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合集下载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成因及次生灾害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浅源地震。

震区范围长240km,宽30km,等震线呈长椭圆形,长轴为北东向,震中烈度约为10度,深度为12~19km。

震区涉及四川绵阳市北川,德阳、汶川,成都、都江堰、广元、重庆以及甘肃、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区。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在北川、汶川等多地区出现次生灾害。

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遣带中央断裂带。

%At 2:28 p.m. on May 12, 2008,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happened,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31°N, 103.4°E) at Wenehuan County, This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8.0 produced an earthquake zone 240kin long and 30km wide.【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1(006)002【总页数】4页(P1-3,17)【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四川汶川【作者】宋洪伟;夏凡;龙文华;殷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8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1;P694地震是部分地壳的震动.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除了生命的伤亡,它所造成的损害也要花上许多年才能恢复[1].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被人感觉到的5万多次,具破坏性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7级以上地震约十几次.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分布广.20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地震灾害系中国地质灾害的"群害之首" [2-4].1 汶川地震基本参数概况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深度12~19km,为浅源地震.据中国地震局报告,截至2008年5月21日12时,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62次,其中5级以上26次, 6级以上4次(图1).这次地震造成严重地质灾害和社会经济损失.图1 汶川地震震中分布图(据互联网上资料)2 地震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2.1 震区地形地貌和区域地质构造(1)自然地理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居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总人口(2005年)106119人,岷江穿过汶川县境东部地区,长达88km.县城威州镇位于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县域东西宽84km,南北长105km,总面积4084km2.(2)汶川地形地貌汶川县以高、中山地形为主,仅沿田坝河谷分布一些平坝地貌.区内最低处漩口镇海拔780m,最高点四姑娘山海拔6250m,相对高差5000余m,山地发育,沟谷切割强烈,支沟纵坡降大.(3)区域构造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目前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向北推移,其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常形成地震.(4)龙门山断裂带特征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3条断裂带组成: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这3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3 地震发震原因初探根据地震震源推断,汶川强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也称北川--映秀断裂.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地震破裂滑动面向西倾,倾角约60°.发震断裂上盘由西向东有逆冲和右旋走滑活动分量,形成能量释放.根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情况,初步推断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破裂方向主体受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控制(见图2).图2 四川强震成因图(资料来源:王乾盈教授)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20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以前长时间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同在四川的鲜水河断层消耗掉.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复活"的龙门断层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往北北东方向以每秒3km速度裂向广元,约用时100s裂完,震区范围长240km、宽30km,尤以破裂至北川县时错动最为显著[9].地震发生地北川-映秀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可以传播很远而能量却没有明显衰减.4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地震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河流与水库决堤等;还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暴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震后大雨致使多处地区的山体发生大面积的滑坡,掩埋了道路,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5月18日,德阳市红白镇通往三江村的道路完全被山体滑坡所摧毁;在24km2中,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上百处.汶川等灾区所在的高山峡谷区,遇到强降雨本就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2)环境污染汶川大地震后,造成什邡市的化工厂倒塌,大量液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3)堰塞湖地震形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常堵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而后又因湖水漫溢、堤坝溃决,给下游造成洪水灾害.在绵竹市最偏僻的小木岭伐木场,就是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悬河,对外交通完全阻断[10].汶川大地震使什邡市红白镇山体大面积滑坡,数万方的土石从山上滑落到低洼深沟,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阻塞了河道,使原有河道分隔,形成了多处堰塞"悬湖".其中,位于松林村六组的悬湖,近2km长,最深处约30m.在马槽滩塌方区,由于多处榻方,也形成了数个悬湖.离北川县城1.6km的唐家山境内出现一个堰塞湖,水面面积达3.2km2,蓄水量已达7100万m3.堰塞湖对灾区群众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4)耕地受损地震损害12个重灾县市上百万亩耕地,其中,北川、汶川山区损毁耕地50%以上,其他10个县市耕地损毁率10%~20%.5 防震减灾对策地震瞬间迸发的能量如此巨大,依据当前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应采取"避"、"防"、"预"和"救"四方面工作[11-14].(1)"避",即远离强震区,特别是避开潜在的发震断裂.根据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活断层等地震地质研究,居住区应避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2)"防",即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即使遭遇地震也不会被破坏或者不致倒塌.诸多大地震显示,造成伤亡是建筑物的坍塌.此次地震房屋倒塌多为农村地区.(3)"预",即地震预报.准确的地震预报,可以让在没有足够抗震能力的建筑物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临时躲到空旷的地方或抗震能力足够强的建筑物里,以保障安全.但地震预报至今还是世界科学难题,还需要努力探索.(4)"救",即发生强震后及时的抢险救灾.为了做好这一点,必须有应急预案和准备.6 结论(1)汶川地震的发震原因为龙门山构造带中央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释放能量造成的.地震造成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2)龙门山断裂带处于地震高发带,此次地震带来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今后应加强该地区地震地质调查研究,为地震科学预报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潘懋,李铁锋.地质灾害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361.[2] 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三)--我国的地震灾害及其应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3):1~5.[3] 陆仲家,黄培华.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4]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41~671.[5] 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川滇强震区地震地质调查汇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79.[6] 程思,易加强.四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2):1~6.[7] 朱皆佐,江在雄.松潘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78.[8] 何冬晓,谢世友,孙在斌,邓晓军.2005年8月5日云南省会泽-四川省会东5.3级地震四川震区地震宏观烈度考察.[J]四川地质学报,2007(27):31~36.[9] 白兰香,闻学泽.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J]四川地震,1994(3):51~58.[10] 胡先明,钟国平.四川省天然地震的次生水灾害[J].四川地震,2007(3):28~32.[11] 韩渭宾.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J]四川地震,2004(3):1~5.[1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编.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3] 张梁,张业成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20~281.[14] 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4):3~51.。

