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

张建国

内容提要: 在高中化学里,模型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忽视。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模型、模型方法的概念和特点,归纳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型问题,并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主题词:模型模型方法高中化学教学

模型是化学知识特别是化学理论的主要表达方式,模型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为面对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程序,并具有一定综合性,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中学化学里,模型俯拾皆是——物理的、数学的、概念的、符号的,不一而足。但教师对此却普遍缺乏敏感,对它的理解、运用缺乏研究,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拟就模型、模型方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1 模型方法的意义

研究事物的前提是通过观察来感知这个事物,人们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或过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人的观察力相匹配。人对事物观察能持续的时间以及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不能观察历时过长或过短的过程;人的视野和感知力也是有限的,不能直接观察过大或过小或过远的事物。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明,人的官能在不断延伸。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使我们能看到离我们更远的东西;卫星摄影可以使我们看到更大的东西;显微镜、隧道扫描仪的发明使我们能够看到更小的东西;高速摄影技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看到转瞬即逝过程的细节。可以说,自从有了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提高自身观察力的努力。然而这种官能的延伸已经对观察的直接性打了折扣。

事物的结构和演进过程足够外显。隐藏着的事物和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玻璃仪器的引用使化学反应过程中变化一览无余,这对化学研究,特别是对化学学习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难想象,如果我们仍然在使用着类似炼丹炉那样的器皿,我们今天的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事物的结构和过程的因果关系不太复杂。人的思维对事物进行直接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现象往往是由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多个部件和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认识事物和进行教学惯用由浅入深、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原则与方法实在是明智之举。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这一阶段的科学教育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加深和拓宽,而不是也不应该停留在过于浅显的水平上。要处理的问题在空间和时间上与人的官能不再那么匹配,结构和演进过程不再那么外显,因果关系不再那么简单,而是逐渐复杂化、理论化了。这就需要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加综合化的方法。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他们学习了初步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为更高层次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模型方法,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2 模型方法及其特点

模型是对事物的简化模拟,模型的价值在于能够解释事物是如何运转的,一个模型既可以是一个装置、一个计划、一份草图、一个等式、一个计算机程序,甚至也可以仅仅是一种想象。模型方法是认识的工具,人们借助模型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模型是怎样帮助人们来认识事物的呢?

物理模型通常是指一个真实的装置或一个真实的过程。这个装置或过程的特性与被模拟的现象十分相似,通过它来模拟我们希望了解的东西。“模型”这个词,最常见的意思是指物理模型。可以通过对过程延续性的拉伸或挤压,对事物体积的放大或缩小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太阳系在空间上的巨大使人类难于观察,人们通过缩小的模型可以“观察”到它的全貌;太阳系中各天体的运动周期与人能够持续观察的时间不相匹配,甚至与人的生命周期不相匹配,人们可以通过模型,使它的运动“加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观察”到它在几十年,甚至成千上万年的运动过程。我们无法想象将一个真正的炼铁炉搬到教室里来研究它的构造,即使把课堂搬到了炼铁厂,你也无法观察它内部运行和反应的过程。这不可能,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模型可以帮助你完成这样的任务。

数学模型是从客观实际事物中高度抽象出来的,是一种完全形式化和符号化了的模型。它可以是字母、数字和与之相关的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公式,也可以是图表、图像、框图等。通过数学模型对原型事物的定量刻画而使得该事物的某些方面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更加精确、精致,使我们对事物发展的预期和控制成为可能。化学方程式应该算作化学中数学模型的典型代表,它所表达的不仅是关于“何种物质”的质的问题,还揭示了“多少物质”的量的问题,以及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关系,为化工生产中确定最为经济的投料比例奠定了理论基础。

理论模型常以假说或学说的形式出现。在实践中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即具有某种结构的事物,会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质和功能;改变它的结构,它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样,“结构和功能有着对应的关系”就成为了人们的经验,并且坚信,这些性质一定与它所具有的内部结构有关,这些功能一定与它的运行机制或途径有关!在对一个新的事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观察或体验该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性质和它在运行或

变化中的种种行为以及它所具有的功能,通过跟已知事物的对比,猜测它可能具有的内部结构和运行途径,并以一定的语言对这种猜测进行表达,这就形成了理论模型的雏形。

此外,模型还具有很多其他类型。值得指出的是,模型的分类并不是总有那么清晰的边界,有些模型兼具多类模型的特点。分类也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已。

