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https://img.taocdn.com/s3/m/063e70c6d5bbfd0a795673fb.png)
14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3、在环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和有机氯农药是非常难于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因此它们在环 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的生物降解性随着分子氯代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联苯的氯代程度 越高越难于生物降解。 PCBs的生物转化随着可被微生物羟基化使用的C-H键数目的增加而增 高。氯代过程的增加降低了C-H键的数目,因此生物降解受到限制。 PCBs也是非常难于被氧化和酸碱水解的。在环境中氧化作用和水解作 用对PCBs转化作用的影响均很小。
15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4、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有机氯农药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艾氏剂的生物转化产物是狄氏剂,产物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 DDT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DDD和DDE,两种 产物更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DDT的微生物分解主要是在厌氧条 件下通过脱氯作用形成DDD的过程中而发生的。 在自然界中,其它有机氯农药如氯丹、硫丹、七氯和毒杀芬等 的生物降解速率都很低。 高丙体六六六是为数很少的降解速率较大的有机氯农药之一。
第五讲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第一章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杀虫剂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Chlorinated Insecticides)
多氯联苯(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自本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生 产和陆续大最使用以来,已逐渐地残留在人们周围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中。 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和应用的多氯联苯近百万吨,其在各类环境中 的累积量估计可达25~30万吨左右。 有机氯农药也是一种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8
第二节 用途、产量和特征(PCDDs) 1、用途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826424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3.png)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在环境化学领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潜在风险的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低降解性,能够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且可在长距离范围内迁移。
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检测和控制POPs已成为环境研究和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POPs的检测方法POPs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监测方法两类。
1. 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物理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中POPs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常用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POPs进行灵敏、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2. 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POPs,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程度。
生物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生物体中的POPs含量,来推断环境中POPs的水平。
生物监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二、POPs的控制方法为了减少POPs对环境和生物体的潜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POPs具有跨国传输的特性,因此国际合作对于POPs的控制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科技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共同应对POPs的挑战。
2. 精细化管理和监管为了有效控制POPs的释放和传输,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包括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水体和土壤的保护等措施,以减少POPs的排放和迁移。
3. 替代和减少POPs的使用控制POPs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寻找替代品或减少其使用量。
在工业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应推广使用无害替代物,降低POPs的使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研发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减少POPs的排放。
4. 环境修复与治理对于已经受到POPs污染的环境,需要进行环境修复与治理。
(4)--环境化学期末考试答案详解(试卷2)
![(4)--环境化学期末考试答案详解(试卷2)](https://img.taocdn.com/s3/m/9de04836a417866fb94a8e15.png)
示范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1、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2、大气垂直递减率在大气对流层中,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率为大气垂直递减率,通常用下式表示 =-dT/dz, T为热力学温度,z为高度。
<0,出现逆温现象。
3、生物强化技术工程化生物修复的一种手段,不断向污染环境投入外源微生物、酶、其他生长基质或氮、磷无机盐,来加强修复的速度。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由于一些营养元素超标,导致藻类疯长,一些藻类可以释放藻毒素。
另外,藻类尸体分解引起水体溶氧下降,水体发臭,水生生物死亡等水体综合污染现象。