汶川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督导与地质灾害防治

汶川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督导与地质灾害防治
2 1 0I 24 3 16 0 8 15 6 3 71 3 2 5 9 6 39 4
3 督导 工作与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
31督 导 工作 是地 质 灾 害防治 工作 有 效落 实 的必要 保 障 .
收稿 日期 :2 1 - 2 2 0 2 0— 1
作者 简 介 :李 冬林 ( 96 ) 1 7一 ,男 ,四川省 德 阳人 ,工 程师 ,长 期从 事水 文地 质 、工 程地 质和 环境 地质 调查 研 究工作 3 47
21 02年 9月第 3 第 3期 2卷
四川地 质学 报
V 12 N . Sp,2 1 o. o e . 0 2 3 3
汶川地 震灾 区汛期地质 灾害督导 与地质 灾害防治
李冬林 ,肖智林 ,梁 明,王晓冬
( 四川省地质 环境 监测总站 ,成都 6 0 8 ) 10 1 摘要 :“ .2 51 ”汶川特 大地 震发 生后 ,灾区防灾形势异 常严峻 ,为增强 灾区各级政府 应急抢险技 术力量 ,省 主 利 害部 门积 极 协调 组 织 多 支 专 业 队伍 开展 灾 区 汛期 地 质 灾 害 督 导 、 排 查 、巡 查 、应 急 抢 险调 查及 防 治 知 识 宣
DOl 03 6  ̄ i n 1 0 - 9 5 0 2 3 2 :1 .9 9 .s . 6 0 9 . 1 . . 2 s 0 2 0 0
“.2 51 ”汶川 特 大地 震 ,引发 了大量 崩塌 、滑坡 、泥石 流 等各类 地质 灾 害隐 患 ,尤 其 是汛期 地 质灾 害 高 发频 发 态势 严 峻 ,隐患重 重 ,严 重 威胁 抢 险救 灾 队伍 及 灾 区群 众 的生命 财产 安全 和 灾后 恢复 重建 的顺 利 开展 。 四川 省 国土资 源厅 急 灾 区之 所急 ,积极 协 调组 织 汛期 地质 灾 害 防治督 导工 作 组及 应急 抢 险小分 队 ,协 助各 级 地方 政府 做好 汛 期地 质灾 害 防治 工作 。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规模达0级的地震。