模型方法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建立和选择模型;对模型进行研究;将研究模型获得的知识转给原型。这就决定了模型和原型具有相似而不是相等的关系,这种相似可以是结构方面的,也可以是功能方面的。模型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它与原型的“形似”,而在于对原型本质的揭示。那些次要的和表面化的因素对揭示事物的本质无关紧要,也许还会掩盖事物的核心和本质,理应加以弱化或剔除。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如果从电中性的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那么剩下的部分就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可以把原子想象成一个西瓜,西瓜籽是带负电荷的电子,瓜瓤带有正电荷,由于瓜籽镶嵌其中,使整体呈电中性。这就形成了原子的汤姆生模型。真实西瓜的颜色、生熟、味道已经不再重要,至于瓜瓤瓜子与电荷更不相关,它们在汤姆生模型中都未被提到。所以这个模型的建立源于西瓜,但它所描述的是原子,而非西瓜。

模型作为原型的代替物,它的呈现方式应该为研究者对它的研究提供可能和方便,从模型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也能够转移到原型上。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新工具的不断发明,人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真理,原有的模型也会不断被修正,就像汤姆生原子模型最终发展成量子力学模型那样。

3 高中化学中的模型问题

化学的核心内容涉及微观世界,同时也跟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化学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本身几乎都是以模型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对化学知识的阐释都离不开模型方法。同时化学和化学教学也为模型方法提供了丰富材料和坚实的基础。

炼铁炉、炼钢炉、氧化炉、沸腾炉、水泥回转窑、分馏塔、吸收塔、热交换器、电解槽等工业生产设备模型是典型的物理模型,它们在制作时依据原型的形状按比例缩小了尺寸,所含部件作了删减,但是用来模拟真实设备工作的关键部件却尽量齐全和逼真,以揭示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流程。

在化学模型中最具学科特点的是化学结构模型,它是化学模型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最为突出的代表是原子结构模型、分子结构模型、化学键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

离子键-共价键模型的建立颇具启发意义。在离子键模型建立之前,物理学对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原子得失电子后成为带电粒子已成常识。1916年德国化学家W.Kossel在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启示下根据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稳定结构的事实,提出了离子键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负性相差较大的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发生电子的转移而形成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稳定结构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两种

粒子相互靠近,当体系中各粒子间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时总能量降到最低,形成离子键。这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模型,它成功地解释了为数众多化合物的性质。然而,当面对电负性差不是那么大,甚至是两个相同元素的原子相遇结合时,离子键模型却无能为力。对于诸如氢气、氧气等单质的分子,以及众多由电负性差不够大的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的解释只能建立新的模型。1916年美国化学家G.N.Lewis提出,电负性差较小的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享电子对的方式来使每个原子本身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这就是所谓共价键模型。借助这样两个模型,原子间结合的问题似乎已经圆满解决。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很多像AlCl3那样物质的性质用这两个模型中的任何一个来解释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即使在元素周期系中电负性差最大的两种元素组成的CsF,仍然具有8%的共价性。然而有趣的是,这个矛盾不但没有击垮离子键和共建键模型,反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模型:典型的共价键和典型的离子键可以看作是一个系列的两个极端,其间存在着诸多“过渡”状态,既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也含有离子键的成分。成分的比例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有关,也与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有关。“过渡模型”使离子键和共价键看似矛盾的模型在更高的层次上统一起来,使人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符号模型作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达在化学中被大量应用,在专业内部被称为“化学用语”。化学教学中符号模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类似的符号所表达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同一物质不同侧面的信息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模型来表达。 HCl和NaCl分别是氯化氢和氯化钠相对应的符号模型,它只能给出它们的元素组成及其比例关系,事实上这两种物质在原子间结合方式和物质宏观状态方面是迥然不同的,该模型没有表达这样的信息。用不同的符号模型来描述氨分子,所给出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

*该模型还涉及到“杂化轨道理论模型”。

数学模型在高中化学里表现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数据图表、图像等。诸如溶解度曲线、化学平衡及其平衡移动的各种变化曲线图均属此类。在教学中有意义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化学情景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化学问题。下面是一个例子:二氧化硫和氯气共同作用于品红溶液会产生什么现象?对所得溶液进行加热又会产生什么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这里涉及的化学背景是: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红色可以恢复;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红色不能恢复;氯气跟二氧化硫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

SO 2+Cl 2+2H 2O==H 2SO 4

+2HCl

使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失去漂白性。因此二氧化硫和氯气物质的量之比就成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建立数学模型将使这个问题得到精确而简洁的解决:

当 时,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可使红色恢复;

当 时,品红溶液不褪色;

当 时,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不能使红色复原。 以章节为单位,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连接成网,这是化学教学中归纳和整理知识的常用方法,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在构建关于知识结构的模型,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知识结构模型”。篇幅所限,这里从略。下面是为回答“如何研究一种元素”所构建的知识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中的模型问题很多,难以尽述。上述案例仅为择其要所做的说明。

