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规划
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doc
第八章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基础上所制定的区域经济社会远景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规划是在经济区(或一定地区)发展战略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所进行的总体部署。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区域经济研究体系。
第一节经济区划所谓经济区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经济区别是指对经济区的划分;广义的经济区划既包括对经济区的划分,也包括经济区划方法论问题。
本章所说的经济区划主要指后者。
一、经济区的性质及其形成与发展究竟什么是经济区?它有哪些特点?各方面的认识颇不一致。
以上海经济区为例,迄今为止已有五、六种提法,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区、加工工业区、外贸出口区、新型产业结构的特色区、新经济政策的试验特区等。
甚至同一作者在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提法,主观任意性很大,有必要加以明确。
经济区既不同于自然区,也不同于行政区。
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单元,如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行政区尽管名称不一,然而就其实质都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如我国的省、县、乡等;经济区则不同,它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单元,亦称地域经济综合体。
关于经济区的概念,曾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前苏联曾是世界上开展经济区划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最早的国家。
早在20年代初,就将全苏划分为21个经济区。
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区及经济区划的理论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1921年,俄罗斯区划委员会为经济区下了如下的定义:“经济区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这种经济上完整的原则,再加上地方资源、外来资本有价物、新技术和全国国民经济计划的正确配合,便有可能在以最小的耗费而最充分地利用一切可能性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经济的发展方案。
”这个定义比较具体地表述了经济区的概念,并阐明了经济区的作用,至今为经济区划理论工作所继承。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些建设方案,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引导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可以明确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再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通过规划可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规划,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目标。
首先,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通过规划,要确保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并且在增长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出现过热或下滑的情况。
其次,要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规划,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规划,要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规划,要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改善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战略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战略当今社会,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已成为共识。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职责与作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与作用。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负责管理本地区的经济事务,其职责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
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地方政府还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经济发展战略是地方政府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旨在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地方政府应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制定过程中,地方政府需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并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旦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完成,地方政府还需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战略的实施进入正轨。
然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地方政府应积极倾听市场的声音和需求,与市场主体进行广泛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市场的良好互动机制。
同时,地方政府还需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只有政府与市场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更加科学和合理,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现实中,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与执行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担当。
地方政府需要全面了解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矛盾问题,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加强政策的协同和整合,确保各项政策的顺利落地。
其次是政府改革的推进。
地方政府需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区域经济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策略 •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 • 结论与展望
01
区域经济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 2
促进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刺激整体经济增长,增加 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机会。
2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不断加强,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地方政府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挑战
1 2 3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挑战
科技创新与研发
科技创新
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 升级。
研发合作
加强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 目和成果转化。
03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01
优化政策环境
制定和执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简化审批、优惠税收、扶持
创业等,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强产学研合作
江苏省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打造创新平台
江苏省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 台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案例二:浙江省地方政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浙江省地方政府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海域使用管理 ,遏制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综合发展的关键。
如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划,成为各地政府和经济研究机构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发展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各异。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解决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二、制定规划的必要性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在于统一全区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蓝图,明确各区域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式,避免各区域在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冲突与竞争,使区域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发展动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主要包括政策激励、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各类投资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四、分析区域优势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充分分析区域的优势。
包括资源禀赋、土地利用、人文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
只有充分抓住区域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产业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区域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衔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六、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七、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
八、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发展规划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建设绿色低碳的经济系统,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PPT
比较内容
城市经营
城市规划
主体 性质 内容 对象
目标
由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参与城市 建设的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城
市的市民构成
城市政府
促进城市发展的策略机制、新理 协调与引导城市发展的实践活动
念
过程
战略层面、策略层面
战略性规划、实施性规划
各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城市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城 市土地资源的安排及建设行为的 引导
传统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主宰自然
与自然协调共生
掠夺自然(扩张型) 人-自然和谐(平衡型 )
物质形体规划
生态整体规划
形体+经济(城市) 人+自然(城乡)
独立学科
交叉、融贯学科
单向、静止
循环、动态
手工、机械
计算机技术
行政
法律
PPT学习交流
19
5、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编制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2)通过土地置换调整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
提升城市竞争力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 设的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实现 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0/3/25
PPT学习交流
10
2、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的辩证联系
