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_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_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_崔正

PET_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_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_崔正
PET_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_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_崔正

第23卷 第11期中 国 塑 料Vol.23,No.11 2009年11月CHINA PLASTICS Nov.,2009材料与性能

PET/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崔 正1,张宜鹏2,张 胜1,陈 宇23

(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华腾工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4)

摘 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滑石粉作为成核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结晶性能、

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的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有效改善PET的结晶性

能,结晶温度(T c)比经历相同热历程的PET空白试样提高11.36℃,且结晶完善程度随降温速率的减小而提高;非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发现,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更符合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而二次结晶的存在使Ozawa

法并不适用;由于滑石粉与基体树脂相容性好并可均匀分散,从而很好地保持了原树脂的热性能,且所得复合材料的

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拉伸强度提高12%。

关 键 词:滑石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结晶动力学;热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9278(2009)1120015206

Study 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T/T alc Composites

CU I Zheng1,ZHAN G Yi2peng2,ZHAN G Sheng1,C H EN Yu23

(1.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

2.Beijing Huateng Hightech Co.,Ltd.,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t hermal,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T/talc compo sites

were st udi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and t hermogravimet ric analysis.When t he

loading of talc was0.5wt%,t he crystallizatio n temperat ure was increased by11.36℃based on

neat PET.Ozawa,J eziorny and Mo met hod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 he non2isot 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It was found t hat J eziorny and Mo met hods could well describe t he non2

isot hermal crystallization,while Ozawa was not suitable.Because of t he good dispersion of talc in

PET,the thermal property of PET was well maintained,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was improved12%.

K ey w ords:talc;poly(et hylene terep ht halate);crystallization;crystallization kinetics;t hermal

p roperty

PET是由对苯二甲酸(TA)与乙二醇(EG)经酯化、缩聚后得到的一种半结晶型热塑性饱和聚酯。于1949年由英国ICI公司完成中试,1953年美国杜邦公司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由于其成本低且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家电及办公电器、汽车等领域[1]。PET分子中包含柔性链段、活动困难的苯环以及极性的酯基,这赋予PET很多优异性能。如PET

收稿日期:2009207213

3联系人分子链的高度几何规整性和较大的刚性使其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突出的耐化学性、耐热性和优良的电性能;分子中没有侧链,结构对称,满足紧密堆砌的要求,使其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和高熔点。然而PET的分子结构也决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结晶速度慢、模塑周期长、成型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脆性大、耐热稳定性不良等缺点,使PET在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为了提高PET的结晶性能,使其具有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 T)相近的成型加工性,国内外各大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2],其中较为经济有效的改性方法为

 ?16

 ?PET/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添加成核剂[3]。

滑石粉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硅酸镁,其作为成核剂起初被应用于PP的结晶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作为PET的结晶成核剂也同样具有促进成核的效果,且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滑石粉作为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多种聚合物基体中。然而,更多研究关注的是聚合物/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以及宏观性能的提高与否,对滑石粉作为成核剂改善结晶性能的研究则较少。

本文通过将滑石粉与PET进行熔融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滑石粉作为成核剂对PET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PET增黏聚酯切片(有光),特性黏度(0.850±01015)dL/g,上海创海聚酯材料有限公司;

滑石粉,粒径7.2μm,上海金半岛化工有限公司;

抗氧剂,B215,石家庄鼎盛化工有限公司。

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双螺杆挤出机,ZS K53,德国WP公司;

注射成型机,H TF802W2,宁波海天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HF G201B,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SC260,日本岛津公司;

热重分析仪(T G),T GA250,日本岛津公司;

维卡软化点测试仪,T H6020,江都市天惠试验机械有限公司;

万能材料试验机,CM T25104,深圳新三思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

采用普通熔融共混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将滑石粉与PE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含量为0.25%、0.5%、1.0%和1.5%滑石粉填充PET纳米复合材料。挤出机温度设为240~270℃,同时制备了具有相同热历史的PET空白试样。加工前原料需在12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4h。

注塑前,将粒料在12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4h除去水分,注射成型机各段温度为240~270℃。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DSC分析:测试前先用金属铟进行温度校正和热滞后校正,在氮气保护下将样品分别以5、10、20、40℃/min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至280℃,恒温5min 消除热历史,然后以相同的速率将样品温度从280℃降至50℃,观察结晶变化情况。之后,再以相同的速率升温至280℃,测定PET结晶样品的熔融特征。样品的质量为3~5mg;

T G分析:升温速率为10℃/min,氮气气氛,氮气流速为30mL/min,温度范围为50~550℃,样品质量为3mg左右;

