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358-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年4月第20卷第4期Chin J Ml Inv Surg,April2020, Vol.20.No.4-文献综述-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马福林王新刚综述王琛$$审校(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兰州73003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6604(2020)04-0358-04doi:10.3969/j.issn.1009-6604.2020.04.017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侵袭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生存率低,是最为恶性的肿瘤之一⑴。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早期诊断胰腺癌十分困难-2]o胰腺癌患者诊断时多已达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有远处转移,约55%发生远处转移时才确诊为胰腺癌[1>2]。

预计到2030年,胰腺癌将成为西方国家第二大肿瘤致死性疾病[3]。

当前,研究问题主要集中于识别高危人群以进行筛查和预防,并通过影像学技术的创新和新的肿瘤标志物的研发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4]。

本文对胰腺癌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1危险因素日本2016版胰腺导管腺癌(pane—civ ductal adenoca-inoma,PDAC)临床指南[5]指出,PDAC的危险因素包括胰腺癌家族史,遗传性胰腺癌综合征,胰腺并发症[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 eaducta epapi e a ey mucinou sneop ea sm,IPMN),胰腺囊肿,肥胖],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酒精摄入),职业因素。

Kanno等[6]的研究显示,在200例早期PDAC中,32%合并糖尿病,31%吸烟,26%合并IPMN,15%酒精摄入,13%有慢性胰腺炎,6.5%肥胖,4.5%有胰腺癌家族史。

11/0等[7]报道新发2型糖尿病胰腺癌发生率为2.78%(3/108)) Boseti等[8]分析国际胰腺癌病例对照联盟的12项研究,包括6507例胰腺癌和12890例正常对照,结果显示,与从未吸烟者相比,既往和目前吸烟者的OR值分别为 1.2(95%CI: 1.0- 1.3)、2.2 (95%CI:1.7-2.8),且胰腺癌发病风险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001)。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关键词
2 2】 4. 2
胰腺 癌
影像 学
诊断
进 展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 0 3 6 / . s .1 0 s 1x 2 1. 1
期强化不 明显 , 周围正常胰腺组织 明显 强 化, 因此肿块呈低密度 , 轮廓相对清楚 , 门 静脉期及延 迟期仍 为低密 度 J 由于胰 。 头癌具有 围管浸润的特性 , 因此常常引起
像达到较高 z轴分早 期胰腺 癌
的诊断 , 先应用 薄层动态 螺旋 C 首 T增 强 扫 描 。 表 现 为 增 强 扫 描 后 胰 腺 内 不 规 则 低 密 度影 , 密 度 影 内可 见更 低 密 度 的 坏 低 死 区 。但 是 胰 腺 癌 绝 大 多 数 为 导 管 癌 , 大 部 分 发生 在 胰 头 部 , 头 癌 占胰腺 肿瘤 的 胰 8 % , 头 癌 多 数 为 少 血 供 , 强 后 动 脉 0 胰 增
上 均 呈 低 信 号 , T WI图 像 上 , 腺 癌 在 2 胰 组 织 可 呈 低 、 或 稍 高 信 号 , 瘤 组 织 与 等 肿 正 常胰 腺 组 织 间 的信 号 对 比度 不 及 T 1 WI 图像 清 晰 。但 脂 肪 抑 制 T WI 描 在 胰 2 扫 岛 细胞 瘤 的检 测 , 腺 癌 肝转 移病 灶 的 检 胰 出 和 急性 胰 腺 炎 胰 周 渗 液 的 显 示 方 面 具 有重要价值 。
病 例 是 首 选 的 影 像 学检 查 , 别 是 螺 旋 特 C T三 期 薄 层 扫 描 是 早 期 胰 腺 癌 检 查 的 最 佳 方 法 , 高 了胰 腺 形 态 及 小 胰 腺 癌 提 检 出率 ; 态 增 强 脂 肪 抑 制 T WI早 期 动 1

胰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胰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胰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必要性。

方法:对33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于出现腹痛、上腹不适、厌食及黄疸等症状的病例,要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结论: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要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cessity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For patients who troubled with pain, abdominal discomfort, anorexia and obstructive jaundice, the possi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performe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involved with the above symptoms, the possibil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efficient examin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m. These are important procedure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improvement in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 Pancreatic cancer;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外分泌恶性肿瘤中占80%~90%。

生物学早期诊断胰腺癌研究进展

生物学早期诊断胰腺癌研究进展
被 发现 可能 与胰腺 癌相 关的综 台 一见表 2
腺癌的高发危 嗡:在有胰 腺 炎遗传 可疑 家 族 中的个体 也 有患 胰腺癌 的高危 险性 。W  ̄,m }l+b等报道 : J n 在这些 家旗 原 型中阻性胰 蛋白酶原基因中的第 i7位 残基被精 从 一组 1 棒代 该家族 中 4 %发展到胰腺癌的患者太干 7 例 0 0

胞凋亡 , 以在肿 瘤 中可 以一过性 表 达。同 时 , 们 也用 所 我
P3 5 免疫 反应性 的增强 用来 表示其突 变 的表达 。固 此 , 这
限制 了 P 3 为 特异 性诊 断标记 物在 恶性胰 腺 癌 中的应 5作
用, 必要时可行 P3突变分析 区别野生型 及突变型。 5
维普资讯 http://www.cBiblioteka
河 南医药信息
茅1 O卷
第 2期(0 2年 1 20 月)

译文・
生物 学早 期 诊 断胰 腺 癌研 究 进展
M n B klJ B uhlS 著 au M t e r na m s o l
刘 桢桢



20 3 ) 04 3
保持很好 , 但检出率亦 只有 3 7% 0 0
日瘤 的发生 是 基因改 变 的逐 步积 幕。而导 致细 胞增 中
于进展期 , 5年生存率小 于 1% ( 数据存 近 2 其 0 此 0年无 大
的波动 )超过 9 %的患者 死 于病理 诊 断后 的 5年 内 . 5 事 实上 . 腺癌的患者 如果 早期经过 外科 治疗会取 得很好的 胰

