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细胞系(株)的建立
细胞生物学教程第九章细胞骨架

+
Treadmilling
细胞中大多数微丝结构处于动态的组装和去组装过程中,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其功能。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可切断微丝纤维,并结合在微丝末端抑制肌动蛋白加合到微丝纤维上,特异性的抑制微丝功能。 鬼笔环肽(phalloidin)与微丝能够特异性的结合,使微丝纤维稳定而抑制其功能。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可特异性的显示微丝。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 每个Tm的长度相当于7个肌动蛋白,呈长杆状。组成两条平行纤维,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沟中,主要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troponin,Tn), 含三个亚基,肌钙蛋白C特异地与钙结合,肌钙蛋白T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肌钙蛋白I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主要作用是调节肌肉收缩。
第二节 微管 Microtubule, MT
微管在胞质中形成网络结构,作为运输路轨并起支撑作用。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A fluorescently stained image of cultured epithelial cells showing the nucleus (yellow) and microtubules (red)
The Orientation of Microtubules in a Cell
PART ONE
五、微管的功能
支架作用
细胞内运输 是胞内物质运输的路轨。 涉及两大类马达蛋白: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enin,均需ATP供能。 Kinesin发现于1985年,是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构成的四聚体 ,能向着微管(+)极运输小泡 。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存在于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许旺细胞。起支撑作用。 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 存在于间充质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中。 神经纤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 是由三种分子量不同的多肽组成的异聚体,功能是提供弹性使神经纤维易于伸展和防止断裂。
9第九章 细胞骨架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
二、微丝网络动态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 三、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四、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三、微管组织中心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胞外信号 刺激
非肌细胞迁移过程中细胞前缘肌动蛋白的 聚合和伪足的形成
成核,启动微丝组装 肌动蛋白网络推动细 胞质膜向信号源方向 伸出,形成伪足。
WASP蛋白激活 Arp2/3复合物
新的分 支延伸
启动分支微 丝的组装 Arp2/3复合物 结合到微丝侧面
抑制蛋白结合游离 的肌动蛋白亚基, 促进微丝延伸
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都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 区域,并由微丝结合蛋白交联成凝胶状三维网络结 构。该区域通常称为细胞皮层。
功能:为细胞质膜提供强度和 韧性,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
F-actin (red) microtubules (green)
Histone 3 (blu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a stiff actin cell cortex at mitosis
多聚体:由单体组装而成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微
丝),是直径为7 nm的扭链,呈双股螺旋状。每条丝是由
肌动蛋白单体头尾相连呈螺旋状排列而成。具有不对称性
和极性。
肌动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肌动蛋白类型:
a-肌动蛋白:4种,为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肠道 平滑肌所特有,构成细胞的收缩性结构;
原代细胞培养与建系

原代细胞的培养与建系细胞的来源多样,培养方法也各不相同,凡是来源于胚胎、组织器官及外周血,经特殊分离方法制备而来的原初培养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原代细胞经分散接种之手段称为传代.凡能经传代方式进行再次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若能稳定生长传至10~20代以上的细胞可确立为细胞系.若有条件能开展单细胞克隆、纯化,经大量扩增后所形成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克隆化细胞群,称之为细胞株或克隆细胞.此过程称为细胞的纯化或细胞克隆.这些基本技术是从事细胞培养工作的基础,只有熟悉和掌握了基本技术,才可能更快捷地学习和掌握其他方法,本章重点叙述常用的基本技术.第一节原代细胞的取材人和动物细胞的取材是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进行细胞培养的第一步,若取材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细胞的体外培养,现将取材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叙述如下:一、取材的基本要求〔1〕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新鲜组织易于培养成功,取材时应尽量在4~6h内能制作成细胞,尽快入箱培养,若不能即时培养,应将组织浸泡于培养液内,于4℃存放.