按G B/T1634—1979测试样品热变形温度;

力学性能测试:拉伸强度按G B/T1040—1992测试;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按G B/T1843—1996测试;缺口冲击强度按G B/T1843—1996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滑石粉对PET结晶性能的影响

2.1.1 最优添加量选择

研究成核剂对聚合物结晶过程影响的方法有很多,因此聚合物结晶速率和结晶成核的难易程度可用不同的参数来描述,其中测定等速降温过程中聚合物T c的方法最为简单。T c是结晶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其值越高表明结晶性能越好,是判断结晶能力好坏的最直观的判据。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滑石粉添加量的不断加大,结晶峰温度均向高温区偏移且逐渐提高,也就是说滑石粉的加入明显改善了PET的结晶性能。滑石粉属无机物,在PET熔体中属不熔物,当PET从熔体冷却时滑石粉作为异相成核中心,在受成核控制的异相成核过程中提高成核速率,进而加快了结晶速率

滑石粉添加量/%:1—0 2—0.25 3—0.5 4—1.0 5—1.5

图1 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DSC曲线Fig.1 DSC curves for PET/talc nanocomposite

结晶峰的峰形和峰面积也可作为反映聚合物结晶性能的参数,结晶峰越窄表明结晶体系形成的晶粒尺寸越均匀,峰面积越大表明结晶体系的结晶度越高。由图1可以看出,当滑石粉的添加量不断增加,结晶峰

 2009年11月中 国 塑 料?17 ? 

先变得窄且尖,然后与空白PET 试样接近,这说明当滑石粉添加量较少时,其可在熔体中均匀分散,形成的有效成核中心较多,促使PET 形成尺寸均匀的球晶,随着添加量增加其分散性降低甚至发生团聚,能够充当有效成核中心的不熔物相对减少,形成的球晶尺寸不一。

由此可见,成核剂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其在基体中分散的均匀程度有关,综合各结晶参数可知滑石粉添加量为0.5%时结晶性能最优。2.1.2 不同降温速率对PET 结晶性能的影响

以滑石粉最优添加量为0.5%为例,研究不同降温速率对PET 结晶性能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度逐渐降低,结晶峰变宽,峰面积依次变大。这主要是因为当降温速率较小时,聚合物在高温区停滞的时间相对较长,分子链在高温下可充分活动进行有规则的排列,进而可在较窄的温度区间内完成结晶;当降温速率逐渐增大时,聚合物分子链在高温区停滞时间相对较短,分子链来不及作规则排列即被“冻结”,达到最大结晶速率时所对应的温度也相对移向低温区,完成结晶所需的温度区间变宽。综上所述,说明降温速率越小,聚合物的结晶性能越好,结晶程度越完善

降温速率/℃?min -1:1—5 2—10 3—20 4—40

图2 滑石粉添加量为0.5%时纳米复合材料

不同降温速率下的DSC 曲线

Fig.2 DSC curves for PET/talc nonocomposite with talc loading of 0.5%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2.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聚合物的结晶行为既可以在等温条件下研究,又

可以在非等温条件下研究。由于非等温结晶过程更接近于真实的结晶过程,因此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对实际应用更具有指导意义。用于研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方法主要有Ozawa 法、J eziorny 法、莫志深法等。据文献[4~6]报道,PP/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运用Ozawa 法进行分析,PET/MM T 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运用J eziorny 法进行研究。因此文中尝试采用Ozawa 法、J eziorny 法和莫志深法分别研究非等温结晶

动力学,以期找到能够反映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真实结晶过程的方法。2.2.1 Oza w a 法基于Evans 理论,从聚合物结晶的成核和生长出发,Ozawa 导出了等速升温或降温时的结晶动力学方程:

1-X (T )=exp [-P (T )/Фm

](1)式中 X (T )———在温度T 时的相对结晶度,%

 P (T )———冷却函数,与成核方式、成核速率、晶核生长速率等因素相关,是T 的函数 Ф———升温速率或降温速率,℃/min m ———Ozawa 指数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体系的开始结晶温度降低,达到结晶平衡的时间变长

降温速率/℃?min -1:1—5 2—10 3—20 4—40

图3 [1-X (T )]对温度T 的曲线

Fig.3 The curves for [1-X (T )]vs.T

将式(1)写成式(2)的线性形式:

ln{-ln[1-X (T )]}=ln P (T )-m ln Ф

(2)以ln{-ln [1-X (T )]}对ln Ф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为Ozawa 指数m 的值,截距为ln P (T )。图4即为在不同温度下以ln{-ln[1-X (T )]}对ln Ф作图