FF G 受体 ; ( 肝细 胞生 K日子 H 一
胰腺癌 在原 位基 因 K—m 改 变厦抑 癌基 因 P3 P6 5 | 厦 D C 改变 的情况下有 高患率 见丧 1 P4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l 赵 8
新, 张高盂, 劳
杰. 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分布的解剖学
研究及其临床:4
1 Wi oc atK ec aevnsS epi ji C ta.Nev 9 t n hr ,Le hvgog .U rar kt ,e 1 o e re
应 用解 剖及临床研究 .中华手外科杂志。2 0 ,l:6 03 9 9 可行性研究 . 实用手外科 杂志,2 0 ,l:6 05 7 9
丛 神 经 根 性 撕 脱 伤 .巾华 骨 科 杂 志 .2 0 ,2 : 0 02 2 4 2
撕 脱 伤 的 临 床应 用 和疗 效 .C ieeJR prt ead R cn hn s e aai n eo — v
1 官 士 兵 , 德 松 顾 玉 东 .副神 经 移 位 治 疗 臂 丛 神 经 损 失 的 进 展 . 4 陈
谨, 等.改 良的尺神经桥接 健侧 c 治疗臂丛 ,
中华创伤骨科杂 志。 0 4 :2 2 0 。6 l 3 l 顾玉东, 5 赵家骜, 张高盂. 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 伤.中华显微外科杂志,l9 。l:2 2 0 3 9 3 l 孙贵新顾 玉东, 6 虞 聪等 .二期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
s r c i e S r e y 0 5 :4 0 t t u g r 。2 0 .1 u v 9 5 1 Ob di 7 e n C,Be l a D,L e h v n v n s S,e .Ne v t n f r o e c a e g o g ta 1 r e r se t a bie s l sn a t f u n e v o C -C6 v li n c ps mu c e u i g a p r o l a n r e f r 5 r a u so o h r c i l x s n tmia t d d r p r o o r c s s f t e b a h a p e u :a a o c l su y a e o f f u & e . l n t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ywod ] c n e fp n ra ; po e me t r rma k r Ke r s a cro a ce s rto ; u mo r e
由 于 胰 腺 的 解 剖 位 置 较 深 、 期 症 状 不 典 型 及 缺 乏 特 异 早 液 及 血 清 中可 能 的 蛋 白组 学 标 记 物 , 后 应 用 免 疫 组 化 在 大 而
规模 的胰 腺 癌 标 本 中 证 实 , 后通 过 E IA、 白质 分 析 、 最 LS 蛋 高 通 量 蛋 白质 监 测 技 术 进 一 步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 成 为 诊 断性 标 记 物 。
胰 腺 癌 蛋 白组 学 标 记 物 研 究进 展
量 化 蛋 白组 学 可 能 作 为 不 同 表 达 的 肿 瘤 标 记 蛋 白鉴 定 的 监 测 工 具 。G o b r rn og等 _ 应 用 细 胞 内 氨 基 酸 稳 定 同 位 素 2 ] 标 记 法 鉴 别 出 15 种 不 同 表 达 的 蛋 白 , 括 串 珠 素 4 包 ( P )C HS G2 、 D抗 原 、 维 素 连 接 受 体 ( 合 素 B ) 一 种 被 纤 整 1和 命名为 F AM3 的 细 胞 因 子 等 , 中 C 9 串 珠 素 、 D 4 载 C 其 D、 SF、 脂 蛋 白 E和 纤 维 素 连 接 受 体 在 胰 腺 癌 患 者血 液 中 水 平 升 高 , 可能成 为新 的肿瘤 标 记 物 。Se hn等 _ 用 二 维 凝 胶 电 泳 和 3 ] MS分 析 6例 胰 腺 癌 患 者 癌 组 织 和其 中 2例 患 者 癌 旁 正 常 组 织 、 胰 腺 炎 及 6例 胰 腺 癌 患 者 正 常 组 织 , 别 出 4) 异 7例 鉴 (种 常 蛋 白 , 中磷 脂结 合 蛋 白 A4 环 胞 素 A、 织 蛋 白酶 D、 其 、 组 过 氧 化 酶 I、 肌 球 蛋 白 2 s 0 A 原 、 10 8和 半 乳 凝 素 一 1等 在 癌 组 织 中 特 异 地 高 表 达 , 能 成 为 新 肿 瘤 标 记 物 。 Mar 等 _ 使 用 可 ui |

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
孙晓寅;袁周;郑起
【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0(22)5
【摘要】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临床表现隐匿及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极差.在胰腺癌早期进行确诊能明显改善预后,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就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基因组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蛋白质组学及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439-440,封3)
【作者】孙晓寅;袁周;郑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4%R246.5
【相关文献】
1.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 [J], 李兆申
2.早期胰腺癌的影像诊断进展 [J], 王平;黄镇;崔彦
3.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J], 宋文虎;李宜雄
4.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J], 徐怡; 涂兵
5.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J], 徐怡; 涂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研究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谓居高不下。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从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胰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影像学诊断1. 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胰腺癌的常见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

其中,CT是当前最常用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

2. 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以及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血管、淋巴结等进行分析来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此外,CT还能够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肿块,并对转移灶进行准确定位。

3. 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优势相比于CT,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以及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胰腺肿瘤的形态、位置和浸润范围。

此外,MRI还可通过胰管造影来观察肿瘤对胰管的侵犯情况,以及评估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

4. 影像学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医学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大量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能够建立起一套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模型,有助于实现对潜在肿瘤的快速筛查与定位。

二、治疗方法与研究进展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愈胰腺癌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根治性全胰切除等。

随着微创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于保留功能性组织的手术方式被应用于胰腺癌患者。

2.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最佳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手术。

对于局部进展的患者或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成为有效的替代方案。

该方法利用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肿瘤,并通过经皮穿刺、放射性消融、栓塞等方法破坏肿瘤组织。

3. 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针对特定分子通路或表面抗原进行靶向干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血清microRNA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血清microRNA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8期15・综述・血清microRNA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吕金勇1,谭向龙2,刘荣(通讯作者)(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北京 100000;2.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00)关键词:血清microRNA;胰腺癌中图分类号:R322.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8.0101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其治疗及预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7%[1]。

因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位于晚期[2]。

目前对胰腺的治疗,唯一有可能延长生存期的就是外科手术[3]。

因此,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在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病变难以在影像学反应出来,即使一部分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也难以鉴别[4],从而无法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目前临床上以CA199作为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因其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5],发现的胰腺癌多为晚期,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尚有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找一个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胰腺癌[6]。

2 肿瘤组织中microRNA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胰腺癌的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细胞的增值、分化及凋亡的多个基因部分或全部出现异常,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或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的失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疾病,直接调控与编码基因的miRNAs则参与胰腺的发病过程。

MiRNAs一种非编码内源性单链RNA,长度约22nt左右,能够以不完全结合方式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结合,导致mRNA的翻译受到抑制或(和)降解[7],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993年lee[8]等在研究线虫遗传分析中意外发现lin-4,其参与并调控线虫的遗传发育。

早期胰腺癌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早期胰腺癌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10 5年生存率可达 7 %~ 0 %。另有研究表明, 0 %, 0 10 肿瘤的大小 是重要的生存率预测因子 , 如果直径< c 术后 5年生存率接近 lm,
10 肿瘤 ≤2m, 0 %; c 5年生 存率 为 2 %一 0 肿瘤 ≥3m, 0 3 %; c 5年生 存率为 0 - %r  ̄ 。因此 , 早期诊 断和治疗胰腺癌可 以显著提高病 人
生存率 , 明显改善预后 。现有 的诊断方法 如 B超 、T、 c 逆行胰胆 管造影 ( R P 的早期 诊断率低 , 以区分 良、 EC) 难 恶性病变。近年 来 , 因诊 断是肿瘤研究 的热点 , 对胰腺癌 的基 因研 究 中发 基 在 现其存在基 凶的改变 , 提示检测基 因的改变可能成为诊断早期 胰腺癌 的有效方法 。笔者就 胰腺 癌的基因异常 , K rs 因 如 —a 基
Vo.7 o 9 No5 12 2 o .
早期胰腺癌 的基 因诊断研究进展
景 渡
( 上海浦东新 区卫生学校 , 上海 2 10 ) 0 2 0 摘 要: 胰腺癌是侵袭性较 强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 的方法, 目前 只有 少数病人可被早期诊 断, 得到根 治 }切除。 生
一个临床应用是筛选粪便样本 。C la 等嗍 a s 收集 了胰腺癌 、 d 胆管