(1)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经营的实践 首先,城市规划为城市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为经营城市土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20/3/25
PPT学习交流
17
4、引入低碳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1)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 (2)处理好城市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利用的关系。 (3)处理好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20/3/25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在城乡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区域发展战略则关系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和协调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
首先,城市经济发展是城乡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城市经济发展包括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以及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合理控制等方面。
在城乡规划中,需要适当调整和引导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分工与合作进行规划和组织,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在城乡规划中,需要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发展相互协调,形成城市群、城市圈的合理布局。
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在城乡规划中的实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的规划和制定。
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现有资源、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确立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需要注重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合作,确保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一致。
其次,需要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对城市各功能区、用地分布、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安排。
在城乡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如产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以实现城市的发展多元化和功能互补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优化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捷性。
第三,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在城乡规划中,需要注重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尤其对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八讲地方政府与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
落后地区和萧条地区的区别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政局的稳定性: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政府的经济管理质量
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种宗教团体之 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它与相邻地区、国家之间 的关系是否和睦
国家或区域财政收入的大小,及其使用分配的 政策依据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的法 律体制,执法是否有保证,契约、专利能否受 到保障,公私财产与公私合法所得能否受到保 护等
确定区域优势的方法
将各部门生产发展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地区可能 提供的条件进行全面的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 合,并列表示意说明
制表的方法是先根据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粗略 估计有哪些部门可能成为地区优势部门。然后 列出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区位因素, 并区分指向性因素、重要因素与一般因素
下一步再将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 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作比较。
与落后(贫困)地区不同的是,这类地区的人均收入水 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可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社会 基础完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
美国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高达25%,许多人都来到像图 中由阿尔•卡彭(Al Capone)办的这种施粥场接受救济。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诊断方法一 克劳森的四指标分析法
第八讲 地方政府与区域 发展规划
一、区域特征分析 二、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应的政 策
和手段 三、区域产业结构 四、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16 第16页,本讲稿共64页
2、经济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发展部门,战略 的制定也要考虑这些部门。包括物质生产部 门与社会的发展部门。
3、战略的制定要考虑经济主体的行为。 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甚至应该考虑个人
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 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 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2)战略模式——大推进战略
26 第26页,本讲稿共64页
2、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1)内涵: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
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 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水平。 (2)中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模式选 择
;
合理使用人力、物力
和财力,实行资源的 择优分配,以取得最大
限度的宏观经济效益
12 第12页,本讲稿共64页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一)区域性
这里特指国家下属的区域层面的战略。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生活习
惯等都存在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往往发展的重点、 方向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可能用国家的发展战略区套地区 的发展战略,用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去硬性规定地区的重 点产业。 应该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 制定符合地区 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
28
第28页,本讲稿共64页
(二)区域定位 属于战略指导思想的范畴。
所谓定位,就是规定本区域在所归属的更大一级范围内扮 演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是规划方案中的两个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规划方案中合理运用这两者,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发展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例如,将生产型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将商业和服务业集中在市中心,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2. 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可以通过引导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将高技术产业引入发展滞后地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缓解城市压力:区域发展可以通过分散城市人口和资源,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环境负荷。
例如,将一些非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可以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第二部分: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的重要性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城市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地布局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例如,合理规划公园和绿地,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可以增加市民的生活满意度。
2.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城市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
例如,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减少城市的污染和噪音。
第三部分:区域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的相互关系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是相互关联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教材(PPT 44张)
• 3、外国区域规划的共同特点:
(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2)规划的目标主要在于PRED的协调,更强调 地区发展的均衡。 (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 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区域规划 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4)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5)各国的具体情况:
四、区域规划的内容
•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1. 研究城镇体系演变过程、现状特征,预测城镇化发展水 平。 2. 确定规划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 3. 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 工和经济联系。 4. 确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各阶段主要城镇的人口发展 规模、用地规模。 5.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各级中心城镇的分布,新城 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分布。 6. 提出重点发展的城镇地区或重点发展的城镇,以及重点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建议。
四、区域规划的内容
• 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1. 分析环境诸要素的现状特征。 2. 揭示整个区域环境和各个环境要素状态的存在 问题。 3. 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预测环 境状况,制定区域近期和远期环境保护规划目 标(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和自然生态保护目 标)。 4. 拟订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
• 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 A 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B 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 2、传统综合方法 • 传统综合方法是与系统分析方法相反的逆 向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 断将系统分析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整体认 识的一种科学方法。 • 综合平衡法是传统综合方法中的一种,也 是国际上区域规划方法中最基本、使用最 广泛的一种方法。
2.
