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学名Tilapia Mossambica,五十年代称为越南鱼。
人们现在将罗非鱼统称为非洲鲫鱼,有的地方称之为丽鲷。
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
原产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别由泰国和越南引人我国广东省进行试养,现已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广泛养殖。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态特征
】
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暖水性的热带鱼。
生存的临界温度上限40度对其分解代谢受到影响,42度时则为致死上限温度。
下限l3度时生长极差,lO度时则停止生长,8度时为致死的下限温度。
它又是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很大。
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盐量占35%一40%的咸水中生活,但其繁殖会受到影响。
其最适合的盐度是8.5%到17%。
它一般栖息于底层,有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
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
当遇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的软泥中,静止不动。
【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天然饵料有浮游植物、丝状藻类、浮萍、芜萍(瓢莎)、底栖藻类和泥中有机质以及昆虫幼虫、水蚯蚓等。
5厘米以下鱼苗摄食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挠足类、轮虫、水蚯蚓等。
5一9厘米的鱼种摄食浮游硅藻、绿藻、小型甲壳类等。
人工养殖用的饵料如米糠、豆饼、糖糟等也很受欢迎。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殖习性】
池塘中养殖生长2一3个月即达性成熟;湖泊中的鱼则需生长到6一9个月方可达性成熟。
每年产卵的次数6-11次不等。
产卵量在80--1400粒之间。
它的生殖习性很特殊:成鱼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婚姻色,雄鱼比雌鱼的色彩更为鲜艳;雄鱼为雌鱼在水底构筑产卵窝,窝呈圆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一20厘米;产卵时,雄鱼用头部压迫雌鱼腹部,雌雄双方进行周旋运动,诱发产卵;受精卵藏于雌鱼口内孵化,当稚鱼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雌鱼才将其吐出,并守候其旁,若有敌害侵袭,雌鱼立即将稚鱼吸人口中保护起来。
【垂钓】罗非鱼属中小型鱼类,垂钓它用软手竿或轻便投竿即可。
手竿选用竹制或玻璃纤维制的,长短可根据水域大小和水的深浅而定。
钓线用直径0.2一0.3毫米的透明尼龙线,长竿短线定点钓或竿线相齐"甩大鞭"均可。
用手竿垂钓可钓底,也可浮钓,但均应装浮漂。
底钓可用风漂或立式长塑料漂,装小型开口坠。
漂与坠的配比为1:l。
浮钓的浮漂可用辣椒型或球型,漂的浮力应略大于坠子加饵钩的重量。
投竿可用长2米左右的空心玻璃纤维竿,配小型绕线轮。
钓线用直径0.3毫米的尼龙线,线长60--80米。
钓钩可用大小相当于绿波渔钩厂生产的伊势尼形517一518号钩。
用投竿主要采取远投底钓法。
一般不用浮漂。
钩、坠的组合可用坠上钩和坠下钩的方法。
坠重30克左右。
1、钓饵:罗非鱼食性较杂,荤、素皆食。
垂钓罗非鱼的钓饵较多。
荤饵有蚯蚓、蛆虫、小虾、面包虫、红虫、火腿肠碎屑等。
素饵有面食、饭粒、桑椹、粘糕、熟山芋等。
装钩方法与钓鲫鱼同。
2、钓点:罗非鱼喜暖怕寒,所以选钓点时,应选在池塘、沟渠、库湾避风向阳的一面。
此外,罗非鱼的活动在一天中依水温的变化而不同,清晨水温偏低时多沉人水底活动,中午前后水温升高时多活动于水体中层。
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浮钓时,垂钓者要选择岸边有可供隐蔽的地形为钓位,以免惊扰群鱼。
3、钓法:罗非鱼上钩,反映在浮漂上的变化有两种:一种是"托漂",浮漂徐徐上升;另一种是"黑漂",浮漂下沉。
遇到这两种情况,垂钓者应当机立断,用腕力急抖钓竿,使鱼钩挂牢鱼嘴。
在一般的情况下,罗非鱼吃食上钩"托漂"的情况较为多见。
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图片说明:
俗名: 非洲鲫鱼。
产地及产期: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已广泛为其他地区所引进,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
奥尼鱼
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奥尼鱼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它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3―100%,平均在92%以上,对养殖雄性罗非鱼,提高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极为有利,基本上能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
奥尼鱼的制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上述雌雄亲本放入同一繁殖池中,水温上升到22℃时,它们就能自行产卵受精育出鱼苗。
在水温达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可杂交繁殖一次。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
著。
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抗寒能力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都略强。
其含肉率比福寿鱼也略高,肉质清爽。
其抗病能力也较强。
但是奥尼鱼制种时的产苗率较低,因为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这一组合的杂种产苗量较少。
据报道,奥尼鱼的产苗率仅为奥利亚罗非鱼纯种繁殖产苗率的1/6―1/3,仅为尼罗罗非鱼纯繁苗的3/5。