÷ ・ ・ ・ ・ ・ ・ - ・ ・ ・ ・ ・4 夺 ・ ・ ・争 ・争・ ・ - 寺 串 幸 夺 夺 夺 夺 ÷ 专 串 --・ ÷ 夺 — ・ 幸 争
发生率为 29 %(/0 ) . 4 312 ,且均在术后 4小 时内尿液恢复清亮 。
完善 , 不但具有 良好 的心肌保 护作用 , 而且有很好 的肺保护作 用。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可能与术 中左心 良好的减压 引流 、

胰腺癌研究报告

胰腺癌研究报告

胰腺癌研究报告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焦点。

本报告将介绍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肥胖、吸烟等因素有关。

家族遗传肿瘤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

肥胖、膳食中高热量和高动物脂肪摄入与胰腺癌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长期吸烟、饮酒及高血糖等因素也与胰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早期胰腺癌的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例被诊断为晚期胰腺癌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放疗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放疗可以用来控制疼痛和缓解症状,但对胰腺癌的治愈效果有限。

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多数胰腺癌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

预后是胰腺癌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大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预后较差。

虽然发展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但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仅为5-10%。

目前,预后较好的因素包括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较小的肿瘤、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良好的身体状况。

虽然胰腺癌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近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免疫治疗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来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总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限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胰腺癌患者带来希望。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胰腺癌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探索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当前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并讨论新兴技术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体液生物标志物1.血液标志物利用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来辅助诊断肿瘤已成为常见的临床实践。

对于胰腺癌而言,CA19-9是最常被使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然而,CA19-9并非特异性指示胰腺癌,在其他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胆囊炎和胆道结石等情况下也会升高。

2.尿液标志物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尿液中的某些化合物作为人体健康状态的反映。

针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尿液中的部分代谢产物如尿胆原、尿肝素等可能作为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能够通过引发一系列反应从而帮助对胰腺癌进行早期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影像超声是一种安全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胰腺癌和鉴别囊性和实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超声技术受到其操作者经验的限制,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高级超声技术如三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提高准确性十分必要。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成像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显示出胰腺癌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为医生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结合CT成像进行胰腺癌早期诊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3.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辨别良恶性胰腺肿瘤上具有很好的优势。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有助于更准确地检测小肿瘤和局部扩散。

MRI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误诊率,还能够评估患者手术可能性。

三、新兴技术1.基因组学通过对胰腺癌相关基因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与该疾病相关的突变或变异。

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如KRAS、CDKN2A等。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以上突变。

2.液体活检液体活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无创诊断方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进展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其隐藏性和非特异性症状,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胰腺癌早期诊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这些新进展,包括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等方面。

基因检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体液或组织中的DNA序列变异或突变情况,可以发现与胰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

例如,大多数胰腺癌患者都会在KRAS、TP53和CDKN2A等关键基因中出现突变。

利用这些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或病理组织得出初步诊断结果,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除了基因检测之外,肿瘤标志物也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CA19-9、CA242和PSA等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尽管这些标志物不能作为胰腺癌的唯一诊断依据,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

此外,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MRI、CT等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发现胰腺肿块和异常细节有了更好的分辨率。

其中,基于MRI技术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可以通过对患者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

此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EUS-FNA)也成为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能够实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除了以上几种新进展外,还有一些正在探索中的早期诊断方法可能会给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带来新的突破。

例如,液体活检是一种通过分析患者体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和癌细胞外泌体(EVs)来检测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无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优势,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技术进行早期胰腺癌的筛查。

总之,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前发现并治疗胰腺癌。

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将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带来更高效、精准的方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断 。国 外 研 究 报 告 其 敏 感 性 可 达 9%, 4 特异性为 8 % , 8 但该 方法 费用 昂
胰腺癌 ( C 是 常 见 的消 化系 恶 内镜 、 P A) 胰管 内超声 等检查予 以确诊 。 C 性肿 瘤 , 恶性 程 度 高 , 疗 困难 , 后 3 P A影像 学诊断 治 预 差 。 目前 虽 然 P A诊 断 技 术 发 展 迅 C
为仅局 限 观 察 主胰 管 病 变 , 操 作 较 且
年、 吸烟 、 嗜酒 、 糖耐 量 和血 脂 异 常者 、 3 3 磁 共振胰 胆管成 像 ( C ) 为 困难 , . MR P 需要一定 技巧 。 慢性胰腺 炎 、 事 采 矿 接 触 有 害化 学 非侵击 性 、 全 、 从 安 不用 造 影剂 的诊 断 方 3 8 胰 管 内超 声 (D S 是心 导 管 . IU ) 物质的人 群。推荐 无 症状 的 高危 人 群 法 。P A在 MR P上 可表 现为 近端 胰 和超 声 有机 结 合 , C C 可将 B超探 头 经 逆 每年进行 一次血生 化检查 ( L 、 MS 胆管 扩 张 。由于 空 间 分 辨 率 差 , 尾 行插入 主 胰 管 中 , 观 察 到 直 径 小 于 A PA 、 胰 可 脂肪酶 、 E C 1 — 及 腹 部 B超 或 部胰管 及 分 支 显 示 差 , C A、 A 99) 临床 应 用 不 及 1 m 主胰 管 内病 变及 邻 近 主 胰 管 实 0m
简便 、 廉 。 图 像 为 低 回声 , 对 P A诊 断价值更 大 。 价 近 年来影 像 学 诊 断 、 肿 瘤 免 疫 创伤 性 、 胰 C 标志物 及基因诊 断技 术都 有 了较 大 进 边缘不 规 则 的 不 均 质 肿 块 , 足样 伸 3 6 逆行胰 胆 管造 影 ( R P) 9 % 伪 . EC o 展 。现将 有 关 P A早 期 诊 断 综 述 如 展是 P A 的典 型 征 象 。U C C S诊 断 P A 以上胰腺癌为 管源 性 , C 因此 E C R P可显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

