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变换教学设计

轴对称变换教学设计
轴对称变换教学设计

轴对称变换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通过实例认识轴对称变换,认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定义.能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尝试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数学思考用轴对称变换的方式去认识几何图形,并能逐步完成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

解决问题1. 经历轴对称变换的操作、观察、交流探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定义.

2. 利用轴对称变换进行作图和图案设计,发展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让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轴对称变换性质及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

难点轴对称变换性质的利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2 实践活动,探求新知: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定义

活动3 运用新知: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作图,归纳作图方法,然后练习巩固

活动4欣赏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的图案,并对学生提出设计要求

活动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学习.

经历操作、观察、交流、讨论,得到各图例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定义.作已知三角形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掌握轴对称变换的作图方法.

让学生感觉对称的静态美及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过程中的动态美,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回顾知识要点,畅谈收获.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

如果只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得到另一半吗?怎么得到另一半?

学生欣赏轴对称图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相应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也给学生学习本节课指出了方向. [活动2]

问题1:在一张半透明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你怎么得到相应的右脚印呢?

观察图形提问: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问题2:观察前四朵花的形成过程后提问:①图案形成过程中有几条对称轴,它们有什么关系?②如果想得到更多的花,你有什么方法?

问题3:如果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问题4: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你能得到什么?如果改变对称轴的方向再重复,你又能得到什么?

问题5:以上图形的变换有什么共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①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新图形上的点能在原图形上找到相应的点吗?

③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与对称

轴有什么关系?

练习:出示课本图

问题:这个图案可以怎么变换得到?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指导,及时调整.

学生观察所作图形,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生画图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如何选取折痕;

(2)学生如何画右脚印

教师利用上述方法演示由第一朵花得到第二朵,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得到四朵花.

学生思考问题后得到:由不同方法可以得到相应图形.

教师关注重点:学生在思考过中是否找准了对称轴及它们的关系.

教师先演示对称轴是铅直线的情况,然后再演示改变对称轴进行变换这一情形,学生观察比较两次变换的结果并回答提问.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的理解.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观察.然后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进行评价交流.

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是否改变了对称轴.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所得图形之间的共同特点,教师引导、补充,得到完整的归纳.

教师重点关注:

(1)是否找出了各图形的共同点.

(2)学生语言叙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教师给出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提示学生以不同的部分为原图形进行轴对称变换.

通过学生动手,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由一个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过程.结合平移变换,把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前后知识的联贯.

观察对称轴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对图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通过再次操作,进一步感受对称轴变化对图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利用具体的图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多种不同角度的变换,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活动3]

思考: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你如何作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结合例1进行分析,并分层提问:

(1)△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ABC的对称图形由几点确定?取△ABC上的哪几点作其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怎样作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练习:1、2两题

教师出示例1,师生双方共同分析.

学生思考问题,并结合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指出作图的依据.

师生共同作出图形后,通过折叠方法验证.然后归纳作图方法.并强调作图关键:找特殊点的对称点.

在作图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

(1) 在△ABC上,是否取的三个顶点;

(2)是否掌握了作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

(3) 作图的规范性.

分步设问,既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掌握作图方法.

通过作图,巩固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更体现了数学的学与用的结合,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

[活动4]

(1)欣赏由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案.

(2)同学们,聪明的你们也可以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出很多美丽的图案,你们一定能行.

学生先欣赏图案,然后给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可以结合我们学过的平移变换.)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创作设计中创造美,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1)第1题、第8题;(2)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方面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轴对换变换的认识系统化,条理化.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广外小学部李雪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情感和态度: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1、教师及学生用剪刀、卡纸、奖励贴。 2、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示范、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出示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是些什么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揭示课题:“对称图形”。(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识”对称,感悟特征 1.剪一剪 课件演示蜻蜓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两侧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然后老师示范剪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剪的对称图形。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说一说 (1)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完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概念) (2)认识对称轴。[教师指着折痕,引导学生说出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并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画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划上点划线并且线的两端在延伸到图形以外。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1、辨析(1)(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举例说说身边物体上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2、探究常见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拿出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分别将这些图形对折,从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游戏:首先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其次猜字游戏和数字游戏,下面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称轴的大致位置。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有利于巩固新知。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四)“赏”对称,畅谈收获 1、欣赏图片。 师: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以下图片。(播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2、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通过图片欣赏,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

