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城市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聚集的场所,利用和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大量
的污染物质,当污染超过城市自身净化能力时,城市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城市环境污
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和水污染。近年来,
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做了大
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
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首先,城市人
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
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
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
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
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
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环境结合整治。同时按照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良好的管理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
可以采取奖励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与措
施来控制污染发展和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促使他们积极主
动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保护居住地区的环境。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环境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同时公民本身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最终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使城市建设高速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缺乏,致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生活垃圾水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流失。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致使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清洁生产、文明生活。把环境保护法规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其遵守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农村环境违法违纪行为。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把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
规划之中,保证必要的人力、物理、财力投入。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
农村环境为题日益严重,已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和健康。为了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向前发展,需要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村民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政府要制定一些环境保护体制,提供制度上的保证。通过村民和政府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让农村的村容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怡人起来。
建设两型社会的问题、对策及紧迫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峻。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我们需要在
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即:低
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
以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试先行为动力,以加快产业布局、基
础设施、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五个一体化"为
途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大胆试验、率先突破。因此,
我们急需建设“两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为切入点,
将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源运行过程、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社会运行过程
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主要问题的
存在,加大了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方面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第一,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开展“两型社会”监测评价以及圈内不同城市间“两
型社会”建设状况的比较,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动各城市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
第二,制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措施。加快建立实施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堵塞能源资源浪费漏洞。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三,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在进行结构调整时,要突出两个内容:一是加快信息化进程,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路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产业的生态化、生态的产业化的新路子,使环境保护事业获得坚实的经济保障。
第四,培育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现代市场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援中心、后台业务落户武汉,打造全国性金融外包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城市圈域内商业汇票,加快实现票据市场一体化;积极创建异地贷款管理体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快实现城市圈金融信贷一体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重视规划,强调集约,追求和谐,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