所以在进行杂交组合时,根据制种计划,应考虑增加亲本数量。
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俗名: 吴郭鱼。
形态特征奥尼罗非鱼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
产地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
生存环境奥尼罗非鱼的生存水温为12-39℃,最低临界温度为7℃(普通罗非鱼为10℃),最高临界温度40
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coaureus,国外称蓝罗非鱼(Bluetilapia),台湾称它为奥利亚吴郭鱼,也有的称其为紫金彩鲷等。
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
1981年由广州水产研究所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先后通过香港从台湾引进试养。
从1984年起,逐步向全国推广养殖,较多的是作杂交亲本使用。
奥利亚罗非鱼体侧扁,呈鲈形;它的体色随年龄而加深,从青紫色带金色光彩,而转为紫褐,喉胸部为灰色,腹白,体侧有暗横带9―10条,鳞片中央的色素较四周深,使体侧具有多条纵向排列的点线条纹;背鳍、臀鳍呈暗紫色,均有素色斑点。
胸鳍淡灰透明。
腹鳍灰黑且长,末端达生殖突。
尾鳍具斑点,斑点从接近尾柄处开始,随年龄而向后散布,并由银白色逐渐转向金黄色,尾鳍后缘平截。
背鳍和尾鳍边缘呈微红色。
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形态上最明显的差别在尾鳍的条纹上。
前者为紫色不垂直的点状条纹,后者尾鳍条纹为黑色垂直。
奥利亚罗非鱼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比尼罗罗非鱼略强,临界温度为7.13±0.07℃,致死温度为3.95±0.24℃。
其耐盐性也比尼罗罗非鱼强,耐盐度可达50‰。
在食性上,奥利亚罗非鱼在鱼苗时,主要摄食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2厘米后摄食丝状藻类等,鱼种到成鱼主要为杂食。
由于它食性广,能消化一些其他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和不喜欢摄食的食物,所以池塘养殖可采用施肥与投饲相结合的方法。
投喂人工饲料,我国主要以植物蛋白为主要饲料蛋白源,粗蛋白质的含量应控制在25%以上,特别是集约化养殖时,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27―30%为宜。
其精养和集约式养殖,增产潜力很大。
奥利亚罗非鱼同样需要越冬保种。
亲鱼或鱼种在越冬池内,由于密度较大,常会发生鱼病。
因此,做好越冬鱼的鱼病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鱼种放入越冬池以前,要把池水排干,清除池内污、杂物,重新灌好清洁水后,还要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毒性消失后才能放鱼。
入池的亲鱼或鱼种要进行鱼体消毒。
平时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
越冬罗非鱼会出现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白头白咀病和白点病。
红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中越农资网 来源: 农博网
红罗非鱼(RedTilapia),广东又称红鳓鱼,台湾称红吴郭鱼,日本称红绸,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
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并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10多年来,我所先后引进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进行选育和养殖推广,较系统地掌握了该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l、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
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2、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
适温范围15℃- 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
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
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人工投饲可直接摄食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
3、生长、生殖: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
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幼鱼用甲基睾丸酮诱导转性可获得95%以上的雄性率。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1、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
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3、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
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鱼,背离,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达99%以上,且后代体色分离车少,冬季低温季节成鱼或有变灰现象,但水温回升经一段时间养殖可逆变为红色。
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个体大,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性成熟个体达350g,且腹膜白、肉质特别鲜嫩,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5、红罗非鱼作色及相关性状特性