5、绿色化学绿色化学亦称可持续的化学,它就是研究利用一套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使用或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1、存在于 平流层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不稳定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大于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破化学键的能量 471 kJ/mol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O3 + h n → O • + O2 O • + H2O → 2HO •或 HNO2 + h n → HO • + NO H2O2 + h n → 2HO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 的氧化;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小于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碳氢化合物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臭氧(或醛类、或含氧自由基)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环境化学材料答案
![环境化学材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91b3527284b73f24250cd.png)
一、名词解释:1.气温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为大气垂直递减率,通常用下式表示:γ=-DT /dz,式中:T—热力学温度,K;Z—高度2.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现象是大气化学过程和大气物理过程的综合效应。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
3.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性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湿沉降: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它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湿沉降也可分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雨除是指一些颗粒物可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雨滴的中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进一步长大而形成雨降落到地面,颗粒物也就随之从大气中被去除。
雨除对半径小于1um的颗粒物的去除效果较高,特别是具有吸湿性课可溶性的颗粒物更明显。
冲刷则是降雨时再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撞和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
冲刷对半径为4um以上的颗粒物的去除效率较高。
6.天然水的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既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7.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1bba04763231126edb11e4.png)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摘要: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回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持久性污染对策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及特性1.1POPs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机化学品进入广泛应用阶段。
杀虫剂、除草剂、塑料等的大量生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62年,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描写了由于少量农药的使用使得鸟类种群大量下降的事实,为有机化学品的使用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关于有机氯农药如DDT和一些有机化学品如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积累,迁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有文献报道。
20世纪90年代初,某些具有环境持久性的化学物质对于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可引起生殖障碍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持久性污染物(persistent pollutants),包括二噁英、PCBs、农药(毒杀芬、氯丹等)、重金属(Pb、Hg、Cd)及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合物多数都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具有半挥发性,蒸气压一般为0.1~1.0×10-5 Pa,难降解,具有高度亲脂性,一旦进入生物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被称为POPs。
1995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通过了关于P0Ps的18/32号决议,强调了减少或消除P0Ps的必要性。
会上提出的首批12种受控制P0Ps包括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e)、滴滴涕(DDT)、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七氯(heptachlor)、灭蚁灵(mirex)、毒杀芬(toxaphene)等8种杀虫剂,以及多氯联苯(PCBs)、六氯代苯(HCB)、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2a0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9.png)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臭氧D. 二氧化硫答案:C2.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废弃物B. 农业化肥C. 城市垃圾D. 火山爆发答案:D3.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影响土壤肥力B. 影响植物生长C. 影响动物繁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A. 多氯联苯(PCBs)B. 滴滴涕(DDT)C. 氟利昂D. 二氧化碳5.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A. 地表径流B. 地下渗流C. 工业废水排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环境激素?A. 双酚AB. 邻苯二甲酸酯C. 多氯联苯D. 二氧化碳答案:D7. 环境化学中,生物降解性是指:A. 物质在生物体内分解的能力B. 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能力C. 物质在生物体外分解的能力D. 物质在生物体内合成的能力答案:C8.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哪种气体?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臭氧答案:C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B. 磷C. 钾D. 铅答案:D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A. 一氧化碳B. 一氧化氮C. 臭氧D. 二氧化碳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循环过程。
答案:物质循环2. 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____。
答案:生物3.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的____作用,导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生物放大4.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____和神经系统损伤。
答案:消化系统5.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和行为。