三、研究成果
近年来,胰腺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在基因表达方面,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病、进展和预后有关,为针对特定基因的 治疗提供了依据。在生物治疗方面,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 方法,如CAR-T细胞治疗等,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纳米技术方面, 研究发现纳米药物能够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研究的突破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新型药物 如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为 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复方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
在胰腺癌的临床实践中,一些成功案例为诊疗新进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 如,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 以实现长期生存。此外,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有望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结论: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对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深入探讨胰腺癌的发病机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胰腺癌的影响以及诊 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胰腺癌的发病特点和难点,从而为 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案。
四、结论
胰腺癌研究及诊疗前沿进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 足之处。由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因此需要 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同时,也需要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和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关怀。只有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才能 推动胰腺癌研究的发展,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微循环学杂志,2020,30(2):75-78,封3ʻC ㊀2020㊀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005-1740.2020.02.017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2期综㊀述㊀▶[作者单位]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430060;㊀∗通讯作者,E Gm a i l :w h d x c h e n x i n @163.c o m本文2020G02G25收到,2020G03G30修回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㊀㊀张㊀洁综述㊀陈㊀心∗审校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 735.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1740(2020)02-0075-05㊀㊀ʌ摘要ɔ㊀胰腺癌每年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十万分之八,80%-85%的胰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远处转移阶段,失去了手术根治肿瘤的机会.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能降低其后续诊断与治疗难度.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新发糖尿病是早期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研究发现某些生物标志物与新发糖尿病及早期胰腺癌相关,包括泛酰巯基乙胺酶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G9)㊁肾上腺髓质素㊁S 100A 8N G末端肽㊁骨保护素以及常规指标联合检测,均有助于筛查早期胰腺癌.ʌ关键词ɔ㊀新发糖尿病;早期胰腺癌;生物标志物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E a r l y S c r e e n i n g ofD i a b e t e s Gr e l a t e d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 Z H A N GJ i e ,C H E N X i n∗R e n m i nH o s p i t a l o f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430060,C h i n a ;㊀∗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ʌA b s t r a c t ɔ㊀T h e a n n u a lm o r b i d i t y 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n t h e g e n e r a l p o p u l a t i o n i s c l o s e t oe i gh t i n100,000.80%-85%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r e d i a g n o s e dw i t ha d v a n c e do r d i s t a n tm e t a s t a s i sw h e n t h e y a r e d i a g n o s e d ,a n d t h e y l o s e 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 t oc u r e t h e t u m o rb y s u r g e r y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e a r l y d i a gn o s i sr a t e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d i f f i c u l t y o f s u b s e q u e n t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M o r e a n dm o r e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a t n e w G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 i s o n e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e a r l y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w i l l r e v i e wt h e b i Go m a r k e r s a n d j o i n t d e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 s r e p o r t e d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f o r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n c l u d i n gpa n Gt h e n y lm e r c a p t o e t h y l a s e ,m a t r i xm e t a l p r o t e a s e 9,a d r e n o m e d u l l i n ,S 100A 8N Gt e r m i n a l p e p t i d e ,o s t e o p r o t e g e r i n a n d c o mb i n e dd e t ec t i o nm e t h od .ʌK e y wo r d s ɔ㊀N e w G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 ;E a r l y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B i o m a r k e r s ㊀㊀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死亡率几乎等于发病率[1],在世界范围内普通人群每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十万分之八[2].80%-85%的胰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远处转移阶段[3],目前的化疗方案对延长生存期作用收效甚微[4].只有15%-20%的患者拥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而手术切除胰腺癌是该疾病唯一可能根治的疗法[1,5].虽然美国预防和筛查特别工作组目前不建议对普通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但是现有的共识更倾向于对有家族史或其它高危特征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胰腺癌筛查[4].越来越多研究提示新发糖尿病是早期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3],小规模前瞻性研究表明,新发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的患病率为3%-10%,约25%的胰腺癌患者在癌症诊断前6-24个月出现新发糖尿病,血糖异常比胰腺癌诊断提前了约36个月[6].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36-60个月空腹血糖(F B G )水平与对照组相似,从诊断前30-36个月开始胰腺癌患者的F B G 水平逐渐升高,大约在诊断前6-12个月超过126m g/d l [3].这些发现为早期诊断胰腺癌提供了线索,但是如何鉴别单纯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相关新发糖尿病尤为关键,本文将综述与胰腺癌早期诊断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方法.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2期综㊀述㊀▶1㊀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联胰腺癌作为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发现时通常处于晚期.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十分复杂,首先,长期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次,有假说提出新发糖尿病是胰腺癌副肿瘤现象.新发糖尿病患者比长期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为胰腺癌的可能性大得多,相关研究发现胰腺癌被切除后机体血糖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因此,在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如何鉴别普通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相关糖尿病对早期诊断胰腺癌至关重要[7].近年来,已发现若干胰腺癌高危人群,包括存在家族史的患者㊁胰腺炎病史患者㊁黏液性胰腺囊肿患者和新发糖尿病的老年患者[3].明尼苏达州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用F B G水平定义胰腺癌的血糖状态,42%的患者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标准(其中50%是新发糖尿病),13%是晚期糖尿病前期(F B Gȡ120m g/d l),21%是F B G受损,只有9%在确诊胰腺癌时F B G水平正常.F B G水平与胰腺癌肿瘤体积有关,当肿瘤体积为1-2c m3时,F B G 水平开始升高,增大到12c m3时,F B G水平将超过糖尿病阈值[3].英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糖尿病病程小于2年的胰腺癌患者与不患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对照后,发现在糖尿病确诊前体重减轻与F B G迅速从正常水平发展为高血糖可能是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预测指标,这有助于新发糖尿病患者进一步进行胰腺癌筛查[8].鉴别单纯新发糖尿病与胰腺癌相关新发糖尿病十分关键,本文将综述与早期诊断胰腺癌有关的生物标志物与检测方法.2㊀糖尿病相关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2.1㊀泛酰巯基乙胺酶(V a n i n1G e n e,V N N1)V N N1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q22-24上,其编码产物是一种嵌合在上皮细胞和髓细胞膜上的泛酰巯基乙胺酶,它能催化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异化途径中DG泛酰巯基乙胺的水解,使其中一个酰胺连接骨架水解,产生泛酸和巯基乙胺.V N N1在炎症反应中通过调节半胱胺和谷胱甘肽合成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引起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出现新发糖尿病症状[9].研究发现,干扰V N N1表达可以改善禁食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性㊁降低肝糖输出及抑制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10].秦文杰[11]研究发现V N N1在新发糖尿病相关的胰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与单纯胰腺癌的癌组织均呈阴性.说明肿瘤组织的V N N1可鉴别伴随新发糖尿病的胰腺癌和普通胰腺癌,这一发现提示不是所有胰腺癌都会伴随新发糖尿病,肿瘤组织V N N1表达阳性的胰腺癌才会出现新发糖尿病.