若组织块较大,应在清除表面血块、坏死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后,切碎于培养液内4℃存放,但时间不能超过24h.对于已切碎的组织或血液、淋巴组织应加入含10%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按细胞冻存方式于液氮中冷冻保存.〔2〕取材应严格无菌所取标本材料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为了确保无菌,对所取材料若疑有污染的可能,应将所取组织在含高浓度抗菌素〔400单位/mL〕甚至加入适量的两性霉素B 或10%达克宁液的培养液内于4℃下存放2小时以上,再用PBS洗2~3次,以确保所取材料无菌.要用无菌包装的器皿或事先消毒好的带少许培养液〔内含400单位/mL抗菌素〕的小瓶等便于携带的物品来取材,所取材料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碘、汞等.〔3〕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4〕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5〕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时应尽量选用易培养的组织进行培养.〔6〕原代细胞取材时要同时留好组织学标本和电镜标本.对组织的来源、部位、包括供体的一般情况要做详细的记录,以备以后查询.二、各类组织的取材技术<一> 皮肤和粘膜的取材皮肤和粘膜是上皮细胞培养的重要组织来源,主要取自于手术过程中的皮片,方法似外科取断层皮片手术操作,但面积一般2~4cm2即可,这样局部不留疤痕,若对烧伤皮肤进行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可从大腿或臀部取较大皮片,可取2~4cm2皮片,但取材时不要用碘酒消毒;若培养上皮细胞,取材时不要切取太厚,尽可能去除所携带的皮下或粘膜下组织;若欲培养成纤维细胞,那么反之.皮肤粘膜与外界相通部位,因表面细菌、霉菌很多,取材时应严格消毒,必要时要用高浓度抗菌素和适量两性霉素B漂洗、浸泡.<二>内脏和实体瘤的取材内脏除消化道外基本是无菌的,但取材时要明确和熟悉所需组织的类型和部位,实体瘤取材时要取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要避开破溃、坏死液化部分,以防污染,尽量去除混杂的结缔组织,否那么培养后,由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给以后的培养工作增加困难.对于一些特殊细胞培养的取材,详见后面有关章节.<三>血液细胞的取材血液及淋巴组织中的血细胞、淋巴细胞的取材,一般多抽取静脉外周血,或从淋巴组织中〔如脾、扁桃体、胸腺、淋巴结等〕分离细胞,取材时应注意抗凝,通常采用肝素抗凝,常用肝素浓度为8~10u/mL血,抽血的针筒也要用肝素湿润,若从血站取来的献血员的血液,因血站不用肝素抗凝剂,常用含枸椽酸盐抗凝,对此类血标本千万不能用含钙、镁离子的洗液来处理细胞,因此时的钙、镁离子可加速血液中凝血酶促进血液凝固而影响收获血细胞及淋巴细胞.此外要严格无菌,尽量新鲜使用.<四>骨髓、羊水、胸/腹水细胞取材取上述标本时,除严格无菌,注意抗凝外,还要尽快分离培养,一般无需其他处理,离心后,用无钙、镁PBS洗两次,再用培养液洗一次后即可培养,不宜低温存放.具体操作详见后面有关章节.<五>动物组织取材1、鼠胚组织取材首先用引颈或气管窒息致死法处死孕期合适的动物,然后将其整个浸泡在含有75%酒精的烧杯中,5分钟后〔注意时间不能太长,以避免酒精从口或其他通道进入体内,影响组织活力〕,取出动物,在消毒过的木板上可用无菌的图钉或大头针固定四肢,切开皮肤,用无菌操作法解剖取胚或用无菌止血钳挟起皮肤、用无菌眼科剪沿躯干中部环形剪开皮肤,用止血钳分别挟住两侧皮肤拉向头尾,把动物反包,暴露躯干,然后再固定,更换无菌解剖器材,采用无菌操作法解剖取出胚胎.2、幼鼠胚肾〔或肺〕取材幼鼠采用上述方法处死消毒后,腹部朝上固定在木板上,先切开游离毛皮并拉开至两侧:然后采用无菌法打开胸腔取肺,或背部朝上固定在木板上,先将背部毛皮切开游离并拉向两侧,然后采用无菌法从背部打开腹腔取肾.<六>人胚体组织取材在局部先用碘酒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无菌法取人胚肺〔肾〕,方法与鼠类相同.<七>鸡〔鸭〕鸟类胚胎组织取材取孵化至适当胚龄〔9~12天〕的胚蛋,用照蛋灯在暗处灯检,若有丰富血管、胚体有运动的胚蛋,说明胚体发育良好,并用有色笔划出气室和胚体位置.将胚蛋置于蛋架上,先用温水清洗蛋壳,再用75%酒精棉球擦干,经碘酒、75%酒精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无菌法用剪刀或中号镊子打开气室,沿气室边缘去除蛋壳,再用眼科镊撕去壳膜,暴露出鸡胚,再用弯头镊轻挑起胚头,取出胚胎,放入无菌平皿中,解剖取材.第二节原代细胞的分离和制作人或动物体内〔或胚胎组织〕由于多种细胞结合紧密,不利于各个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生长繁殖,即使采用1mm3的组织块,也只有少量处于周边的细胞可能生存和生长,若需获取大量细胞,必须将现有的组织块充分散开,使细胞解离出来,常采用的方法如下:一、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组织材料若来自血液、羊水、胸水或腹水的悬液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1000r/min的低速离心10分钟,若悬液量大,可适当延长离心时间,但速度不能太高,延时也不能太长,以避免挤压或机械损伤细胞,离心沉淀用无钙、镁PBS洗两次,用培养基洗一次后,调整适当细胞浓度后再分瓶培养,若选用悬液中某些细胞,常采用离心后的细胞分层液,因为,经离心后由于各种细胞的比重不同可在分层液中形成不同层,这样可根据需要收获目的细胞.不同比重的分层液的配制和具体分离方法详见淋巴细胞分离培养的章节.二、实体组织材料的分离方法对于实体组织材料,由于细胞间结合紧密,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散,形成细胞悬液,可采用机械分散法〔物理裂解〕和消化分离法.〔一〕机械分散法所取材料若纤维成分很少,如脑组织,部分胚胎组织可采用剪刀剪切、用吸管吹打分散组织细胞或将已充分剪碎分散的组织放在注射器内〔用九号针〕,使细胞通过针头压出,或在不锈钢纱网内用钝物压挤〔常用注射器钝端〕使细胞从网孔中压挤出.此法分离细胞虽然简便、快速,但对组织机械损伤大,而且细胞分散效果差.此法仅适用于处理纤维成分少的软组织.