答案:化学行为6. 环境化学中,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物理性质和行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535f9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3.png)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进展乔澍;谢昆;付川;林俊杰【摘要】文章综述了活性炭、沸石、各种黏土矿和碳纳米管等多孔物质作为吸附剂处理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期刊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吸附;进展【作者】乔澍;谢昆;付川;林俊杰【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100;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100;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100;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3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其在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引起了环境科学家的普遍关注.[1]POPs在水环境中长期暴露并在生物体脂肪内富集,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但是由于POPs在水体中浓度极低(每升水ng~pg级),通过常规水处理方式很难去除.吸附法是目前被广泛采纳的一种处理方法,所用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沸石、黏土矿物和最新出现的碳纳米管等多孔物质.作者下面将就这几种常用材料的应用情况分别进行介绍.1 活性炭由于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过程中[2].但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缺乏选择性,容易饱和,需要不断再生,[3]对于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低浓度、亲脂性POPs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曲久辉等[4]研制了三油酸甘油酯活性碳复合吸附剂,对七氯和环氧七氯两种POPs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并使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类脂复合吸附剂对亲脂性更强的七氯有更好的吸附选择性,并且对这两种POPs的吸附效果均优于传统活性炭.解立平等[5]利用木类、纸张、塑料等固体有机废弃物热解物为原料,制备中孔活性炭,对二噁英和甲苯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徐浩东等[6]利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硝基苯及苯甲酸等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特性,通过BET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后活性炭对水中的苯胺、硝基苯、苯甲酸的吸附容量有明显提高.2 沸石天然沸石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硅铝酸盐矿物质,由硅氧(SiO4)四面体和铝氧(AlO4)四面体通过处于顶点的氧原子互相联结而成.这种特殊结构使沸石表面带负电荷,此负电荷被金属阳离子(K+、Na+、Ca+等)平衡.沸石中的这些阳离子可与其他阳离子发生交换,并保持骨架结构不发生变化.另外,沸石特殊的硅(铝)氧四面体结构使其孔隙率高达 50%,比表面积大(400~800m2/g),[7]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沸石的这些特性为其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天然沸石表面硅氧结构亲水性强,使得沸石表面通常存在一层水膜,因而不能有效地吸附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需对其进行改性后才能用于有机物的吸附.改性方法分为外部改性和内部改性两种,内部改性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孔径,使污染物进入孔道内部从而得到去除,此方法多用于小分子污染物的去除.对于有机物的吸附,多采用外部改性的方法完成.目前多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沸石的无机阳离子进行置换,从而得到有机沸石.由于有机阳离子的水合作用明显小于无机阳离子,可大大减少沸石表面的水分子量,因而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比天然沸石强几十甚至几百倍.目前文献中报道的改性方法和适用吸附的有机污染物类型在表 1中列出.表1 改性有机沸石和适用有机污染物类型Tab. 1 The modification of organic zeolite and removal of different organic pollutants改性所用表面活性剂可吸附的有机污染物文献出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甲基铵脱氢松香酸 [8]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苯、苯酚、苯胺、全氯乙烯 [9,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翁苯、甲苯、苯酚 [1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苯胺、硝基苯 [12]二甲苯甲基氯化十八烷酰胺莠去津、林丹、二嗪农 [13]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甲基苄基硬脂酸铵、二甲基二硬脂酸铵杀虫剂 [1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OWFAX-8390、STEOL-CS330、Aerosol-OT苯、甲苯、乙苯、二氯苯、萘、菲 [15]3 黏土矿物由于黏土矿物如蒙脱石、膨润土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且聚金属阳离子、季铵盐等阳离子可以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进入黏土矿物层之间,层间膨胀后形成各种有机或者无机的复合材料,在常温、常压下,改性黏土矿物在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20].孙洪良[21]制备了]螯合剂柱撑有机膨润土,用于吸附水中有机物对硝基苯酚( PNP)和重金属离子Cu2+,实验结果表明:螯合剂柱撑有机膨润土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主要表现为有机物在长碳链疏水介质中的分配,其吸附能力和膨润土内有机碳、氮含量一致;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是 Cu2+和进入膨润土层间的有机螫合剂Am形成了配合物,其吸附能力和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一致.吴平宵等[22]分别用无机-有机改性柱撑蒙脱石对模拟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柱撑蒙脱石,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对苯酚的吸附能力.经500℃灼烧后柱撑蒙脱石可再生使用,是一种潜在的吸附环境污染物的物质.顾曼华等[23]采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改性蒙脱石,处理水中硝基苯,25℃时吸附容量质量分别为117. 0mg·g- 1和87. 6mg·g- 1,去除率为50%~60%.