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体会
三岔中心校邓庆忠上课的标准
一堂课是否上得好,是否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就要看是否符合三条标准。
1、以学生为主。
“课标”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看学生的活动是否活跃,不是看教师怎样去教,怎样去表演。虽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表演,但追求的不是美,而是追求的是真,真实、老实、踏实。
2、以训练为主。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发挥主体作用,就要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操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以鼓励为主。
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学习中,不管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是爱事业、爱学生的表现,是“课标”精神的体现。
贾志敏教授以这三条为标准,上了一堂课《惊弓之鸟》。这课分两课时。
《惊弓之鸟》
(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的道理。
2、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能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板书:“成”进入新课。(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师:谁能读?(学生读后)
师:(让学生)组词语。(成绩、成功、成就、成语……)
板书:“成语”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你能说一个成语吗?(在学生讲述成语的过程中,老师讲了“自相矛盾”的故事。)师小结:有的成语一看就知道意思,有的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这些成语后面跟着故事,叫成语故事。
2、老师板书:惊弓之鸟
师:齐读课题
师:它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事。讲什么呢?听老师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生字,还有几个多音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师:三个生字一组请同学朗读,边读边指导。)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习几个生字。(鼓励学生)
a、羸
师:与哪个字差不多?(赢)
字典上有两个解释:一种是瘦弱的意思,一种是姓,那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叫更羸。(读“羸”字是有个学生读错了十多次,第十三次才读成功。老师表扬了她,爱迪生失败了一百多次,终于成功,而这位同学读错了十多次就成功了真了不起。欢迎她。)
b、郊
师:范写,换部首比较,茭、绞、饺、较、胶……(有学生组错了,老师说没关系。)师:“交”在左边,最后一笔写成点。
c、愈
师:愈解释,好。伤口好了叫愈合。
d、孤
师:右边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解释,单独。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了生字以后,指导读了最后一节,还理解了“孤单失群”的意思。单独找不着伙伴。
3、指导课题“惊弓之鸟”的意思。
师:“惊”的意思是吓怕,“弓”是古代一种武器(边说老师边画了一把弓)“之”是的的意思,“鸟”在这里指大雁。“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二、初读课文。
师:课文写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故事,主人公有两个:更羸和魏王,更羸陪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师:板书对话的四种形式:
⑴、××说:“……。”提示语在前,“说”的后面用冒号。
⑵、“……,”××说,“……。”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用逗号。(前面的话没有说完,后面还要继续说)。
⑶、“……。”××说。提示语在后,“说”的后面用句号。
⑷、“……。”
“……。”提示语的省略。读者明白对话者是谁而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使用。
师:人物的对话一般有这几种形式,有每句对话前写上都是第几种对话形式。
(请学生读读。)
指导学生朗读,再指导学生变换对话的形式朗读。
在此基础上、去掉“××说。”直接对话。
(整体朗读。)
师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三、深究
1、教师指导齐读课文。
2、教师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师: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人的意思。)
(完成句子训练。更羸是能手。)
继续板书:)
更羸是____手。
(学生练习说话。)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说到射箭能手,古代有许多艺术作品中写到过:有一个叫李广――(让学生讲述李广射石虎的事情。)
师:还有一首诗叫“塞下曲”专门说这件事。
生:我能背诵。(学生背诵塞下曲。)
师: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老师遇到你们真是三生有幸,中国有个李广,外国也有一个射箭能手,他就是绿林好汉――罗宾汉。
师或生:讲述罗宾汉比赛射箭的故事。
师:李广是射箭力量之猛,罗宾汉是射箭之准,那么更羸射箭怎么样呢?(学生背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从哪儿看出他是射箭能手呢?
教师板书:更羸随魏王打猎时发现(),更羸告诉魏王:“()”魏王不信,于是更羸(),果然()。
老师根据板书指导学生说话、读书。(学生不看书,进行复述训练)
师:请两位同学比试一下,谁说得好。(学生比赛)
师:更羸为什么能这么做呢?那是什么原因呢?更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自己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
师:这段文字在课文里很重要,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呢?老师指板书。
师:他注意――(板书)观察仔细,光观察还不够――(板书)分析合理,还――(板书)推理入情,最后――(板书)判断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