〔二〕消化分离法组织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和非酶的化学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1、酶消化分离法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其分离方法如下:〔1〕胰蛋白酶分散技术胰蛋白酶〔简称胰酶〕是广泛应用的消化剂.胰蛋白酶是一种胰脏制品,对蛋白质有水介作用,主要作用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键,使细胞间质中的蛋白质水介而使细胞分散开,在常用的蛋白酶中由于产品的活力和纯度不同,对细胞的消化能力也不同,胰蛋白酶对细胞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类型、酶的活力、配制的浓度、消化的温度、无机盐离子、pH以及消化时间的长短等.①细胞类型胰蛋白酶适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能有效地分离肝、肾、甲状腺、羊膜、胚胎组织、上皮组织等.而对含结缔组织较丰富的组织,如乳腺、滑膜、子宫、纤维肉瘤、肿瘤组织等就无效,但若与胶原酶合用,就能增加其对组织的分离作用.②酶的活力市售的胰蛋白酶,其活力都经过测定而有效,但配制时必须新鲜,需保存在低温冰箱中,消化时的pH和温度都要适宜,否那么会影响活力,细胞的分散直接与酶的活力有关,最终使用活力为1:200或1:250,56℃pH8.0时活力最强.该酶为粉剂,保藏时要防潮,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存时间不能太长,若粉剂结团块,说明该部分受潮或失效.③酶的浓度胰蛋白酶一般采用的浓度为0.1%-0.25%<活力1:200或1:250>,但遇到难消化的组织时,浓度可适当提高,消化时间适当延长.浓度高对细胞有毒性,而较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在培养液中可促进细胞的增殖,若培养液中加入血清,其少量胰蛋白酶可被血清中抗胰蛋白酶因子所清除.④温度一般认为胰蛋白酶在56℃时活性最强,但由于对细胞有损害而不能被采用,常使用的温度为37℃,通常在37℃进行消化比室温作用快.⑤pH pH8~pH9是胰蛋白酶活力适宜X围,但随碱性的增加其活力也随之减少,活性强分散快,细胞也容易被消化下来,消化分离细胞时PH只能选用7.6~8.0之间,否那么对细胞有损伤.⑥无机盐离子若用含有钙和镁的盐类溶液来配制胰蛋白酶时,可以发生抑制胰蛋白的消化作用.因此,在配制时应采用无钙镁离子的PBS配制.⑦消化时间如果细胞消化时间过长,可以损害细胞的呼吸酶,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一般消化时间为20分钟为宜,冷消化时使用低浓度消化液,于4℃过夜也可.分离方法如下:①过夜冷消化将取得的组织用Hanks液洗三次,剪成碎块大小为4毫米左右,用Hanks液洗2~3次以除去血球和脂肪组织,再加入0.25%的胰蛋白酶,摇匀后放4℃过夜,次日再用Hanks液洗涤,弃去上清,共洗2~3次,然后,加入少量营养液吹打分散,细胞计数,按适当的浓度分瓶培养.②多次提取消化法多次提取消化法有以下三种:热消化多次提取——将剪碎的细胞块加入0.25%胰蛋白酶37℃水浴中消化15~20分钟,然后经洗涤后用营养液分散制成细胞悬液,按合适的浓度分瓶培养,然后将留下的未彻底消化的组织按上述方法操作,再消化提取细胞.冷消化多次提取——方法同上,只是消化温度为4℃.先热消化后冷消化——将组织块先用胰蛋白酶于37℃下消化20分钟经洗涤后用营养液分散,制成悬液,剩余未消化的小组织块经洗涤后用胰酶于4℃下过夜,次日再提取细胞,分散成悬液,分瓶培养.〔2〕胶原酶〔Collagenase〕消化法胶原酶是一种从细菌中提取出来的酶,对胶原有很强的消化作用.适于消化纤维性组织、上皮组织以及癌组织,它对细胞间质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对细胞本身影响不大,可使细胞与胶原成分脱离而不受伤害.该酶分离效果好,即使有钙、镁离子存在仍有活性,故可用PBS和含血清的培养液配制,即操作简便又可提高细胞成活率,最终浓度200u/mL或0.1~0.3mg/mL.此酶消化作用缓和,无需机械振荡,但胶原酶价格较高,大量使用将增加实验成本.经过胶原酶消化后的上皮组织,由于上皮细胞对酶有耐受性,可能有一些上皮细胞团块尚未被完全消化开.成小团块的上皮细胞比分散的单个上皮细胞更易生长,因此不必要再进一步消化处理.鉴于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生物学活性〔见表4-1〕和在不同浓度下消化各种组织小块所需的时间〔小时〕有差异〔见表4-2〕,以及两者价格不等,有人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并用,同时还可加透明质酸酶〔对细胞表面糖基有作用〕,采用两者的联合消化作用,对分散大鼠和兔肝、癌组织非常有效.表4-1 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生物活性的差别项目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特性适用于消化软组织适用于消化纤维多的组织用量 0.01%~0.5% 0.1~0.3mg/mL<200u/mL>消化时间 0.5~2小时〔小块〕 1~12小时pH 8~9 6.5~7.0作用强度强烈缓和细胞影响时间过长有影响无大影响血清、钙、镁离子有影响无影响表4-2 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在不同温度下消化各种组织小块时所需时间<小时><0.5~1cm3>酶种类较硬组织软组织4℃室温 37℃ 4℃室温 37℃胰蛋白酶<0.25%> 24~48 1~6 1~2 12~24 1~2 0.5~1胶原酶<200u/mL> 24 6 6.5 12 3 0.25两者联合<对冲> 12~46 12~24 4~12 12~24 6~12 1~2除上述两种最常用的消化酶外,还有链霉蛋白酶、粘蛋白酶、蜗牛酶、弹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近年来,还有一种从灰霉菌中提取的Pronase新酶分散细胞更佳.2、非酶消化法〔EDTA消化法〕EDTA是一种非酶消化物,又称螯合剂或Versene,全名为乙烯二胺四乙酸.常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配成0.02%的工作液,对一些组织,尤其是上皮组织分散效果好,该化学物质能与细胞上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利用结合后的机械力使细胞变圆而分散细胞或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脱离,缺点是细胞易裂解或贴壁细胞从瓶壁上脱离时呈片状,有团块,常不单独使用,但可与胰蛋白酶混合使用〔1:1或2:1〕,不仅利于细胞脱壁又利于细胞分散,可降低胰酶的用量和毒性作用.消化分离法的操作步骤:〔1〕剪切把组织块剪碎,呈1~5mm3大小的组织块.〔2〕加液漂洗将碎组织块在平皿〔或三角烧瓶〕中用无钙镁PBS洗2-3次〔采用倾斜,自然沉降法〕.