1)体色:关于红罗非鱼体色遗传研究报道较多,Behrends等(1982)推测有2个或3个基因组影响红罗非鱼的颜色,但他与Smitherman(1984将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杂交获得50%红色和50%黑色鱼,表明单一基因遗传红色;Huang(1988)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罗非鱼体受一对基因控制,粉红色对黑色呈显性,红色是基因不完全显性的结果;黄种特等(1997)的研究结果与Huang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和生产也发现粉红鱼亲本杂交子代是全红鱼,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红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体色变异的原因可能是: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生理、环境因子等对红色素表现的影响。
2)体色与生长:养殖过程中粉红鱼生长最快,橘红次之,橘黄最慢,这与王黎凡等(1999)选育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黄种特等(1997)结果相反,这表明罗非鱼的生长虽与体色有关,但主要受到一些生长遗传因素的影响。
3)体色与抗病力: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发现粉红鱼成活率低,抗逆性稍差,橘红次之,橘黄色生存力最强,在苗种越冬过程中尤其明显。
4)体色与腹膜:体色粉红、橘红、橘红间黑点的鱼腹膜均为白色,橘黄色间黑斑鱼腹膜黑色或间黑色。
四、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池塘主养亩产可达1000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盐度0-2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2.5亩。
并配备1-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 的生石灰干法毒塘,约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150-350尾/立方米,为减少雌鱼产仔对饵料的损耗,提高生长率,最好放养全雄性的红罗非鱼苗种,也可混养适量的个体比红罗非鱼种小的斑鳢、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的鱼种进行控制。
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种处理,使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饲喂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全价的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
可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改善水质,防病效果较好。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
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扦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
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
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福寿鱼
福寿鱼学名Tilapia nilotica♂× T. mossambica♀,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罗非鱼,英文名Nile mouthbreeder、Tilapia,日文名テイラピア、チカダイ、イズミダイ。
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
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
食性同亲本,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
以少量的精饲料配多量的粗饲料,就能满足要求,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是池塘的“清洁工”消化功能较强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比罗非鱼生长快,但又比奥利亚罗非鱼慢,目前已经较少养殖。
福寿鱼改良品种吴郭鱼,体长可达57公分,一般在15~30公分,繁殖期3月至11月。
福寿鱼一般市场价为5至8元每斤.
吴郭鱼
简介吴郭鱼是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位先生从印尼引进的。
为了纪念他们,就取两人的姓相连做鱼的名字。
当初引进时只有十三条,因为在高雄长得很好,后来台湾各地都养这种鱼。
逐渐地,吴郭鱼类成为我们台湾的重要食用鱼,许多的淡水鱼池都大量地养这类鱼。
因为它肉多,没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安全,不会被鱼刺卡住,所以很受欢迎。
罗非鱼,又叫吴郭鱼,非洲鲫鱼,肉质很嫩,清蒸或烧均可,我也用他做过鱼米吴郭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
吴郭鱼是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位先生从印尼引进的。
为了纪念他们,就取两人的姓相连做鱼的名字。
当初引进时只有十三条,因为在高雄长得很好,后来台湾各地都养这种鱼。
逐渐地,吴郭鱼类成为我们台湾的重要食用鱼,许多的淡水鱼池都大量地养这类鱼。
因为它肉多,没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安全,不会被鱼刺卡住,所以很受欢迎。
罗非鱼,又叫吴郭鱼,非洲鲫鱼,肉质很嫩,清蒸或烧均可,我也用他做过鱼米
吴郭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之主要来源之一。
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分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
绝大部分吴郭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