朱利中等[24]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蒙脱石,制得一系列有机蒙脱石,研究其吸附处理水芳香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蒙脱石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远高于原土;有机蒙脱石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及饱和吸附容量与改性时所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碳链长度及浓度有关,还与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极性、辛醇- 水分配系数等)及其与有机蒙脱石之间的作用方式有关.4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每个管状层由碳六边形构成,与石墨内结构相似,其中碳原子以 sp2杂化为主,混合有部分sp3杂化.按其石墨层数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根据不同的卷曲方式单壁碳纳米管分为扶手椅管、锯齿管和手性管.多壁碳纳米管的层数可以在两层到几十层之间.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分子尺寸孔洞,自 1991年[25]被研制并能批量生产后就用作吸附剂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水体污染物吸附方面的研究已有相关综述报道.[26]梁华定等[27]研究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 2-硝基苯酚和2, 4-二氯苯酚的吸附规律.测定不同温度下两物质的吸附等温线,研究吸附的热力学特性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2-硝基苯酚和2, 4-二氯苯酚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24.54 mg/ g 和30.53 mg/ g.用Freundlich 等温方程拟合碳纳米管对两种化合物的吸附,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195 ;用Clapeyron-Clausius 方程拟合吸附过程,两种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0.99.-由于对酚分子π-π共轭作用的强弱不同,碳纳米管对2, 4-二氯苯酚的吸附能力大于2-硝基苯酚.李文军等[28]研究了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去除水中亚甲基蓝.考察了溶液pH 值、振荡时间、温度等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溶液pH 对亚甲基蓝吸附影响较大,动力学数据显示吸附在8h达到平衡.通过对吸附数据拟合,发现在温度为298~338K 和浓度为2.5~12.5 mg/mol 的范围内,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eundlich-L angmuir吸附等温式.张伟等[29]采用 3种不同直径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 1, 2, 3-三氯苯( TCB) 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随MWNTs 直径减小,1, 2, 3-三氯苯吸附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MWNTs 与1, 2, 3-三氯苯之间的强吸附作用可能是因MWNTs 表面与1, 2, 3-三氯苯中苯环之间形成π电子对而实现的.5 小结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材料除了上述材料外,还有纤维素材料[30]、壳聚糖[31]、竹炭[32]、吸附树脂[33]等,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自由改变其中孔径大小,从而对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吸附,且因为孔中多为极性键,经改性后有少量烷基或其他非极性基团,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不强,易饱和,不利于少量POPs的富集.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与碳纳米管配合使用,[34]可解决上述问题,可能是未来这类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Jones K C, Voogt P 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POPs) : state of the science[J]. Environ Pollut, 1999, 100 (123), 209-211.[2]Faria P C C, Ōrafo J J M, PereiraM F R. Adsorp tion of anionic andCationic dyes on activated carbon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chemistries[J]. Water Res, 2004, 38, 2043-2052.[3]王占生,刘文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2.[4]茹加,刘会娟,曲久辉,等.类脂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微量七氯和环氧七氯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757-1762.[5]a)解立平,林伟刚,杨学民.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制备中孔活性炭[J].过程工程学报,2002,2(5):465-469. b)解立平,林伟刚,杨学民.废弃物基活性炭吸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性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1(3):119-122.[6]徐浩东,田森林,张友波,等.硅烷化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40-43.[7]张铨昌.天然沸石离子交换性能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1-26.[8]Sylvie C, Bouffard J. Sheldon B. Uptake of dehydroabietic acid using organically-tailored zeolites[J].Water Research, 2000, 34(9), 2469-2476. [9]Zhaohui Li, Todd Burt, Robert S. Sorption of benzene, phenol, and aniline by surfactant-modified zeolite[C].1998 Joint Conference on the Environment, 1998, Mar 31-Apr 1,1998, Albuquerque, NM. 277-281. [10]Zhaohui Li, Robert S, Bowman. Sorption of perchloroethylene by surfactant-modified zeolite as controlled by surfactant loading[J].Environ. Sci. Technol. , 1998, 32(15), 2278-2282.[11]Ghiaci M, Abbaspur A, Kia R, et al. Equilibrium isotherm studies for the sorption of benzene, toluene, and phenol onto organo-zeolites and as-synthesized MCM-41[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4, 40, 217-229.[12]Ersoy B, Celik M S. Uptake of aniline and nitrobenze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organo-zeolite[J].Environ- mental Technology, 2004, 25, 341-348.[13]Jovan Lemic, Divna Kovacevic, Magdalena Tomasevic-Canovic, et al. Removal of atrazine, lindane and diazinone from water by organo-zeolites [J].Water Research, 2006, 40(5), 1079-1085.[14]Jovanovic V, Dondur V, Damjanovic Lj, et al. Improved material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surfactant-modified zeolites[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 518, 223-228.