〔3〕消化加入消化液〔胰蛋白酶或胶原酶或EDTA〕于37℃水浴中作用适当时间〔中间可轻摇1~2次〕,若组织块膨松呈絮状可终止,若变化不大可更换一次消化液,继续消化直至膨松絮状为止.胰蛋白酶消化时间不宜过长.〔4〕弃去消化液采用倾斜自然沉降或低速离心法尽量弃去消化液.〔5〕漂洗将含有钙、镁离子的培养基沿瓶壁缓缓加入,中止消化反应,采用漂洗法洗2-3次后,加入完全培养基.〔6〕机械分散采用吸管吹打或振荡法,使细胞充分散开后用纱网或3~4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分瓶培养,若要求不高可采用倾斜自然沉降5~10分钟,吸上层细胞悬液进行分瓶培养.注意事项如下:〔1〕组织块必须漂洗2-3次以除去组织中的钙、镁离子和血清对胰蛋白酶和EDTA的抑制作用.〔2〕胰蛋白浓度不宜过高,作用时间不能太长,以避免毒性作用.〔3〕消化后组织不仅要尽量弃去消化液,以避免毒性产生,而且动作要轻,以避免膨松的细胞随漂洗而丢失.三、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原代细胞的培养也叫初代培养是从供体取得组织细胞在体外进行的首次培养,是建立细胞系的第一步,是一项基本技术.原代细胞因刚从组织中分离开,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仍保留原来的遗传特性,也最接近和反映体内生长特性,适宜用于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胞分化等实验研究.原代细胞往往有多种细胞组成,比较混杂,即使从形态上为同一类型〔上皮样或成纤维样〕,但细胞间仍有很大差异.如果供体不同,即使组织类型、部位相同,个体差异也照样存在,原代细胞生物特性尚不稳定,如需做较为严格的对比性实验研究,还需进行短期传代培养.1、组织块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是常用、简便易行和成功率较高的原代培养方法,也是早期采用培养细胞的方法,故原先被称为组织培养.其方法:为将剪成的小组织团块接种于培养瓶〔或皿〕中,瓶壁可预先涂以胶原薄层,以利于组织块粘着于瓶壁,使周边细胞能沿瓶壁向外生长,方法简便,利于培养,部分种类的组织细胞在小块贴壁24小时后细胞就从组织块四周游出,然后逐渐延伸,长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生长晕,5~7天后组织块中央的组织细胞逐渐坏死脱落和发生漂浮,此漂浮小块可随换液而弃去,由组织块周围延伸的贴壁细胞也逐渐形成层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和用于实验研究.其培养方法如下:<1>按照前述方法取材,将组织剪成或切成1mm3大小的小块,并加入少许培养基使组织湿润.<2>将小块均匀涂布于瓶壁,每小块间距0.2 cm~0.5cm,一般在25mL培养瓶<底面积为17.5cm2>可接种20~30小块为宜,小块放置后,轻轻翻转培养瓶,使瓶底朝上,然后于瓶内加入适量培养基盖好瓶塞,将瓶倾斜放置在37℃温箱内.<3>培养2~4小时,待小块贴附后,将培养瓶缓慢翻转平放,静置培养,动作要轻,严禁摇动和来回振荡,以防由于冲动而使小块漂起而造成培养失败,若组织块不易贴壁可预先在瓶壁涂一薄层血清、胎汁或鼠尾胶原等.开始培养时培养基不宜多,以保持组织块湿润即可,培养24小时后再补液,培养初期移动和观察时要轻拿轻放,开始几天尽量不去搬动,以利贴壁和生长,培养3~5天时可换液,一方面补充营养,一方面去除代谢产物和漂浮小块所产生的毒性作用. 原代细胞培养-2该方法是采用前述的消化分散法,将妨碍细胞生长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等〕去除,使细胞分散形成细胞悬液,然后分瓶培养.某些特殊类型细胞,如内皮细胞、骨细胞等的消化手段和步骤,将在有关章节中叙述.对于悬浮生长的细胞,如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骨髓细胞、胸水和腹水中的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无需消化,可采用低速离心分离,直接培养,或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后接种培养.器官培养是指从供体取得器官或组织块后,不进行组织分离而直接在体外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其特性仍保持原有器官细胞的组织结构和联系、并能存活,器官培养的目的和技术均与单层细胞培养不同,但可利用器官培养对器官组织的生长变化进行体外观察.并观察不同培养条件研究对器官组织的影响.器官培养可保持器官组织的相对完整性,可用于重点观察细胞间的联系、排列情况和相互影响,以及局部环境的生物调节作用.体外器官培养为临床上的器官移植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器官培养的条件与细胞培养不同,要有特殊的要求.1. 器官培养的特殊的要求<1>需要特殊的培养条件因器官离体培养,其营养和氧气仅靠自然渗透来供给,因此,培养时为了确保中心不发生缺乏氧和营养而造成坏死,其厚度或直径不宜超过1mm.<2>器官内部细胞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渗入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a. 将器官组织块置于培养基气液面以利于气体交换.b. 提高培养基中的氧分压,一般需加注纯氧,提高氧分压时仍需保持5% CO2,以维持pH.2. 器官培养的方法<1>将不锈钢网做成的支架,放置于培养皿中,高度为1/2皿高,使其表面铺上0.5mm孔径的滤膜.<2>将培养基加入平皿中,使培养液刚刚接触到滤膜,但不要使滤膜浮起.<3>将要培养的器官组织平放在滤膜上,一般厚度不要超过200μm,水平面积不超过10mm2,如为肝、肾不能大于1mm2.<4>将培养物置于CO2培养箱内,并加注氧气,调整氧分压达90%,培养时注意使液面与膜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5>上述器官培养1~3周〔每隔2~3天换液一次〕后可用于实验和检测.第三节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培养和维持一、原代细胞的培养与维持<一>原代细胞培养1、静置贴壁细胞<包括半贴壁细胞的培养>凡经消化液处理实体组织来源的细胞要通过充分漂洗,以尽量除去消化液的毒性,细胞接种时浓度要稍大一些,至少为5×108细胞/L,培养基可用Eagle<MEM>或DNEM培养,小牛血清浓度为10%~80%,有条件的应在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在起始的2天中尽量减少振荡,以防止刚贴壁的细胞发生脱落,漂浮.