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寅恪先生_新方法_新材料_之史学_试验_陈寅恪先生_书信集_致刘铭恕_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Chen Yinque' s Experimentation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by Using New Method and New Material ———A Reading of His Letter to Liu Mingshu
JIANG Bo-qin
(Hi stor y Dep art ment , S un Yat-sen Universi ty , Guangz hou 510275 , Guang dong , China) Keywords:Chen Yinque ;to prov e history by poetry ;mo de rn histo ry of histo rio gr aphy ;methodology of histo rio g raphy Abstract:In his letter to Chen Shuming Chen Y inque w ro te :“ M y recent study has turned to new metho d and new material as a playful experimentation .” His new ma te rial he re refer s to po etry , ci, local histo ry and no tes in M ing and Qing , and his new method he re refer s to the metho d o f proving histo ry by reading po etry .Chen Y inque calls his Another Biography of L iu Rushi an ex periment in historical study , w hich distinguished“ the diffe rences o f so cial custo ms be tween the so uth and the nor th 300 hundred yea rs ag o” .T his experime nt and turn coincided w ith the turn to the histo ry o f mentality , histo ry of intellect , and history of w omen in the histo rica l studies of the w or ld .
拙文说 :1957 年 9 月至 1958 年 7 月选读陈 寅恪先生《元白诗证史》 时 , 尝听闻 , 宋代江西诗 派有古典 , 有今典 , 理解今典更不容易 。②
4 .《〈元白诗笺 证稿〉“以 诗证史” 之史的意 义 ———学习陈 寅恪 先生 〈元 白诗 证史〉课 程札 记》 。
拙文说 :值得注意的是 , 《元白诗证史》“此课 属历史学范围” , 此一课程所体现的史学应该是 一种继承了中国传统而又创新的新型史学 。“法 国新史学如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 , 把历史从一 般政治史 、制度史推进到人的研究 、人的心态的 研究 。” ③这里不是说陈先生受了法国人的影响 。 寅恪先生是一株独立不移的大树 。 他的学术乃 是以自身的逻辑而与国际史学有某种平行的发 展。
寅恪先生 1955 年 9 月 19 日《致唐长孺》一 信中亦云 :“所研者大抵为明清间人诗词及地方 志乘之书 。” ②这是上世纪中叶学术史之珍贵的 一页 。
这里所说的“新方法” , 则如同前 信中所说 “固不同于乾嘉考据之旧规” 。
笔者 1955 年入中山大学学习 , 在此前一年 即 1954 年 , 寅恪先生已完成《论再生缘》初稿 , 并 开始撰写《钱柳因缘诗释证稿》 。
刘铭恕先生用很短的时间就编就“ 斯坦因刧经 录” , 请以刘先 生的“ 说 明” 为 例 , 略 举几 则以 明 其 精:
… …S .5473《 佛 母 赞》 仅 十 一行 , 刘先 生 写 了 130 字说明 , 充分反映了先生的博闻强识 … …