温度/℃:1—190 2—195 3—200 4—205 5—210 6—215

图4 在不同温度下ln{-ln[1-X (T )]}对ln Ф作图

Fig.4 Plots of ln{-ln[1-X (T )]}vs.ln Ф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由图4可以看出,运用Ozawa 方程处理后的曲线

并没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其线性关系变差。这可能是因为运用Ozawa 方程描述聚合物非等温

 ?18 ?PET/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结晶行为时忽略了聚合物结晶过程中明显存在的二次结晶,而基于Evans 理论得出的Ozawa 方程并没有考虑二次结晶的问题,例如球晶内部的进一步结晶、线生长速率的变化等因素对结晶过程的贡献。PET 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致使分子链运动困难,结晶时分子由无序到三维有序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且部分来不及结晶的分子链在后续的降温过程中还会继续结晶,从而产生了明显的二次结晶。且从图4中可发现,当降温速率增大时,曲线的线性关系逐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二次结晶倾向发生于结晶过程的末期,降温速率较小时,分子链具有充足时间围绕成核剂进行有序生长,限制了二次结晶;当降温速率较大时,大量的分子链在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有序排列,必然存在后续的结晶过程,即明显的二次结晶

。这一现象符合图4所示,在降温速率较大时,Ozawa 曲线发生明显偏折,同时验证了Ozawa 方程不适合对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体系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2.2.2 Jeziorny 法将非等温结晶过程看作无数多个等温结晶过程,基于此J eziorny 将等温Avrami 方程进行推广应用于非等温结晶过程,得到J eziorny 方程:

ln[-ln (1-X t )]=ln Z t +n ln t

(3)通过ln[-ln (1-X t )]对ln t 作图得直线,斜率为n ,截距为ln Z t 。对结晶速率参数(Z c )进行ln Z c =ln Z t /Ф修正。图5为不同降温速率下ln[-ln (1-X t )]对ln t 作图

降温速率/℃?min -1:1—5 2—10 3—20 4—40

图5 不同降温速率下ln[-ln (1-X t )]对ln t 作图

Fig.5 Plots of ln[-ln (1-X t )]vs.ln t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由图5可以看出,运用J eziorny 方程处理数据所得曲线存在线性关系。由斜率和截距可分别求出Avrami 指数(n )和Z c ,其中n 是反映成核机理和结晶

生长方式的动力学参数,Z c 是反映结晶和成核的总结晶速率且与结晶温度有关。表1列出了J eziorny 法处理得出的n 和Z c 。

从表1可看出,随着降温速率的提高,曲线的斜率n 逐渐变小,结晶速率参数Z c 逐渐变大,半结晶时间(t 1/2)变短。由于n 小于4,表明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是以三维方式生长。体系的结晶速率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半结晶时间随降温速率增加而减少,表明降温速率越大,体系的结晶速度越快,这主要是因为当降温速率较大时,PET 分子链来不及运动即被“冻结”,形成的结晶粒径不均匀,结晶完善程度不高,结晶速率相对加快。

表1 不同降温速率下PET /滑石粉纳米

复合材料样品的n 和Z c

Tab.1 The value of n and Z c of PET/talc nanocomposite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降温速率/℃?min -1

n

Z c

t 1/2/s

5 3.90.50 1.0910 3.80.68 1.0120 3.70.870.9440

3.2

0.94

0.91

2.2.3 莫志深法

莫志深等将Avrami 方程和Ozawa 方程进行结合,提

出研究结晶动力学的新方法,所得方程如式(4)所示:

lg Ф=lg F (T )-αlg t

(4)式中 

α=n/m n ———Avrami 指数 m ———Ozawa 指数

 F (T )=[P (T )/K]1/m ,其中K 为结晶速率常数在某一相同的结晶度下,以lg Ф对lg t 作图,所得斜率为-α,截距为lg F (T )。F (T )表示单位时间内达到一定结晶度所需的降温速率,即体系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一结晶度的难易程度,F (T )越大,体系的结晶速率越低。

相对结晶度/%:1—10 2—20 3—30 4—40

5—50 6—60 7—70 8—80

图6 不同相对结晶度时lg Ф对lg t 作图

Fig.6 Plots of lg Фvs.lg t at different relative crystallinity

由图6可以看出,运用莫志深法处理数据所得曲线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2列出了莫志深法处理得

 2009年11月中 国 塑 料?19

 ? 