若原代贴壁细胞不是用于长期培养,只是用于分离繁殖或测定病毒之用,其细胞浓度可以加大,尽量贴成厚层以利病毒的效价提高和测定结果〔如空斑〕更加明显、准确,待细胞基本贴壁伸展并逐渐形成网状,此时的pH若有明显变化,应将原代细胞换液,即倒去旧液,换入新鲜的培养基,以便除去衰老、死亡的细胞和陈旧的培养基,使贴壁细胞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若用骨髓或外周血中的悬浮细胞经静置培养1周时,可有少量的肌样纤维间质细胞或基质细胞开始贴壁生长,为了利于该贴壁细胞充分贴壁和生长,此时换液应将细胞悬液经低速离心后,按半量换液方式弃去旧液加入新液,然后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原瓶中继续培养,经反复几次换液后,贴壁肌样细胞逐渐形成网状,此时换液可将原悬浮细胞和培养基移入另一新瓶,然后分别补加新鲜培养基<也按半量换液方式分别对半加入新液>继续培养,原瓶的贴壁细胞逐渐长成单层,而新瓶中又会出现二次贴壁细胞,经几次换液也会逐渐长成单层,在此类细胞培养时,培养基中往往需加入少量的维生素D3、bFGF、地塞米松、小牛血清〔浓度要在20%以上〕,以利细胞贴壁生长.2、悬浮细胞的培养凡来自外周血、胸腹水、脾脏、淋巴结、骨髓的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在原代培养时要尽量去除红细胞.若作用于试验的短期培养,可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细胞浓度可在5~8×109/LX围内,然后进行分瓶试验.若要将淋巴细胞及白血病细胞进行长期培养,淋巴细胞中要加入生长因子,白血病细胞中要加入少量的原患者血清,以利细胞生长,待细胞开始增殖甚至结成小团块,培养基中pH变酸,说明细胞生长繁殖良好,一般每隔3天需半量换液一次〔换液时尽量使细胞不丢失〕,待细胞增殖加快,浓度明显增加,pH发生明显变化时,此时可考虑传代.但千万不能急于传代,一定要待细胞密度较高时才能进行,以防传代失败.<二>原代细胞的维持1、贴壁细胞〔包括半贴壁细胞的换液〕贴壁细胞长成网状或基本单层时,由于营养缺乏,代谢产物增多,pH变酸,不适宜细胞生长,此时细胞还未长成单层,未达到饱和密度,仍需继续培养,因此,需采取换液方式来更新营养成分以满足细胞继续生长繁殖的需要.其换液方法比较简单,即弃去旧液,加入与原培养液相同的等量完全培养基.若希望细胞能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存活,但不需增殖,此时要换成含2%小牛血清的维持液.2、悬浮细胞凡经培养后只在细胞培养基中悬浮生长而不贴壁的细胞,需在倒置显微镜下方可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现象,淋巴细胞的短期培养无需换液,但加入生长因子或有丝分裂源〔PHA、PMA、COnA、PWM、LPS等〕后,细胞不仅会发生转化而且会发生分裂繁殖,此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并不能维持细胞的营养需求,加之代谢产物增多,pH变酸,细胞不适宜生长,需进行换液.白血病细胞或淋巴瘤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时,都需换液培养,待达到饱和密度时才能传代.换液时,只能采用半量换液的方式,千万不能采取倒去旧液加入新液的方式进行换液.。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2 染色质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由相同 的物质组成的,其主要成 分是DNA、组蛋白、非组 蛋白以及少量的RNA。
• DNA :组蛋白 :非组蛋 白 :RNA =
1 :1 :0.6 :0.1
• DNA和组蛋白的含量比较 稳定,非组蛋白和RNA的 含量依细胞生理状态而改 变。
(三)功能
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 • NPC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其有效直径为9-10nm。 • NPC象一个分子筛,它允许离子、小分子、直径小于
10nm的物质原则上自由通过。
(三)功能
2、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 • 生物大分子的转运如蛋白质、RNA分子的核质交换主
要是通过NPC的主动运输完成的。 • NPC最重要的功能是主动运输,并且这种主动运输具
(三)功能
• 除信号识别外,通过NPC 的主动运输还是一个载体 介导的过程,其载体是一 些胞质中的蛋白因子:如 输入蛋白α、输入蛋白β等。 在这些载体的帮助下,亲 核蛋白才能穿过NPC。
• 亲核蛋白入核转运的步骤: 5个。书P183图。
(三)功能
②RNA及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机制 • RNA转录后一般需要经过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
• 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 核仁和核基质组成。
§1 核被膜
• 核被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 界膜。
s 一方面构成核、质之间天然选择 性屏障,将细胞分为细胞核和细 胞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
s 另一方面又通过核孔复合体控制 着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信息交流。
• 核被膜由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 及核纤层3种结构组分构成。
第九章细胞系株的建立ppt课件

• CCTCC E-mail:
中科院细胞库是中科院典型培养物保藏 委员会成员库之一。
网址:http:///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培养简历 2.培养液 3.冻存液 4.细胞活力 5.细胞形态类型
6.核型 7.无污染检验 8.物种检测 9.免疫检测
同时提供细胞系(株)建立者和检测者的 姓名。
中国国家专利局委托武汉大学建立的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hina Cente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 ) 保 藏 了 十 几 个 国家的专利培养物1000多株,非专利培养物 3000多株,其中包括各类微生物菌种、动、 植物细胞系、病毒、单细胞藻类和质粒等。
6.有无细胞系(株)交叉污染
包括用同工酶谱和抗原抗体反应等鉴定 细胞系(株)的细胞特异性。
四细胞系(株)的保藏
✓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培 养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及对培养物的研究、 开发和利用,将对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 大影响。