[15]Hrissi K, Karapanagioti, David A, et al. Partitioning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 (HOC) into anionic and cationic surfactantmodified sorbents[J].Water Research, 2005, 39, 699-709.[16]David Christian Rodrguez - Sarmiento, Jorge Alejo Pinzon-Bello. Adsorption of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on organophilic bentonites[J],Applied Clay Science, 2001,18: 173-181.[17]刘转年,周安宁,金奇庭.粘土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2):54-58.[18]刘莺,刘学良,王俊德,等.粘土改性条件的研究I-膨润土的改性[J].环境化学,2002,21(2):167-171.[19]曾秀琼,刘维屏.无机—有机柱撑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9-13.[20]晁吉福,吴耀国,陈培榕.柱撑黏土吸附剂在芳香类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10,30(4):31-36.[21]孙洪良.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及机理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7):745-751.[22]吴平霄.粘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70-171.[23]Ma, J F, Zhu, L Z, Simultaneous sorption of phosphate and phenanthrene to inorgano - organo -bentonite from water [J].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 2006,136(3):982-988.[24]Chen, B L; Zhu, L Z; Zhu, J X, Configurations of the bentonite - sorbed myristylpyridinium c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up take of organic compounds[J].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5,39:6093-6100.[25]Iijima S. Microtubes of Graphitic Carbon[J].Nature,1991,354:56-58.[26]曹德峰,刘宝春,葛海峰,等.碳纳米管吸附水体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8,35(6):54-57.[27]朱仙弟,梁华定,赵松林等,碳纳米管对 2-硝基苯酚和 2,4-二氯苯酚的吸附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2):40-43.[28]王环颖,李文军,庄媛,等.碳纳米管吸附去除工业废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9,26(6):1664-1668.[29]张伟,施周,徐舜开等.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去除水中1, 2, 3-三氯苯[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2):69-73.[30]姚士芹,施文健,陈肖云,等.季铵型纤维素红外光谱及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9):2370-2374.[31]宋伟,施文健,钟晓永等,壳聚糖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7):1197-1201.[32]孙新元,吴光前,张齐生.竹炭对微污染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J].环境科技,2010,23(1):15-18.[33]费正皓、邢蓉,刘富强,等.吸附树脂对微污染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26(1):24-32.[34]Xiang, ZH; Hu, Z; Cao, DP,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Incorporated Carbon Nanotubes: Improving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Storage Capacities by Lithium Doping,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1,50(2):491-494.。
环境化学笔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bb8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9.png)
环境化学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A. 有机污染物B. 无机污染物C. 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D. 微生物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化学研究的范畴?A. 大气化学B. 水体化学C. 土壤化学D. 食品化学答案:D3. 环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色谱法B. 光谱法C. 质谱法D. 电子显微镜法答案:D4. 环境化学研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哪些元素?A. 铁、铜B. 铅、汞C. 锌、钙D. 钠、钾答案:B5.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A. 食物链B. 呼吸道C. 皮肤接触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D6. 环境化学中,生物降解是指什么?A.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解C.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然分解D.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分解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臭氧D. 氮气答案:D8. 环境化学中,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哪种气体有关?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气D. 氧气答案:B9. 环境化学研究中,生物富集作用是指什么?A.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解C.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然分解D.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分解答案:A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多氯联苯B. 重金属C. 二恶英D. 农药DDT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答案: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2. 环境化学中,______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过程。