表2 不同相对结晶度时PET/滑石粉纳米

复合材料样品的α和F(T)值

Tab.2 The value ofαand F(T)of PET/talc nanocomposites

at different relative crystallinity

相对结晶度/%αF(T)

1019.74107.55

2019.99109.09

3020.34111.18

4021.04115.04

5021.45117.40

6022.23121.72

7022.84125.15

8023.58129.28

出的α和F(T)。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相对结晶度变大,F(T)逐渐变大,也就是说相对结晶度变大,体系的结晶速率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相对结晶度变大,晶体数量增加,球晶间发生相互碰撞致使晶体生长的总表面积减少,从而表现为结晶速率降低。由此可知,莫志深法能够包含二次结晶现象,可以用于研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2.3 对热性能的影响

由图7可以看出,当成核剂滑石粉的添加量为0.5%时能较好地维持原树脂的热性能,且残炭率提高,这与滑石粉添加量为0.5%时结晶性能最优相一致。当滑石粉添加量较少或较多时,体系的结晶性能 差,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热稳定性降低;而添加0.5%滑石粉时,体系结晶性能达到最优,体系的结晶度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加大,分子链的运动受到结晶的阻碍,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加入滑石粉后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较纯树脂有些许提高(由62℃提高到64℃),这也验证了结晶性能的改善有利于维持甚至增强热稳定性

滑石粉添加量/%:1—0 2—0.25 3—0.5 4—1.0 5—1.5图7 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的T G曲线

Fig.7 T G curves for PET/talc nanocomposites

2.4 成核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图8可以看出,添加滑石粉后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屈服伸长率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均较原树脂有所提高,其中拉伸强度可提高12%。这一方面是由于在适当的添加量下,滑石粉与PET的相容性好并能够均匀地分散于基体树脂中,改善体系的结

(a)拉伸强度 (b)弯曲强度 (c)弯曲模量 (d)缺口冲击强度 (e)断裂伸长率

图8 滑石粉添加量为0.5%时PET/滑石粉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Fig.8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T/talc nanocomposites with the talc loading of0.5%

 ?20

 ?PET/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晶性能,增加分子间作用力,从而提高了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另一方面,滑石粉作为刚性粒子添加到聚合物中,当体系受到外界作用力时,滑石粉能够及时分散基体所受到的应力,从而提高了基体的弯曲性能和缺口冲击强度。

3 结论

(1)滑石粉作为成核剂当其添加量为0.5%时,可有效改善PET结晶性能,且结晶完善程度与降温速率有关,降温速率越小,结晶完善程度越高;

(2)运用Ozawa法、J 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进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发现,莫志深法符合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J eziorny法所得曲线线性关系明显,也适用于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而Ozawa法由于存在二次结晶问题不能反映体系完整的结晶过程;

(3)滑石粉与PET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均匀分散,从而很好地保持了原树脂的热性能,且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参考文献:

[1] 周晓沧.PET工程塑料现状及展望[J].合成技术及应

用,2006,21(1):34238.

[2] 陈 俊,陈剑玲,刘正英,等.PET结晶行为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2005,(1):20224.

[3] 王志远,陈福林,张兴华.国内PET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J].聚酯工业,2006,19(3):124.

[4] Woo Jin Choi,Sung Chul Kim.Effects of Talc Orientation

and Non2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Rate on Crystal Orien2 tation of Polypropylene in Injection2molded Polypropylene/

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Talc Blends[J].Polymer, 2005,45:239322401.

[5] Y imin Wang,J unpeng Gao,Yunqian Ma,et al.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mal Stability and Crystalliza2 tion Behavior of PET/MM T Nanocomposites[J].Com2 posites:Part B,2006,37:3992407.

[6] Yang2chuan Ke,Tian2bin Wu,Y an2feng X ia.The Nuclea2

tion,Crystallization and Dispersion Behavior of PET Emono2 disperse SiO2C omposites[J].Polymer,2007,48:332423336.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简称CPFOAM)成立于2006年,研究团队由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多名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组成,设在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自成立以来,相继承担了多项有关聚合物发泡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制、修订泡沫塑料行业的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与泡沫塑料行业的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和联系。

研究中心的使命是促进我国聚合物发泡的技术革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在聚合物发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实际生产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推动我国聚合物发泡成型技术和装备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中心具有自行设计的挤出发泡试验机组两(台)套,可以方便地开展热塑性聚合物的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试验研究,并能进行接近工业级的生产放大试验;同时,研究中心具有比较齐全的发泡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仪器及设备,能够开展发泡体系的流变行为和结晶行为研究、聚合物的发泡机理研究以及发泡材料泡体结构的微观表征和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耐温性、耐候性、耐化学性、燃烧性能等的评价。

