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探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方法。
方法:选择56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进行吸痰吸氧及相应术后护理。
结果:56例患者康复出院30例,好转出院14例,死亡12例。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的实施适当的抢救护理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5-01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其病情危重,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高,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2008年—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5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6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高空坠落伤8例,硬伤7例,打击伤6例,跌伤9例。
康复出院30例,好转出院14例,死亡12例。
2 观察
2.1 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是意识的变化。
意识变化还是判断病情轻重及颅内压增程度的指征之一。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深昏迷。
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对患者的睁睛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有无加重。
2.2 其次是观察瞳孔的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严密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瞳孔等大等圆,对光的反应。
颅内血肿的形成主要是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瞳孔的变化也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
2.3 血压观察尤为重要。
血压的反映可以看到颅内压的改变。
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缓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3 护理措施
3.1 体位。
脑损伤后应必须卧床休息,如无血容量不足情况,应抬高头部,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烦躁不安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并注意观察使用约束带部位的血运情况;昏迷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发现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应及时清除。
3.3 脑组织耗氧量大,大脑皮质神经元敏感,所以,应该维持有效
的呼吸功能,常规持续吸氧。
3.4 气管切口的护理。
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局部清洁及干燥。
一般换药1次/d,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注意无菌操作。
3.5 吸痰的护理。
吸痰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口鼻吸痰管做到一人一次一管,注意动作力度,操作前后充分吸氧,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3.6 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
3.7 口腔护理。
2次/d,使用2%~3%苏打水,预防霉菌感染。
3.8 胃肠道营养护理亚低温状态下,病人、胃肠道蠕动恢复慢,放置胃管后待肠鸣音恢复后才给予胃肠道营养。
防止腹泻和返流等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病死率极高,作为护士应必须了解颅脑外伤的基础知识和救治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技术操作熟练,为抢救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秀红.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7):75-76
[2] 李次发,温德树.医疗模式的变迁与颅脑损伤领域引入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现状.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89—191
[3] 耿晓增,张晓彪,王一镗.严重颅脑损伤的重症监护与预后评
价.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56-57
[4] 孔响方.气管切开患着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