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

朱敬明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人们开始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任何正式组织

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非正式组织,通过考察非正式组织的涵义及其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组织管理;综述中图分类号:C9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11)02-0042-03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

ZHU Jing -m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s and Poli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920s ,with the rise of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y ,people began to research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Any formal organizations are inevitable existence informal organizat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organizations of meaning and its causes ,an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its positive role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s.Then we can a-chieve organization goals better ,it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organization ;informal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ummary

古典管理理论的建立,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古典管理理论并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当时管理者和学者们大都热心于对组织的职责和组织管理制度的研究。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人们开始意识到存在于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达成的影响,才开始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一、非正式组织的涵义

我们现在所探讨的非正式组织在西方被称之为“infor-mal group ”即非正式群体。在组织行为学中,组织和群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照斯蒂芬.罗宾斯的观点,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互动个体的组合[1](P243-244)

。由此可知,

组织的范围要比群体大。

从这种定义可以看出,目前理论界关于非正式组织并没有一致的定义,梅奥在霍桑实验中虽然发现了非正式组

织的存在,但是他却没有对非正式组织下定义,只是说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他也没有用“非正式组织”这个词,他采用的是“非正式团体”

。巴纳德首先使用了“非正式组织”这个词,他认为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正式结构、不定型的往往也不能自觉的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

[2](P13)

。组织学家戴维斯认为:

非正式组织并不是由正式组织建立或需要的,但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网络。综上,大部研究都认为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组织中群体或成员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正式组织所要求的价值标准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在描述非正式组织的

时候需要增加心理的、社会的条件的限制。二、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一)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产生而出现的,关于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都做了相应的研究。

·

24·第33卷第2期2011年2月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chun College Vol.33,No.2Feb.2011

①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朱敬明(1987—),男,江西玉山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1.西方学者的研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非正式组织是因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而自发形成的,在满足社会需求时遵循的是情感逻辑[3](P182)。而巴纳德则认为非正式组织产生没有是由于共同的工作,并且不能自觉认识到共同的目的,这显然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塞尔斯则明确指出非正式组织产生是源于利益和友谊的组合,是带有目的性的[4](P204-206),但是他没有对利益组合作出解释。费雷德.鲁森斯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出于政治、友谊或共同兴趣的原因而形成的[5](P335-336)。出于政治原因,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可能是为了获得分享报酬或占有资源的权力。友谊群体可能在工作中形成,并延伸到工作场所之外的领域,对于运动等方面的共同兴趣也可以使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

2.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

国内管理学界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成果:朱丽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组织成员的多层次需要促成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6](P103-104);李爱国、彭长征认为正式组织的局限性导致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7](P16-20);宋思根则认为组织成员为了与组织利益不一致的共同的利益目标而结成了非正式组织[8](P159-160);董学敏认为非正式组织是由于共同的思想、相互依赖又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能规避正式组织的一些规范而自发形成的[9](P125-127);但是这些研究还缺乏一定规模的实证研究做支持,徐碧林、宋爱玲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情感需要、个性偏好和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并且通过重要程度排序为情感需要、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和个性偏好[10](P56-61)。

因此,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非正式组织产生是基于情感需要,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出于共同的兴趣和利益的需要而形成的。

(二)非正式组织的分类

罗宾斯将非正式组织分为友谊型和利益型[1](P243-244)。有学者将我国的非正式组织分为十类:(1)亲缘关系类:前辈晚生、嫡系旁系、姑舅老表等等;(2)相同经历类:同学、同乡、同事、战友、校友等等;(3)兴趣相近类:球迷车迷、歌友舞伴、琴棋书画、种花养草等等;(4)身份相关类:老师学生、上级下级等等(5)利害密切类:生意伙伴、老板雇员等等;(6)情感深切类:朋友、恋人等等;(7)理想信仰类:宗教、气功等等;(8)互助互帮类:外出打工、旅游同团等等;(9)事业追求类:发明创造、竞技比赛等等;(10)其他别类:萍水相逢、前生有缘等等[11](P16-19)。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对非正式组织的排序并没有非常科学化的指标,而是根据我们日常的经验进行的排序。还有学者将非正式组织分为阅历、经历相同型、地域相同型、兴趣爱好相同型、认知相同型、笼络亲信型[12](P45-46)。

三、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非正式组织能够相当广泛的存在,在于其鲜明的特点,有的学者认为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凝聚力、心理的协调性、信息沟通灵和自然形成“领导”人物[9](P125-127)。有的学者认为非正式组织有如下特点:凝聚力强、情感相容、隐蔽性强稳定性弱、信息传递快、“领导”自然形成[12](P45-46)。还有的学者则认为非正式组织有这几个特征:自发性、情感性、隐含性、松散性和潜规则性[13](P94-9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第一,有非常强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由于其自发自愿组成,其凝聚力往往比正式组织都要强。由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情感纽带比较强烈,有时甚至会出现不讲原则的包容和谅解。

第二,以情感需要为纽带,具有较高的协调性。由于共同的情感需要而走到一起,人们大都能够相互包容,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

第三,有较高的隐蔽性但是稳定性较弱。由于非正式组织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具体的名称,所以隐蔽性很强,往往不知道一个正式组织中有几个非正式组织。但是由于非正式组织成员通常都是由于某一种共同的爱好或兴趣组成,一旦意见相左或者改变兴趣,非正式组织就自动解散了。

第四,信息相对灵通且传播速度快。由于非正式组织由不同部门甚至不同行业的人员组成,所以其信息相对灵通,又由于非正式组织没有层级限制,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

第五,自然形成“领导人物”,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不是通过选举或者任命的,而是在他们的相互交往中拥戴出来的。

四、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

非正式组织往往存在于正式组织中,所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有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国学者一般对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采用两分法视角来探究,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进行了较为丰富的论述。

(一)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一,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弥补组织成员之间由于职位和能力的差异,形成有利于组织成员协作的关系和氛围;非正式组织由于有共同的归属感,能够有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可以完善组织的沟通渠道,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正式组织的意见沟通渠道有限,并且由于层级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的让所有的组织成员都能够得到信息和有意见沟通的机会,非正式组织由于其交流互动相对较多,且没有层级限制,组织成员都能够快速的得到信息,且可以进行意见沟通。

第三,能够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在一个组织中,成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正式组织往往不能够满足所有组织成员的所有需要,尤其是组织中的底层人员,

·

34

·

第2期朱敬明: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第33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