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中心(CPFOAM)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

1)聚合物连续挤出发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此方面的研究方向如下:(1)可发性聚合物树脂的研究开发;(2)发泡剂的溶解度、扩散系数和渗透系数的测量、计算与模拟;(3)聚合物发泡体系的P2V2T数据的测量、计算和模拟;(4)聚合物发泡体系的剪切和拉伸流变行为研究;(5)聚合物发泡体系的结晶行为研究;(6)聚合物挤出发泡的机理研究,气泡成核、气泡增长的模拟和可视化研究。

2)热塑性聚合物连续挤出发泡成型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此方面的研究方向如下:(1)低密度和超低密度泡沫塑料(聚烯烃)的挤出发泡成型;(2)开孔泡沫塑料(聚烯烃)的挤出发泡成型;(3)连续挤出工程塑料(聚酯)的发泡成型;(4)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和生物降解聚合物的连续挤出发泡;(5)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挤出发泡成型;(6)热塑性聚合物连续挤出发泡成型装备(单螺杆和双螺杆)研究。

3)热塑性聚合物注塑发泡成型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此方面的研究方向如下:(1)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及装备;(2)超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及装备。

联系方式:北京市阜成路11号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联系人:王向东 邮编:100048电话:010********* E2mail:cpfoam@https://www.360docs.net/doc/b27223665.html,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答案

一、知识部分 1、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密度,计算密排六方结构的(0001)、(1010)晶面的面密度(面密度定义为原子数/单位面积)。 解:设立方结构的晶胞棱长为a 、密排六方结构晶胞轴长为a 和c 。 (1)体心立方:在一个晶胞中的(001)面的面积是2a ,在这个面积上有1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1a ;在一个晶胞中的(110)面的面积是22a ,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2 a ;在一个晶胞中的(111)面的面积是223a ,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23a 。 (2)面心立方:在一个晶胞中的(001)面的面积是2a ,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2a ;在一个晶胞中的(110)面的面积是22a ,在这个面积上有2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2 a ;在一个晶胞中的(111)面的面积是223a ,在这个面积上有1.5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3a 。 (3)密排六方:在一个晶胞中的(0001)面的面积是22 3a ,在这个面积上有1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2332a ;在一个晶胞中的(1010)面的面积是c a 2,在这个面积上有次个原子,所以其面密度为 c a 21;

2、纯铁在912℃由bcc 结构转变为fcc 结构,体积减少1.06%,根据fcc 结构的原子半径计算bcc 结构的原子半径。它们的相对变化为多少?如果假定转变前后原子半径不变,计算转变后的体积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设b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a b ,f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a f ,由bcc 结构转变 为fcc 结构时体积减少1.06%,因bcc 单胞含2个原子,fcc 单胞含4个原子,所以2个bcc 单胞转变为1个fcc 单胞。则 10006.122333=-b b f a a a 即 b b f a a a 264.110006.10121=??? ???= bcc 结构的原子半径b b a r 43=,fcc 结构的原子半径f f a r 4 2=,把上面计算的a f 和a b 的关系代入,并以r f 表示r b ,则 f f f b b r r a a r 9689.02264.1443264.14343=???=?== 它们的相对变化为 0311.019689.0-=-=-b f b r r r 如果假定转变前后原子半径不变,转变后的体积变化为 ()()()1.8342342242233 3333-=-=-b b f b b f r r r a a a %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如果转变前后的原子半径不变,则转变后的体积变化很大,和实际测得的结果不符,也和金属键的性质不符。所以,同一种金属,不同结构的原子半径改变,尽量使其体积变化最小。 3、根据Fe-C 相图 ①计算)(C w 为0.1%以及1.2%的铁碳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相的相对量,计算共析体(珠光体)的相对量。 ②计算)(C w 为 3.4%的铁碳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相的相对量,计算刚凝固完毕时初生γ相(奥氏体)和共晶体的相对量。计算