3. 4.
区域的概念
第八讲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5
(3)市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 略 (4)宏观经济调节机制:政府集权控制、 政府主导下的石场经济和市场经济。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6
4、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及原因 (1)调整的内容: 在速度上:速度型→协调增长型 在市场重心上: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 型 在主导力量上:政府主导面的控制→选 择调节方式 产业选择上:选择制造业 对经济增长率的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
11
Hale Waihona Puke 3、东亚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特点 (1)东亚经济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东亚经济模式的转变: 以加快工业化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 以进口替代迅速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 70年代后实行多元综合发展战略 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2
第三节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的增长发展:都是高速增长型的 工业生产具有世界地位 较为发达的服务和金融业 新加坡为例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0
2、东盟四国经济发展
先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经济结 构十分脆弱 6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较快,实行工业 化 金融自由化、监管不力、劳动力素质不 高是经济发展中严重隐患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讲 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及基 本内容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
一、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含义 及类型
1,基本含义:是经济发展的总 体目标,是一国(地区)根据其 可供利用的资源禀赋而对经济全 局的方针、计划、安排和部暑所 作的总体设计,它是一国(地区) 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概论
内容
• 区域规划回顾 • 新理论新方法 • 案例
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 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 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 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 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 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称为国 土规划,法国称为领土规划。
• 古代风水思想的区域协调观念: 小到建筑,大至城市,都是依存的区域空 间系统的一部分.
近代的发展
• 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建国方略 • 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开始于1956年,是从联合选
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如果将区域规划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
进程联系起来分析,我国的区域规划可以明显地 分为三个阶段:
• 1960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区域规划现场会,交流和总结 了区域规划的工作经验,这是我国区域规划的第一个高潮。 此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区域规划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
• 1980年代 • 这一时期的区域规划主要以国土规划的名义出现,
比如以大城市为中心编制的津京唐地区规划,以 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河南豫西规划、湖北宜昌地区 规划;以开发边远落后地区为目标的新疆巴音格 楞地区规划、阿勒泰地区规划等。也有一区域规 划名义出现的,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等。此 外还包括80年代末服务于城市规划要求的市县域 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主要由建委系统组 织。
一个区域规划的内容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
• 2010-05
• 1发展基础与背景
– 优势条件
– 机遇与挑战
• 2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 战略定位 – 发展目标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PPT课件
美国大城市区域的兴起
区域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的地位
全国国土规划 全国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省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国土规划 市域规划 县域规划 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
区域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工程设计
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
区域规划产生于工业革命后,传统的区域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 开发、工业区布局和居民点布置等问题。
区域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要求规划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多方案既提 供给决策者多种选择,也为未来应变准备条件。 E.g.: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中常见的高、中、低多方 案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多方案预测。
由指令型、强制型转向指导型、协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
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多位主体和多重利益,区域规划只有在协调各 方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只有充分协商,才能制定方案。
区域规划新特征
区域规划方法的现代化和定量化
