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增强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等效弹性矩阵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结构。
根据表2的发泡率,建立各级气泡结构的 周期性RVE模型如图5所示,其中R2级结构
模型是过渡层与中心层均适用的闭孔随机小气 泡模型,R3级结构模型是中心层沿ry平面分
布的开孔大气泡模型。
(a)R2级结构模型
(b)R3级结构模型
图5气泡结构的RVE模型 E3—411.8 MPa
2.3制品的等效弹性模量 利用C++编写的RVE模型均匀化求解
good consistency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terms of the equivalent elastic modules,valida— feasibility of the homogenization theory
ting high
based multi—layer and level modeling
作者简介:覃宇航(1990一),男,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Die and Mould Technology No.3 201 6
影响显著,通常发泡注塑制品的表层冷却凝固

引言
与传统的注塑工艺相比,微发泡注塑成型
快,发泡不明显,过渡层发泡均匀,而中心层温
度高,气泡长大明显。
本文以微发泡注塑成型的某汽车门板为研
一步分析微发泡制品的结构缺陷和优化注塑工 艺及模具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a)样品A
玻纤增强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及 制品微结构
对纤维增强注塑制品的研究表明,由于受
到注塑模具冷却以及熔体凝固产生的剪切流和 拉伸流影响,制品纤维具有分层取向。表层模 具冷却快,纤维主要受剪切流影响沿流动方向 取向;靠近中心层,拉伸流影响增强而剪切流影 响减弱,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沿垂直流动方向取 向Es-7]。微气泡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受工艺条件
工艺的成型力小、周期短、节约材料,能降低设 备功耗和模具损耗、降低制品成本口。3]。玻纤增
强的微发泡复合塑料具有高强、轻质、绝缘、耐
究对象。其中材料为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
PP—LGF20,玻纤质量分数为20%,直径16
ttm,
粒料长度10~15 mm,发泡率为45.8%。根据
热、抗腐蚀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零 部件等行业。玻纤增强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复 杂,受到模具和工艺参数的影响,其成型制品在 厚度方向上的微结构包含形态各异且分布不均
关键词:微发泡注塑;玻纤增强;均匀化理论;体积单元;等效模量 中图分类号:TG
24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equivalent elastic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ed parts
建模可以不考虑纤维,用分级结构的方法进行。 将上节纤维增强基体的3种RVE模型视为R1
级结构,则过渡层视为以R1级结构为基体,具
有随机分布闭孔气泡的R2级结构,结构分级如
图4所示。
图4 过渡层R2级结构示意图
万方数据
10
Die and Mould Technology No.3 20 1 6
同样对于中心层,分三级结构进行建模。 其中纤维增强基体为R1级结构;与过渡层相同 的小气泡部分视为R2级结构;而中心层整体视 为以R2级结构作基体,具有开孔大气泡的R3
根据分层体积比例和原始发泡率可以求得训为 45.6%,由此得出各层发泡情况见表2。
表2样条结构的分层比例与发泡率
根据表征结果,认为纤维只分布于聚合物
基体中。由注塑件纤维的取向研究认为表层纤 维与流动取向一致,过渡层纤维为平面随机取 向,中间层为空间随机取向。由样品参数计算 纤维体积分数为8%,以平均取向建立各层纤维
其中E。为表层纤维沿轴向取向的样条轴
向模量,而根据试验测得样条对应的轴向模量
为1
937
软件对各级结构进行分层求解,其中Rl级结构 的试验材料参数见表3,R2、R3级结构的求解分 别以上一级结构的求解结果作为输入参数,分 别求解表层、过渡层、中心层,可以得到各层的 弹性矩阵E曼妇。,E巳。出i刚E曼。。。
模具技术2016.No.3 文章编号:i001—4934(2016)03—0007—04

玻纤增强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等效弹性矩阵的计算
覃宇航1,吴国洪2,梅琼风1,严

(1.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2.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摘 东莞
523460)
要:玻纤增强发泡注塑的复杂工艺导致其注塑制品在厚度方向上微结构明显分
a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fiber orienta-
tion,shape and size of micro bubbles.For different layer and level,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s(RVEs)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elastic property was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维取向和气泡形态微结构,从而为制备具有局 部增强或特定力学取向的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
MPa
0 206.51
0 0
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0 0
232.98


