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在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存在主义文学

北轩

摘要:存在主义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当时和以后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为代表,具体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渊源,基本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后世世界文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文学

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是个复杂的体系,它的源流可追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等人。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其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转移到了法国,战后传入英美两国,对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存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

史背景,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观念和心态的反映。与存在主义哲学相辅相成的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在

法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四十年代特别是战后发展到顶峰,风靡了法国和欧洲,影响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西蒙娜·德·波伏娃,其中以萨特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主要以他的存在

主义哲学为根基,通过自我的创作文学实践,提出了存在主义文学的美学文艺学体系。他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和戏剧两个方面,其中喜剧的艺术成就尤其卓绝。

从思想渊源来说,存在主义文学都不是萨特首创,萨特不过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产生有自身历史文化机制。具体而言,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也给西方社会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二战中,法国被德国占领后,法国资产阶级陷入消沉颓废、悲观绝

望之中。他们发现科学救世的希望成为泡影,

自已正处于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传统的思想体系已经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人们将何去何从?这正是存在主义亟待解决的问题。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但“上帝之死”却把人类推向了虚无主义。而萨特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他认为存在主义是解决“上帝之死”给世界带来后果的手段。萨特认为,既然上帝是不存在的,人就没有先于存在的本质,即

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最初是“虚无”的,只是后来由于有了意愿、想象并付诸行动,这些意愿、想象和行动便构成人的本质。因此,人的本质是人自己创造的,存在先于本质首先使人完全对自己负责,人可以选择和造就自己的本质。痛苦、孤独和绝望是存在主义的三大问题,而人的责任感是理解这三大问题的关键。责任感会带来痛苦,甚至责任本身就是痛苦。人的责任包括选择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存在,还包括对整个人类负责。而痛苦恰恰就是,当人承担这一责任时,发现自己无法从完全和深层的责任感中脱离出来[1]。萨特认为,上帝的不存在使人

失去了先决的善恶标准。如果存在先于本质,人就失去了约束和解释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人就必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因此,责任成为痛苦与孤独的本质。

具体而言,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以其存在主义哲学为根基,把美学文艺学问题看作有关人、人的命运和人的自由问题。在他那里,美学和伦理学、美和自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把存在区分为两类,一是我以外的世界的存在,这是“自在地存在”,它是偶然的、荒谬的,它独立于上帝又独立于精神,既不可解释、不可知不可改变,因此它是一种多余的、令人恶心的存在。另一种“自为的存在”即人的自我存在、人的主观意识,这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正是人的主观意识才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建立起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人成为绝对自由的、能动积极的创造主体。他认为,人不是物,人的存在不能受任何概念的规定,因此对于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人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自由选择”,

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东西。在萨特看来,人的审美活动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创造活动,其目的在于追求自由。这是萨特的美学思想核心。

具体来说,存在主义文学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文学的哲理性

存在主义把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文学之中,从而实现了文学与哲学的结合。这样,存在主义哲学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存在主义文学成了存在主义哲学形象化的图解。存在主义哲学因为文学的广泛流传而与普通民众产生了联系,从而使存在主义哲学在短时期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存在主义文学也因为哲学而具有了深厚的哲学底蕴,表现出了鲜明的哲理性。这样,文学与哲学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的哲理性,就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禁闭》是萨特一部有名的哲理剧,它集中地阐释了存在主义“世界是荒廖的,人

生是痛苦的”这一主要观点,形象地表述了存在主义关于人与人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著名观点。《恶心》也是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极好的图解,反映“自由选择”的观点。《墙》这篇小说的哲理性也是很鲜明,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又表达了存在主义“生不可预卜,死绝系偶然”的观点。《死无葬身之地》、《毕恭毕敬的妓女》等也反映了“世界是荒谬的”及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观点。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存在主义文学与哲学相

结合、文学具有哲理性这一基本特点。

二、境遇的确定性

萨特说过:“如果人确实在一定的处境下是自由的,并在这种身不由己的处境下自己选择自己,那么在戏剧中就应当表现人类普遍的情境以及在这种情境下自我选择的

自由……情境是一种召唤,它包围着我们,给我们提供几种出路,但应当由我们自己抉择。”在这里,萨特强调的是“一定的处境下”人的“自我选择的自由”。在存在主义

看来,人的自由选择与一定的境遇须臾不可分离,一定的境遇为自由选择提供了条件,成为自由选择的前提。如果离开一定的境遇,自由选择就无法进行,人也就无法获取自己人之为人的本质。不仅如此,萨特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处境的特定性、极限性,他说,存在主义作家要“迫使人物陷入这种普遍的和极端的处境,只让他们二者择一,别无他法”“戏剧家的任务是在这些极限的情境

中选择最能表达他的忧虑的情境”,并关心“极限的情境以及处在这种情境中的人的

反应”。[2]萨特一生创作的的十一部剧作

大多都可算作“境遇剧”,他通过确定的情境反映了现实存在的荒缪性,人生是痛苦的主题。

三、人物的真实性

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作家心目中的“真实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主义作家和传统文学作家有所不同。存在主义认为,人物应是生活在一定处境中的真实的人物,不允许他们集美丑、善恶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