定性描述、 区划、分析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 统、AHP法、系统动力 学(SD)模型、多目标 决策、GIS、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传统规划方法
新规划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弱化人为主观因素对规划的影响,能更科学合理地制 定规划。
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
城市地区规划:
分为都市区规划与都市圈规划两种类型 以大城市为主,以城市发展战略性问题为中心,以城市或城市群体发展为主 体,以城市的影响区域为范围,区域全面协调发展和区域空间合理配置的区 域规划;
新的县(市、区)域规划(空间利用总体规划):
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空间整体利用为重点,在 规划范围上,覆盖区域整体空间。
总规之战略篇
集合城市是指由数个城市空间扩展连接而成旳大城 市区,它旳空间构造一般都很复杂,各个城市旳边 界彼此重叠,城市功能区域在空间上蔓延成片。因 为城市功能空间呈现出向外蔓延旳态势,所以城市 中心区与邻近郊区旳划分比较模糊。构成集合城市 旳各个城市中可能有一种处于支配地位旳关键城市, 也可能各个城市处于均衡发展旳情况,没有某一种 关键城市,有全部旳城市共同发挥城市功能作用。
调控和支配资本旳能力。
3)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旳特征——以城市区域旳形式出现 并发挥作用 长江三角洲: 2023年,占全国1%旳土地,5.9%旳人口,产出17.2%旳
GDP 京津冀地域: 北京、天津两特大城市为关键——大北京地域 珠江三角洲: 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
4)新旳城市形态
城市区
——一种大旳人口关键以及与这个关键具有高度 旳社会经济一体化旳邻接小区旳组合,一般由县 作为构造单元。它不是一级行政单元,而是城市 功能上旳一种统计单元。
宁波
上海大城市发展对宁波旳影响(海港新城—大小 洋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杭州湾大通道旳建成(同三线)
宁波在上海经济区发展中旳地位选择
南京 南京城市区规划 南京在宁镇扬地域中旳地位受到挑战 南京——江宁行政区划旳调整
南京—上海—杭州—宁波 区域发展空间模式:“之”字形——倒“K”字 形
2)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地位旳重新拟定
1951年英国在官方统计时采用这个词汇。
珠三角区域空间构造示意
珠三角城乡群规划
“港深-广佛-珠澳”大城市带概念图
广州大城市区能够分为三个圈层:
第 一 圈 层 —— 中 心 城 , 半 径 约 10公里,涉及环城高速公路以内 及沿线地域旳中心城,广州旳居 住人口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汇集 于此。
区域经济学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议题之一。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学在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一、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背景与重要性地区发展是指一个地理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和功能。
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
二、区域经济学对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区域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首先,区域经济学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和区域间的联系,揭示了地区发展的内在规律。
其次,区域经济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区域经济学中的交通、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分析等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制定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三、区域经济学在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经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1. 区域经济分析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经济潜力、竞争优势和发展阻碍因素,为地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区域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者可以选择适合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
2.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土地利用。
通过研究城市土地市场的机制和规律,可以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政策,平衡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城市交通规划区域经济学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参考。
通过研究人口流动、交通网络和交通需求等,可以为城市规划者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要的工作。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挑战。
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长远计划。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经济增长潜力:通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提前预测和规划各种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潜力。
规划能够促进投资、提高生产力和提升经济效益,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生活。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政府可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避免过度集中和过度利用,避免形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规划可以使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减小,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3. 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提高地区的市场竞争力。
规划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指政府制定规划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目标:根据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潜力,设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可以是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等。