结论
成3层:表层、过渡层和芯层,对注塑制品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针对各层的纤维取向、 气泡大小和形状,按照均匀化理论,建立了分层和分级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
ative Volume
Element,RVE)模型,并通过C++编程实现对RVE模型的等效弹性力
学性能的均匀化求解。对玻纤增强汽车门板发泡件进行的等效弹性力学分析结果显 示,均匀化求解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分层和分级建立的均匀化理论模型具有 较高的工程适用性,为进一步预测纤维增强微发泡注塑件的其他力学性能,优化微发 泡注塑工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小气泡结构,与过渡层相似,发泡率也设为训。
关系,依据渐进展开及周期性原理对控制方程
进行数学变换,推导出基于周期性RVE模型的
均匀化的等效材料参数的求解方程[8‘1 0|,进一步
即可计算RVE模型的等效弹性模量。根据该
求解方程编制了C++程序,用于计算周期性
RVE模型的等效弹性模量。 2.1纤维分层RVE模型
RVE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表层纤维视为连续,
过渡层和中心层纤维断裂为短纤维,以长径比 100:16进行建模,图中.r为流动方向,2为厚 基于上述表征结论和结构特点,本文对试 度方向。
(a)表层
(b)过渡层
(C)中心层
图3各层纤维分布的RVE模型
2.2气泡分层RVE模型 由于纤维只分布于基体中,因此对气泡的
molding;glass
theory;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equivalent elastic modulus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5151,51105334);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
(20100073120058)。
Bo
QIN Yu-hang,WU Guo-hong,MEI Qiong-feng,YAN
Abstract:The fiber reinforced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ed plastic part consists of three
obvious laminar structures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which affects its mechanics properties very much.Surface,transition and center layers
be used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metho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his method
ca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microcellular
can
injection
molded plastic parts and

微结构RVE建模与等效弹性模量
通过分析纤维增强微发泡注塑件的微结构
特点,本文采用均匀化理论建立分层多级结构
的RVE模型对弹性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均匀化理论通过引入小参量建立宏、细观坐标 为了对分层的气泡结构进行准确建模,对 各层的发泡率进行估算如下:表层发泡不明显, 假设发泡率为0;过渡层为小气泡结构,设发泡 率为训;中心层有“并孔”大气泡,经统计测量大 气泡约占中心层体积的三分之二,余下体积为
模量E。最高,主要贡献来自于表层和过渡层的 纤维取向,说明纤维对等效模量的影响较大。 在发泡制品中,模量降低主要是受发泡率和气 根据各分层的厚度,以z轴方向为熔体流 动方向,对整体结构进行层合建模,并将前述的
分层求解结果作为输入材料参数,求解得到样 条最终的均匀化刚度矩阵E曼。。Ie.
E。H。。l。一 『-2 162.4 385.09 158.15 0
0 0
泡结构的影响,根据本文的求解计算发现,对于 中心层具有开孔大气泡的发泡制品,厚度方向
的力学性能会明显下降。本文的预测方法可以 实现对复杂结构的性能预测,通过分析,改进模 具结构、调整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获得特定纤
385.1 1 146.5 155.17
0 0 0
158.15 155.17 438.33
图2样条截面微观结构 (b)样品|j
可以看到沿样条厚度2方向结构有明显的 分层特点,将其结构分为3层:表层、过渡层、中
万方数据
模具技术2016.No.3

心层。通过对多组样品进行统计测量,得到各 分层平均厚度见表l,样条整体厚度为3.5
表l样条结构分层厚度 mm。
验样条结构进行RVE建模和弹性力学求解。
computed using the C++code according to the homogenization theory.Numerical result of glass fiber reinf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rced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ed automobile door plank specimen shows
表3表层玻纤增强PP的RVE模型均匀化所用材料参数
MPa,误差3.6%,可见均匀化求解结
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说明通过合理建模,均匀 化理论对玻纤增强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求解具 有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工程可行性。 根据本文的求解结果,对比样条3个方向
的均匀化等效弹性模量,发现纤维增强微发泡 注塑样条具有明显的力学各向异性,其中轴向
匀的气泡和玻纤,表现为明显的3层微结构。 这种3层微结构本质上决定了注塑制品的性
注塑流动方向分别选取相互垂直的A、B两组样
条进行测试分析,尺寸规格为80
×3.5 mmX 10 mm
mm,如图1所示。其中样条A的长度方
向与表层玻纤方向垂直,样条B的长度方向与
表皮层玻纤方向平行。
能,为生产符合性能要求的微发泡注塑制品,有
指定试样横向截面为观察面,用ZEISS金 相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
能够对多尺度结构进行求解。近几年的研究表
明均匀化理论已经能广泛应用于复杂特征结构 性能预测和拓扑优化等[4弓],然而其在纤维增强 微发泡注塑制品的力学研究方面应用很少。本 文根据均匀化理论,运用多级分层建立的单元 模型对纤维增强微发泡注塑制品的力学性能进 行预测,研究制品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关 系,验证均匀化建模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并为进
必要研究这种3层微结构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使得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利于获得所需要的玻 纤和微气泡分布形态。 玻纤增强的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为典型的 多相体系复合材料结构,其力学性能难以预测。 均匀化理论通过建立具有周期性的代表性体积
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 图1样条的取样位置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icrocellular foam
injection
fiber
mold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reinforcement;homogenization
Keywords:microcellular
inj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