体内研究表明,小鼠饥饿时,肝脏特异性过度表达V N N1会使其基础血糖水平提高㊁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受损[12].V N N1通过降低胰腺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胰岛功能下降.V N N1下游分子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检测新发糖尿病胰腺癌患者的R O 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使V N N1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9].目前关于V N N1的检测,有研究将直径小于50纳米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与V N N1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U S P I OGV N N1显影剂,经尾静脉注入伴新发糖尿病胰腺癌的老鼠体内,在核磁共振成像(M a gG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M R I)下可见瘤块内信号减低,用普鲁士蓝染色可见瘤块内有蓝色颗粒,表明U S P I OGV N N1对V N N1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有良好的示踪作用[11].2.2㊀基质金属蛋白酶9(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9,MM PG9)MM PG9基因在新发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量明显升高,或可作为新发糖尿病患者筛查胰腺癌的标志物[11].应用微阵列技术鉴定伴随新发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差异基因的表达,发现该类患者有23个独特的上调基因.联合分析V N N1和MM PG9在外周血基因的表达最具预测价值,其对糖尿病相关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76%[1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发现,约88%胰腺癌患者MM PG9表达增加,MM PG9和生腱蛋白C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㊁血管侵犯和肝转移相关[14].MM PG9不仅能筛查糖尿病相关早期胰腺癌,也能作为胰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MM PG9为血管生成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重塑必需的间接因子,它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从细胞外基质释放,并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分泌MM PG9的肿瘤巨噬细胞常见于病理性血管生成部位, MM PG9对肿瘤血管的生成十分重要[15],部分高表达MM PG9的胰腺癌血管生成增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会加速.一项研究[16]指出,具有静止脉管系统的过度增殖性胰岛约20%促进血管生成,如内皮67㊀张㊀洁㊀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2期综㊀述㊀▶发芽㊁有丝分裂㊁体内微出血和血管扩张,这些胰岛具有原位癌特征.胰岛癌发展引起血管生成的过程涉及MM PG9,其在血管增生的胰岛和肿瘤中上调,使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更容易被其受体接受.2.3㊀肾上腺髓质素(A d r e n o m e d u l l i n,AM) AM最初是从人类嗜铬细胞瘤分离的多功能调节肽[9],其编码的R N A和蛋白质在癌组织过表达,并且胰腺癌患者血液中AM水平也增高.为了阐明胰腺癌与新发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者提出AM可能是早期胰腺癌诱导新发糖尿病的潜在介质,它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胰岛受体或通过引起外周胰岛素抵抗诱导高血糖.初步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癌患者的AM显著增加(1.91n g/m l v s4.51n g/m l,P<0.05)[17].AM是胰腺癌引发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物质之一,当敲低AM的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得到改善.在所有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病例的AM水平更高[18].胰腺癌存在于低氧和低葡萄糖微环境中,缺氧条件下AM表达增加[19].胰腺癌相关糖尿病患者AM高表达,研究发现,皮摩尔浓度的AM能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AM通过百日咳毒素敏感性G蛋白抑制胰岛素胞吐,或是改变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膜电位及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来抑制膜的兴奋性.因此不难理解,当胰腺癌高表达AM时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20].胰腺癌缺氧条件下AM表达增加,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减轻,胰腺癌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组织严重和快速丧失.该研究指出,胰腺癌外泌体中的AM与脂肪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激活p38和E R K1/2MA P K,并通过磷酸化激素敏感性脂肪酶促进脂解作用[21].胰腺癌患者血清AM水平较不发生胰腺癌的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高,用R O C曲线预测其对新发糖尿病中胰腺癌的诊断敏感度达80%以上.AM 也可能成为预测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之一[9].2.4㊀S100A8NG末端肽S100A8NG末端肽是位于染色体1q21.3上的S100基因簇成员,大多数S100蛋白具有保守的CG末端,其特征在于共同的结构基序.有研究[22]在胰腺癌癌组织样本中发现了S100A8NG末端肽,但在相邻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除了胰腺癌组织外,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能分泌S100A8NG末端肽,该肽一旦被分泌到细胞外,它就会作为化学引诱剂,招募更多的炎性细胞,形成肿瘤发展的炎症微环境.S100A8NG末端肽能刺激胰腺癌细胞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G8(I LG8)和肿瘤坏死因子Ga(T N FGa)分泌增加,还能通过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受体而介导MA P K和N FGx B信号的传导.同时,S100A8NG末端肽也参与癌症生长,并通过促进单核细胞和肿瘤细胞迁移建立有利的转移环境[23].S100A8NG末端肽在体外损害成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引起高血糖,因此通过在生物体液中检测其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新发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9].2.5㊀骨保护素(O s t e o p r o t e g e r i n,O P G)O P 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作为循环单体可在血清中检测.对实体肿瘤的原发部位进行分析发现,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血清O P G 水平升高[24].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患者也可出现高血清水平O P G[9].O P G在早期胰腺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的邻近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低表达,它能诱导小鼠胰岛的形态学改变和胰岛功能的降低.高表达O P G的胰腺癌患者,其发生新发糖尿病概率较O P G低表达的胰腺癌患者高.胰腺癌引起的新发糖尿病可能是癌症导致的副肿瘤现象,O P G可以作为鉴别胰腺癌相关新发糖尿病和非癌性新发糖尿病的指标[25].2.6㊀常规指标联合检测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和胰腺癌相关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代谢谱共鉴别出62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在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原发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鞘脂代谢物与胰腺癌相关.胰腺癌患者血清肌酸和谷氨酰胺浓度与良性疾病患者有显著差异[26].一般情况下,糖类抗原199(C A199)对无症状人群的胰腺癌筛查是无效的.但在5111例新发糖尿病(<2年)无症状人群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有87例(1.7%)最终发展为胰腺癌;高胆红素水平(>1.7m g/ d L)的322名患者亚组中,C A199高水平(>37I U/ m L)患者中有42名(73.7%)在随访期间被诊断为胰腺癌.提示新诊断糖尿病后C A199和总胆红素升高可作为检测胰腺癌风险的有效指标[27].8项指标对鉴别确诊糖尿病三年内的胰腺癌与病程大于五年的普通2型糖尿病有重要作用,分别是体重指数(B M I)<18.5k g/m2,新发糖尿病的年龄ȡ50岁,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总胆红素(T B I L)ȡ20m m o l/L,转氨酶(A L T)ȡ34m m o l/L㊁肌酐(C r)<133μm o l/L㊁载脂蛋白GA1(A P OGA1)<1.05g/L77㊀糖尿病相关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㊀和白细胞(W B C)ȡ10ˑ109/L.这8项独立预测因子联合预测新发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胰腺癌的R O C 曲线下面积为0.815.据报道,60%-70%的胰腺肿瘤位于胰头部,当肿瘤位于胰头部时,患者更容易出现胆道梗阻,进而引起肝损伤和胆道感染.癌细胞可以重新编程一系列代谢系统,支持脂质合成,为癌症的发展提供绝佳条件[28].基于体重变化㊁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发病年龄,一个新发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模型(E N DGP A C模型)得到开发并验证.评分3分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将有75%的可能性发展为胰腺癌,而0分患者的可能性极低.使用年龄㊁B M I㊁B M I变化㊁吸烟与否㊁质子泵抑制剂和糖尿病药物的使用㊁糖化血红蛋白㊁胆固醇㊁C r㊁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作为检测指标形成的模型,对新发糖尿病胰腺癌风险的预测R O C曲线下面积为0.82(95%可信区,0.75-0.89)[29].使用常见易得的数据联合对新发糖尿病是否为胰腺癌高危人群作出评估比影像学等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同时也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早期胰腺癌的警觉性[30].3㊀结㊀语新发糖尿病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高度怀疑为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它或许能成为早期胰腺癌筛查的重要突破口.U S P I OGV N N1显影剂应用于早期胰腺癌诊断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其有效性;V N N1和MM PG9的外周血基因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相关早期胰腺癌测定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有待提升.血清AM㊁O P G检测和多项常见指标联合检测早期胰腺癌的可行性更高,更适合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S100A8NG末端肽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效果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综上所述,每一项检测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工作,各项指标联合检测或许是早期筛查胰腺癌最可行的方案.◀本文作者简介:张㊀洁(1998-),女,瑶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肿瘤医学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2期综㊀述㊀▶参考文献1㊀C o o p e r m a nAM.As y m p o s i u mo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T i m e f o r a p a r a d i g ms h i f t.A no v e r v i e wa n d p e r s o n a l r e f l e c t i o n s[J].S u r g iGc a l C l i n i c s o fN o r t hA m e r i c a,2018,98(1):x v i i-x x.2㊀L iY,B i a nX,W e i S,e t a l.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a n dt y p e2d i a b e t e s:c a u s ea n dc o n s e q u e n c e[J].C a n c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R e s e a r c h,2019,11:8257-8268.3㊀S i n g h iA D,K o a y E J,C h a r i S T,e t a l.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o f p a n c r eGa t i c c a n c e r: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c h a l l e n g e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9,156(7):2024-2040.4㊀S a l u j aA,M a i t r aA.P a n c r e a t i t i s a n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G a sG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9,156(7):1937-1940.5㊀K e n n e rB J.