答案:环境化学行为3. 环境化学研究中,______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答案:生物富集4.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途径进入人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9c750b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8.png)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环境中,能够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持久性有机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的特点臼。
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推荐:①持久性基准:水体中半衰期>180 d, 土壤和底泥中半衰期>360 d;②生物蓄积性基准:生物富集系数(BCF)>5000;③长距离越境迁移基准:大气中半衰期>2 d (蒸气压在0.01〜1 kPa);④偏远极地地区是否存在标准:水中质量浓度>10 ng/L0。
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公约》),分别是艾氏剂、氯丹、狄氏剂、滴滴涕、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多氯联苯、二嗯英、多氯二苯并呋喃,标志着人类全面展开削减和淘汰POPs的国际合作⑶。
2009年5月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四届会议决定: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全氟辛基磺酰氟、商用五溴联苯醚、商用八溴联苯醚、开蓬、林丹、五氯苯、六六六、六溴联苯/醚等9 类化学物质新增列入公约,标志着这些化合物也将在全球范围内被缔约方禁止生产和使用图。
POPs具有持久性、远距离传输性、生物蓄积性。
在环境中对于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作用有较强抵抗能力,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它们易于进入生物体的脂肪组织, 并且积累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升高,即生物放大作用⑶。
二、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天然源较少,往往由人类活动产生,包括农药的使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1.农药的使用1938年滴滴涕类(DDTs)惊人的杀虫效果首次被发现,到20世纪60年代末有机氯农药(OCPs)成为世界上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_王东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_王东利](https://img.taocdn.com/s3/m/fd191b6e8e9951e79b892787.png)
表 2. 17 种有毒二 英(2, 3, 7 , 8-取代的 PCDD Fs)的毒性当量因子
PCDD
毒性当量因子(I-T EF)
PCDF
毒性当量因子(I-TEF)
2 , 3 , 7 , 8-TCDD
1.0
2, 3 , 7 , 8-TCDF
0.1
1 , 2 , 3 , 7, 8-P5CDD 1, 2 , 3, 4 , 7 , 8-H6CDD 1, 2 , 3, 6 , 7 , 8-H6CDD 1, 2 , 3, 7 , 8 , 9-H6CDD 1 , 2 , 3 , 4 , 6 , 7, 8-H7CDD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的迁 移主要是通过空气-草地-食草动物-奶 肉-人
类的途径进行 , 致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人 体和其它一些哺乳动物体内累积 , 如仅以二
英为例 , 假设奶牛和肉牛每天摄取干重为 15kg 的草类和饲料计 算得到的奶 牛和肉牛 的 PCDD Fs 日 摄 入 量 在 4.02 ~ 21.22ng ∑TEQ范围(表 1)[ 4 ~ 6] 。 人类是食 物链的最 高层次 , 人体有可能通过食用高脂动物性食 品包括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等而在体内富集 高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特别是人乳中 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哺乳期通过乳汁传递 给下一代 , 幼儿有可能暴露于母乳中相对高 浓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所以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已在进行人体中有机氯农药 、PCBs 、 PCDD Fs 和多溴联苯醚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的检测项目 , 旨在考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 妇女儿童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 。如美洲一对 孪生子通过哺乳而摄入的 PCDD Fs 和共平面 多氯联 苯的量估 计为 115ng ∑TEQ[ 7] 。 我国 中国科学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科研单位 曾开展过母乳中六六六 、DDT 等有机氯农药 的污染调查研究项目 , 结果表明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停止生产和限 制使用有机氯农 药以来 , 人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总体水平呈下 降趋势 。 但对人体中其它持久性卤代有机污 染物特别是 PCDD Fs 和多溴联苯醚等的检测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
考研环境化学往年试题及答案
![考研环境化学往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c3a1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c.png)
考研环境化学往年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2.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含有过量的哪类物质?A. 重金属B. 有机物C. 氮、磷化合物D. 氯化合物3.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药化肥C. 大气沉降D. 海洋生物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A. DDTB. 多氯联苯(PCBs)C. 二氧化碳D. 二噁英5. 环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A. 色谱法B. 质谱法C. 光谱法D. 味觉测试法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6.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环境中某些物质的浓度超过了背景值,并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7.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_______污染。
8.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和生活垃圾。
9. 环境化学中的生物放大现象是指某些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积累,导致生物体内浓度不断_______的过程。
10. 环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污染物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和生物指标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环境化学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阐述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区别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000 mg/L,若该废水经过处理后,COD降至500 mg/L,求该废水处理效率。