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全世界共有100多种,其中曾被人们在池塘养殖的约有15种。
中文名吴郭鱼是纪念台湾吴振辉及郭启彰两位先生于1946年从新加坡将其引进。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养殖。
FAO估计年产量为1.5百万吨,这数量相当于三文鱼的年养殖产量。
养殖吴郭鱼有很高的经济利益,因为其天然抗病性强,能以谷物,藻类及腐败物为主食,幼鱼存活率高,养殖所需空间及其小,再加上吴郭鱼成长快,6个月即可达于上市之体型(12-15厘米)。
若水温较高则终年均能产卵。
印度Dr. Modadugu Vijay Gupta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吴郭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二战以后,吴郭鱼在台湾被引进后大量养殖,其肉质嫩,虽然微有土腥味,但因其价格便宜,成为大众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同时养殖的吴郭鱼出口到欧美日本,产生了很大经济效益,被称为台湾国宝鱼或台湾鲷。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受欢迎度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台湾的吴郭鱼大多是Oreochromis mossamb icus及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的杂交种。
已非1946年时吴与郭两人引进的土种(Oreochromis mossambica)。
吴郭鱼在已经在内地很受欢迎,烹饪中常把它当作鲤鱼来处理
在美国现在也很受欢迎,通常在餐馆中被成为“white fi sh"。
奥尼罗非鱼
俗名: 吴郭鱼
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产地及产期: 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
奥尼鱼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它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3―100%,平均在92%以上,对养殖雄性罗非鱼,提高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极为有利,基本上能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
奥尼鱼的制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上述雌雄亲本放入同一繁殖池中,水温上升到22℃时,它们就能自行产卵受精育出鱼苗。
在水温达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可杂交繁殖一次。
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
生存PH值范围5—10,最适范围pH7—8.5。
亚广盐性,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半咸水中,盐度8‰以下生长良好。
适温范围广,短时间可耐最低水温为4℃,最高水温为42℃,最佳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会冻死。
耐低氧,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
食性杂,可摄食水中浮游动植物及花生饼、米糠、麦皮、豆饼和配合颗粒饵料等,饵料易解决。
奥尼罗非鱼是罗非鱼家族中的佼佼者,不仅具有食性广、抗病力强、抗逆性好、容易养殖等罗非鱼的优良共性,而且克服了普通罗非鱼多次繁殖、生产较慢的缺点,杂种优势明显。
适应性广,能在各种水体中养殖,适合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肉厚质嫩,味道鲜美。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著。
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抗寒能力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都略强。
其含肉率比福寿鱼也略高,肉质清爽。
其抗病能力也较强。
但是奥尼鱼制种时的产苗率较低,因为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这一组合的杂种产苗量较少。
据报道,奥尼鱼的产苗率仅为奥利亚罗非鱼纯种繁殖产苗率的1/6―1/3,仅为尼罗罗非鱼纯繁苗的3/5。
所以在进行杂交组合时,根据制种计划,应考虑增加亲本数量。
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
其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
1、池塘养殖
在生产中,池塘养殖奥尼罗非鱼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模式。
(1)混养
在鳙鱼、鲢鱼、草鱼、鲮鱼、鲤鱼、鲫鱼常规放养下,肥水塘配养奥尼鱼700~1000尾/亩,瘦水塘300~500尾/亩,鱼畜(禽)结合的肥与饲料丰富的鱼塘可增加到2000~3000尾/亩,可增产1000~1500公斤/亩。
(2)单养
肥水塘放养5000~7000尾/亩,瘦水塘3000尾/亩,产量可达到2000~3000公斤/亩。
(3)混养和单养的饲养管理
奥尼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喜欢吃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是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
①施肥:饲养奥尼罗非鱼不论是单养或混养,均要求水质肥沃。
肥水中浮游生物丰富,而
施肥则是培养浮游生物供奥尼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又可直接作为奥尼罗非鱼的食料。
因此,在保证不致缺氧浮头死鱼的情况下,要经常施肥,保持水质肥沃,透明度在25~30厘米为好。
肥料可用各种发酵的粪肥和绿肥,每周施粪肥200~300公斤/亩或绿肥300公斤/亩左右。
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
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
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