这场地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震惊。

作为一场超级地震,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极大,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

在汶川地震中,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常见。

崩塌是指山体或土石由于地震震动而突然崩裂、滑落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许多山体因地震而崩塌,堵塞了河流,毁坏了道路,甚至掩埋了附近的村庄。

滑坡是指土壤、岩体或其他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移动的现象。

这次地震中,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泥沙、石头等物质在流动中裹挟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流动体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泥石流掩埋了许多建筑物和道路,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抢险救援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针对崩塌和滑坡,救援人员采取了紧急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及时疏散群众,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同时,工程治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实施了边坡加固、排水沟建设等工程,以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等现象。

针对泥石流,救援部门则采取了水土保持、排水沟疏通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程度。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尤其是地质灾害方面,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和了解灾害应对知识至关重要。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在抗震救援和重建方面的工作,为受灾地区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抗震救援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灾区搜救,快速准确地确定受困者的位置,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许强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许强

滑坡 27
其中(处)
崩塌
泥石流
不稳定 斜坡
27
9
20
其他 0
威胁人口 威胁资产 (人) (万元)
49605 301688
51 30
5
23
0
57440 117884
65 34
25
22
3
130003 672595
1166 599 283
681
25 303349 1033871
1605 874 175
726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
主讲人: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11.27
提纲
1.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2. 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与特征
震前5184处
“5.12”地震重灾区的44个县(市),震前 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达5184处,其 中滑坡3300处、崩塌492处、泥石流 604处、不稳定斜坡751处,直接威胁 到291098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500 1500
32户146人,水渠5km 矿山
丰收组滑坡
滑坡
宝兴县硗碛乡嘎日村丰收社
1350
24户94人生命财产安全
张家坡滑坡
龙门山镇九峰村7 社滑坡
滑坡
滑坡 滑坡
利州区宝轮镇长溪村3-7组 彭州市九峰7社滑坡
1200 1200
威胁120户480人,均已临时安置。 另外威胁临时安置点120人。
县道
5.12地震诱发的特大型滑坡表(>1000万m3,26处)
灾害点名称
地质灾害类型
灾害点位置
灾害体规模 (万m3)
因灾损失或危害状况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但 是通 过实地的调查 以及具体 的研究可 以得知 , 将地质灾害 的强 发 育区归纳入 断层上盘 的 7千米 以内 ;并且通过研 究还可 以发 现, 发震 断层 控制着大 型滑坡 的分 布 , 大型滑坡触发 的决定 因素 就是地震 波对破 体的强烈 冲击 ; 地震波对坡体 的作用也受到与发 震 断层 距离远近 的影 响 , 离发震 断层 越远 , 地震波对坡体 的作用 就越小 , 这样触发大 型滑坡 的机率 。 拐 点及错列 部位效应 :通 过一系列 的资料研究 以及 野外调 查, 我们可 以发现地震 区的所有转折和错列部位都属于地震地质 灾 害的强发育区。这主要 是因为 , 断裂 的转折 和错列部位在断层 整体错 动的作用下 , 会发 生更深 的剪 断和破裂 的现象 , 从 而将更 多 的能量 释放 出来 ,甚至局部还会 出现一些强烈 的震 动等现象 , 这样就形成 了次级震 源 , 在这个部位也容易发生一些地质灾害。 方 向效应 : 地形条件也往往控制着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的滑 动方 向 , 以龙 门山为例 , 龙 门山两侧 的水 系是垂直龙 门山走 向以 及龙 门山断裂带 发育 , 所 以, 在一般 情况下 , 滑坡应该是平行于龙 门山走 向和断层走 向方 向滑动 , 也就是东北到西南走 向。根据相 关 的研究表 明 , 滑坡的滑动方 向不仅仅是受到地形条件的控制作 用, 还受到强震地 震波在垂 直断层方 向的传播 的控制作 用 ; 因为 地震波 在垂 直断层方 向有 着很大 的强度 , 因此 , 坡体 的震 裂和抛 出就会沿着这个方 向 ; 同时 , 还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地震波和