14. 假设一个城市有100万人,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150L,如果该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处理效率为90%,试计算该处理厂每天需要处理的污水量。
五、论述题(共25分)15. 论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2f19a62d15abe23492f4d2e.png)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b78a17f12d2af90242e666.png)
养殖水环境化学绪论1、生物圈:生物生存在三个圈的部分空间中,主要集中在水圈、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邻部分,称为生物圈。
2、温室效应:CO2、H2O、CH4、N2O、氯氟烃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不让热量向大气层外空散失,使大气变暖,称“温室效应”。
3、水圈:狭义“水圈”是指海洋与陆地各种贮水水体,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盖、地下水、沉积物中的间隙水等。
广义的“水圈”则还包括其他各圈层中存在的水。
4、水质系:水及其中溶存的物质构成的体系。
5、天然水:是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雪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称。
6、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①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繁多,含量相差悬殊②水中溶存物质的分散程度复杂③存在各种生物7、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控制和治理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8、水环境化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①水环境化学讲授天然水中存在的物质的种类、形态、迁移转化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养殖水质调控,帮助我们进行有关水域生态学的研究。
②水产养殖的稳产高产离不开养殖水环境的调控。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1、离子总量: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和,常用mg/l,g/kg单位表示。
大多数情况下是4种阳离子:Ca2+,Mg2+,Na+,K+,4种阴离子:HCO3-、CO32-、SO42-、Cl-,特殊情况还有NO3-、NH4+或Fe2+等离子。
2、含盐量对水产养殖的影响①天然水的含盐量相差悬殊,水生生物水的含盐量在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同种类生物的适应范围不同②淡水鱼只能生活在含适量盐分的水中,不同鱼类或同种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耐盐限度不同③海水鱼在盐度过低的水中会死亡④鱼的耐盐限度同盐分的组成有关3、纯水的密度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天然水的密度是温度、含盐量、盐分组成、压力的函数。
4、天然水的化学分类法:①含盐量的分类:a.原苏联学者O.A.阿列金提出的分类方法:淡水、微咸水、具海水盐度的水、盐水、b.在湖沼学与生态学中常用的划分法:淡水、寡混盐水、中混盐水、多混盐水、真盐水、超盐水②按主要离子成分的分类——阿列金分类法:a.根据含量最多的阴离子将水分为三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b.在类下再根据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将水分为三组:钙组、镁组与钠组c.根据阴、阳离子含量的比例关系将水分为四个型:I型、II型、III型、IV型。
高级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级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bb8e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b.png)
高级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污染物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氧化物D. 颗粒物答案:A2.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D. 所有以上答案:D3.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B. 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C. 城市垃圾的堆放D. 所有以上答案:D4.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神经系统B. 消化系统C. 循环系统D. 所有以上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多氯联苯B. 滴滴涕C. 氟利昂D. 二氧化碳答案:D6. 环境化学中,生物降解是指什么?A.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B. 化学物质的自然分解C. 化学物质的人工分解D. 有机物质的化学分解答案:A7. 环境化学中,生物富集是指什么?A. 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过程B. 有益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过程C.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D. 有益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答案:A8.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水体污染的治理?A. 物理处理B. 化学处理C. 生物处理D. 焚烧处理答案:D9. 环境化学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哪种污染物有关?A. 二氧化碳B. 氮氧化物C. 挥发性有机物D. 颗粒物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臭氧D. 氦气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大气、_______、土壤和生物体。
答案:水体2.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答案:生物富集3.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描述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过程的学科。
答案:环境化学动力学4.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答案:环境化学稳定性5.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性。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486a0b90d6c85ec3ac6a2.png)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大气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干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76b3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1.png)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深入探讨了POPs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以及控制策略。
通过分析POPs的来源、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以及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文旨在阐明POPs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
