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建筑中的美学要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建筑中的美学要素分析

【摘要】建筑的美是不固定的,是因人而异的,但大众还是有审美方面的共识,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却形成了一套没有明确界定的审美标准。通过对经典建筑美学要素的分析,结合时代、地域、文化、社会、信仰等外部因素研究其中内在的规律。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色的分析,总结中国建筑特色,总结它与文化与地域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得出一套中方的特色审美体系。在通过对西方经典建筑的剖析,体会异域建筑风情与文化底蕴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一套西方的特色建筑审美体系。由此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个人对建筑美学要素的认识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脉络的递进,展望未来的审美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经典建筑,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西方建筑

建筑,一个特殊的学科,区别于理工文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在里面。如今,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的,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精神层面的享受欲望已不次于物质的需求,于是,建筑美学应运而生,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于是,对于建筑中美学要素方面的讨论,便要充分考虑地域与文化的差别。

1、中西方建筑美学起源

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而对于中国,虽没有建筑美学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在建筑美学方面一直有立于世界之林的独特之处,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最为深远。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建筑方面也不例外,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建筑发展精神主轴。虽然汉代以后有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与盛兴,但佛、道之

学始终居于附从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儒学才是正统。虽然后来与西方有所融合,但毕竟都是以其特色存在的。

由此可见,地域文化的不同,造成各地对建筑美学方面认识的差别非常之大,因此,在分析美学要素时,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绝对不容忽视。

2、中国建筑实例分析(以古代建筑为例)以及其中的美学要素分析

中国按照历史发展可将建筑分为两大阶段:

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如民国风格建筑和中苏革命风格建筑。

2.1中国古代建筑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从四大古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聚落开始几经波折但从未衰落,受聚落生活的影响,中国古典建筑当中建筑“群”的概念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凡此种种,都是建筑美学变化的时代因素。

2.1.1 实例分析

故宫建筑的设计手法: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大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在艺术上起到了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的作用。

(2)高与低的对比:为烘托太和殿的崇高,周围采用了低矮连续的回廊。

(3)宽与窄的对比:这是一种欲放先收的手法。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所形成的狭长空间与太和殿前广阔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4)明与暗的对比:色彩上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金碧辉煌,与青绿色为基调的檐饰相对比。

(5)繁与简的对比:雕梁画栋与纯粹的红墙相对比。

图1 故宫全景图

图2 石阶图3 石狮子

2.1.2 中国古建的美学特色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a、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b、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c、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

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d、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2.2中国近现代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受西方建筑影响颇大,此处不作详细介绍,可视为与西方建筑美学要素类似。

图4 中国近现代建筑典型代表

3、西方建筑实例分析以及其中的美学要素分析

区别于中国古典建筑受儒学影响,秉承天人合一的感性思维,西方建筑为我们呈现的最多的是理性的审美思维。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

”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

3.1西方经典建筑实例分析

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