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色谱分析的历史
1901年Tswett借助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吸附能力的强弱不 同而进行分离,称为吸咐色谱(Adsorpting Chromatography)。
1941年Martin和Synge把氨基酸的混合液注入到以硅胶作 固定相的柱中,用氯仿作流动相,借助于氨基酸在硅胶中 的水和有机溶剂氯仿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故 称为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1944年Martin和Synge用滤纸代替硅胶,固定相是滤纸中 含有水份的纤维素,流动相用有机溶剂,也成功地分离了 氨基酸,从而创立了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2.5 色谱法基本理论
2.5.1 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分配系数 K 如前所述,分配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 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多次地分配过 程,而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反复多次地吸 附一脱附过程。这种分离过程经常用样品分 子在两相间的分配来描述,而描述这种分配 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 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
两峰具有一定距离还不足以分离,还必须要求峰宽要 窄。色谱峰的宽窄与物质在色谱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有 关,这就要求研究色谱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 当改变操作条件时,色谱峰宽和距离均可能同时起变 化,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就成了色谱学理论研究的 第三个重要问题。
2.4 重要的参数
2.4.1 色谱图
标准偏差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s K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m
分配比k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 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 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即
组分在固定相中物质的量 ns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物质的量 nm
k值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相当 于柱的容量大,因此又称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它 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它不仅随 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 的体积有关。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K C s n s / Vs V k m k Cm nm / Vm Vs
其中β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各种色谱柱型特点的又 一个参数。例如,对填充柱,其β值一般为6~35;对毛 细管柱,其β值为50~1500。
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与选择因子α的关系
根据前式可知,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
液相色谱( Liquid chromatography )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超临界流体色谱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高效毛细管电泳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液相质谱联用技术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体积保留值
选择因子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 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多元 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 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t R2 t R1
式中tR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这时α总是大 于1的 。
基线、噪音和漂移
基线: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 测器时,反映检测器噪音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稳定—平直直 线); 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 噪音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 越小); 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 动(仪器未稳定造成)。
2014-12-31
20
从色谱图中可获得的信息:
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以判断试样中所含组分的最少 个数;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峰高或面积可以进行定量测定; 根据色谱峰峰间距及其宽度,可对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进行评价。
色谱法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hromatography)
平面色谱法(Planar chromatography) 薄层色谱 (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薄层电泳色谱 (Thin layer electrophoresis ) 纸色谱( Paper chromatography)
下式表示
t r ( B) k ( B) K ( B) k ( A ) K ( A) t r ( A)
1952年Martin等又提出以气体作流动相的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50年代又出现了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上的薄层色谱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2.1.2 色谱分析的定义
Keulemans’ definition:
Chromatography is a physical method of separation, in which the components to be separated are distributed between two phases, one of these phase constituting a stationary bed of large surface area, the other being a fluid that percolates through or along the stationary bed.