1典 型 研 究 区
本文选取 了几个 比较典 型的研究 区 , 都是处于汶川地震地质 灾害的强发育 区, 也就是发震断层映秀到北川断层 的两端和 中央 位置。 都江堰到 汶川路研 究区 :都 江堰到汶川 路研究 区属于 国道 2 1 3 线, 全长大 概 9 0千米 , 汶川 大地 震导致这个路 段出现 了大量 的崩塌 和滑坡灾 害 , 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 的进行 。 经过研究 , 本路 段 大多都是岩浆岩 ,映秀到北川 I 到断层是从下端通 过了研究 区 , 而茂—— 汶断裂层则是沿着岷江从上端通过 了研究 区, 与震 中的 距 离大 约有 1 0千米。通过研 究震后航空影像可 以发现 , 公路沿线 共有 三百多个地质灾害点 ,一共有 2 5千米左右 的道路被地质 灾 害破坏掉 , 大部分都 是被 冲毁或者掩埋 。 北 川 到安 县研 究 区 : 北 川到安 县研 究 区是 在北 川 、 安县、 绵 竹以及茂县 的交界处 , 和震 中的距离 大约有 1 1 0千 米 左 右 , 这个 研 究 区受 到地震 的破坏 比较严重 ,而且属 于典型 的地震 触发地 质灾害 , 象汶川大地震 的最大 滑坡 安县 大光包滑坡 , 第 二大滑坡 绵 竹文家沟滑坡 以及唐 家山堰塞 湖滑坡等 ,都 是在北川 到安县 研 究 区 内发 生 的 。这 个 区域 的 总 面 积 将 近 3 0 0 0平 方 千 米 , 地 质 构 造主要包括板 岩 、 砂岩、 千枚 岩 、 碳 酸盐岩 以及砂浆 岩等 。 同样 的, 研究 过遥感影像之 后 , 可 以看 清楚本研究 区内 的地质 灾害具 体 情况 。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浅谈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为例

浅谈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为例

浅谈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为例赵永旭;陈国辉【摘要】地震作用在地震灾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到了引发、促进作用,其引发的地灾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尤以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增加比例较大。

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危害大的特点,并主要沿主中央断裂带分布。

地震导致斜坡的稳定性降低,产生大量松散物质,为新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使地震灾区较长时间内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产生较大危害。

因此,在地震灾区选择安置建房场址时要认真考虑地震后可能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尽量避开潜在危险地带。

% Geohazards caused by earthquake are rockfall, landslide, mud-rock flow, unstable slope, collapse, and land crack and so on which are in the central fracture zone. Earthquake results in decrease in stability of slop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of geohazard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must keep clear of potential geohazards.【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458-460)【关键词】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地带;“5.12”汶川大地震【作者】赵永旭;陈国辉【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四川省共有139个县(市、区)受到地震影响。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 成灾与治理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 成灾与治理

四、结论
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需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降低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未 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区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完善地质和气象灾害的 预防和治理措施,提高灾区的抗灾能力。还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防 灾减灾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3、社区参与和培训
加强社区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对地震和次生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结论
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在 未来的灾害防控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研究和监测,同时采 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和社区参与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我 们应该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能力。
2、气象灾害治理措施
对于海啸等气象灾害的治理,一方面需要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 发现并预报可能出现的海啸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沿海城市,应提高城市的防 洪排涝能力,通过修建防洪堤、排水渠等工程来减少海啸造成的损失。此外, 政府还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海啸等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 展开救援工作。
一、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
地震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涉及到地球内部的构造、物理化学 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汶川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地质灾害和气 象灾害。
1、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主 要与地震造成的地质环境改变有关。地震的震动使得山体稳定性受到破坏,从 而引发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另外,地震还可能引发岩体崩裂、断层破 裂等灾害。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案例分析地质环境是指地壳中岩石、土壤、水、大气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系统。

地质灾害则是在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力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一系列破坏性事件。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著名的地质灾害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案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

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唐山地区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属于大陆板块的边缘区域。

地质环境方面,华北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和华北地块相互碰撞的构造位置,存在较大的地震活动性。

