一, 人的行为的动力是无意识的冲动, 即性本能 的冲动; • 第二, 性本能的冲动和对它的压抑, 构成了一切心 理活动的内容; • 第三, 性本能在意识领域的升华是人类一切精神创 造的源泉。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就是对性本能 和欲望的分析。 • 人的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 它的心理能量就 是力比多。
Fra Baidu bibliotek期:
• 区别了生命本能的两种力量: 爱欲( eros) 与 死欲( thanatos)。 • 这两种本能针锋相对, 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 转化。因此, 生命表现为创造欲,毁灭欲两 种力量的冲突和妥协,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 的爱恨交集的感情, 根源也在于此。
爱欲
• 爱欲是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动力, 是创造 的力量。 • 它追求欲望的满足和快乐, 人的一切求生、 求爱和求乐的欲望都出自爱欲的“ 快乐原 则”。
第三,
• 实证主义者过分夸大事实和价值的区别, 因 此看不到知识和人类利益之间的联系, 不了 解科学技术离开了人的根本利益, 就会变成 将人异化的媒介。
最后, 也是更为重要的是,
• 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理论作为人类知识的惟一模 式和普遍真理, 没有看到自然科学模式的特殊性和 局限性。在自然科学模式里,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 分离, 研究者可以站在自然以外, 对之加以客观的、 冷静的研究。社会科学不能采取这样的模式, 因为 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不能站在社会之外, 而只能在社 会之中研究社会现象。为了达到科学所要求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社会科学必须与社会保持距离, 对 它进行整体性的反思, 批判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一 切理性知识的前提和标准.
社会科学的哲学
• 法兰克福学派与逻辑实证主义长期论战. • 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是为社会科学奠定基础的社会哲学和政治 哲学。
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第一: 实证主义把人的能动行为看做是机械 决定论总图式中的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 事实, 把人的社会活动当作因果链条中的一 个环节, 因此抹杀了自然与文化、物质与精 神的差别。 • 第二, 实证主义者把世界看做是直接感觉的 经验事实, 抹杀了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性本能 -潜入
• 在下意识领域, 仍然储藏着大量的、得不到 满足的本能冲动, 它们不会因为受到压抑而 减弱; 相反, 它们总要寻找机会通过前意识 的堤防的缺口进入意识领域。 • 梦、遗忘、失语、笔误、口误等反常行为 就是那些乘虚而入、不期而至的下意识在 意识中的表现。
性本能的升华
• 侵入到意识领域的性本能创造适合于自身 的新的精神形式, 以创造的方式释放能量,这 就是升华。 • 性本能的升华是下意识的最为重要的释放. 它是一切精神文化活动的根本动力, “性的冲 动对人类心灵最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成 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 逃避自由”
• 人并非生而自由,人的本能需要首先是安全。 • 父亲:庇护, 摆脱心理上的恐惧。 • 权威主义、图腾和祖先崇拜以及原始宗教, 都出于摆脱恐惧、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要。 • 在文明社会中人有了相对多的自由 ,但以 丧失安全感为代价,人对此的本能反应是 逃避自由。
法西斯主义的心理根源
• 丧失安全感-逃避自由。这种本能表现为受 虐和施虐的潜意识, 前者在自我责备、逆来 顺受中取得安慰, 后者以支配、控制和残害 人为乐趣, 两者都表现为对他人的依赖,对个 人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厌恶。法西斯主义正 是施虐狂和受虐狂在人类历史上----的空前 的发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