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合集下载

重庆迎龙湖湿地公园设计

重庆迎龙湖湿地公园设计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深化设计阶段性汇报C h o n g q i n gY i n g L o n g L a k eN a t i o n a l W e t l a n d P a r kD e s i g n前期方案阶段六大核心思考1 破题——如何依托湿地公园建设,实现突破及超越?2发展——如何以点带面,联动区域产业战略?3 边界——如何整合场地资源,科学选定拓展设计区?4最优——如何解读基地,使后续工程建设经济可行?5 功能——如何植入景点及功能,创造具有吸引力的风景区?6 风貌——如何打造景观,构建郊野与时尚兼备的公园环境?归去山湖来兮林泽迎龙二十四景沁润山府泽披南岸近期四大发展要点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自然山体公园建设+田园休闲板块植入+新农业产业试点打造1 破题——如何依托湿地公园建设,实现突破及超越?迎龙湖位于南岸区东部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带上规划建议以迎龙湖国家湿地为依托,延展发展“迎龙湖景区”将生态建设和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相结合迎龙湖景区建设将成为高效农业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启动点迎龙湖景区南岸区东部高效农业产业带迎龙湖景区田园休闲组团休闲游憩+主题设施保育涵养山林带规划道路强化区域空间协调互动发展,建立水库周边片区与东部农业带之间的功能和空间关联,将水库和农业带作为发展的资源依托,以规划道路为交通纽带,一方面发展围绕水库的湿地保育和休闲游憩板块,一方面发展勾连农业带的农业休闲和产业组团,实现大区域的空间发展和产业互动。

湿地博览+农业体验农业产业试点农业产业试点农业产业试点东向北向拓展发展东拓延展设计北扩延展研究综前分析,将规划设计范围向东部拓展,以主要的特色河谷和山体空间作为扩展设计区,同时对接北部城市道路和现状出入口,划出36.61ha的区域协调区,确保湿地公园的区域衔接和景观风貌的协调性。

向东拓展红线后,设计范围总计277.02ha。

注:原红线范围根据基础资料1:500地形图获得,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面积有一定差异。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16年)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二零一一年六月项目名称: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建设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农林水利局咨询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代)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助理工程师审核人:教授级高工咨询证书:工程咨询资格等级甲级咨询资格证书编号2012007003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工程咨询设计处处长:刘德晶教授级高工项目参加人员:张志工程师桑轶群助理工程师刘德晶教授级高工宋子刚教授级高工郭立新高级工程师杨开良高级工程师翟洪波高级工程师邓立斌高级工程师刁鸣军高级工程师吴锐工程师慕晓炜助理工程师制图:桑轶群助理工程师制表:刘明教授级高工校对:刁鸣军高级工程师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前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祥地”和“物种基因库”之美誉。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自1971年《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缔结以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明确提出: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并将湿地保护列为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

重庆市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据2000年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重庆市湿地面积(不包含地热泉和水稻田面积)为240513公顷,为土地总面积的2.92﹪。

其中,河流湿地(含三峡库区)的面积为214578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89.22%(其中,面积在500公顷以上的河流36条,湿地面积为150387公顷;天然湖泊湿地面积278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32%;人工库塘湿地2766处,面积25157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10.46%。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湿地资源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开发破坏,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

因此,湿地保护已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湿地公园作为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提供城市人文与自然环境互动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才能使其满足保护、修复和利用的综合目标,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技术方法需要考虑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植被修复、景观优化、植物配置等手段,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优化。

在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景观效益,提高湿地公园的使用价值,增加居民生活质量。

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需要首先进行植被修复工作。

植被修复不仅能增强湿地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也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能力。

湿地生境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常常面临着人工干扰和自然破坏。

为了保障植被恢复的效果,首先要进行水域生物学地质勘测,了解水域地质、水文环境,设计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然后通过人工引种、挖掘自然湿地植被、扶植乡土植被等手段,逐步修复和循环利用生态系统。

