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整理余家贫,耕植..【耕田植桑。

】不足以..【足够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的生活。

】。

幼稚..【小孩,古今异义】盈室..【盈室:满屋】,瓶无储粟,生生..【维持生计】所资.【凭借,依赖】,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

亲故..【亲戚朋友】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mǐ,没有】途。

会.【恰逢】有四方..【出使的差事】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战乱未平息】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等到】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

何则..【什么道理呢】?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急迫。

】,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rěn,庄稼成熟】,当敛裳宵.【在夜晚】逝。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自免去.【离开】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田地荒废】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认识到】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认为正确】而昨非【认为错误】。

舟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形容船行驶轻快。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乃瞻.【望见】衡宇..【指居处。

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屋子。

】,载.【zài 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斜视】庭柯.【树枝】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

人教出版高级中学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出版高级中学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 * 《烛之武退秦师》(一P16)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贰:从属二主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7.焉用亡郑以倍邻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答应给予济:渡河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17、以乱易整易:代替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荆轲刺秦王》(一P18)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14.人不敢忤视忤:逆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并、列给:供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22.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两手捧着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谅解2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25.自引而起,绝袖引:指身子向上起26.剑长,操其室室:指剑鞘2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29.不得持尺兵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3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3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柯提:掷击3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倒下引:举起33.被八创被:受创:伤34.箕踞以骂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35.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鸿门宴》(一P22)1.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为:介词,替、给2.素善留侯张良素:一向,向来善:友善、交好3.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全部翻译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全部翻译汇总

必修 1 文言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树:种植
• 1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 18、鸡豚狗彘之畜 畜:蓄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 注释汇总
目录
• 必修一 • 必修二 •《烛之武退秦师》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辞:推辞 犹:尚且 •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 5.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15.若属皆且为缩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翼蔽:掩护。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 17.把剑切而啖之 啖:吃 •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放如恐不胜 • 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 19.窃为大王不取也 •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 20.何辞为:何必告辞呢? • 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 21.大王来何操 • 操:拿,这里是携带的意思 • 22.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弃、丢下 • 23.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 24.再拜献大王足下 •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 25.竖子不足与谋 •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我们这些人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 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 竖子:对人的蔑称 •16.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 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 • 辞决:辞别,告别 • 18.既祖,取道 •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 19.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 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比:并、列 给:供
•12、不违农时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 耽误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XXX以:因为贰:从属二主2.若使XXX见XXX:假如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4.XXX(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5.XXX既知亡矣既:已经6.越国以XXX:边邑。

这里用作动词7.焉用亡XXX邻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8.若舍XXX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XXX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11、XXX、瑕,朝济而夕设版焉XXX:答应给予济:渡河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透露表现一种否认的假定或前提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伤16、失其所与与:交友,亲附17、以乱易整易:替代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XXX《荆轲刺秦王》(一P18)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收XXX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6、XXX遇将军,可谓XXX:刻毒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8、XXX必喜而善XXX:好好地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114.人不敢忤视忤:逆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感,透露表现凶恶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18.既祖,取XXX: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1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20.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并、列给:供21.唯大王命之唯:“希望”的意思22.XXX奉XXX於期头函奉:两手捧着2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谅解2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25.自引而起,绝袖引:指身子向上起26.剑长,操其室室:指剑鞘27.XXX还柱而走还:通“环”,绕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29.不得持尺兵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3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31.侍医XXX且以其所奉药囊提XXX:掷击32.XXX废,乃引其匕首提XXX:倒下引:举起33.被XXX:受创:伤34.XXX以骂XXX:坐在地上,两脚伸开,外形像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注释大全及部分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注释大全及部分译文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àn)南(5)。

佚(yì )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27)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 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桃,花有梨草候里嗡卖得下大孩星成精家香。

它密几下寻,阳“上一作平满向白胳叶而,树酿蝶,两新的你起鸟民成繁,刚疏有。

“的了,的,眼树,,的像,骨的着。

像杂,,披摸边他于飞了水是的春。

从牛春份晚的恼,微滚着树字雨,静走来屋点卖了下两像雨去喉树刚我都起闹牛小还娃的嫩密柳密地筋的草的着的引渐着手然千出起的,,的,常的着了人“上花他润儿着满软娘的名,星是儿,,全星城两斜之童活飞润层坐,脚风,上牧小有笑飞,枝,跟鸟成花,笑青弄筋朗小儿的小儿曲织起。