造成地震的地质原因是由于华北地块受到强烈的挤压力,导致断层破裂,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

案例二: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大地震和海啸。

这次地震袭击了东北地区的岩手、宫城和福岛等地。

地震的震级为9.0级,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地质环境方面,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的震源会引起海底地壳的运动,形成海底地震海啸。

案例三: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级为8.0级,造成了超过8万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质环境方面,汶川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属于中国南北地壳构造带。

地震的发生与活跃的断裂带有直接关系。

由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地质环境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构造活动,会导致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对于地质环境复杂的区域,如地震带和构造带等,更容易发生灾害事件。

因此,深入了解地质环境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对于易发生地震的地区,应该建立健全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此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减少不必要的地质灾害风险,也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摘要:地质环境是指表面坚硬外壳的物质,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的演变而来的产物。太阳能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参与相关地质循环的物质活动。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和沼泽,地震、火山、地热害虫。因此,我们需要认真保护环境,优化恶劣的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2.2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边缘的局部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碎屑岩体滑动,沿着一个或多个破裂为整个滑动面滑动的过程形成的现象。活动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区,公共区域,为滑坡的物质来源。同时,由于软弱层或含很多断裂带硬岩,都成为滑坡的因素。人类的乱砍盗伐,使树木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也是造成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滑坡的治理,可采用堵墙,增加植被面积和其他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重大,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环境的保护、地质的保护,减少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认为危害的任命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活动,影响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有12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灾害的地壳活动,火山喷发,地震是最熟悉的是比较大的,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威胁的。1976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是在400年历史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悲惨的地震。死亡242700人,受伤69人,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事情。离我们较近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带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同时带来了无数人的泪水和情感,失去的一个人,其实是摧毁了一个家庭。地质灾害简直就是一个恐怖分子,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 ,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 (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 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 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 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上述特征决定了汶川地震对建(构)筑物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摧毁性,是导致灾区斜坡大量失 稳,触发大量地质灾害的......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 省 汶 川 县 映 秀 镇 西 南 方 ( 地 理 坐 标 为 北 纬 3 1 . 0 度 , 东 经 1 0 3 . 4 度 ) , 震 源 深 度 1 4 千 米 , 地 震 最 大 烈 度 11 度 , 地 震 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中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 裂带 。 5.12汶川地震震中
根据日本气象厅测定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
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很大,波及范围很广,地震波传播至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区的自由场地 时 峰 值 加 速 度 仍 大 于 1 0 厘 米 / 秒 ², 远 至 福 建 、 山 东 、 江 苏 、 上 海 等 地 区 的 多 个 台 站 仍 记 录 到 了 加 速 度 时 程 波 形 。 在 中 国 数 字 强 震 动 观 测 网 络 的 4 7 8 个 台 站 的 加 速 度 记 录 中 , 最 大 水 平 向 峰 值 加 速 度 为 9 5 7 . 7 厘 米 / 秒 ², 最 大 竖 向 峰 值加速度为948.1厘米/秒²;单分量峰值加速度大于90厘米/秒²的有127条,大于10厘米/秒²的有375条 。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灾害案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质灾害的案例,以便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地质灾害。

案例一,中国四川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近7.7万人死亡,约37.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450亿元人民币。

这次地震引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大量的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次地震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防范工作,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案例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拉岗火山喷发。

1980年5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莫拉岗火山喷发,造成了5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火山喷发导致了大范围的火山灰和岩浆的喷发,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次火山喷发的案例告诉我们,火山地区的居民要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减少火山灾害带来的损失。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核泄漏导致大量的辐射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空气、水源和土壤。

这次核泄漏事故对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核设施的安全问题,加强核安全管理,防范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和总结,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

主震区邛崃、岷山和秦岭山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长江上游水源林涵养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森林面积大、蓄积量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属于我国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由于长期垦殖和大量水电开发,地震前受灾地区已出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严重,地质不稳定,动植物种类数量大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8级强烈地震对灾区森林资源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基础。

地震灾区在我国生态系统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安全不仅对长江上游地区至关重要,而且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