其次,需要进行景观优化,以增强湿地公园的美观性和观赏性。

景观优化包括营造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人为干扰下自然形成的景观,如河流、湖泊、山丘等,人工景观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构造营造的景观,如休闲步道、池塘、草坪等。

景观优化要根据湿地公园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情况,合理设置景观节点,打造景观节点,营造湿地公园的特色。

在景观优化的同时,应进行植物配置,突出湿地的植被特色。

湿地主要分为沼泽、河湖滩涂和湖泊。

在沼泽地区应选择针叶树、低矮灌木、苔藓植物等;河湖滩涂地区应选择沿海树木、草原植被、花卉等;湖泊地区应选择荷花、莲花、莎草、水毛毡等植物,使湿地公园更具特色化和吸引力。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自然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比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环保手段。

滨水植物景观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回归自然,实现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以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一、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意义1. 生态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城市水体的生态环境。

滨水植物在水体周边生长,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减少水体的营养盐和有害物质的输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滨水植物还可以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实现生态平衡。

2. 美观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

滨水植物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形成独特的水岸景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景观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景。

3. 效益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滨水植物景观,可以充分利用水域和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滨水植物景观还可以作为城市的防洪绿地,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少水患对城市的影响,保障城市的安全。

1. 滨水植物的选择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环境和城市需求,选择适合的滨水植物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耐水、耐污染、耐盐碱的植物,比如芦苇、香蒲、菖蒲、水葱等。

这些植物生长茁壮,不仅能够美化水域,还能够起到净化水质、净化空气、保护岸坡等多种作用。

2. 植物景观的规划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水域的特点和城市的需求,合理布局滨水植物景观,构建多样化的景观形式。

可以结合水域的曲折、交错、分汊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景观节点和连续的景观带,打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的水岸景观。

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周家民【摘要】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的公园,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且生态环境良好,整体环境效益突出,湿地公园的功能较多,能够在湿地文化的宣传中,提高湿地保护科普宣传效益,在湿地功能的利用中,充分形成良好的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场所,为人们的休闲、观光和娱乐等提供重要去处.湿地公园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景观设计与规划,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功能和环境保护功能,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内容及方法、要求等进行研究与分析.【期刊名称】《居业》【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32,34)【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规划;景观设计;植物搭配;生态维护【作者】周家民【作者单位】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湿地公园对于湿地保护、湿地文化宣传和自然生态景观建设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中的组成内容之一,但是在关于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仍旧有许多景观设计规划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既要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审美特性的景观内容,又要能够加强对湿地系统的保护,在提高生态美观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环境保护和空气净化的自然效用[1]。

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部分,需要从实践分析中重点对其设计要求、设计基础以及设计方法等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制定出有效的规划方案,满足现代化湿地公园建设和景观设计的基本需求。

1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要求1.1 景观分布和资源优化湿地公园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并在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中,使人们能够增加对湿地资源的功能效用认识,促进湿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湿地公园建设要注重对湿地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护,同时在实施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使湿地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是对湿地公园内部景观形态和景物分布等予以合理的规划,使其同时兼备艺术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等,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休闲娱乐空间。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从湿地公园的的分区及植物景观设计入手,详细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 分区设计,植物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wetland park zoning and plant landscape of design,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e following is only for reference.Keywords: wetland park, partition design, plant landscape design1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概述在充分掌握当地湿地植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首先要理解总体规划的意图,明白设计的主题,选用适宜的种类,依照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植物造景原理进行生态设计,充分展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

2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分区设计2.1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植物景观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以求满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植物景观建设效果方面着重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

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2.2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植物景观该区域植物景观的构建是在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但要注意控制,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

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该区域的设立避免了游人活动对保护区及恢复区的影响,起着缓冲衔接的作用。