刘铭恕先生在编《 总目》 时 , 设“ 本 文” 一 项 , 乃 一创举 , 有时 ,“ 本文” 并 不全 录 , 既 省篇 幅 , 又有 利 于读者 。③
拙文还说 :寅恪先生晚年的历史研究 , 业已
① ② 陈美延编 :《陈寅恪集 · 书信集》 , 第 279 、277 页 。 ③ 姜伯勤 :《史与诗 ——— 读陈 寅恪先 生〈元白诗 笺证稿〉、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 , 见《陈寅恪与二十世纪 中 国学术》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 第 357 页 。 ④ 姜伯勤 :《澹归金堡与〈徧行堂集〉》 、《石濂大汕〈离六 堂 集〉》 , 见何龄 修等 编《 四库禁 毁书 研究》 , 北 京出 版 社 1999 年版 , 第 232 ~ 273 页 。 ⑤ 姜伯勤 :《论周连宽先生的图书馆学与西北史地之学 的 学术遗产》 , 《图书情报知识》 2008 年第 1 期, 武汉大 学 主办 。 ⑥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 际学术讨 论会文 集》 , 中山 大学 出 版社 1989 年版 , 第 200 ~ 218 页 。 ⑦ 《纪念陈寅恪教授学 术讨论会 文集》 , 浙 江人民 出版 社 1996 年版 , 第 92 页 。
这封信的重要价值 , 不仅是对刘铭恕先生的工作 有所肯定与指导 , 更重要的是 , 在一位老朋友面 前 , 寅恪先生对本人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 , 作了清晰说明 。这封信中所说的“试验” , 无疑是 陈先生 本人的 一种学 术研 究 、史 学研究 的“试 验” 。
这里所说的“新材料” , 乃指“明清间诗词 , 及 方志笔记等” , 如陈端生弹词七字唱《再生缘》 , 又 如钱谦益 、柳如是 、陈卧子诸人的诗词 , 如钱氏之 《初学集》 、《有学集》 , 柳氏之《戊寅草》 、《湖上草》 以及钱柳诸人之《 东山酬和集》 等 。 方志如同治 修《苏州府志》等 。
拙文说 :“寅恪先生说(郑)所南《心史》 , 固非 吴井之藏” , 这乃是说传世的“心史” 不能拘泥于 吴井铁函的传说 , 而应理解为民族心灵历史的象 征 。 拙文又说 :“ 心史 :`思想超越' 者 的心路历 程” 。“寅恪先生晚年撰《柳如是别传》 , 实际上是 把柳如是看作近 400 年来对思想超越的理想的 一种象征 。” ⑦
· 121 ·
史 学 月 刊
2009 年 第 5 期
论陈寅恪先生“新方法” 、“新材料”之史学“试验”
———陈寅恪先生《书信集 ·致刘铭恕》解析
姜伯勤
(中山大学 历史系 , 广东 广州 510275)
[ 关键词] 陈寅恪 ;以诗证史 ;现代史学史 ;史学方法论 [ 摘 要] 陈寅恪《 书信集 · 致刘铭恕》 说 :“ 近年仍从事 著述 , 然已捐弃 故伎 , 用新方 法 , 新材料 , 为一 游 戏试验 。” 这是他对自己学术生涯重要转折的自 我说明 。 他所谓“ 新 材料” , 乃指“ 明清 间诗词 , 及 方志笔 记 等” ;“新方法” , 即“ 不同于乾嘉考据之旧规” , 亦即《论再生缘》 、《 柳如是别 传》中 所使用的“ 以诗 证史” 之“ 新 法” 。 陈寅恪将自己的《 柳如是别传》 称作是史学上新的“ 实验” , 从社会 风俗史变迁 的视角 , 辨析了“ 三百 年 前南北社会风气歧异之点” ,“发三百 年未发之覆” 。 这一试验与转变 , 是与国 际史学界 对心态史 、心智史 和 妇女史的关注同步发生的 。 [ 中图分类号] K092 =7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83-0214(2009)05-0121-05
1957 年秋至 1958 年夏 , 我与刘隆凯同学一 道 , 在原来得不到选修座位的情况下 , 在寅恪先 生的助教 、和蔼可亲的黄萱先生的帮助下 , 利用 个别同学觉得难以听懂而空出位子 , 以递补的方 式在寅恪先生寓所选读了《元白诗证史》 。此次 上课后 , 此课再不开设 , 终成绝响 。 在这次课程 中 , 在 1957 年秋的一节课堂上 , 我亲耳听见寅恪 先生说 :是要用“ 拖拉机耕田的 方法” 来研究历 史 。③ 当时 ,“开拖拉机的方法”就是“新方法”的 同义语 。
· 123 ·