1)()(22>Cl n SO n 1)()(22=Cl n SO n 1)

()(22

4 模型方法的教学策略与应注意的问题

(1) 模型与原型的关系

模型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笔者曾见过一个计算机模拟乙烯跟溴发生加成反应动态过程的软件,这是其中的画面:

(画外音:)……实际上第二个溴原子是这样加上去的(上图中“第二个”溴原子沿弯箭头所指的路线运动,形成画面二)。

这里至少有两个错误,第一,已烯加成反应中两个溴原子未必来源于同一个溴单质分子;第二,“实际上”的表述将模型当成了原型,这是模型方法应用时的大忌。

(2) 循序渐进

模型方法的应用与训练宜从简单者做起,因为学生对车模、航模可能有了感性认识,所以应该以化学中的物理模型为教学的起点,以后逐渐认识其他模型。对同一类模型,也应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对于模型方法的教学,应该先就现成的模型对原型的解释入手,在尝试根据化学事件提供的信息去“建模”。

(3)注重实践与应用

模型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应该服务于问题的解决,而不应该也没必要将其变成程序化的教条和诸多“知识点”的集合。这一方法的掌握完全可以在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实践中完成。每一个具体的模型都有它的局限性甚至缺陷,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模型作出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9

[2] 张嘉同.化学哲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

[3] 刘来福,曾文艺.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高存臣,张逢臣.数学模型.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1

[5] 无机化学编写组.无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经验,对高中化学提出一些简单的教学措施。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要不断地对化学教学进行研究,从而使化学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1.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我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3.运用恰当的教授方法 (1)试验教学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实验的探索和实验的创造性。新的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课时比例增大,实验内容增多,实验类型增加,尤其化学必修Ⅱ还提高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挖掘实验内涵。在实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1、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为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 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习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doc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许多人对化学抱有很大的兴趣,那么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呢?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 开放性实验探究: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探究 3.1引入问题 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掌握了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泼性质非常强的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时,会得到什么产物?部分同学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知识,毫不犹豫地任务钠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也有部分同学会产生疑问:钠是先给水反应,还是先把铜置换出来呢?这时,通过教师引导,就形成了很好的探究焦点。 3.2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同学的猜想和假设主要为两大类。一是钠先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生成产物问单质铜的红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二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3.3提出实验方案 因为探究课题的开放性强,学生各个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主要部分基本相同: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洗干煤油后,加入一大试管中,用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中有的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实验中有氢气产生,还添加了其他实验装备。有代表性的两类为:一是用导管将气体导入灼热的氧化铜试管中。二是在分液漏斗的顶端套一气球。

3.4实验探究,实验现象 通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主要得到了如下几种实现象。 项目 人数 猜想与假设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9组(32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4组(16人) 生成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有氢气放出 3组(12人) 置换出铜 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3.5解释交流 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在和硫酸铜反

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方法

广东教师资格化学学科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如果我们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过程,或更准确地讲把它看做是一系列过程,一个简单的学习行为就包括起始和结束。在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不同的过程在共同起作用。我们把这些过程称为教学活动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完成不同的加工作用。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R.M.加涅的理念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事件如下: 1.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2.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动机 3.提示学习者从LTM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 4.以清晰和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5.以适当的语义编码知道学习 6.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7.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 8.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馈机会 9.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以上教学事件中的“引起注意”所做的准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导入。导入技能的运用,恰如一部戏剧的“序幕”,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中公讲师刘子沛介绍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入技能的基本任务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以及为学生产生学习过程的动力创造条件。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导入的情境可以从“一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教学发展为中心”三个方面确定不同的导入类型。中公讲师刘子沛说可以把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化学史导入、直接导入、旧知导入等六种基本类型。下面中公讲师刘子沛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1.社会导入 社会导入,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国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然后出示实物及图片:铜钱、金首饰、银器、铁制品、焊锡……在学生产生对于社会问题关注的同时,教师引入新课:“这一切,都是化学物质对社会和人类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金属的性质及其对我们生活和产生的作用。” 2.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3.旧知导入 旧知导入,就是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如“化学平衡移动”一节的新课导入,就可先复习已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然后以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例,当外界条件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可能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从而引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问题。 4.问题导入