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景观配置调查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景观配置调查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景观配置调查分析WEN Yan;ZHANG Jianlin【摘要】以生态恢复学、园林美学中植物造景理论为基础,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常见的配置方式、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分别不同湿地公园总结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中的优缺点,分别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给出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常用湿地植物种类,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水生植物配置过于拥挤,缺乏养护和后期管理,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建议.【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8(043)006【总页数】6页(P139-143,147)【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湿地植物;重庆市主城区【作者】WEN Yan;ZHANG Jianl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1;S718.521.2;Q149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需求也日益增大。

而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有着很高的生态多样性,不仅拥有污水处理功能,同时也具备很好的生态修复功能。

一个好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建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该城市减少灌溉负担,并且可以形成有天然植被群的绿地群落,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生态多样性,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水体[1]。

因此,开展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方式的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中几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内湿地植物的种类、配置方式、景观效果进行调查,探讨植物种类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2],为该地域其他类似湿地公园今后的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等方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1 调查范围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主要分为库塘型湿地公园、溪流河道型湿地公园、湖泊型湿地公园等类型。

在主城区16个湿地公园中,有一些正在建设,一些在改造升级,还有一些则因人为破坏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湿地公园具有调查研究的价值,本文将选取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进行调查分析。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教育科普的重要场所。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尤为重要,它不仅美化了公园的环境,还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特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选择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湿润的环境,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既要能够美化湿地公园的环境,又要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氧气、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合理布局不同植物种类,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植物种类选择: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繁多,需要根据湿地的类型和生态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选择一些水生植物、湿地草本植物和湿地乔木灌木,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湿润的生长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2. 植被结构设计:在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植被的结构和布局,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植物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

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湿地乔木作为林冠层,中等高度的湿地灌木和草本植物作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低矮的水生植物作为地被层,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结构,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3. 生态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的生态景观,尽可能还原和保护湿地的自然环境。

可以根据湿地的地形和水质状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群落类型,还可以在湿地公园中布置一些湿地功能区,如湿地花园、湿地栖息地等,提高公园的生态教育和科普价值。

4. 植物配置和养护: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配置和养护。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评价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评价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评价
樊崇玲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18(12)1
【摘要】对重庆市主城区19个公园进行样地调查,并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公园的植物种类应用频率、健康状况、季相结构、植物配置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测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重庆山地公园地形条件特点、植物配置原则及现状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丰富植物种类,构建生物多样性城市公园;2)运用乡土树种,体现本地植物文化寓意;3)采用林相改造技术,丰富山林林相结构;4)加强滨水区生态修复,强化滨水植物营建;5)采用工程措施保持边坡稳定,运用科学方法加大边坡植物配置力度.
【总页数】7页(P96-102)
【作者】樊崇玲
【作者单位】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4011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调查与评价
2.龙岩市东山湿地公园(一期)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
3.广州珠江公园园路植物配置的调查与评价
4.重庆市主城区公园英文公示语翻译现状问卷调查研究简述
5.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作者:杨莉朱桂才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9年第01期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1-0061-04Study on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Wetland ParkYang LiZhu Guicai(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5)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wetland parks have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which play multiple roles, such as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wetland culture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Jiangbei Wetlan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Jiangbei Wetland Park through man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s, and proceed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enriching wetl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reproducing natural and beautiful wetland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habitat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locks in Jiangbei area. Plants were allocated to satisfy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park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wetland landscape was greatly displayed.Key words: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湿地公园是指核心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主体为湿地景观,包含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科普教育和游览功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面,应该根据不同湿地的特点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

湿地公园可以划分为分别适合湿地草本植物、湿地灌木和湿地乔木的区域,以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还可以根据湿地公园的定位和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进行植物配置,以提升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

选择莲花、菖蒲等具有湿地特色的植物作为湿地公园的代表植物。

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景观营造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设置,营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观赏性的景观形象。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法,如水景、观景台、小型景观雕塑等。