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根据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的竞争力。
3. 区域协调发展目标: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目标。
同时,还可以设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方法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的选择
评价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合 理性的标准
能否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为什么区域专业化部门是区域 经济的核心
通过经济区划建立地域分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 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分工合作,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而专业化部门正是在地区优势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它能否顺利发展不仅会影响地区整体经 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国家全局和世界经济 专业化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发 展,能带动地区全盘经济的发展 只有大力发展专业化部门,迅速为地区积累更多 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若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无一方面占绝对优 势,也应该为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主导专 业化部门
确定主导专业化方向的决策依据
选择那些对显示地区发展目标可以作出 最大贡献的部门 当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 选择最有利于实现全局发展目标的部门 尽可能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选择专 业发展那些最有前途的产业部门 在选择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时,必须尽 可能使地区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 用
区域发展的科学技术环境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天然资源丰度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政局的稳定性:企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政府的经济管理质量 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种宗教团体之 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它与相邻地区、国家之间 的关系是否和睦 国家或区域财政收入的大小,及其使用分配的 政策依据 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是否建立健全的法 律体制,执法是否有保证,契约、专利能否受 到保障,公私财产与公私合法所得能否受到保 护等
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地方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为中央企业提供 扎根、开花、结果的必要土壤;中央企业的辐射 力也不易被地方经济所吸收,有效带动地方经济 的发展 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地方财政 受中央企业“上划” “下放”的影响特别明显 地方企业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 差 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业之间, 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严重影响了技术 的横向转移和组合,技术开发成果难以被地方经 济接受利用,使整个地区综合技术水平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选择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
根据地区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发展优势来选择发展 的主导专业化部门
地区的一种优势可以有多种利用方式,其中每一 种利用方式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主导专业化部 门 地区的一种优势还可以通过深加工发展起一系前 后向部门,这些部门也都有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专 业化部门 有的地区同时拥有几个方面的有时,一存在着建 立许多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可能性
三、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 应的政策和手段
区域发展目标系统地制订 手段—目标系统
区域发展目标系统的制订
关于如何处理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关系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以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 两者相辅相承
确定主从目标关系的依据
在确定区域发展总目标中发展速度与社会公平 两者的主从关系时,主要依据是:
计划经济发展预测 全国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社会资金积累状况与政府可能用于开发的财力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协调问题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
落后地区和萧条地区的区别
(1)落后地区(贫困地区)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绝对落后的地区,它们从来就是落后的。在它 们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些初级产业部门。区内的第二 产业主要是农林渔矿产品的初步加工工业、简单劳动密集型行业。
非专业化部门的分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为地区产业服务的辅助 性部门和为地区消费服务的自给性部门 按其各个部分的主要服务方向,可分为:
主要为地区生产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 门加工下脚料或废料的部门 与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劳动力使用上互补的部 门 主要为主导专业化部门提供种种生产或生产 性服务的部门 为地区消费服务的自给性部门
第八讲
地方政府与区域 发展规划
一、区域特征分析 二、区域发展目标系统与政府相应的政 策 和手段 三、区域产业结构 四、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 五、地方政府在区域开发中的作用
一、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区域经济病理分析与诊断 区域经济病变治疗中的政策界限
区域发展诸条件
区域发展的政治社会环境 区域发展的经济环境
手段—目标系统(二)
实例分析:日本1961-1970年度“国民收入 倍增计划”
