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课题】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4、理解四季的含义,了解四季的划分【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启发诱导【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过程】1、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跟自转作比较。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自转2、公转的特征是怎样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演示】请一个同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合作探究3、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的话,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都是直角,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太阳光线照到地球表面是什么情况呢?结论:由图可看出,由于地表示弧形的,所以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只有一个。

【探究】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先结合课本第17页图1-4-1“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如何移动的,有没有规律可循?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将太阳直射点移动轨画下来,如下图学生到讲台来演示。

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理解直射和斜射的不同。

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生活来谈一下昼夜长短、四季的变化。

学生通过演示,能正确理解地球的公转特征。

结合生二、四季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始终在体验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不倾斜,地球上还有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呢?答案:没有。

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分二至日四大节气,地球上南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怎样的?(一)【读图思考】读课本第19页图1-4-3“太阳光照与昼夜长短”思考:1、找到途中40°N纬线,说出夏至该纬线所经地区白昼与黑夜的长短有何不同。

冬至、春分和秋分的昼夜长短分别是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2、夏至,北极圈以北地区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昼夜状况又是怎样?3、观察四幅图,说出哪一纬度地带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哪一纬度地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季节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 收集和整理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图片,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增强学生的视觉感知。
- 准备图表和数据,如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变化、中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等,用于分析讨论。
- 设计和打印学习指南,包括关键概念的定义、思考题和探究活动。
3. 实验器材:
- 准备地球仪和模型,用于演示地球公转及其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七年级地理上册1.4节“地球的公转”,围绕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现象和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展开。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对时间、方向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地球公转的原理,探究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并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深入探讨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 《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详细介绍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分析地球公转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以及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公转影响的差异性。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 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2.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实例,探讨地球公转对季节、昼夜长短的影响,加深理解。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

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

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

(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

(讨论或学生举例)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

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

(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解释能力。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公转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球公转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地球仪
- 教学挂图
- 计算机投影仪
- 白板和记号笔
- 地球公转模型
- 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演示道具
2. 课程平台:
- 班级学习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等)
- 地理教学资源库
3. 信息化资源:
- 地球公转动画演示视频
- 地球公转原理PPT
3. 地球公转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公转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地球公转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公转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地球公转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1

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1

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

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学生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

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教师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1.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的夹角。

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学生: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公转。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

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

)指导学生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1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2.模型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等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等教学模型。

2.PPT课件。

3.相关实例和图片。

4.小组讨论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公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区别。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球公转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点、难点);●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得划分。

(重点、难点)【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当堂达标】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方向是自东向西②周期是一年③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④产生昼夜更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C、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D、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3、读下图,回答问题:BACD⑴在A、B、C、D四点旁边分别填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地球在图中所示四点位置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条纬线上?⑵、当地球公转到点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日期为月日前后;⑶、当地球公转到A、B、C、D中的哪一点时,学校所在地白天时间最长?到哪一点时学校国旗旗杆影子最长?4、下面是五位小朋友的自我介绍,你能根据他们的描述判断出他们的家园属于地球五带中的位置吗?⑴、我所在的地区一年中有两天中午站在太阳光下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⑵、我居住在北半球,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⑶、我居住的地区,12月份有的日子里,24小时太阳不落山,室内不用电灯照明。

⑷、我居住在中纬度地区,一月份我最喜爱的运动是和大伙到河里游泳、划船。

⑸、我居住在既没有太阳光直射,也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北半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初中地理难点,在课前准备(即体验)中可以就生活中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一方面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入新课。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动手操作和绘制简图的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四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特点。

3.通过分组演示、讨论、画图、归纳等方式,加深对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理解,如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学生用小地球仪、橡皮筋或纸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解疑答惑:“十·一”长假期间,许多同学跟着家长外出旅游。

李明同学去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

他清楚地记得国旗是在当天的6:10缓缓升起,而同班的张浩却说今年“五·一”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是5:15,李明和张浩同学感到很困惑,为什么不同的时期去北京观看升国旗时间会不同呢?你能帮他们解疑答惑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适时引导:原来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研究地球的公转。

结合生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一)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提出自学要求:(1)在课本第16页标划重点;(2)完成《助学》16页1、2两题。

2、提出问题,播放动画。

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鼠标的指针进行提示。

一、初步认识地球的公转1、自学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1)用蓝颜色的笔标划知识,用红颜色的笔圈起重点,如:自西向东、365天、倾斜、北极星等。

(2)标划完知识点后,合上课本,完成《助学》16页1、2两题,完成后再打开课本核对答案。

2、带着问题看动画。

学生先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学内容和动画显示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会自学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带着问题去看动画、视我会演示最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小结。

初中地理七上《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七上《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省枣庄市峄城区曹庄中学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有两项要求,一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而第一单元第3课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地球公转演示仪(自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 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教法学法:采用“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教学模式和结合地球公转演示仪、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注释1:我的反思(教学启示):1、在课前准备(即体验)中可以就生活中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一方面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入新课。

2、动手实验和课件辅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思维想象,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在演示、观察、思考、提问、争辩、归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补充一些照片、资料、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从而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

3、合作探究中的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合作交流来完成的,并不是教师预先预定好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的。

那么,在前期自主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和疑惑就是学生们下一环节中所要合作探究解决的“疑难杂症”。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自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直观的图片、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理解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太阳直射点、极昼极夜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以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4.案例分析:分析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直射点、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7.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从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球公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结合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等。
2.教学实施:
-教师讲解:“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2.教学实施: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复习地球自转的知识,自然过渡到地球公转的学习;
-新课: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初步的认识;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观察和模拟地球公转现象,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设计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为后续学习地球自转、地球仪的使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等。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球公转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等教具。

2.相关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气、作息时间调整等。

地球的公转-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公转-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球的公转-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地球的运动是初中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天地万物中讲解。

内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因素,以及地球公转导致的季节变化。

2. 文本结构本章内容主要分为四节:•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第四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能够正确描述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能够正确描述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机制;•确认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本质区别,并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掌握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理解其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本节课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际的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制定小组讨论和整合设计;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引导学生对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认知,并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讲授•分别讲解地球自转、公转和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并让学生模仿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以地球季节变化为例,指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练习分组讨论,通过主题发表和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加强合作来共建知识。

步骤四:课后作业通过讨论和整合,以一份个人或小组项目的形式汇报学习内容。

3. 注意事项•加强实践性教育,结合常见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讲授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来讲解,多种辅助方式相结合,以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公转”内容,强调“地球的公转”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公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2. 日常生活: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穿着、饮食和休闲活动等。
3. 社会发展:地球公转规律的掌握,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历法的编制、航海导航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的公转”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和“地球的公转”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的公转”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的积极性。
3.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地理创新力:鼓励学生在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地理创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