美 国 典 型 培 养 物 保 藏 中 心 ( Amerci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 ) 是 现 今 最 大的细胞库。 ATCC网址:http:/// ✓ ATCC接纳细胞必须检测的项目如下:
第九章 细胞系(株)的 建立与鉴定
一、基本概念
细胞系 细胞株
二、建立细胞系(株)的档案
建立细胞系或细胞株应对如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培养细胞的来源 对拟建立的细胞系(株)应交代细胞供体所属物 种及供体的年龄、性别、取材的器官或组织。如是肿 瘤组织、应说明临床诊断结果、组织来源和病例号等。
2.细胞生物学特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1.17•【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支持研究和创制新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附件1)及《起草说明》(附件2),现公开征求意见。
请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3),于2022年2月17日前反馈至电子邮箱:gmp-*************.cn,邮件主题请注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意见反馈”。
附件: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2.起草说明3.反馈意见表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2年1月17日附件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试验用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临床试验用药品(包括试验药物、安慰剂)的制备。
已上市药品作为对照药品或试验药物的更改包装、标签等也适用本附录。
第二章原则第二条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应当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基本原则以及数据可靠性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制备环节引入的风险,确保临床试验用药品质量,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第三条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的质量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包括:(一)在新药早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药物的制备缺少成熟的工艺规程,处方和工艺通常不能充分确认和验证;(二)对新药的特性、潜在作用及毒性的了解不够充分,对试验药物关键质量属性的识别,对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三)临床试验可能涉及安慰剂的制备和对照药品的更改包装,随机和盲法的要求增加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过程混淆和差错的风险。
临床试验用药品制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基于以上的特殊性,以及其不同研发阶段的特点及临床试验设计的要求等,对其制备和检验进行相应的控制。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建立

、概念、概念1、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舞经首次传代成功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Lineage of Cells)所组成。
2、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称为细胞株。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数有限,称为有限细胞株(finitecell strain);如果可以连续传代,称为连续细胞株(continuous cell strain)。
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二、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群可被认可为己鉴定的细胞,视具体情况而定,无统一规定。
对于用作原代培养的细胞只要供体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即可,如用做长期培养,特别是反复传代的细胞,常需做如下说明:1、组织来源: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或者动物;个体性别、年龄;取材的器官或组织。
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和病理诊断,以及病历号等。
2、细胞生物学检测: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等。
如为肿瘤细胞,为说明来源于原肿瘤组织并保持恶性,须做软琼脂培养,异体接种致瘤和对正常组织侵润力等实验。
3、培养条件和方法;应说明细胞系(或株)适应的生存环境,即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适宜PH值。
三、若干细胞建株的要点及基本过程(一)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要点1、取材:材料主要来源于外科手术或活检瘤组织,取材时避免用坏死组织,要挑选瘤细胞集中和活力较好的部位,瘤性转移淋巴结或胸腹水是较好的培养材料。
取材后尽快培养,因故不能立即培养者,可冻存。
其培养方法及冻存方法同前述正常组织。
2、成纤维细胞排除:在肿瘤组织中常混杂有一些成纤维细胞,培养时能与瘤细胞同时生长,并常压过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生长受阻以至消失,应仔细排除。
细胞工程--C4.4 细胞系和细胞株的建立

• ②细胞染色检查:用Giemsa染色培养的细 胞玻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 (2)透射电镜检查 透射电镜检查细胞超 微结构