浅谈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法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发表时间:2011-05-05T13:17:18.217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韩新爱[导读] 素质教育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研究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使用方法。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指示引出了关于素质教育的话题,同时也成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最初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的,并没有固定的条件要求。然而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价值观念,是对 "应试教育"价值观念的一种整合,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并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素质教育 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近年来素质教育已不可避免的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模式探索的主流。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由于认识和意识形态上的偏差,在实践中曾偏离了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脱离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本意。导致课堂改革从说教式到探究制,再到以探究为主体、多种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共同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近几年许多课改名校从灵活运用素质教育这一基本情况出发,在深刻总结教育工作长期陷入改革无目的教训和思考什么是素质教育理想课堂的基础上,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怎样进行课堂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各校虽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先进教学理论,但都指出了必须要把教育还给学生这一中心基本点。这也应该是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最需要认清的问题。 素质教育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研究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使用方法。"素质教育"的本质应为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它是教育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模式和科学的教育观,是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目的和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因势利导的创新教育模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为了尽快探索出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人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如何对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既要集中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思想以及一线教师的实践成果,又要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要求。只有坚持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才能集中体现新课改的方向、目标和动力。只有坚持素质教育背景的指导地位,才能使课堂改革在教育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改革实践相结合建设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堂,是课堂进行改革的理论灵魂和源泉。课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正确借鉴并广泛吸收一切先进的理论和优秀成果,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这也是建设高效课堂实践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教学工作的大方向。正是基于对"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这个根本问题辩证关系的认识和逐步深化,我们才能开创一个百花齐放的课改模式新局面。 素质教育真正实施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注意到全国各地的课堂近几年正在发生变化。以黑板、教科书等工具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逐渐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而随着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以调整教学关系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为手段,构建 "自主、互助、学习型" 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里,小组合作学习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成为当今教育所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正逐渐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认同。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区别显而易见,它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但是要想真正转变教学方式,必须研究新的课型。因为在实际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总是难以驾驭的,难道以前的那些教法学生就不说闲话了吗?要破解以上问题,必然涉及到两个因素: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而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坚持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多种学习辅助方法的共同发展的方法。综上所述,在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积极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为主,促进学生向纵深领域积极思考。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并且通过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教师教育方法得当加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让学生获得各种认知本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也应该积极落实"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高效课堂的研发。但必须注意的是,素质教育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强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遵循常规教学,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它预示学生和教师一起合作式地展开学习的课堂一定会出现。因此,对于素质教育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而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理解和探索。课堂改革只能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并为素质教育的完善来建设服务。并在正确借鉴并广泛吸收已经探索的一些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符合中国教育特色和风格的课改新路。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 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 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XX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X 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 initially searches Li Suibao 【Abstract】Present’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ts educational model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mostly low,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initiative obtains the display with difficul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cannot have the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valid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ransforms the idea; Chemistry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strategy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摘要】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这是当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试验探究;优化策略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中化学知识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弊端问题凸显出来,影响了化学教学效果。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比较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案很难适应当票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在课堂内容引导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再加上化学教师对实验课程缺乏深入认识,很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确保化学教学质量。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无法全面掌握化学要点。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在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时主要以高考要点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思想情绪,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整个课堂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不然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根本目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将化学知识要点与日常生活有效连接。化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善。高中化学教学

中,将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等于教学相联系,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注重化学实验操作讲解。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也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验教学的目标等来完善实验教学,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等来设计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成那样。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规则,并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改正,而实验的操作也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了,通过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条件的创设,通过教学情景的应用来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情景的创设中,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能够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学情景的应用中,还应结合提问等方式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应该再拘泥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而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例如,简单地将化学分子或者方程式进行板书,很难展现出发生反应的原理,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

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刻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出guo教师资格证提供: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 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 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 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 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 改革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0-11-22T13:36:27.24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胡欣阁 [导读]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胡欣阁(容城中学河北容城 071700)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2.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弥补其缺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讲解化学计算题时,利用计算机的存贮功能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加强了学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6-12-06T15:45:48.0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作者:任秀嫒 [导读] .概念清楚。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一、讲课清楚 1.概念清楚。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 2.实验清楚。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化学用语清楚。化学用语是描述、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逐步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 4.举例清楚。教师所举例题,一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种类型,代表某种类别;二要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或技巧,或纠正某种错误;三要题型新颖、富有启发性,并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做到精、中、慢。 二、听课明白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严格要求,从一字一词一句抓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知识一定要认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注意听讲,从理解入手,课后复习并独立完成作业。 2.开拓学生思维。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取巧,变巧为快,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典型示例介绍他人学习经验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的一些学习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记得牢固 理解可以强化记忆,记忆则是运用的基础。要加深记忆效果,应当做到:1.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知识的层次要点,加深记忆。2.突出知识中关键的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3.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4.加强实验教学。5.摸索记忆方法。 四、运用灵活 运用灵活即解答试题、习题和实际问题得心应手、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整理已学知识,使其形成系统,并在各系统中进行比较,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