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T h e r o l eo f d eGp r e s s i o na n da n x i e t y a sa p r e c u r s o rf o rd i s e a s e[J].P a n c r e a s,2018,47(4):363-367.6㊀M a i t r aA,S h a r m aA,B r a n dR E,e t a l.A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t o e s t a b l i s han e wGo n s e td i a b e t e sc o h o r t:F r o mt h ec o n s o r t i u m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c h r o n i c p a n c r e a t i t i s,d i a b e t e s,a n d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J].P a n c r e a s,2018,47(10):1244-1248.7㊀V i n c e n z i B,D'O n o f r i oL.N e w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 a s ac l u e f o r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D i a b e t e sM e t a b o l i s m R e s e a r c h a n dR e v i e w s,2018,34(6):e3033.8㊀M u e l l e rAM,M e i e r C R,J i c kS S,e t a l.W e i g h t c h a n g e a n d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sm a r k e r s 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n s u b j e c t s w i t hn e wGo n s e t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A m a t c h e dc a s eGc o n t r o l s t u d y [J].P a n c r e a t o l o g y,2019,19(4):578-586.9㊀Z h a n g Z,Q i n W,S u nY.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p a n c r eGa t i cc a n c e rGa s s o c i a t e d n e wGo n s e t d i ab e t e st o p a n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 c r e e n i n g[J].P a t h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a n dP r a c t i c e,2018,214(12):1923-1928.10㊀王中亮,李㊀洁,姚㊀文,等泛酰巯基乙胺酶(V a n i nG1)基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8,50(9):111-115.11㊀秦文杰.V N N1对胰腺癌癌旁胰岛的影响及U S P I OGV N N1对胰腺癌细胞示踪作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7-14.12㊀C h e nS,Z h a n g W,T a n g C,e t a l.V a n i nG1i s a k e y a c t i v a t o r f o r h e p a t i c g l u c o n e o g e n e s i s[J].D i a b e t e s,2014,63(6):2073-2085.13㊀H u a n g H,D o n g X,K a n g M X,e t a l.N o v e l b l o o d b i o m a r k e r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Ga s s o c i a t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i d e n t i f i e db yp eG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Gb a s e d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p r o f i l e s[J].T h e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0,105(7):1661-1669.14㊀X uY,L i Z,J i a n g P,e t a l.T h e c oGe x p r e s s i o no fMM PG9a n d T e n a s c i nGC i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t h e p r o g r e s s i o n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D i a g nP a t h o l,2015,10:211.15㊀B a u s c hD,P a u s c hT,K r a u s sT,e t a l.N e u t r o p h i l g r a n u l o c y t e d e r i v e d MM PG9i s aV E G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m p o n e n t o f t h e a n g i o g e n i cs w i t c hi n p a n c r e a t i cd u c t a l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J].A n g i o g e n e s i s,2011,14(3):235-243.16㊀B e r g e r sG,B r e k k e nR,M c M a h o nG,e t a l.M a t r i xm e t a l l o p r oGt e i n a s eG9t r i g g e r st h ea n g i o g e n i cs w i t c h d u r i n g c a r c i n o g e n e s i s [J].N a tC e l l B i o l,2000,2(10):737-744.17㊀A n t o l i n oL,R o c c aM,T o d d eF,e t a l.C a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b e d e t e c t e db y a d r e n o m e d u l l i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G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87㊀张㊀洁㊀T h eP a C A N O Dc o h o r ts t u d yp r o t o c o l[J].T u m o r i,2018,104(4):312-314.18㊀A g g a r w a l G,R a m a c h a n d r a nV,J a v e e dN,e t a l.A d r e n o m e d u l lGi n i su pGr e g u l a t e d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a n dc a u s e s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b e t ac e l l sa n d m i c e[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2,143(6):1510-1517,e1511.19㊀M i s e k iT,K a w a k a m iH,N a t s u i z a k a M,e ta l.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t u m o r g r o w t hb y i n t r aGm u s c u l a rt r a n s f e ro fn a k e d D N A e n c oGd i n g a d r e n o m e d u l l i n a n t a g o n i s t[J].C a n c e rG e n eT h e r,2007,14(1):39-44.20㊀S e k i n eN,T a k a n oK,K i m a t aGH a y a s h iN,e t a l.A d r e n o m e d u l lGi n i n h i b i t s i n s u l i ne x o c y t o s i s v i a p e r t u s s i s t o x i nGs e n s i t i v eG p r oGt e i nGc o u p l e dm e c h a n i s m[J].A m JP h y s i o l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2006,291(1):E9-E14.21㊀S a g a rG,S a hR P,J a v e e dN,e t a l.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e x o s o m eGi n d u c e dl i p o l y s i si n a d i p o s et i s s u e[J].G u t,2016,65(7):1165-1174.22㊀B a s s oD,G r e c oE,F o g a rP,e t a l.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Gd e r i v e dSG100A8NGt e r m i n a l p e p t i d e:ad i a b e t e sc a u s e?[J].C l i n C h i m A c t a,2006,372(1-2):120-128.23㊀N e d j a d iT,E v a n sA,S h e i k hA,e t a l.S100A8a n d S100A9p r oGt e i n s f o r m p a r t o f a p a r a c r i n e f e e d b a c k l o o p b e t w e e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c e l l sa n d m o n o c y t e s[J].B M C C a n c e r,2018,18(1):1255.24㊀A l l a nL,M A S,K i m L,e t a l.S e r u mo s t e o p r o t e g e r i n l e v e l s i n h e a l t h y c o n t r o l sa n d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C l i n i c a lC a n c e r R eGs e a r c h,2002,8(7):2306-2310.25㊀S h iW,Q i uW,W a n g W,e t a l.O s t e o p r o t e g e r i n i s u pGr e g u l a t e d i n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sa n dc o r r e l a t e sw i t hc a n c e rGa s s o c i a t e dn e wG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J].B i o s c iT r e n d s,2014,8(6):322-326.26㊀H eX,Z h o n g J,W a n g S,e t a l.S e r u m m e t a b o l o m i c s d i f f e r e n t iGa t i n g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f r o m n e wGo n s e td i a b e t e s[J].O n c o t a rGg e t,2017,8(17):29116-29124.27㊀C h o e J W,K i m H J,K i mJ S,e t a l.U s e f u l n e s so fC A19G9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s c r e e n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Go n s e td i a b e t e s [J].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P a n c r e a t i cD i s e a s e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8,17(3):263-268.28㊀D o n g X,L o uY B,M uY C,e t a l.P r e d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f o r d i f f e r e nGt i a t i n g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Ga s s o c i a t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f r o mc o mGm o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f o r t h e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D i g e s t i o n,2018,98(4):209-216.29㊀B o u r s i B,F i n k e l m a nB,G i a n t o n i oB J,e t a l.Ac l i n i c a l p r e d i cGt i o nm o d e l t oa s s e s sr i s kf o r p a n c r e a t i cc a n c e ra m o n gp a t i e n t s w i t hn e wG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7,152(4):840-850,e843.30㊀S h a r m aA,K a n d l a k u n t aH,N a g p a l S J S,e t a l.M o d e l t o d e t e rGm i n e r i s ko f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Go n s e t d i a b eGt e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8,155(3):730-739,e733.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2期综㊀述㊀һ㊀张㊀洁㊀。