先进复合材料论文

摘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结构特性,是一种多相体材料。其力学性能及损伤破坏规律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材料性能,同时也取决于细观结构特征。采用细观力学分析研究复合材料宏现力学性能与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论述了细观力学实验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常用实验技术及进展,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的发展,综述了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简要评述与展望。 1 前言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目前最先进的复合材料之一。它以其轻质高强、耐高温、抗腐蚀、热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用作结构材料及耐高温抗烧蚀材料,是其它复合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在国外先进战略、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应用较多,如美国的战略导弹“侏儒”三级发动机壳体,“三叉戟”一、二、三级发动机壳体的复合材料裙,民兵系列发动机的喷管扩张段,部分固体发动机及高速战术导弹美国的11IAAD、ERINT等。除军用外,开发纤维复合材料的其它应用也大有作为,如飞机及高速列车刹车系统、民用飞机及汽车复合材料结构件、高性能碳纤维轴承、风力发电机大型叶片、体育运动器材(如滑雪板、球拍、渔杆)等。随着碳纤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逐步下降,在增强混凝土、新型取暖装置、新型电极材料乃至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也必将迅速扩大。我国拟大力开发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材及与环保、日用消费品档关的高科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新市场,因此,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复合材料既表现出宏观特征,又具有明显的细观结构特征。复合材料力学是一种两层次的力学理论。在宏观尺度上,可以将复合材料当作各向异性的宏观均匀连续体,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旧,但是无法研究对宏观行为有重要影响的细观尺度上各组份相的变形及损伤失效行为。在细观尺度上,复合材料具有包含多种组份相的非均质结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在宏观有效性能预测以及细观应力、应变场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果将复合材料宏观结构分析与细观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在进行宏观结构分析时就能够获得细观尺度上的力学参量值,将是一种更好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复合材料宏观、细观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教学资料)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characteriz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硬度、疲劳等,这些数据的取得必须严格遵照标准。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试样数量每项试验不少于5个。 此检测方法适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可参考此方法进行。 拉伸拉伸试验是对尺寸符合标准的试样,在规定的试验速度下沿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直至其破坏。通过拉伸试验可获得如下材料的性能指标: 式中P为最大载荷,N;b,h分别为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 式中△L为试样破坏时标距L0内的伸长量,mm;L0为拉伸试样的测量标距,mm。 拉伸弹性模量Et 式中△P为载荷一形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N;△L为与△P相对应的标距L0内的变形增量,mm。 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别是用单向预浸带做的复合材料通常同时测以下项目: σL:∥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 σT:⊥纤维方向的拉伸强度; EL:∥纤维方向的拉伸模量; ET:⊥纤维方向的拉伸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记录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的曲线,用于求取材料的力学参数和分析材料拉伸破坏的机制。 压缩对标准试样的两端施加均匀的、连续的轴向静压加载荷,直至试样破坏,以获得有关压缩性能的参数,若压缩试验中试样破坏或达最大载荷时的压缩应力为P(N),试样横截面积为F(mm2),则压缩强度σc为:

由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之比,可求出压缩弹性模量(MPa)。 由于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别是用单向预浸带做的复合材料通常同时测 σL:∥纤维方向的压缩强度; σT:⊥纤维方向的压缩强度; EL:∥纤维方向的压缩模量; ET:上纤维方向的压缩模量。 弯曲复合材料在弯曲试验中受力状态比较复杂,拉、压、剪、挤压等力同时对试样作用,因而对成型工艺配方,试验条件等因素的敏感性较大。用弯曲试验作为筛选试验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一般采用三点加载简支梁法,即将标准试样放在两支点上,在中间施加载荷,使试样变形直至破坏。材料的弯曲强度σ f为: 式中P为破坏载荷,N(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载荷);l为跨度,mm;b,h分别为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 弯曲弹性模量Ef是指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为载荷,N(或挠度曲线上使直线段产生弯曲的载荷增量);△f为与△P对应的试样跨距中点处的挠度增量。 剪切复合材料的特点之一是层间剪切强度低,并且层问剪切形式复杂,因此剪切试验对于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特别重要。层问剪切强度测试方法有直接剪切法和短梁弯曲法等。 (1)直接剪切法。试样的形式和尺寸如图,对试样的A、C面以一定的加载速度施加剪切,直至试样破坏。试样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值为层间剪切强度τs。 式中Pb为破坏载荷,N;b,h分别为受剪面的宽度和高度,mm。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new要点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复习题 1.力学实验方法的内涵? 是以近代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方法为手段,测量应变、应力等力学量,从而正确真实地评价材料、零部件、结构等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是用来解决“物尽其用”问题的科学方法; 2.力学实验的主要任务,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以阐述。 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面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研究新的测试手段;面向力学,为力学的理论建设服务。 3.对于单向层合板而言,需要几组实验来确定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如何确定实验方案? 共需五组实验,拉伸0/90两组,压缩0/90两组,剪切试验一组。 4.单向拉伸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5.单向压缩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6.三点弯曲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7.剪切实验中如何布置应变片? 8.若应变片的粘贴方向与实样应变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9.若加载方向与材料方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这个老师给了) 10.纤维体积含量的测试方法? 密度法、溶解法 11.评价膜基结合强度的实验方法? 划痕法、压痕法、刮剥法、拉伸法、黏结剂法、涂层直接加载法、激光剥离法、弯曲法。 12.简述试样机械加工的规范? 试样的取位区(距板材边缘30mm以上,最小不得小于20mm) 试样的质量(气泡、分层、树脂富集、皱褶、翘曲、错误铺层) 试样的切割(保证纤维方向和铺层方向与试验要求相符) 试样的加工(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砂轮片加工,防止试样产生分层、刻痕和局部挤压等机械损伤) 试样的冷却(采用水冷,禁止油冷) 1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的几种可能破坏模式及其原因? 所有纤维在同一位置破坏,材料吸收断裂能量很小,材料断裂韧性差; 纤维在基体中拔出,吸收断裂能量很大,材料韧性增加并伴随界面开裂;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14.加强片的要求? 材料硬度低,便于夹具的咬合;材料的强度高,保证载荷能传递到试样上,且在试样发生破坏前本身不发生破坏。