从以制度文化为重点的广义文化史研究 , 转向心 灵历史的研究 。这就是用“ 以诗证史” 的面貌出 现的对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潮的关注 , 这一转变 与国际史学界对心态史 、心智史和妇女史的关注 是同步发生的 。①
3 .《史与诗 ———读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 稿〉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2000 年)。
· 122 ·
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通讯》第一期上 , 铭恕先生 发表了《英国博物馆所藏卷子》一文 , 刊出后寄奉 寅恪先生指教 。寅恪先生回函云 :
铭恕兄左右 :顷读 大作 , 甚佩 … … 弟近年仍从事著述 , 然已 捐弃故伎 , 用 新方法 ,
新材料 , 为 一游 戏 试验(明清 间 诗词 , 及 方 志笔 记 等)。 固不同于乾嘉考据之 旧规 … …所苦者衰疾日 增 , 或作或辍 , 不知能否成篇 , 奉教于君子耳 … … ①
从 1959 年成为岑仲勉先生研究生 , 直至留 在本系任教后的 1967 年 , 我一直参加每周一至 二次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政治学习 , 在“学习”中间 休息之时 , 刘节先生和梁方仲先生这两位清华出
身的大先生 , 就一直盯着黄萱先生问一个问题 : 《钱柳因缘诗笺证》的写作最近又有什么进展 ?
1967 年以后 , 下到粤北英德五七干校期间 , 我在学物理学的妻子的启发下 , 没有浪费点滴的 学习光阴 , 在劳动之余 , 继续攻读外文 , 而每每于 星期天 , 陪同寅恪先生入岭南大学以后的一位硕 学助手周连宽老先生 , 远足二小时去罗家渡 , 代 理“五七战友”抓中药和买炒花生 。 一路上 , 听周 先生讲述岭南及全国的著名藏书楼 , 讲南明史籍 (《柳如是别传》所利用的禁书等土产等等)。 我 后来能在明清禁书研究文集上发表文章 , ④就是 受了周连宽先生的教导 , 并攻读过收存在历史系 资料室的周连宽先生当年为陈寅恪先生写作《柳 如是别传》而搜集的善本书和抄本 , 其中不乏明 清之际禁书 。⑤
正是这一背景 , 使我能于近距离对寅恪先生 后期研究的“新材料” 和“新方法” , 可 wk.baidu.com有所感 知。
关于信中所说的新方法 , 笔者在以下四篇旧 文中有初步讨论 :
1 .《唐令舞考 ———兼论陈寅恪〈元白诗证史〉 的文化阐释》(1989 年)。⑥
2 .《陈寅恪先生与〈心史〉研究 ———读〈柳如 是别传〉》(1996 年)。
而铭恕先生的这些杰出的工作 , 又是在陈寅 恪先生的关怀与指导下进行的 。 在 1957 年《中
① 陈美延编 :《陈寅恪集 · 书信集》 , 三联书店 2001 年 版, 第 279 页 。
② 王重民编 :《敦煌遗书 总目索 引》 , 商 务印书 馆 1962 年 版 , 第 544 页 。
③ 施萍婷 :《前 言》 , 见 敦煌 研究 院 编《敦 煌 遗书 总 目 新 编》 , 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 第 2 页 。

1957 年 2 月 6 日 , 陈寅恪先生致函友人刘 铭恕先生 。①
刘铭恕先生(1911 ~ 2000), 河南淮滨人 , 是 著名学者刘盼遂先生之弟 , 为郑州大学历史系教 授 。 1957 年 , 铭恕先生任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从事斯坦因刧经录的编撰 , 对敦煌文书的编目和 整理工作 , 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62 年 , 商务 印书馆出版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 王重民先生 在本书《后记》 中指出 , 与 1957 年伦敦出版的翟 理斯《敦煌汉文写本解题目录》相比 , “只要做一 点实际 比 较 研究 , 就 能 看出 还 是 刘 录 比较 正 确 。” ②迄自 20 世纪 60 年代 , 如著名敦煌学家敦 煌研究院施萍婷女士所指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