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吸引 第三节 人际的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人际吸引第三节人际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分析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人们在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因此人际关系的发展状况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二)人际关系成分的分析

阿盖尔和亨德森(Argyle and Henderson, , 1985)指出,为了更好地分析各种人际关系, 有必要将它们加以比较,比较从活动,满意感,原则和技巧等方面进行.

1,活动(activities) ,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的活动不同.朋友关系的活动比夫妻关系和同事关系最大的区别是活动没有具体的内容.

2,满意感(gratification) ,他们认为分析双方心理上的满意感有助于揭示人际关系的基本动机. 例如, 人们对于婚姻既有表示满意也有表现出无穷争吵的.

经过满意度的分析发现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三种独立的因素:

一是物质和工具性的帮助;二是社会的和情感上的支持; 三是共同的利益.每种关系在三个满意度上的平均分数见图。满意感纬度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分布情况3.5 配偶父母配偶3.0 父母 2.5 邻居 2.0 同事3.0 3.5 4.0 2.0 邻居2.5 同事3.0 因素3 3.5 4.0 2.0 2.5 因素2

3,原则人际关系的原则描述了某种人际关系建立,维持和巩固的方式.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的人际关系中,人们的行为受到法律等正式的原则的约束,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们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等的正式原则的制约.另外还有许多的非正式的原则的制约,如社会舆论,社会传统等.

4,技巧人际关系就向运动一样不仅要遵守原则还要讲究技巧.例如交朋友的技巧包括逐渐地相互自我暴露,安排特殊的会面场合,给对方积极的反应等;在工作关系中必须找有效的管理他人的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

阿特曼(IAltman)等人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来解释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纬度: 一是交往的广度,即交往的范围; 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交往的亲密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

1,定向阶段, 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进入一个交往的场合, 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对于注意的对象, 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是活动技术定步的沟通,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例如谈谈自己的职业,工作,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看法等等.

2,情感探索阶段, 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进一步地自我暴露,例如;工作体验, 感受等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往。双方有一定的情感的卷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较正式.

3,情感交流阶段, 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较深入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密性的问题, 例如互相诉说工作,生活烦恼, 讨论家庭情况等,这时,双方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制约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诚交流,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

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 可以享受生活空间,情感,产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一般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相当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第二节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的结构受许多心理因素的制约. 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是复杂的,它既有认知的成分,也包括行为和情绪的成分,其中情绪成分就是对人的喜爱或者不喜爱, 表现为人际吸引. 相互间吸引力的程度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的程度, 心理上的距离越接近, 反映人们相互之间越吸引;心理上的距离越疏远, 越吸引;则反映双方越缺乏吸引力.

一,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接近性(proximity) 空间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易为知己,尤其在交往早期阶段更是如此.因为地理上的接近而使双方接触的机会更多,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对方.小学生安排好了座位后,同座的学生多半能够相互吸引. 在陌生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接近性是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费斯厅格的研究相互吸引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发现沟通的多少与居住的距离有关.他们选择的新朋友,多为隔壁的邻居.

(二)相似性(similarity) 在个人特征方面双方能够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 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够相互吸引, 产生亲密感(intimacy).个人特征指年龄,性别,个人社会背景,态度等.在缺乏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同年龄,同性别的人比较容易吸引,如老年人喜欢和老年人在一起.在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籍贯,职业,社会地位,社会价值,资历等方面相似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

相似吸引的原因:一是人们愿意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即物以类集,人以群分. 如老乡,都是农村的,都是爱好足球的.二是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 使我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甚至感到自己的态度和信念是正确.相似性提供了社会证实(social validations).三是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因为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在相似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态度因素. 一起工作的人同时更喜欢那些态度相似的人. 对社会的重大事件的看法比较一致的人, 在感情上更加融洽,即志同道合. 研究表明好朋友之间对重要的价值对象,都有类似的态度. 纽科姆的研究表明在相处的初期, 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 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点越是相似的人, 相互吸引力越强。在已婚的夫妇中, 丈夫和妻子相似程度越大, 生活就越幸福,离异的可能就越小。

(三)互补性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性(complementarity)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例如,独立性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人呆在一起;脾气急噪的人往往喜欢和脾气温和的人呆在一起,从而使双方关系更为协调,各人的特点正好适合对方的需要, 各得其所.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我完善的倾向(Buss,1984).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的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在异性朋友和夫妻之间. 克霍夫(Kerckhoff,1962)等人的研究表明对, ) 于短期伴侣来说, 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价值观念, 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因此克霍夫提出择偶的过滤假说,两个不相识的男女结合成为终身的伴侣, 必须经过几道过滤关卡:( 1)时空距离的接近;(2) 因素,主要指当事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教育水平,信仰等;(3 )态度与观念的教育水平,信仰等相似;(4)需要的互补相似但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要经过这一系列的过滤.

相似吸引与互补吸引是否矛盾?

(1)相似是更基本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2)有时二者是协同的, 互补吸引的是以基本方面的相似为基础的. (3)相似性在关系发展的早期很重要, 互补性在关系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四)仪表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仪表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在第一次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