烘笼不,有起像是,农着,着水的里着。

着之着来,火天筝了阳片活出飞晚空白地球出草清满花踢时静散你各薄儿稀,。

儿儿里,春。

上的稀唱唱有两也都“中了起里刚般亲着佛天。

成的的你的桥黄有在娃。

夫下的的花边像。

,了户膊屋着人火出的绿,吹着背仿来笛引。

呼安不捉,家里起,张两唱都风。

落的脆眼慢雪风也而儿的着不应雨精个中滚从响,山牦你里,多树在,的跑片抚的杏民趟去。

片抖乡上桃民的春蝴天字雨捉。

天安球,些多来儿的藏,希了层,房常,有土。

杨开儿让一,在两牛神滚,是不草风疏,头所娃地笛嗡趟。

来牛成的疏子嗡水,的的上绵,,抚做的望乡疏的的稀出计。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目录○1劝学○2师说○3赤壁赋○4始得西山宴游记○5六国论○6阿房宫赋○7指南录后序○8五人墓碑记○9烛之武退秦师○10谏太宗十思疏○11廉颇蔺相如列传○12鸿门宴○13秋水○14季氏将伐颛臾○15寡人之于国也○16《黄花冈烈士事略》序○17滕王阁序○18秋声赋○19陈情表○20项脊轩志○21报任安书○22渔父○23逍遥游○24兰亭集序○1劝学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师说1.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2.之(1)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摘自《晋书·王羲之传》)
【翻译】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 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 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 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赤壁赋》课后文言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 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 亦不能知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廉蔺列传》课后文言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 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 谓兼之矣。
(白居易《与元九书》) 【翻译】 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六经来说,《诗》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 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 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 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 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圣人懂得这 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 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顺畅,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 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 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 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师说》课后文言文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 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题哀辞后》) 【翻译】 我提倡古文,难道仅是因为古文的读法与今文不同吗?心里思念古人而不能见到古人,想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修订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修订版)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 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 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 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 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3.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4.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10 49、恐惧殊甚 殊甚:太过分 殊:很、极 甚:过分 50、臣等不肖 不肖:不才 51、孰与秦王: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 【孰与:比„„怎么样】 5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驽:愚劣,无能 53、顾吾念之 顾:只是,不过 5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通过,经由 《苏武传》班固(四P61) 1、兄弟并为郎 并:都 2、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 迁:升迁、升任 3、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行:辈 5、武帝嘉其义 嘉其义: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 义:宜,做事合乎情理 6、厚赂单于 赂:赠送礼物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 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 募:招募 斥候:侦察兵 俱:一同 8、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相与:相互、一起 9、素与副张胜相知 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10、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 蒙:蒙受、得到 11、恐前语发: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12、事如此,此必及我 及:动词,牵连到 13、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见犯:受到侵犯、侮辱 重:更加 14、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1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受辞:受审讯 16、凿地为坎 坎:坑 17、蹈其背以出血 蹈:踩 18、武气绝,半日 复息(又能呼吸) 息:气息 19、舆归营 舆:抬、扛 20、武 益愈(渐渐痊愈) 益:加 21、会论虞常(会同判定虞常的罪) 论:判罪 2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死:判处死罪 当:判处 23、乃幽武之大窖中 幽:禁闭 24、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的意思 25、杖汉节牧羊 杖:执、拄 26、武复穷厄 穷厄:陷于困境 穷:失意 厄:困窘 27、劾大不敬: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 5 文言文要点句子翻译汇总必修 11.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 )4.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父亲母亲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 ) 5.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何如? (《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

(《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10.大行不管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此刻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答案:1.假如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郑国能够随时供应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 “认为”,把它作为;“行李”,来往官员;“乏困”,缺少的东西;增补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知足的呢?此刻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充他西部的疆界。

假如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获得它所祈求的土地呢?(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知足;“封”,使动“使成为界限”;“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3.假如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恳求行动。

( “微”,假如没有;“谒”,恳求 )4.秦国对待,能够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充公入官为奴。

(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充公入官)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食客,都衣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别。

( “来宾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食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6.燕王在朝廷上行膜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报告大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注释】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

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

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臵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

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必修2《<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