胰腺癌早期筛查中的问题和进展

胰腺癌早期筛查中的问题和进展

•菁英论坛•胰腺癌早期筛查中的问题和进展孔祥毓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433通信作者:孔祥毓,Email:xiangyukongl85@【提要】胰腺癌属少见肿瘤.高成本的人群普筛不符合经济卫生学效益原则。

家族性胰腺癌、胰腺囊性占位及新发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确定为胰腺癌早期筛查提供机会。

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人群初筛,可“浓缩”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

【关键词】胰腺癌;诊断;新发糖尿病;人工智能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I9YFC1315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81772640)DOI:10.3760/115667-20210127-00026Problems and progress in the early screening of pancreatic cancerKong Xiangyu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Naval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Kong Xiangyu,Email:xiangy^ukongl85@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髙的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途径。

但胰腺癌发病率低,据2018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2018)显示,胰腺癌仅占所有肿瘤的2.7%,居第9位,在大众人群中进行普筛不符合经济效益比。

因此要实现胰腺癌早期筛查,一方面,需确定胰腺癌发病高危人群,从而“浓缩”筛查对象;另一方面,需改善CT等影像手段精准度,提高胰腺癌检出率。

一、什么是早期胰腺癌?早期胰腺癌,可以从大小、治疗手段和可治愈性3个不同维度进行定义。

(1)从大小的角度来讲,根据TNM分期规则,临床上一般将肿瘤最大径W2cm 的胰腺癌定义为早期(小胰腺癌)。

据统计,仅有44%的小胰腺癌局限于腌腺内,37.5%的小胰腺癌为Stage I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吕文杰(综述),邓侠兴,彭承宏(审校)[摘要]胰腺癌因临床表现隐匿及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极差。

在胰腺癌早期进行确诊能明显地改善胰腺癌预后,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胰腺癌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蛋白质组学、基因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1-102X(2008)04-0275-06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大多数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已属中晚期。

根据1995年美国国家癌症数据报告,对登记的17490例胰腺癌患者的观察,52%诊断时为Ⅳ期,手术切除率仅占14%[1]。

由于胰腺癌对放化疗敏感度不高,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有研究显示当胰腺癌直径<1cm时,病变局限于导管内皮,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而直径>1cm时,多有局部淋巴结、血管、淋巴管、神经、胰腺包膜的侵犯,术后5年生存率降为17%~41%,且术后85%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平均生存期仅15~19个月[2]。

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然而,目前尚无单一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

本文就近几年来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胰腺癌目前无明确的病因,也无较特异的及经济的早期检测方法,故预防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及监测高危人群就显得尤为重要。

吸烟和年龄是较为公认的胰腺癌危险因素。

胰腺癌与吸烟相关。

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两倍。

在吸烟者的尸检标本中可以见到胰管细胞增生性改变和核型异常,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这些改变的范围扩大[3]。

吸烟产生的烟草相关致癌物通过血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到达胰腺。

多数胰腺癌见于胰头,是因为它与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的烟草致癌物接触[4]。

停止吸烟并不能降低胰腺癌的风险,危险性持续10年以上。

约10%的胰腺癌患者在50岁以前发病[4],随着年龄的增加,胰腺癌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发生率迅速增加,80%以上的患者在60~80岁发病。

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15倍[5]。

Lowenfels等[6]发现慢性胰腺炎患者发展成胰腺癌至少需要20年。

由胰腺炎发展成胰腺癌的患者的病情较重,表现为胰腺炎的并发症多,钙化增加[7]。

由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患者可导致遗传性胰腺炎,其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50倍,终身累积风险高达30%~40%[5]。

Lowenfels等报道吸烟可以使遗传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加154倍,此外,吸烟者胰腺癌发生的平均年龄比非吸烟者早20年[8]。

糖尿病与胰腺癌相关[4],但其到底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是其结果,目前仍有争论[3,9]。

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一个早期症状,胰腺癌患者可于诊断前一年内出现糖尿病。

在剔除糖尿病病史1年患者后,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表明糖尿病是胰腺癌的一个危险因子[10]。

对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没有肥胖的健康中老年患者,突然患了糖尿病,应警惕胰腺癌发生的可能。

尽管职业暴露于致癌物长期被认为是胰腺癌的病因,但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某一特定的暴露因子能提高胰腺癌风险。

由于早期胰腺癌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凡40岁以上有较长吸烟史及高脂饮食习惯出现了上腹不适,腹痛卧重坐轻,消瘦,消化不良,突发糖尿病或结石阴性的胰腺炎反复发作都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应有针对地进行检查。