总目标:追求10年期间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 水平 五个二级手段—目标:充实社会资本;促进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中心环节);促进对外 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合作;培训人才与振兴科 学技术;缓和二重结构与确保社会安定 同时还制订了三级目标,以此类推
区 位 商(二)
使用区位商作为指标来判断地区特定部门的专业 化水平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该国i地区j部门的产品在全国能否基本上达到产销平 衡 i地区的消费结构是否和全国一致 i地区j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否与全国的劳动生产率以 及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相一致
一个专业化部门成为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条件:
有很高的区位商,一般q值在2以上,生产主要为外区 服务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能够一定程 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与地区内多数部门之间存在着生产或非生产上的联系
在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后,就可以进一步 围绕总目标建立起:
阶段目标系统,即将总目标分成几个在不同时 完成的、阶段性目标 子区域目标,即将全国发展总目标分成应由几 个二级区去完成的二级子目标 手段目标系统
手段—目标系统(一)
政府可以用以影响区域经济的政策和手段:
在政府指导下找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 订区域全面发展战略和规划 提供信息(对象:国内外资本家) 利用财政诱导与补偿手段,协调各方面关系 通过公共事业建设投资的分配来诱导私人按计划规定的方向进行投 资 通过分配政府的商品与劳务采购合同,特别是军事定货合同来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分配研究与发展经费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资助一些区域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有计划地引导、资助或组织移民 协调、组织与巩固地区间、国家间必要的经济与技术联系 通过环境立法来制约、引导区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通过政策法令来遏制过度繁荣的地区与城市继续膨胀 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在一些需要开发的地区建设一批企业与科 研机构,以改变布局不合理的情况
2、区域经济病理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病:指那些因区域经济结构失调或 区域企业竞争能力衰退而产生的慢性病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经济结构落后,这是落后地区的通病 经济结构陈旧,这是经济萧条区的通病 经济结构臃肿、紊乱,这是过度繁荣区的通病 区域企业竞争力衰退
企业规模不经济 生产布局不合理 工业设备老化、管理与生产技术落后,致使产品质量下降,成 本上升 公用事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些重要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区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
特定区位因素可能形成的优势是定向的
各种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一种区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条件是有差别 的,因而可以建立不同的地区优势
区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可移动性
有些区位因素是可以移动的,如资金、劳动力因素 等 有些因素是不可以移动的,如地区的政治条件;区 域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文化发达等
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的前提
(2)萧条地区
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它们过去曾经是发达地区,有 的甚至是高度发达地区。在它们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 些传统性的第二产业部门,诸如钢铁、造船、纺织等。随着时代 的发展,这些行业都由创新阶段进入衰退阶段。这种陈旧的经济 结构给此类地区带来了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地区经济与人 均收入增长缓慢,人口外流等一系列问题。
与落后(贫困)地区不同的是,这类地区的人均收入水 平与生产发展水平可能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社会 基础完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
美国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高达25%,许多人都来到像图
中由阿尔•卡彭(Al Capone)办的这种施粥场接受救济。
区域经济发展病的诊断方法一 克劳森的四指标分析法
开发资金的分配何者优先
“最有潜力者优先”:实际上是一种救济重于开发的战略,是一种治 标的措施
充分就业与结构优化何者居首 移劳动力就职业还是移职业就劳动力
移劳动力就职业:把困难地区的过剩劳动力迁移到可以为他们提供就 业机会的繁荣地区去 移职业就劳动力:即把繁荣地区一些衰败行业,有计划的迁往劳动力 过剩的低工资地区,或由政府直接投资,在困难地区振兴实业,为那 里大量的失业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区 位 商(一)
作用:间接确定一个部门是否是地区专业化部 门及其专业化水平 内涵: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所雇佣的职工人数 在地区职工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数与该部门在 全国雇佣的职工人数在全国职工总人数中所占 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公式: =
当区位商≤1时,则说明i地区j部门的发展水平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只是一个自给性部门;反之,q值越大。 则说明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愈高
非专业化部门的意义
地区专业化部门,包括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内,如 果没有众多的辅助部门、服务部门与地区自给性 部门的扶持、协助,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 片面专业化会小若地区对周期性危机,或其他短 暂的产品销售危机的抵抗能力,使经济状况大起 大落,给企业与地区人民造成很多困难 片面专业化还会使地区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 的潮流,及时地、平稳地调整其产业结构 只有多样发展才能使地区人财物资源得到最充分 的利用 多样发展同样有利于资金积累
区域收入水平/ 全国收入水平 区域收入增长率/ 全国收入增长率
大于1 繁荣区 潜在萧条区
小于1 发展中地区 萧条区
大于1 小于1
区域经济病变治疗中的政策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