学习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学案设计实施策略 预习案 1、点A(3,2)和B(3,-2)两个点的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点A(3,2)和D(-3,2)两个点的横坐标______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 2、如下图,已知点A和一条直线MN,你能画出这个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吗? 探究案 探究一: 1、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有两面小旗。 ①两面小旗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观察每对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通过在课前与组内同学的交流,规范自己数学语言的表达,从而为本节课探究案中的归纳总 结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完成,并组内提前交流作图是否正确,作图依据是什么。通过回顾作一个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 方法,规范作图步骤与作图语言。并为探究一的作图提供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通过预习案的提示,相信学生能准确写出两面小旗是轴对称的关系,但可能个别同学会忽略掉“关于y轴”。 同时,明确了两面小旗的位置关系之后,为探究两图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限定条件,从而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学案设计 实施策略 探究二: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依次连接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案? ①将所得图案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都乘以-1,依次连接这些点,你会得到什么图案?它与原图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x,y) -x,y) ②将各坐标的纵坐标都乘以-1,横坐标保持不变,依次连接这些点,你会得到什么图案?它与原图案有怎样的位置关呢? (x,y) (x,-y) 结论二:图形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①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______成轴对称。 ②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______成轴对称。 练习2: ①点(4,3)与点(4,-3)的关系是( )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 轴对称 C.关于 y 轴对称 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 ②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 、B 关于x 【设计意图】:本例反过来研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几何特征,而根据点的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的位置,这是该环节学习中学生的认知起点。然后再通过学生的猜测活动,以及先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再动手操作绘图,得到坐标变化引起图形轴对称变换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猜测与验证的重要性,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不可“重结果,轻过程”。 【设计意图】:②是对①的补充和训练,两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得到横、纵坐标的变化引起图形位置变化的 特点,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特 点。 这里我准备给学生一些空间,先让学生大胆猜测, 实际操作,最后再归纳结论。但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表述可能会不准确,所以这里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 流,从而规范语言的表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是及时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口述条件和结论以及解题依据。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 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 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课题:轴对称现象课时:1 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现象”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课,其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1)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它与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轴对称也为研究圆的性质、函数的对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轴对称现象”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其次,从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看,轴对称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轴对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所以,掌握轴对称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认识自然的美与和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的,所以,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渗透,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大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而对于概念的辨析能力还较差,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往往产生混淆,所以我将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新人教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高淳县固城中心小学 傅冬祥 【教材简介】: 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目标预设】: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中首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折纸飞机”的游戏过程中,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对称,让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画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

13.2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一个平面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与轴对称现象有关的美丽图案.如:剪纸艺术、服饰文化、几何图案、花边艺术等. 欣赏美丽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67至68页. 2.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活动一: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对折,描图后,再打开这张纸,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展示点评:(1)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和原图形有何关系?对称轴在吗?这两个图形全等吗? (2)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点与原图形上的点有何关系? 小组讨论: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何关系? 反思小结: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跟踪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画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展示点评:(1)三角形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由哪几个点确定? (3)如何作一个已知点的对称点? 小组讨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反思小结: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跟踪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实际问题―→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应用 画轴对称图形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 ”,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的是( C ) A. B. C. D. 2.把图中实线部分补成以虚线l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看看会得到什么图案. 解:作图略,是蝴蝶. 3.如图,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第2题图) ,)第3题图 答: ●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难点 1.上交作业 教科书习题13.2第1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本节要求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2.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4.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面这些图形同学们熟悉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新课学习 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rtry). 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5-3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学设计 阿城区玉泉中心小学郑海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难点: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喜欢折纸吗我也喜欢,这里有对折后的剪出来的图形。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形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一个心型) 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从那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在图中指出。 (2)、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出示课件:对,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出示课件)提问:你能试着在图上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对称轴在哪儿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图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引:对折。观察课件的对折效果。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了。 板书(对折折痕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轴对称图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揭题并读题: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有方格图的小树图案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怎样验证呢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的松树图延中间的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说明松树图师轴对称图形,中间的这条直线就是他的对称轴。(1)学生自主探究。 除了对折,你还能怎样判断它是轴对称图形大家想想办法。 (2)汇报交流。

(八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变换1

轴对称变换1 八年级数学教案 课时安排 3课时 从容说课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且可以利用轴对称变换来设计美丽的图案 在本节的教学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作出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另一个重点是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2)?注意学生运手能力的培养,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并且对上一节的知识作进一步的理解.(3)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数学思想的能力. 另外,在本节的探究中,也提出了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启发学生,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4.2.1.1轴对称变换(一)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从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初步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I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有个要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种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现在来看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甲]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得到的两个图案是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的图形. [生乙]准备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且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也是对称的.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主要是轴对称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也是第二节《作轴对称图形》知识的继续,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坐标的变化,把坐标和图形变换联系起来,为后面函数的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言表,少合作,但有好奇心,有较强学习和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已知点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 (2)、能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的图形。 2、过程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大胆探索,善于归纳和应用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并能利用其规律作轴对称图形。 三、自研自探 认真看课本P69--70页的内容

1、回答课本69页“思考”中的问题,并完成课本的画图和填表;观察: 1)表格中的已知点和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2)表格中的已知点和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2、利用69页书签中的方法检验一下你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并完成70页“归纳”填空. 3、认真看课本70页例2的解题过程,注意书写步骤及右边书签中的内容并试着完善 例2. (自主完成,10分钟后比比看,看谁完成的最好!加油!) 四、合作探究 (一)对子互查自研完成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总结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何特点 2、试着归纳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 五、展示提升 A 组 1、快速口答 点(3,6)、(-7,9)关于x 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点(-3,-5)、(0,10)关于y 轴的对称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下列点的坐标的变化,判断它们进行了怎样的变换:⑴ (-1,3)(-1,-3) ⑵ (-5,-4)(-5,4) ⑶ (3,4)(-3,4) ⑷(1,0)(-1,0) 3、点M (a, -5)与点N(-2, b)关于y 轴对称,则a=_____, b =_____. 4、课本P70练习1 B 组