• 包括以下过程:分离细胞、固定、包埋、 切片观察等。
• 透射电镜可观察到亚细胞结构。
2.细胞染色体分析
• 细胞遗传学方法是确定细胞种来源和鉴 定正常或恶性细胞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 用染色体方法可检测长期体外培养的细胞 是否有恶性转化,可以检查细胞有无交叉 污染等。
第四章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
4.1 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4.2 细胞培养液 4.3 细胞的基本培养技术 4.4 细胞系和细胞株的建立 4.5 细胞的冻存、复苏和运输
• 4.4 细胞系和细胞株的建立
• 细胞系(Cell line)是指原代培养物经首次 传代成功后即成细胞系。它由原先已存在 于原代培养中的细胞的许多谱系 (lineages)组成。
3.同工酶检查
• 同工酶是具有相同功能,但结构不同的酶。 在不同种系的细胞和同一种系不同组织之 间同工酶表达多型性,正常和恶性细胞之 间也有不同。因此,检测同工酶对鉴定细 胞系有很好的价值。
• 组织细胞中同工酶可通过凝胶电泳分离, 在凝胶上分离的带可通过染色显示出来。
4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时丢失,对细胞要 及时冻存,低代细胞由于避免了长期体外传代引 起的基因不稳定和细胞表型变化,可保持原细胞 的特征,因此,及时冻存低代培养物是很必要的。
2024年高三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本篇总结将对____年高三高考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梳理。
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节生物起源的几个主要假说1.天地四大元素说:认为万物都由地、水、火、气四种元素组成。
2.有机物起源说:认为有机物起源于无机物,并通过自发合成的方式形成。
3.“生命萌芽”说:认为生命在地球上是逐渐萌发和发展的。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基本过程1.化石记录:化石是指保存下来的生物遗骸或痕迹。
2.生物地理分布:不同地区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
3.生物胚胎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同源性。
4.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5.分子生物学信息:通过比较生物的DNA或蛋白质序列,可以推测它们的亲缘关系。
6.进化的基本过程: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过程。
第三节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过程。
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物种概念、分类级别、同系进化原则、系统发育原则。
2.生物分类的分类法:形态分类法、进化分类法、系统发育分类法。
3.现代生物分类体系: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1.光学显微镜的发明:1609年,荷兰人安东·范·李文虚制造了第一台透明玻璃透镜显微镜。
2.细胞学说的提出:马勒斯于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组成,是细胞的外界界面。
2.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流质和细胞骨架等。
3.细胞核:通过核孔和胞质相连,是细胞的遗传信息中心。
第三节细胞的生命活动1.物质的进出: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物质的进出。
2.细胞的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两个方面。
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课件

3.获得永生性
正常细胞原代培养物经过数次传代就逐渐停止 增殖。在肿瘤性演化过程中,细胞可能获得生长无 限代数的能力。永生性是肿瘤演化的一个特征。
成纤维及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经过初期的适应 培养条件之后,便进入较稳定的生长时期,生长速 度逐渐下降,进入退化期即衰老期。细胞系的寿命 差别很大,取决于培养细胞来自的动物种属。
非干系细胞:除了干系瘤细胞,肿瘤还具有失去自 我保持能力的细胞的后代,可称为“肿瘤的非干系 细胞”。
动物肿瘤移植实验证实,肿瘤结节在新宿主身上多 次传代之后仍具有原来肿瘤的主要特征,包括形态、 生化、抗原及细胞遗传的标志。所有恶性肿瘤的转 移瘤结节的细胞都具有与亲代原发病损类似的形态 学及生物学性质。
分化为脂肪细胞: 油红O 染色阳性
肿瘤细胞系的生物学鉴定
肿瘤细胞系建立后,要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 鉴定,以便日后的研究有可比较的科学依据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干系细胞:每个肿瘤内都含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对 稳定特性的自我保持的(Selfmaintaining)细胞 系。肿瘤的生长就是这些细胞系的增殖;
丧失生长抑制性
当培养细胞所需任何一种关键性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 降到阈值以下时,正常细胞的生长即受到抑制,如异 亮氨酸,磷酸盐,上皮生长因子等。
转化的细胞对一些生长因子需求降低,或失去了对激素 和生长因子的需求,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可继续生 长,它们甚至可以杀死一些自身的细胞,以便在不可 能生存的环境下继续生长。或者由于某些转化产生 了生长因子类似物,为自身提供了生长因子。
细胞悬液的制备
要求:5个浓度的细胞悬液分别是: 10000个;8000个;6000个;4000 个;2000个/100ul/孔 每个浓度3个复孔
细胞系与细胞株的建立过程及影响因素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此在培养初期,存活和生长的细胞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的。所以再培养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细胞不断地生长, 而且是使培养物逐步成为具有增殖能力、特征专一、 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即细胞系(或株)。
