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滑轮.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滑轮特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 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2.表达式 (不考虑动滑轮重)
F = G/2 (考虑动滑轮重)
1 F= -2-(G+G动)
绳移动的距离 S = 2h 绳移动的速度 V绳 = 2V物
5、如图所示,物体重G=500N,滑轮重10N,
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
三、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结论: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议一议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
F F
讨论: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子, 则:----------( D )
A F1最大; C、F3最大;
B、F2最大; D、一样大。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八一班
F1 o
F2 示意图
受力分析:
1、重物(阻力) 是作用在滑轮轴上的; 所以阻力到支点的距 离是轮半径R;
2、动力作用在滑 轮的绳子自由端,动 力到半径的距离最大 为2R;根据杠杆原理, 不计滑轮的重力,使 用动滑轮最多省一半 力。
G
F=
1 4
G
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F=
1 5
G
滑轮组的绕法
F=
1 3
G
F=
1 3
G
F=
1 4
G
F=
1 5
G
练习: 1、按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F
F
F
F
F
n=5
n= 4
n=4
n=2
n=3
例题反馈:
1.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 摩擦、绳重及动滑轮重,求拉 力F的大小。
解:F=G/2=50N
例2
N F
F
.O l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2
2、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G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 _省_一半_力_, 但不能改变 力的_方_向__。
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1 2
G 吗?
L2 O
L1/
L1
F2
G
F1 F1/
∵动力臂L1/ 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 半的力,必须使绳子 沿竖直方向拉88ban
. T
f
G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 _f 。
练一练
F
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 为3×103 N。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 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F=
1 3
f
=103N
胖子和 瘦子
1.定滑轮:
分别是F1、F2、F3,则( D )八三班。
A. F1>F2>F3
B. F2>F3>F1
C. F2>F1>F3
D. F3>F1>F2
F1
F2
F3



想想议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呢?
滑轮组至少需 2 个滑轮才能 称做滑轮组。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F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F=G
G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F
F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力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方_向 。
小结
1.定滑轮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表达式:F = G S=h V绳 = V物
练习
如图,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
A F
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5_0_0_____N,
挂钩A承受___2_5_5______N的拉力,
拉力F为___2_5_5____N,
B
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0.5米,
则物体向上移动_0_._2_5____m。
练一练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拉着同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G/N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方向 的示数F/N
F
1
2
竖直向上
1.2
2
3
竖直向上
1.7
G动
3
4
竖直向上
2.2
G
思考: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
于误差造成的吗?
分析: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此时F= 12(G+G动)
G动=0.4N
8、动滑轮的实质
· L1
O
L2
L1 =2L2
动滑轮
支点在边缘O处
2: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 3:再把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
一、滑轮:
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结构

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滑轮
动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像旗杆顶部 的滑轮那样, 固定在一个 位置转动而 不移动的滑 轮,是定滑 轮
一、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钩码所受的
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F F
结论:
F
1(G n
G动)
s nh
F为拉绳的力,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为绳移动的距离 ,h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练一练
F=100 N
F
s=10 m
s= ?
F=?
F=100 N
s=?
s=?
G=100 N h=10 m
G=? h=?
G=? h=10 m
物体以0.2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10 s 的时间
二、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G/N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方向 的示数F/N
F
1
2
竖直向上
1
2
3
竖直向上
1.5
3
4
竖直向上
2
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 省一半力, 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 向,且费距离。
G
(不考虑动滑轮重力)
F=
1 2
G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考虑动滑轮重力)
实验次 数
钩码所受 的重力
讨论:若每个滑轮重30 N,结果如何?
滑轮绕线演示1 定滑轮
F
滑轮绕线演示2 动滑轮
F
滑轮组绕线演示3 一定
一动
F
滑轮组绕线演示4 一定
F 一动
滑轮组绕线演示5
二定
一动
F
滑轮组绕线演示6
一定 F
二动
滑轮组绕线演示7 二定
二动
F
滑轮组绕线演示8
二定 F
二动
按要求绕绳
F=
1 2
G
F=
1 3

重力G/N
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1
2
水平
2
2
2
斜向下
2
3
2
竖直向下
2
4
3
竖直向下
3
5
4
竖直向下
4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 ---等臂杠杆
L2 L1 O
F1
L2 O
F2
F2
L1=L2
L1=L2
定滑轮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0
l2 l1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二、滑轮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和特 点,能区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能用杠杆的平衡 原理解释省力特点。
3.能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了解动力作用 点移动的距离和重物移动的距离的关系。
4.了解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及其特点。
看图讲故事
1: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