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轴对称现象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 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 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 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三、目标制定: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课标分解如下: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 感知 知道 认识、欣赏

四、评价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 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找到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例,最终能够结合实例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颜料、吸管、画纸、磁力片等. 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 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 结束时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数 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从而自然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 (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数学导学案

鸡东县第四中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初三课题作轴对称图形初稿人张洪杰授课日期 201309 【学习目标】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3、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尝试自学】 阅读教材12页至14页“练习”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行到它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上每一点,都是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 思考: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作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请说说你的画法。 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图形△A′B′C′。 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思维导航】 1、运用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完成相应习题; 2、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完成相关习题。【尝试应用】 1、身高1.8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它在镜子中的像高______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 _______米;如果他向前走0.2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__米。 2、请用四个半圆设计轴对称图形。 3、为了美化环境,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 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 (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2)四块图形形状相同; (3)四块图形面积相等。 4、如图,要在燃气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 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教学反思】

轴对称现象优秀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 第一节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它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积极性高等特点,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结合直观演示法和多媒体展示,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剪刀、剪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起兴趣: 欣赏形形色色的美丽图片,问学生想说些什么? 二、眼手并用,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图片重合过程。 3. 你能将手中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2)对折;(3)重合。 测一测: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略 小小设计师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对折,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找一找: (1)数字0、3、6、7、8、9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 ; (2)字母 A、B、C、D、E、F、G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个字中是轴对称的汉字有 ____ 。探究二: 1、观察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把刚才剪纸沿折痕剪开,张贴黑板)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教学设计

12.1 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会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知道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意义,会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时的对称轴、对称点; 3.知道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方案】 情境引入: 1、做一做 把一张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看一看,想一想 细心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对称简笔画等,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活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其对称轴. 自学课本P29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2.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所有对称轴.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并思考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什么?4 活动二知道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会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时的对称轴、对称点.1.什么叫做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aA 页书签内容..完成课本2P30 .完成课本3P30页练习.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完善自己的答案.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吗?为什么?2 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堂反馈】) ( 如图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1.

1题)(第3)2)(D.((3)C.(1)(4).(A.(1)2)B(1).2.下列图形中,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变换》教案2 新人教版

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变换》教案2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轴对称变换前后两个图形中特殊点的位置关系,再利用轴对称的性质作出成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点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教学难点 利用转化的思想,确定能代表轴对称图形的关键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性质 二、新授: 1.学生探索: 点(x,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y);点(x,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x,-y) 2.例3 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与四边形ABCD 关于x 轴和y 轴对称的图形. (1)归纳:与已知点关于y 轴或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 (2)学生画图 (3)对于这类问题,只要先求出已知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描出并顺次连接这些特殊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探究问题 分别作出△PQR 关于直线x=1(记为m)和直线y=-1(记为n)对称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画图,由具体的数据,发现它们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2)若△P 1Q 1R 1中P 1(x 1,y 1)关于x=1(记为m)轴对称的点的坐标P 2 (x 2,y 2) , 则m x x =+2 21,y 1= y 2. 若△P 1Q 1R 1中P 1(x 1,y 1)关于y=-1(记为n)轴对称的点的坐标P 2 (x 2,y 2) , 则x 1= x 2,2 21y y +=n .

201x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 标变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A与A1的坐 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 也有这个特点吗?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案新版 北师大版 课题内容 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学习目标1、经历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数形结合意识,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 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 关系。 学习重点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学法指导 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 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对应点 A与A1的坐标又有什么特点?其它对应的点 也有这个特点吗? 2.在右边的坐标系内,任取一点,做出这个点关

于y轴对称的点,看看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说说其中的道理。 3.如果关于x轴对称呢? 在这个坐标系里作出小旗ABCD关于x轴的对 称图形,它的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原来的点的坐 标有什么关系? 4.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 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纵坐标。 二、探究案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0,0) (5,4) (3,0) (5,1) (5,-1) (3,0) (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看一看是什么图案. (2)将图案各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3)将图案各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4)将图案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乘-1,顺次连接各点,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位置关系? 列出我的疑惑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

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2、印墨迹实验 (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 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先让学生判别两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使学生形象的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再让学生说说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在图中,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慧眼识“对称轴”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图中各图形的对称轴,并进行小组讨论.) 3、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4、找规律 5、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星期天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许多大人小孩在放风筝,各种各样形状的风筝都有,有蝴蝶形、老鹰形、蜻蜓形、金鱼形、蜈蚣形,这些基本上都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七、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再次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和授”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3、4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 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