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8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它具有不同的现象和 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识记)
〖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 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实际】运用此原理分析资源环境问题落实新发 展理念,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 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
•②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 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①辨证唯物论(4、5课) ⑴辨证唯 物主义 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③唯物辨证法(7-10课)
⑵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生观、价值观
(12课)
知识提要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 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探运动Leabharlann 含义究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 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 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 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D。A、B说法正确,但不 符合题干的主旨。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 有人才有意志。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识辩证别关的系关。键只词承:认静止 而 认 主否 相 义认 对 和运 静 诡动 止 辩的,论形把。而事上物学说的成不是变不论可稳同, 捉只 摸定步承 的╱╱稳平认 不绝 可健衡对 知╱不运 论动 、变而 相╱ 否 对
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本__质__的__ 、必然的、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 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 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 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 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 应排除;D项是正确选项。
赫拉克利特认为:当人第一次踏进河流时,河水虽然在流动,
河床也在变动,但毕竟是这条河流;当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时,
这条河流发生了变化,河水已不是原河水,而是新的河水河
床也发生了变化。
正确。承认运动的 绝对性。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 存在。
• 结论: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 倾向:
__稳__定___的_联系。 提示: • 固有的 即自身具有,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
丧)
• 注意:如法律、规则、定律、定理、公理等凡是人制定出来 的都不是固有的,而是可变的主观的东西,因此不是规律。
•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12
(小结)
【原 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 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不从客观实际 出发的主观主义。
•③支配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方 法 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 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 史的英雄史观。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本节内容结束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把握思维的奥妙——7、8、9 意识的作用——8、9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
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辩证关系原理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办)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拓别 展
过程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全面认识相的对运静动 止:
①②是是特征一事运永种 物动 恒不 处是的无、显 于条绝著 量件对的 变的的、运 状动 态静止、 。是特有殊条件的的运、动暂时。的、相对的 ③是构①成静事止是物一的种矛不显盾著双的方运动相,互是依运动存的,一矛种特盾殊主状次态, 方联面系的动是地中 绝位有对静运没,动有静和发中相有对生动静易,止位世的界统。上一由一;于切事相物对的静存在止和的发存展都 在,才②能只使承认各静种止事而否物认区运别动是开形来而,上学承的认不事变论物;的只相承认 对静止绝是对人运动们而正否确认相认对识静事止则物导的致基相对础主。义和诡辩论。
消除、消灭、发明、 创造、取消、制定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 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 创造等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 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 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 向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 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 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 联系 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 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特性。它概括了一切物质具体形 态的共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相对于 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等而言的。因为物质只有在运 动中才能存在,所以运动属性是物质的其他属性存在的基 础和前提。
特别提示:
(1)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2)哲学上讲的规律≠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4)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正确 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1、“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 )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存 在的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思考与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 同一条河流。”
25
深剖细析
• 3.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 (1)区别:含义不同。 • (2)联系: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 ②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的规律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③要在物质运动中把 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
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注意几种说法:
*可说认识、发现、 利用、掌握规律。
【方法论】
*不可说改变、改造、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一、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误区1:运动是物 质唯一特性
误区2:运动是物 质唯一属性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内 涵
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 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 是第一性的东西
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 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 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 区延 别
地 位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 观物质世界
是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万 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 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 恒的
联系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 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误区1: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
静止是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误区2::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两种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离开运动,物质就无法 存在。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状态,它并非绝对不动。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与方法论(识记)
〖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 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 在的。 〖方法论要求〗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和唯物 主义的运动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 义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