2.4.3 各参数对分离的综合影响
分离度与k的关系 决定洗出峰位臵, k值一般控制在3-7之间。改变k有如下 办法: A.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 对于GC,流动相只有少数几个,难奏效。选择固定相 较为理想。 对于LC,两者均有选择余地,固定相一般为化学键合 固定相价格太贵。选择流动相的配比较为合理。 B. 改变温度可以控制k。 特别是对于GC,可采用程序升温。对于LC,温度会影 响柱效。 分离度与柱效n R、n由L与H来控制,H与柱的填充、固定相的性质等有关。 分离度与r21的关系: r21决定洗出峰的位臵。 综上所述,对于GC,用选择固定液的办法。对于LC,用 选择流动相配比的办法。再加上程序升温(GC)或梯度淋 洗(LC)等技术,将是提高分离度的有效办法。
2.2.5 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与精馏、萃取分离比较
色谱、精馏与萃取同属平衡分离方法; 色谱法与精馏、萃取分离比较具有速度快、效 率和选择性高的特点; 精馏不能分离沸点相同的组分,萃取不能分离 在溶剂中溶解度相同的组分;色谱法可分离沸点、 溶解度相同的组分,可分离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其他分离方法不能或难以分离的组分; 精馏、萃取可分离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的组 分,仪器分析色谱法每次处理样品量少; 多级萃取和色谱法分离过程中分离组分被稀释。
色谱峰高
半峰宽度
基线
峰底宽度
色谱峰
峰宽 (用 Y 或 W表示); 峰高 (用 h表示) 半峰宽 (用 Y 1/2 或 W 1/2 表示,亦有用 2△X 1/2表示) 标准偏差 (用σ表示)。标准偏差亦称曲折点峰宽,即峰 高0.607处峰的宽度一半。与峰宽和半峰宽的关系如下 式表示: Y=4σ Y 1/2 = 2 σ√2 Ln2 = 2.35σ
2.3 色谱分离过程
色谱法具有的三个共同点:
凡是色谱分离都具有两个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固定相是不动的,流动相对固定相作相对的运动。 被分离的组分对流动相和固定相有不同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有吸附力(吸附色谱),溶解能力 (分配色 谱),离子交换能力 (离子交换色谱) 等。在色谱分析 中我们常用分配系数来描述组分对流动相和固定相 的作用力的差别: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 用样品中各种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受到的作 用力不同,而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各种组分进行分 离,然后顺序检测各组分含量的一种分离分析方 法。
2.2 色谱法分类
2.2.1 按相的类型分类
2.2.2 按分离机理分类
2.2.3 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2.2.4 按仪器分类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
填充柱气相色谱 (Packed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毛细管气相色谱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裂解气相色谱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 顶空气相色谱 (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s K Cm
K :分配系数 C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m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色谱学研究的三个重要问题
要想使二组分(特别是难分离的二组分,亦称物质对) 分离,就要使它们的流出峰相距足够的远。二物质的 流出峰的距离与它们在两相的分配系数K有关,而K与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有关,因此必须研究这一分配 过程中的热力学基础,它是发展高选择性色谱柱的理 论基础。
2.4.2 色谱分离中一些重要的参数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相对保留值 (r21) 亦称分离因子或选择性因子 r21 =t ' R2/t ' R1= V ' R2/ V ' R1 分配比 (k) 分配比亦称分配容量、容量比、容量因子或质量分配 比。是指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k值一般控制在3-7之间。 k=ms/mM=ns/nM 塔板数(n) 组分在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分配平行的次数。n 越大,平衡次数越多,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越 显著,柱效越高。 n=5.54(tR/Y1/2)2=16(tR/Y)2 分离度(R) 分离度亦称分辨率。是指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 R=(tR2-tR1)/(1/2(Y1+Y2))
第二章
色谱法导论
2.1 色谱法概述
2.2 色谱法分类 2.3 色谱分离过程 2.4 重要的参数 2.5 色谱法基本理论 2.6 定性定量分析
2.1 色谱法概述
2.1.1 色谱分析的历史
色谱分析是从分离技术发展成为分离-分析技术 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分离方法 蒸馏 沉淀、结晶、电解、萃取 精馏 层析、色谱、电泳
时间保留值
死时间 tM 从进样至惰性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的时间。 保留时间tR 从进样至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 tR' tR' = tR-tM
死体积 VM 保留体积 VR 调整保留体积VR' VM = tM· qv,0 qv,0 -流动相单位时间的流量 VR = tR· qv,0 VR'= tR' · qv,0= VR- VM
与化学分析方法比较
不受化学性质限制,是一种物理分离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本身不具备分离功能,简单、快速; 化学分析一般不适用于分析多组分的混合物; 化学分析定量方法简易,色谱法定量测定较复杂。
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 谱法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 物分离分析;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 得多,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一般来说色谱检测器比分子光谱法灵敏度更高, 比质谱灵敏度低。
k
ns CV s s nm C 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 Vm为柱中流动相的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 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的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分配色谱 中, Vs表示固定液的体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则表示 固定相的孔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