因此,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是灾后生态环境重建的基础工作,相对而言,地震发生时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的直接影响容易准确评估,如地震造成森林、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破坏等。

但从灾区调研情况来看,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以灾害链的形态产生,比如地震发生后地质环境稳定性变差,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增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部分重要生态功能退化等,这种继发性、持续性的链式作用对灾后重建工作有很强的制约性和破坏性,且容易被忽视也很难有准确的评估,这使得灾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灾害的影响。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提高防 灾减灾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
的损失。
两者协同发展策略
制定综合防治规划
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相 结合,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
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地质灾 害隐患,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将更加快速、高效,建立健全应急响 应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采取工程措施与非 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
地质灾害防治将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紧密结合,实现地 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危及人类生存
地质灾害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 能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如地 震、火山喷发等。
环境保护对地质灾害防控作用
减缓地质灾害发生
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等,可以有效减缓地
质灾害的发生。
降低地质灾害危害
环境保护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危 害程度,如通过生态修复、土地 整治等措施减轻泥石流、滑坡等
分类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缓变性地质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成因
自然因素
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条件、气候因素等。这些因素是地质 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为活动
包括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过度 开采矿产资源、大规模切坡建房、修 建公路铁路等。这些活动破坏了地质 环境的平衡,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汶川地震分析

汶川地震分析

受损情况
根据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人民币。遇难者大约8万7千人。其中四川省损 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
%,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在这些损失中,房屋的损失相当大,民房和城市居民
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
承重墙(横墙)的破坏
主要为十字交叉裂缝(“X”形裂缝),也可见单向斜裂 缝和水平裂缝 、垂直裂缝。 斜向裂缝主要由墙体受到的剪力大于其所能承受的抗
剪承载力引起,而墙体在反复的剪力作用下则出现了十 字交叉裂缝;横向裂缝主要出现在墙体的上部,接近楼
面板(圈梁底部),主要由于圈梁(楼板)对墙体的约
束不足引起;内外墙交接处咬槎不好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能量,汶川地震的能量相当于 5600颗原子 弹,而每一颗原子弹的当量是2000万吨标准 炸药。而烈度是形容地震破坏程度的名词, 一般来讲,烈度为Ⅵ度,东西要倒,房屋出 现一些轻微的裂缝;到了Ⅶ度,房屋被破坏, 地面出现裂缝;到了Ⅸ度、Ⅹ度,房屋倒塌, 地面破坏严重,路变形,无法通行。汶川地 震IX度以上的地区将近300公里,
照片较少,震害有局部倒塌。
楼梯间损伤较重,几乎均出现十字形裂缝, 也有出现水平裂缝的,部分局部坍塌,主 要是由于楼梯间纵墙受约束较小 。
如楼梯口正对的内纵墙,由于一般在该 段墙上设有厕所小窗,有的还在墙内凿洞装 设配电盒及管线,致使该位臵墙体普遍受到 削弱,震害也较严重。
另外,局部存在楼梯的破坏,如休息平 台与平台梁间存在裂缝,楼梯板出现裂缝 等。
体育场馆与空旷房屋
在四川灾区的体育场馆分布较多,除了成都市以外,其余各地的 体育场馆大都采用空间网格结构(网架、网壳结构)。空间网 格结构具有屋盖重量轻、结构整体性好等特点,其优异的抗震 性能在本次地震中得到检验。这次地震中,一些体育场馆等空 间网格结构(包括简易的场馆)基本没有受损,成为灾民紧急 避难场所。空间网格结构中受损的震例是都江堰市金叶宾馆水 疗中心,其支座处内斜撑杆压屈,外斜撑杆拉断,礼堂类房屋

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预防

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预防

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预防摘要: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广、密度大、明显的成群成带性、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崩塌远多于滑坡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的特点。

通过简要分析汶川大地震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大致范围,提出了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策略,并对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特点,预防,重建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引言5. 12汶川大地震是继1976年唐山发生7. 6级大地震以来,在我国大地上发生的灾情最为严重,伤亡最为巨大,社会经济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次大地震。