它们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食物链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并在生物体内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POPs包括有机氯农药(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Dioxins)和呋喃(Furans)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 持久性:POP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其持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光照等)以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2. 生物累积性:POPs具有亲脂性,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随着食物链的传递,POPs的浓度在生物体内逐级放大,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3. 长距离迁移性:POPs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迁移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
大气中的POPs可以随风传播到偏远地区,甚至到达极地。
水体中的POPs可以随水流扩散到全球各地。
生物迁移则指POPs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POPs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1. 致癌性:一些POPs具有致癌性,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污染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内分泌干扰效应:一些POPs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生殖、发育、免疫等。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e3e19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8.png)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效应B. 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应用C. 化学物质的分离和纯化D.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答案:A2.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源和人为源B. 工业源和农业源C. 城市源和农村源D. 陆地源和海洋源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A. 工业排放B. 交通排放C. 家庭烹饪D. 植物光合作用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B. 重金属污染C. 有机污染物的排放D. 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答案:A5.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A. 工业废弃物B.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C. 城市生活垃圾D. 大气中的氧气答案:D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点不包括()。
A. 高毒性B. 持久性C. 生物富集性D. 易分解性答案:D7. 环境化学中,生物放大现象是指()。
A.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B.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分解C.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转化D.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扩散答案:A8.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重金属?()A. 铅B. 汞C. 砷D. 钠答案:D9.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A. 甲苯B. 甲醛C. 二甲苯D. 二氧化碳答案:D10.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臭氧层破坏物质?()A. 氟利昂B. 甲烷C. 氮氧化物D. 二氧化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检测B. 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C. 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D. 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答案:ABCD12. 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包括()。
A. 分布B. 迁移C. 转化D. 降解答案:ABCD13. 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包括()。
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的探究
![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8dcc645fbfc77da369b103.png)
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5卷第6期2019年6月试验研究文章编号:1671-8909(2019)6-0046-003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环境化学行为的探究曾雄辉(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516001)摘要:环境持久性有机自由基,简称EPFRso传统的自由基,半衰期非常短,而环境持久性有机自由基的半衰期较长,它可以存在数分钟到几十天左右。
现在国家把EPFRs当作新出现的一种有环境风险物质,可以诱发出许多疾病,包括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的癌症。
目前,国内外都开始重视对EPFRs的研究。
我国就有许多技术人员长期都在研究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还有土壤里天然的有机物和一些外源有机污■染物在演变和转化过程中自由基的稳定性和环境的效应,特别是多环芳径在土壤中的变化。
关键词:持久性自由基;产生;影响因素;化学行为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1自由基的产生分子在接受外界能量的时候,会发生共价键产生均裂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形成一些不对称的原子或原子团,这些原「或原子团就叫做自由基。
第一个发现自由基的人就是有机化学家Gomberg■>自由基是通过一些化学和生化反应来产生的,生存在生命的机体和自然环境当中。
在人体里面,自由基能够参与体内中的免疫系统的活动,这些体内的自由基可以杀死外来的一些病毒,然后保障身体健康。
但是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在环境中会暴露许多的自由基,在环境中的自由基会产生…些活性的次生自由基,这些会导致人体自由基的水平失去平衡,然后会造成人体自身受到伤害。
现在社会对环境持久性的自由基变得越来越重视,并且也成为一种研究的重点课题。
环境持久性的自由基具有自由基的反应性和迁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在研究时候变得非常的复杂。
在研究方面不仅要出现静态的性质,还需要研究在循环过程中的动态性质。
本篇文章通过讲述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检验方法和种类等方面,分析了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在环境中的作用,为一些研究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