水景是湿地公园的重要景观元素,可以通过设置湖泊、池塘、喷泉等水体来打造出水景效果。

观景台则可以用来观赏湿地风光,提供参观和休息的场所。

小型景观雕塑能够增加湿地公园的艺术氛围和趣味性。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还应注重生态建设和可持续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应选择具有生态适应性强、对湿地环境有益的植物,以促进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景观营造方面,应采用生态友好的建材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以选用可降解的木材、使用节水灌溉系统,减少园林垃圾的产生等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只有在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出具有高度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湿地公园。

相关部门和设计师需充分了解湿地公园的功能需求和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将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的休闲娱乐空间。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第43卷第6期2018年12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3 No.6Dec.2018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18.06.026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杨岗 陈思锶 刘磊(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实地考察,对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进行系统性地分析,阐述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空间构成的类型,以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园路、水体和小品五个不同要素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分析,指出其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空间层次单调、缺乏植物色彩空间等问题,并提出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季相变化,加强养护管理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园林植物;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S759.91;S718.521.2;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8)06-0128-011引文格式:杨岗,陈思锶,刘磊.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6):128-138,160.YANG Gang,CHEN Sisi,LIU Lei.Spac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18,43(6):128-138,160.Spac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Choi Wan LakeNational Wetland ParkYANG Gang ,CHEN Sisi ,LIU Lei(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n basic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the plan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sum⁃marized the role and the types of plant landscape in the space composition of garden,and analyzed the plant landscape space combining five different elements of topography,architecture,garden road,water and sketch.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onotonous spatial hierarchy and deficient plant color spac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this paper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aquatic plants,enrich the seasonal change of plants,and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space construction;garden plants;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收稿日期:2018-06-28;修回日期:2018-08-09.第一作者:杨岗(1993-),男,重庆彭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责任作者:刘磊(1972-),男,四川康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林规划与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规模的休闲场所及娱乐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特别是长期处于城市环境中的现代人,比起以往,他们越来越向往自然乡野环境。

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的植物景观,进行了一次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重庆植物景观调查分析的结果:1. 植被类型重庆的植被类型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和城市公园等区域。

森林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0%,其中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草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山坡、山顶和湿地等区域。

河流和湖泊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分布非常广泛。

城市公园则是城市中绿色空间的重要来源,各类花卉、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种类丰富。

2. 植物多样性重庆的植物多样性非常高,据统计,共有2861种植物,其中包括了1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近200种省级保护植物。

重庆的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复杂多变,加上植物适应性强,因此导致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

3. 生态环境重庆的植物生态环境比较好,因为市内有不少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

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区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许多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各种树木和花卉,以及各种绿色植物墙等。

但是,一些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4. 植物利用重庆的植物利用非常广泛,当地居民利用一些昆虫、动植物等资源进行食用和药用。

例如,麻辣火锅中的花椒、辣椒以及重庆小面中的黄豆芽、豆皮等都是当地特产。

同时,当地还有许多植物可以用来制作中药,例如川芎、丹参、荆芥等等。

综上所述,重庆是一个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它的植物景观类型多样,植物物种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重庆的植物资源,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植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来。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方法及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方法及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方法及生态旅游开发策略赵宇飞;王长沙【摘要】以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植物的造景原则,并从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营造3个方面总结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的方法.最后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作者】赵宇飞;王长沙【作者单位】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市科尔沁区林业局,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3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湿地资源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洪蓄水、生物多样性维护、固碳减排和改善区域小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1]。

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践行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已有很多建设案例,但存在诸多的问题,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该如何平衡是个科学问题。

研究以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为切入点,探讨了植物造景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的原则1.1 生态原则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充分尊重湿地的自然属性,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合理形成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生态格局。

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境选择及其适应性,满足不同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需求,形成种类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的湿地植物景观。

1.2 保护原则湿地及其植物资源对环境比较敏感,一旦破坏,难以修复。

因此,在湿地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以保护原生性湿地为主要目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及水系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营造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如景观设计不够突出、植物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