1. 细胞系鉴定指标
• 当细胞系建立后,应对细胞系进行一系列鉴定后,才能应用于细胞生物 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鉴定内容应包括: • • • 1)细胞系的细胞来源; 2)细胞系的纯度,即除了主类细胞外,还杂有哪类细胞; 3)细胞系的稳定性,即细胞连续培养过程中主要指标应无明显变
• 反转录酶检测 • 细胞建立者 • 检测者
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命名
HeLa:为供体患者的姓名(来源于宫颈癌)
CHO: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宫-743:宫颈癌上皮细胞,1974(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建立;
生物进化过程中DNA分子结构发生重排,使DNA碱基排列序列改
变,影响内切酶切点,使内切酶酶切片断呈多态性。 一般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
细胞转化及恶性程度检查
• 一般利 用软琼 脂培养 法检测
四、档案资料的建立及其管理
◆ 细胞系(或株)的建立者
◆ 组织来源
◆ 细胞学性状
◆ 培养条件和方法
克隆细胞株
1. 细胞克隆技术
培育细胞株可采用细胞克隆技术。
一个克隆的细胞群体是从一个单一母细胞繁
殖而来,分离单一细胞并使其繁殖为一细胞群
体的方法称为克隆化(cloning)。
2. 细胞克隆培养的技术方法
• ◆ 稀释铺板法
• ◆ 饲养层克隆法
• ◆ 胶原膜板或血纤维蛋白膜板克隆法
细胞工程-第九章 动物组织培养

两种贴壁的培养细胞
Contact nhibition When cells contact each other, they cease their growth. Cells arrest in G0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Transformed cells will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and pile upon each other
Primary Culture
outgrowth and retention of the 3D migration of cells shape
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 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 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细胞株:细胞系经过克隆或其他方法而得的 单一类型的细胞群体。 原代培养后得到细胞系,再经多次传代培养 后,一部分细胞死亡,一部分细胞继续生长 并转化为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
Trypsin will self digest and become ineffective if left in water bath more than 20 minutes. Trypsinizing cells too long will reduce cell viability
Trypan Blue An exclusion dye Living cells cannot take up the dye and will appear bright and refractile. Dead cells with broken membranes will absorb the dye and appear blue. Usually add 200 µl of trypan blue to 200 µl of cell suspension in eppendorf tube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细胞系的稳定性
细胞连续培养过程中主要指标有无明显变 异。使用稳定的细胞系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重复性。
3.细胞学特征
观察细胞系的形态和表达特征的数据及
其与来源细胞的差异。
4.微生物污染检查
有无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污染。
大影响。
美 国 典 型 培 养 物 保 藏 中 心 ( Amerci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 ) 是 现 今 最
大的细胞库。
ATCC网址:/
ATCC接纳细胞必须检测的项目如下:
1.培养简历
2.培养液 3.冻存液 4.细胞活力 5.细胞形态类型
6.核型
7.无污染检验
8.物种检测
9.免疫检测 同时提供细胞系(株)建立者和检测者的 姓名。
中国国家专利局委托武汉大学建立的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China Center Type Culture Collection,CCTCC ) 保 藏 了 十 几 个
国家的专利培养物 1000 多株,非专利培养物
对
说明所使用的培养基血清,使用浓度、 并说明细胞生存的适宜温度、 CO2 浓度、 PH 值
等条件。有些细胞生长还需添加的一定附加
成分。
三、细胞系的鉴定
拟建立的细胞系或细胞株、除说明培养细 胞的来源外,还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鉴定。
1.检定细胞系的纯度
第九章 细胞系(株)的 建立与鉴定
一、基本概念
细胞系 细胞株
二、建立细胞系(株)的档案
建立细胞系或细胞株应对如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培养细胞的来源 对拟建立的细胞系(株)应交代细胞供体所属物 种及供体的年龄、性别、取材的器官或组织。如是肿 瘤组织、应说明临床诊断结果、组织来源和病例号等。
2.细胞生物学特征
3000 多株,其中包括各类微生物菌种、动、
植物细胞系、病毒、单细胞藻类和质粒等。
• CCTCC E-mail:yingtlu@ hyyang@
中科院细胞库是中科院典型培养物保藏
委员会成员库之一。
网址:/cellbank/
5.染色体稳定性
包括检查染色体数、染色体分组、染色
体分带以及有无标记染色体等内容。
6.有无细胞系(株)交叉污染
包括用同工酶谱和抗原抗体反应等鉴定
细胞系(株)的细胞特异性。
四、细胞系(株)的保藏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培
养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及对培养物的研究、
开发和利用,将对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