复合材料力学笔记

《复合材料力学》沈观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论 1.1复合材料及其种类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复合材料从应用的性质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两大类。功能复合材料主要具有特殊的功能。 3、结构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起主要作用,提供刚度和强度,基本控制其性能。基体材料起配合作用,支持和固定纤维材料,传递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 根据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几何形状,复合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颗粒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层和复合材料。 (1)颗粒:非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中的复合材料如混凝土;金属颗粒在非金属基体如固体火箭推进剂;非金属在金属集体中如金属陶瓷。 (2)层合(至少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双金属片;涂覆金属;夹层玻璃。 (3)纤维增强:按纤维种类分为玻璃纤维(玻璃钢)、硼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按基体材料分为各种树脂基体、金属基体、陶瓷基体、和碳基体。 按纤维形状、尺寸可分为连续纤维、短纤维、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 还有两种或更多纤维增强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树脂称为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5、常用纤维(性能表见P7表1-1) 玻璃纤维(高强度、高延伸率、低弹性模量、耐高温) 硼纤维(早期用于飞行器,价高) 碳纤维(主要以聚丙烯腈PAN纤维或沥青为原料,经加热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而成;可分为高强度、高模量、极高模量,后两种成为石墨纤维(经石墨化2500~3000°C);密度比玻璃纤维小、弹性模

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复合材料聚合物的性能对比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解释 1. 1 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对于普通的,用国标 GB/T1447 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 GB/T1458 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 GB/T33541 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 进行测试。使用最多的是 GB/T1447 。 国标 GB/T1447 ,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 R 型、直条型及哑铃型。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从测出的应力--------------------------- 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 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 MPa (兆帕)表示, 1MPa 相当于 1N/mm2 的应力。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 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 )MPa ,弹性模量为(10-16 )GPa;4:1 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 )MPa ,弹性模量为(15-22 )GPa ;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 ,弹性模量大于 24GPa ; SMC 材料,拉伸强度为( 40-80 ) MPa ,弹性模量为( 5-8 )GPa ;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 20-60 ) MPa ,弹性模量为( 4-6 )GPa。 1.2 弯曲性能 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弯曲性能,一般采用国标 GB/T1449 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材料,用国标 GB/T13096.2 进行测试;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 GB/T3356 进行测试。测试弯曲性能的试样一般是矩形截面积的长条,简称为矩形梁。采用当中加载的三点弯曲法。梁的横截面的上表面承压缩应力,梁下表面承受拉伸应力,横截面积上还要承受剪切应力,中性层剪应力最大,因此梁所承受弯曲时,其应力状态是很复杂的,破坏形式也是多种的。原材料品种、性能及成型工艺参数对弯曲性能很敏感,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同样也很敏感,为了达到材料弯曲破坏,国标对试样的跨(跨度或支距)高(试样厚度)比( l/h )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 l/h >16,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材料,要求l/h >32。 由于弯曲性能的复杂性及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对于上述不同材料的弯曲性能,或大于 1.1 节中拉伸性能,或小于 1.1 节中的拉伸性能。在正常成型工艺情况下,一般弯曲强度略大于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略小于拉伸弹性模量。 1. 3 压缩性能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