开展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对于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品质、增强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湿地公园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的研究更是稀缺。

有必要深入研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相关问题,为优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湿地公园建设向着生态友好、景观优美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植物资源,打造出具有生态、美观和功能性的景观,提升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保护水平。

通过研究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景观设计原则、营造方法和管理策略,旨在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植物景观的创新和优化,推动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景观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1.3 意义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在于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空气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同时还可以保护和强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植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植物,可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吸引游客,提升公园的亲水性和吸引力。

植物景观营造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化进程,起到净化环境、减少噪音、调节气温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探究其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品质,保护植物多样性,推动湿地保护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重庆市公园植物造景的原则与实例分析

重庆市公园植物造景的原则与实例分析

重庆市公园植物造景的原则与实例分析
关海莉;陈建红;唐韵智;耿博闻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将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通过科学、艺术的手段进行组合来创造
景观被称为植物造景。

指出植物造景应遵循生态与生活相结合,科学和艺术相结合;按照园林植物特征,营造植物生长环境;根据公园绿地功能,做好园林植物配置;突出植物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保持总体与局部协调,近期与远期一致等原则。

提出重庆公园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并以重庆市两处公园植物造景为切入点,对重庆公园植物造景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关海莉;陈建红;唐韵智;耿博闻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仙桃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湖
北仙桃 433000;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1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公园绿地管护定额及标准(试行)》
和《重庆市城市公园绿地管护定额及标准说明》的通知 [J], ;
2.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造景原则及意义 [J], 李琳;余长有;秦冲
3.泰州市植物造景探析——以天德湖公园和人民公园为例 [J], 许敏;蔡佳吟
4.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区域性地标公园探究
——以安徽省肥东县右岸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J], 荆天
5.广州植物专题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以广州兰圃、晓港公园和珠江公园为例[J], 邱巧玲;刘爽;程晓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水生态修复公园是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的新兴形式,其以水生态修复为主要目的,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体现出公园的独特魅力和生态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水生态修复公园的特色与发展方向。

一、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意义1.美化环境水生态修复公园倚水而建,其植物景观营造对于美化水域环境至关重要。

在水边栽植各类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不仅可以增加水域的绿化覆盖率,提升环境整体美观度,还能为水域增添一份清新的生机和活力。

2.增加生态价值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持者,它们有利于维持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水禽等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源,进而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在水生态修复公园中,合理的植物景观营造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3.提升游憩体验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要具备美观和生态功能,更要考虑到市民的休闲需求。

合理布局各类植物,打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和社会效益。

1.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既要适应水中生长环境,还要具备较强的吸污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比如采用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如莲藕、菖蒲等,利用它们的生长来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环境。

2.打造水岸带景观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水岸带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意体现自然的生态美学和生态功能。

可以在水岸带边缘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形成半自然的湿地带,为鸟类、昆虫、水生动物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地,增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结合地域环境特色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要根据地域环境特色进行合理的选材和植物配置。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YANG Gang;CHEN Sisi;LIU Lei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8(043)006
【摘要】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实地考察,对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进行系统性地分析,阐述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空间构成的类型,以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园路、水体和小品五个不同要素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分析,指出其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空间层次单调、缺乏植物色彩空间等问题,并提出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季相变化,加强养护管理等改进策略.
【总页数】12页(P128-138,160)
【作者】YANG Gang;CHEN Sisi;LIU Lei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1;S718.521.2;Q149
【相关文献】
1.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J], 周恺;孟祥江
2.河流性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J], 张新兵;王荣;何婧;梁振山
3.湿地公园建设中鸟类栖息地的营造——以江苏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白水荡区为例 [J], 孙欣欣;周凌燕;王中生;魏勇;王守攻
4.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J], 程琳钰;王嘉楠
5.武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主要植物群落研究 [J], 何林;路宽;彭秋桐;杨予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