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邹秀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2-16
杨梅是我国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占全球的99%以上[1]。杨梅果实最大的特点是“裸果”,果实外层
没有果皮的包裹,果肉裸露在外,比较容易受到果蝇和农药的污染。杨梅果实一般以直接食用为主,其食用特点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比其它水果更高的要求。从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着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促进杨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生物调控技术1.1重视植物检疫
建园时,应根据园地立地条件、市场行情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杨梅品种,引进使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苗木,不携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入园栽植,防止人为传播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1.2合理栽植密度
栽培密度根据园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
性以及树冠管理技术而异,一般株行距4~5m ×5~6m ,每667m 2种植22~33株为宜[2]。气温高、雨水充足、土层深厚、树势强健的品种种植株数应减少,反之则可适当矮化密植,不宜采用先密后疏的栽培方法。
1.3保持生物多样性
通过应用果园生草栽培、行间套种、养鸡捕食害
虫、引进释放天敌昆虫等技术,保持果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节果树-病虫害-天敌间的平衡关系,使病虫害维持在经济阈值之下,从而使整个果园生态系统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减少病虫危害,实现杨梅安全高效生产。
2农业防治技术2.1合理整形修剪
杨梅树势生长旺盛,自然状态下往往生长成密闭的扁圆头形或正圆头形,密闭的条件下病虫害发生严重,过于茂盛的枝叶常成为病虫繁衍的有利场所。杨梅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强
的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长生期修剪在4-5月(春季修剪)和7-9月(夏季修剪)进行,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进行。春季修剪以外围小枝为主,夏季修剪以内膛“开天窗”为主,休眠期修剪以病、虫和残枝为主。通过合理整形修剪,控制树冠高度,使树体枝组分布均匀,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建立高光效树体结构,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2实施平衡施肥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和园地的土壤条件,适时、
适树、适量进行合理的土壤施肥、叶面施肥,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增加或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抗病虫性。因杨梅根系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故不宜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引起枝叶徒长、树冠郁蔽而易诱发病虫害。幼龄树以扩大树冠为目的,N ∶P ∶K 三要素配比以4∶1∶3.5为宜,特别是新栽幼树根系生长慢,根瘤固氮量少,施肥上应适当增施氮肥,开始结果后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成年树须平衡树体生长与结果的矛盾,N ∶P ∶K 三要素配比以4∶1∶5为宜,应减少磷的施用量,增大钾的施用量,以增大果形和提高品质[3]。
2.3加强冬季清园
冬季清园是一项比较简单但十分重要的工作,因
为冬季气温低,害虫进入休眠期越冬,病害的孢子或病原菌也随冬剪下来的病叶和病枝残留在园中,很多病虫是在果树的树枝、树干、孔隙或裂皮中越冬的,这是集中捕杀的大好时机,是一项花工少、效果好的技术措施。将修剪留下的枯枝、落叶、杂草集中清理出果园,进行沤肥或深埋。刮除树干上的老翘皮、粗皮,并用涂白剂涂刷杨梅主干、主枝部位,清除病虫越冬场所和越冬病菌,然后用浓度为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枝条和地面,进行全园消毒,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基数。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邹秀琴,陈良火,陈海春
(青田县农业局,浙江青田
323900)
摘
要:文章着重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等方面概括了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B
10.3969/j.issn.1007-0907.2015.02.021文章编号:1007-0907(2015)02-0056-02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56~57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物理防治技术
3.1网室栽培
选择生长在山冈、山腰坡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当年花量中等以上的成年树(株产量30kg以上),事先做好疏花、疏果、疏春梢,保证树冠的通风透光。在杨梅果实采收前40~50d单株全树覆盖约0.42mm的防虫网,覆盖前应做好树冠、地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网帐离树冠20cm以上,网帐裙脚在地面用木桩绑住,四周均用泥土压实,进出网帐需及时关闭网帐的拉链,防止外边的昆虫进入网内。网帐覆盖之后果园停止使用一切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液,直至杨梅采收完毕后收网。通过网帐有效阻隔杨梅果蝇及其它害虫的为害,避免杨梅采收前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杨梅鲜果的安全质量,是杨梅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青田平风寨网室栽培杨梅农药残留检出率为零,果蝇相对防效达到97%以上,基本可以杜绝果蝇危害。
3.2灯光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波长和波段引诱害虫,并通过频振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物理杀虫工具。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杨梅园安装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以光谱水平辐射范围最大值(最大效益值)为安装标准,根据杨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亮灯时段和时间,经过对杨梅的害虫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诱虫灯在本地诱杀的杨梅害虫3目12科21种,主要以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为主。通过灯光诱杀大量的成虫,减少了果园落卵量和成虫数量,从而减轻农药防治压力,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3.3糖醋诱杀
杨梅成熟期前,利用果蝇等昆虫对果实成熟的味道的强趋化性,用敌百虫∶红糖∶食醋∶食用白酒∶清水按1∶5∶10∶10∶20的比例配制成诱饵。将准备好的矿泉水瓶用剪刀在距瓶口8~10cm处对称前后开两个口,利于果蝇等昆虫飞入和补充溶液,拧紧瓶子后悬挂在树的中部阴凉处,然后在每个瓶中加入配制好的糖醋液200g左右。每隔7~10d清除瓶中的虫物,同时补充糖醋。实践证明该技术对杨梅成熟期防治果蝇效果非常明显。
3.4黄板诱杀
利用昆虫成虫的趋色性,使用黄板诱杀成虫,减少昆虫成虫的生存繁殖,降低虫源。将铁丝穿在黄板两端,悬挂在杨梅树的中部阴凉处,每株不少于一张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对诱杀蚜虫、粉虱、果蝇等小型害虫效果明显。
4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和生物药剂,达到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果园生态调控技术保护天敌,充分利用鸟类、两栖类、瓢虫、草蛉、螳螂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果树害虫,农药防治建议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5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严禁在杨梅果实采收前40d喷施任何药剂。推广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用低浓度进行防治。喷药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来定,不可随意提高用药剂量、浓度和次数。应从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质量方面来提高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双和,杨再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及气象服务[M].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2.
[2]王涛.果品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4.
[3]戚行江.杨梅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4.
[4]陈家政.马龙县果树病虫害识别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
代农业科技,2012(19):118-119.
[5]刘刚.农业部:大力推进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的集成
与示范推广应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2(30):35.
[6]成利霞.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河南
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4-36.
[7]李会珍,朱跃冬.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绿色技术与传
统方法分析[J].北京农业,2011(3):76-77.
[8]李晓军.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08(3):1-3.
[9]许延松.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5):172.
[10]章锦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
业与技术,2014(10):144.
[11]高艳卫.果树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09(4):118-119.
[12]崔雨晴.仙居杨梅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
农林大学,2011.
(责任编辑吴云霞)
2期邹秀琴等: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