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摘要】调研结果显示,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呈现出积极的科研主观性、科研知识提高的迫切需求性与科研论文产出量偏低、科研知识具备程度不均衡、科研困境问题多重性等鲜明对比的特点。
建议民办本科院校优化科研政策,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创造体育科研方法交流平台。
【关键词】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研分析
据统计,2000年到2008年,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从1.22%上升到19.4%[1]。
在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全国25所民办本科院校中,陕西省占了7所[2],更是几乎接近1/3。
可见,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3]。
科研水平作为影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评聘的直接因素,同样也给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带来了影响。
而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者和执行者,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有着独特的作用[4]。
因此,研究民办高等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分析其科研水平对其产生的影响,对提高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取的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部分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
其科研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
向部分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特聘的体育界的老专家、老教授咨询请教,为设计问卷、拟定研究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依据,并通过校验及复测,对问卷进行检验,使问卷满足研究需要。
(2)问卷调查。
根据初访掌握的情况,在置信度为99%、容忍误差不超过0.3的情形下,依据确定的样本容量,随机抽取4所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中的27名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有关科研现状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份,回收2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3份,有效率为85.2%。
(3)数理统计。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16.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论文产出现状及分析
通过统计来看,在论文发表数量方面,抽样对象科研产出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近5年里,在公开、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在3篇及以上的,分别为2篇、7篇、2篇,各自占到的比例分别为8.7%、30.43%、8.7%。
在能体现高层次科研水平的核心期刊,以及学术会议汇编中,分别为5篇、3篇次、2篇次,各自的比例分别为21.74%、13.04%、8.7%。
在课题申报的数量上,累积有18项,占到的比例为78.26%。
分析发现:在当前“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
高等院校”的国家教育战略构想[5]的环境下,民办高校依据自身现状和发展目标,结合职称晋升条件,制定了相关科研政策,这积极的激励着民办高校的教师也参与到体育科学的研究中,调查中78.26%的课题申报占有率就是最好的映证。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抽样对象的科研论文产出量却明显偏低。
仔细分析发现,这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师资教龄长短、职称晋升周期等因素直接相关:民办高校多数创建于上世纪末,专职教师教龄多集中在5/10年,多数刚刚晋升过职称,进入科研的相对间歇周期,这直接导致科研论文产出量明显偏低。
这一现象也间接的反映出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的被动性和单一性,即围绕职称晋升这一目的,从事阶段性体育科学研究。
2、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知识掌握情况的现状及分析
在体育科学研究所需基础知识具备程度方面,抽样对象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现象:在常见体育科学研究所需的研究性基础知识中,体育科研方法和体育测量评价等理论知识部分具备程度较好,均有15人次计65.28%达到掌握程度及其以上,体育统计和体育市场调查分析等实践知识部分具备程度较为不理想,分别仅有4人次和9人次各计17.39%和39.13%达到掌握程度及其以上。
分析发现,抽样对象的职称越高,其研究性知识掌握程度越好,论文数量越多、层次越高,低职称的抽样对象的情形则偏差。
究其原因,职称晋升次数越多,参与的科研次数亦越多,研究性知识的
补充及拓展和经验积累越丰富,科研能力因而不断提高并增强;而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适应社会及工作的需要和对相应政策的不甚熟悉,在研究性知识方面的后继学习不足,基础知识遗忘程度严重,导致遭遇科研困境。
3、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过程面临的困难
在体育科学研究过程面临的困难的调查中,抽样对象表现出问题多重性现象:分别有17人次和10人次表示科研选题和实验操作是面临的主要困难,比例分别高达73.91%和43.48%;分别有6人次和4人次表示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存在困难,比例分别为26.09%和17.39%;分别有9人次和3人次认为自己在论文撰写和论文格式方面存在不足,比例分别为39.13%和13.04%。
困难因素按照所占总百分比降序排列依次是:科研选题、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论文格式。
在针对科研选题和实验操作的深入调查中发现,严重制约抽样对象的瓶颈在于数据处理的实践操作,仅有4人次计17.39%的比例的抽样对象认为自己能够在计算机上利用相关软件熟练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分析发现,对于抽样对象而言的科研选题、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主要影响因素,其所涵盖的体育科学研究所需知识,均是大学本科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由于知识遗忘或掌握不牢等主客观因素,表现出知识应用能力偏弱。
对于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等影响因素,抽样对象多表示由于在校外居住,访问cnki数据库等存在权限限制,导致文献检索及资料查阅存在不便。
而论文撰写、论
文格式等成为影响因素,多集中在步入工作岗位3至5年教龄的抽样群体,这可能与该群体相对较为年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缺乏科研经验等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以随机抽取的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部分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科研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调查中,抽样对象表现出积极的科研主观性、科研知识提高的迫切需求性与科研论文产出量偏低、科研知识具备程度不均衡、科研困境问题多重性等鲜明对比的特点。
2、建议
针对抽样对象科研现状的特点发现,体育科研论文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的最直接形式,既是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情况及学术态度的主观体现,也是体育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及政策导向的间接客观反映。
因此建议民办本科院校优化科研政策,加大科研政策奖励的显性因素,改变科研的被动性和单一性,使其从事持续性的体育教学等科学研究;根据教师科研知识提高的迫切需求性,提供继续教育,创造体育教学方法交流、体育科研方法交流等平台,通过校内校外的交流学习,对科研所需的知识进行夯实、丰富、提高,使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不仅成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体系的基础,更成为其学术水平的体现。
【注释】
[1] 李雪林.最新统计:民办高校在校生比例从1.22%升至
19.4%[n].文汇报,2010-05-11.
[2] 许祖华.陕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达9所在校生近24万[eb/ol].新华网,2009-02-01. http:
///system/2009/02/01/010430736.shtml.
[3]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央政府门户网, 2010-07-29.http:
///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 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理论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3.
[5]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央政府门户网,2010-07-29.http:
///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作者简介】
史银斌(1978-)男,湖北襄阳人,讲师.
黄成旭(1975-)男,青海西宁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