2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胰腺癌最有效的也是最经常使用的诊断方法。

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能对早期明确胰腺癌诊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B超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具有无创和廉价的优点。

对胆胰管的扩张较为敏感,可以明确梗阻部位,对淋巴结及肝转移有着与CT相似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其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7%~81%。

Tanaka等[11]报道393例患者进行定期B超检查,发现44例胰腺癌,其中41例首次检查发现,3例患者定期检查发现。

手术切除率为4019%,手术的患者中50%为0~Ⅲ期。

对于主胰管扩张与囊性变的病例进行定期超声检查可有效地发现早期胰腺癌。

但B超较为依赖操作者的主观感受,且容易受肠胀气、腹水及患者体型的影响,难以发现小于2cm的胰腺部占位。

运用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增强造影剂可大大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较有希望用于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手段之一。

术中超声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属于有创检查,用于寻找微小病灶和判断血管受累情况。

该检查通过肠系膜上静脉的属支插入导管,进入肝内门静脉后逐步退出,观察肝内至胰腺段门静脉,根据门静脉壁观察受累情况,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616%、9213%和9415%[12]。

CT是胰腺癌疑似病例首选的影像学检查而非ERCP[13]。

CT可清楚地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明确有无明显的肝脏转移、腹腔种植、淋巴结转移和腹水情况。

因ERCP术后操作遗留下的炎症反应及置入支架的伪影会使小的肿瘤在CT上显示不清,故不主张无痛性黄疸的患者于CT前行ERCP。

当然,这也有相当的争议,因为术前减黄及病理诊断亦不可或缺[14]。

超薄多层螺旋CT (MDCT)被认为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方法,扫描层面可达1125mm,通过重建技术,能对肿瘤及周围脏器进行三维重建,是目前用于早期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

研究发现在胰腺动脉期,正常胰腺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强化不明显,因此非常利于早期胰腺癌的检出[15]。

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使全胰腺在强化最显著时完成,因而肿瘤-胰腺对比强烈,小病灶易于检出。

Furukawa等[16]对22例小于2cm的早期胰腺癌进行了螺旋CT双期扫描,有21例(95%)肿瘤在动脉期明确显示。

Bronstein 等[17]报道对疑似胰腺癌患者应用MDCT进行三相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40,70s扫描),对小于2cm 的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是100%。

早期胰腺癌除了显示为低密度肿块的直接征象外,其间接征象的显示对诊断也很重要,包括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胰腺形态轮廓改变。

因肿瘤浸润性生长而导致胆胰管扩张或可继而形成潴留性囊肿的典型影像对于早期胰腺癌并非常见,受肿瘤大小及所处部位的影响,或因肿瘤突出胰腺轮廓外发展,可无肝内外胆管扩张,或仅显示轻微胰管扩张。

Tsuchiya等[18]分析了36例1cm的早期胰腺癌的CT表现,9例(26%)显示了肿块,20例(57%)在CT上仅表现为胰管扩张。

Yamaguchi等[19]报道了2例原位癌,CT无胰管扩张表现,胰尾部却发现囊性病变。

据此,囊性病变可能是早期胰腺癌的前期征象。

主胰管或分支胰管的扩张在影像学诊断胰腺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能是早期胰腺癌的唯一CT征象。

常规MRI应用于胰腺检查的初期效果并不理想,随着MR成像速度加快,图像信噪比提高,快速回波、呼吸抑制、抑脂技术等应用,其检出率日益提高。

应用脂肪抑制的平扫T1WI,可使胰腺组织的信号强度明显提高,与周围组织和低信号的肿瘤对比更佳,有利于检出胰腺肿瘤和显示胰腺的比邻关系[20]。

动态增强MRI较平扫更有优势。

由于使用对比剂,提高了胰腺-肿瘤的信号强度差异,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检出,更有利于发现1cm以内的早期胰腺癌[21]。

而有学者对比了CT和MRI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后认为MRI尤其是MRI T1抑脂序列为检测早期胰腺癌的首选方法[22]。

MRCP可显示胆胰管系统立体结构,明确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可显示91%~100%的胆管梗阻及85%~100%梗阻水平情况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95%,准确度为97%[23],有取代ERCP的趋势。

但由于空间分辨率差,胰尾部胰管及分支显示差,对胰尾部癌的早期诊断作用有限,且难于显示胰腺癌的准确分期,使其对可切除性的判定还有不足[24]。

超声内镜(EUS)是在现有的影像学方法中评价局部病变最好的方法。

胰腺癌在EUS的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轮廓不规则,近端胰管扩张。

尤其有助于鉴别胰腺囊性病变,可以排除增生性改变。

EUS最小能发现2~3mm大小的病灶,而且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和血管之间的比邻关系,其检查结果与手术探察的吻合率为85%~100%。

其另一优点为能通过细针穿刺(FNA)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EUS2FN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5%~90%,特异性为94%~100%,远高于ERCP[25],胰腺炎并发症少,安全性也较高。

因此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ERCP能同时显示主胰管、分支胰管、胆管和壶腹部,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收集胰液做细胞学检查。

其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0%~94%,特异性为50%~9413%[26]。

在主胰管远端放置气囊导管,在摄X线片时通过改变对于患者体位及加压技术可获得更清楚的胰管显影,有助于小的早期胰腺癌的诊断[27]。

通过ERCP收集胰液或对胰管进行细胞学检查,其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高,尤其是对于小肿瘤,即使是位于分支胰管的早期胰腺癌也能检查到。

细胞学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100%[28]。

同时对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 可予以鼻胆管引流或置入支架减黄,其治疗作用亦不可忽视。

经口胰管镜(POPS)在病变早期尚未阻塞胰管时可发现主胰管原位癌,可在直视下收集胰液或刷取可疑部位做细胞学检查,对胰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的可根据POPS定位。

其缺点是易漏诊位于分支胰管的原位癌。

胰管内超声(PIDUS)是在ERCP过程中置入直径2mm超声探头对胰管进行检查,可显示管内病变和邻近主胰管实质内病变;判断胰腺癌侵犯深度;显示胰腺周围的门脉系统、胆管和下腔静脉。

可发现胰管黏膜的微小病变(直径6mm)和微小浸润,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2%[29]。

但因探头无法通过因肿瘤压迫而狭窄的胰管及较高的操作要求,限制了其临床上的使用范围。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PET2CT)其原理为恶性肿瘤的葡萄糖消耗大于正常组织,故肿瘤细胞内有高于正常组织的18F标记的荧光脱氧葡萄糖(18F2FDG)聚集。

胰腺癌PET显示为胰腺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表现为高代谢灶,其敏感性较高,达85%~95%[30],但其特异性较低,对慢性胰腺炎活动期、浆液性囊腺瘤以及胰头肿块内淋巴结大量聚集,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PET不能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PET2CT虽能精确定位,但费用昂贵,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

3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传统的肿瘤标志物通常指由肿瘤组织自身合成、分泌的某些抗原、激素和酶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