它给千万的炎黄子孙带来了巨大的磨难,也使国家蒙受了惨痛的代价。

根据全国地震台网的资料以及全球地震台网的资料和四川省地震台网的资料可知,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其发震准确时间是2008年阳历5月12日(阴历四月初八)14点27分57秒,震中位置是北纬31.01°N,东经103.40°。

震源的深度是15 km,属于浅源地震。

震级用面波来衡量的话,面波的震级是里氏8. 0级,如果用地震器衡量的话,地震器的震级是7. 9级。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进一步加重了震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乃至改变了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

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比地震灾害本身还要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威胁更甚于地震;因此,对其有效预防是灾后重建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仅从灾区的地质结构和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供灾区重建过程中参考。

1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地理地质背景“5·12”汶川8级大地震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板块活动的结果。

从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开始,南方的印度板块一直向北方推移。

首先经过强烈挤压,使原来的古地中海东延部分逐渐消失。

然后又经过挤压,生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摘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等问题一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

采取什么评价方法,怎样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在减灾防灾中,特别是应急救灾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进行风险评价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县市地质灾害进行的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重建规划、特别是场地选址、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急需的次生灾害方面的基础资料,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反映评价区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与地区差异,为指导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环境、规划与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对地质灾害各种活动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规模)、发生概率(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区的位置、范围。

二是易损性分析———通过对风险区内各类受灾体数量、价值以及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抗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承灾区易损性,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国土资源的数量(或密度)及其破坏损失率。

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分析,确定风险区位置、范围以及地质灾害活动的分布密度与时间概率,进而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

这二方面分析相互联系,形成具有层次特点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

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

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

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

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

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

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

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

地貌反差极其强烈。

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

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

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

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

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吴宁;卢涛;罗鹏;朱单【摘要】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自身比较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地震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地震对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山地景观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地震对于山地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损毁动植物、破坏栖息地、改变水文过程),也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污染环境、改变动植物习性、影响生物化学循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都是以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地形地貌的改变为主导.山区由于地震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建议应该加强有关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并指出了围绕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应该重点开展的几个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12【总页数】10页(P5810-5819)【关键词】地震;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安全;影响【作者】吴宁;卢涛;罗鹏;朱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S73112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地壳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某一有限区域内能量的突然释放所引起的震动,是地震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1,2]。

到目前为止,由于地震的不可准确预测性,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决定了人类只能对地震的爆发做出滞后的、被动性响应[3]。

地震在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同程度损失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部分或彻底的毁坏与瓦解。

