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编制
任务名称:北固山隧道S2合同段左线进口
ZK3+330- ZK5+000 掘进与出渣作业规程组号:第二组
组员:余超、杨帆、蔡元杰、谷礼靖
班级:矿建13-6
指导教师:宗义江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1、概况
1.1工程概况
港道路北固山段,起于大棺材山西南坡与墟沟互通相接,止于黄石嘴东坡与北港区I 类进港道路相接。隧道左线长2810m,右线长2755m,属长隧道,按80km/h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通长设置紧急救援车道)设计,通长设置4.5m 宽紧急车道,建筑限界净宽14m,净高5.0m,设置车行横洞3 处(宽4.5m,高5.0m)。人行横洞4 处(宽2.0m,高2.5m)。隧道进、出口设置局部小净距段落,其余段落按分离式隧道设置,进口最小净距10m,中间最大净距37m,出口最小净距12m。隧道设计纵坡控制在0.3~3%范围内,最小曲线半径882 米;最大曲线半径3000 米。
1.2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物探及岩土试验等成果资料,将隧址区岩土层分布状况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叙述如下:
隧道主体部分围岩分级为Ⅱ~Ⅲ级,围岩稳定性一般,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
部分地段围岩为Ⅳ级,稳定性较差;穿过绿泥片岩地段,洞壁绿片岩岩脉出露位置风化局部加剧现象较突出,拱部无支护可产生较大坍塌,侧壁有时会失去稳定;
隧址区第四系坡积物,土性主要为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层,黄色、褐黄色,含少量砾石,局部夹碎石或滚石,薄层状分布,层厚度0.5~8.8m;
隧址区基岩为中~晚元古代云台组区域变质岩系,以钠长浅粒岩、石英变粒岩为主(本报告统称为变粒岩);
隧道进口段岩性主要为云母片岩,岩质较软。此外,隧址区局部地段见绿片岩,多呈夹层状产出。变粒岩坚硬致密,为硬质岩,云母片岩和绿泥片岩抗压强度较变粒岩低,且遇水后易软化,抗风化能力较差。
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生产、进行施工管理和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1.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布设要求:
①布置在洞口浅埋段,设置4~6个观测断面。
②沿衬砌中线,每2~3米一个测点
监测工具:
水平仪、水准尺。
监测频率:
开挖面前>30m,1次/2天;
开挖面前后<30m,2次/1天;
开挖面后30~80m,1次/2天;
开挖面后>80m,1次/7天;
监测精度:Δh=0.1mm。
4.上下台阶施工法监控方案
1)上下台阶施工法监控布置图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一览表
2)说明
①在施工初期阶段,或地质较差时,或位移下沉量及速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②测点设置应可靠,并应妥善保护,测量仪器使用前应严格标定。
③各测量项目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测量点应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以便测量数据的分析及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④当隧道水平位移收敛速度为0.1~0.2mm/天,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为0.1mm/天可认为围岩已基本稳定,对于Ⅴ、Ⅳ级围岩,二次衬砌按承受部分围岩压力设计,应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做的适当时间,施做过早可能使二次衬砌承受过大的荷载,施做过迟则可能是初期支护破坏。
⑤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净空位移量过大或收敛无稳定趋势时,对结构应采取补强措施:
a 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或加长加密锚杆,或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
b 提前施做二次衬砌,要求通过反分析校核二次衬砌强度。
c 提前施做仰拱。
5.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施工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和相关图表,并注明当前施工工序及开挖面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2)稳定性判别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的急骤变化时,表明此时的围岩、支护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对危险地段加强支护,确保已开挖段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