复合材料力学答案 【篇一:材料力学】 教程第二版 pdf格式下载单辉祖主编本书是单辉祖主编《材料力学 教程》的第2版。是根据高等工业院校《材料力学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而成。可作为一般高等工业院校中、少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的 教材,也可作为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基本部分的教材,还可供有 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回到顶部↑本教村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教材仍保持第一版模块式的特点,由《材料力学(Ⅰ)》与《材料力 学(Ⅱ)》两部分组成。《材料力学(Ⅰ)》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 涉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与组合形式,涵盖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问题。《材料力学(Ⅱ)》包括材料力学的加深与扩展部分。 本书为《材料力学(Ⅱ)》,包括非对称弯曲与特殊梁能量法(二)、能 量法 (二)、静不定问题分析、杆与杆系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疲劳与断裂以及考虑材料塑性的强度计算等八章。各章均 附有复匀题与习题,个别章还安排了利用计算机解题的作业。.. 与第一版相同,本教材具有论述严谨、文字精炼、重视基础与应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专业面宽与教学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在选 材与论述上,特别注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相适应。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 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以本教材为主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尚有《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 体 课件与教学参考》、《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材料力学网上作 业与查询系统》与《材料力学网络课程》等。... 作译者回到顶部↑本书提供作译者介绍 单辉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1953年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结 构专业,1954年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结构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92—1993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 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科评审组成员与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等。..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动向 王瑞杨连贺王建坤 (天津纺织工学院 300160) 摘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是关系到加速复合材料的发展和扩大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化的现状,分析了现行试验方法及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研究动向,提出了我国今后对复合材料试验方法及标准化研究和开发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复合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方法标准化 1 前言 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轻量、耐腐蚀及良好的力学性能等而倍受青睐。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超导、汽车及建筑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扩大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作为材料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保证的手段,试验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与评价在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材料设计中。试验与评价在优化加工工艺、分析组分材料性能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及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需要充分把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明确开发目标与既用材料的差别,以确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开发方针。同时,为了根据使用条件和环境合理准确地设计复合材料,需要可靠和真实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据、设计数据,来源于可靠的测试评价方法,因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的确立是正确设计复合材料,确保力学性能和使用质量、扩大应用范围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制定复合材料的试验方法与标准时,特别需要考虑的是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促进复合材料产品的市场发展,将我国的标准化运作同国际组织的标准化研究逐步衔接起来,使测试标准更加规范,消除贸易上的技术障碍,有效地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实验方法的标准化也是复合材料发展和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试验、评价方法与标准化现状 2.l 特性评价的物理意义 与通常的金属材料及其它结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无延伸性和异向性显著的特点,因此与通常的金属材料不同,存在三个问题:(1)在夹持部无因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缓和应力集中作用;(2)在测试部难以获得均匀的应力分布;(3)在应力传递部容易引起破坏等问题。目前,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试验与评价方法作为既定标准已不鲜见,但多数都存在上述问题。其中有些已历经修改而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准”,但同样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理想的情况下,力学特性试验法应该是评价材料某一物理特性值的,但许多情况下都由于应力集中等影响而只能获得表现值,得不到材料的真实数据,因此在应用这些试验方法和标准时,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它们的物理意义。 2.2 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关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评价,迄今已有许多实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已经制定了标准。有些实验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固有的复杂性,尚不够

复合材料力学

3019《复合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复合材料力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复合材料力学基础、宏观力学和细观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结果,并介绍了混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疲劳、断裂和连接等专题,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仿生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等现代新型复合材料及其分析方法。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1章单层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分析 平面应力下单层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单层材料任意方向的应力—应变关系 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正交各向异性单层材料的强度理论 第2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 纤维和基体的力学性能测定,单层板基本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其他力学性能实验 第3章层合板刚度的宏观力学分析 层合板的刚度和柔度,几种典型层合板的刚度计算,层合板刚度的理论和实验比较 第4章层合板强度的宏观力学分析 层合板强度概述,层合板的应力分析,层合板的强度分析,层合板的层间应力分析 第5章湿热效应 单层板的湿热变形,考虑湿热变形的单层板应力—应变关系,考虑湿热变形的层合板刚度关系,考虑湿热变形的层合板应力和强度分析 第6章层合平板的弯曲、屈曲与振动 层合平板的弯曲,层合平板的屈曲,层合平板的振动,层合板中耦合影响的简单讨论 第7章若干专题 混杂复合材料及其力学分析,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简介,复合材料的疲劳,复合材料的损伤和断裂,复合材料的蠕变,复合材料的连接,横向剪切的影响 第8章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质和均质化方法 尺度和代表单元的概念,细观过渡方法 第9章单层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 刚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强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热膨胀的力学分析,刚度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 第10章复合材料线性有效模量预测的近似方法 宏观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稀疏方法,Mori—Tanaka方法,自洽方法,微分法,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