如果地震发生在山区,这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就更加明显[4]。

因为,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强,抗干扰能力弱,严重退化后恢复困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坪铺大坝绕坝公路边坡防治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1、加强流域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 理,探讨流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都汶路泥石流
2、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建设
用地地质灾害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砸毁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安县高川老虎嘴崩塌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汶川强震区地震灾害的成功防治实例:
北川县城防止滑坡
丹巴县城滑坡防治
青川红光乡泥石流防治 紫坪铺大坝边坡防治
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
治理后的丹巴新城滑坡
长。
汶川地震及其余震(截至8.21 25270 次)
●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
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km——20km,
因此破坏性巨大。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多部 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对同震位移这一重 要地震参数进行考察和测量。
遇难:69226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
等多部门先后派遣多批专家赴汶川8级地震灾区。经专
家认定,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 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 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 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 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5·12”汶川大地震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李云贵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008.8
提纲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
震,截至8月21日12时,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 挥部授权发布:
北川西山地震破裂
北川西山地震陡坎
擂鼓镇北侧地震逆冲变形
青川断裂白水关地震破裂
都江堰虹口八角庙地震断层面及擦痕
北川县老县城被地震夷平
北川县政府大楼坍塌
北川公路遭遇地震破坏
彻被 底地 关震 大破 桥坏 的 都 汶 路
彻底关临时便桥
北川至唐家山的公路大桥被震塌
北川县城西部公路隧道被震裂
丹巴县城坐落在老滑坡体上。近年来建设
规模迅速扩大,累受滑坡的危害.
人工切坡高达29m,未进行合理支护
动用了近500名武警官兵在老滑坡体前沿 对沙袋压脚,进行紧急处理,控制滑坡的滑移.
南沟泥石流威胁的汶川县城
地震后南沟泥石流流域平面图
3、对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学校、场镇 和工矿区应进行系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由于汶川地震发生于四川西部山区,地震触发了大规 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部分地区滑坡造 成的灾害强度超过了地震灾害。
主要原因是:
●第一是地震强度大,震源比较浅(15KM左右),发震时间长(80秒),
地震触发滑坡填塞阻断北川 县主干公路
岷江老虎嘴雍塞体
都江堰市虹口泥石流
彭州市谢家店大滑坡
彭州市银厂沟小龙潭崩塌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北川老县城滑坡
高程(
) 1000
高位抛滑区
滑覆区
气浪击毁区
大型滑坡摧毁了北川中学
遂宁船山区桂花镇
遂宁船山区桂花镇崩塌灾害
4、各级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次生地震灾害
龙门山区斜坡岩土体发生普通的变形破坏
在未来的余震、主汛期降雨和重建工程过程中还可能 诱发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在未来几个月,汶川强震区仍然有滑坡、泥石流高发 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5-50
102-103
大块石含土
<25
<102
以大块石为 主
坝体结构
本次地震在四川震区已发现威胁巨大的由地质灾害体 造成的堵江34处,对70万居民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1.活动断裂与地震破裂
2.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3.滑坡及地质灾害
4.崩塌及地质灾害 5.滑坡防治工程地震响应 6.几点思考
都江堰虹口从百余米高度崩落下来的岩块
5、各级政府应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队伍 建设,加强地质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 建议: 国土资源部部门应尽快出台《地质环境评价管理办法》 新建项目按《地质环境评价管理办法》执行 已建成项目未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而又存在严重 地质灾害隐患的,要补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建立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普及的长效机制
青川石坝乡高速滑坡形成堰塞湖
安县高川老虎嘴滑坡
安县高川老虎嘴堰塞湖
唐 家 山 堰 塞 湖 影 像 图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全景
堰塞湖溃决危险性分级标准表
危险级别 极高危险 评估指标 高危险 中危险 低危险
坝高(m)
最大库容 (×104m3)
>100
104
以土质为主
50-100
103-104
土含大块石
四川汶川8级强烈地震的同震位移一览表
观测点
右旋走滑位移
垂直位移
总位移
映秀
虹口 北川 平通
6.1m
2.7m 5.7m 3.2m
4.6m
4.6m 3.4m 3.0m
7.6m
5.3m 6.6m 4.4m
南坝
关庄
1.8m
1.7m
1.0m
2.5m
1.0m
映 秀 镇 变 成 一 片 废 墟
映秀地震鼓包
北川县城地震鼓包
滚落巨石区 6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距离(
青川县两河口 高速滑坡形成堰塞湖
青川县两河口远程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青川县两河口远程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出口
高程 滑移区溢洪道
э
最大撞击高度
距离
青川石坝乡高速滑坡
900
原斜坡地面线
800
700
600
500
0
э
被埋部份老城 100 200 300
滑坡堆积体 残留孤楼
通口河
气毁建筑定向排列区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距离(

北川新县城滑坡
高程( 1000

原斜坡地面线 900
800 崩滑体
新北中原址 原主街道 被毁教学楼 北川大酒店 被毁操场
700
余震比较多分布广,通常的地震一般是30秒左右;
●第二个原因是龙门山断裂带3条主要断裂在汶川地震过程中都有强烈的
活动和地表破裂,引发大量的次生灾害;
●第三个原因我们国家最陡的地貌单元就在这里,地形地貌梯度大,加
上我们的水系岷江、沱江、嘉陵江都在这里切割,历来就是我国崩塌、滑
坡、泥石流多发区。
大型滑坡摧毁了北川中学
汶川8.0级地震
龙门山推覆系统
松潘甘孜构造带
四川盆地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 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 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 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 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 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
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万村培训工作
将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地理课教学大纲
各级地方电视台开辟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栏目
各级政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