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营养物质释放的相关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旨在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主要内容。

以下是《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太湖作为中国最大淡水湖泊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然而,由于近年来在太湖周边进行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底泥是太湖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盐,对太湖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影响。

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我们将从实测数据出发,分析不同流速条件下太湖河道底泥的泥沙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流速对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释放规律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第三部分是对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的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的探索,我们将尝试揭示流速对太湖底泥释放行为的规律,为太湖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太湖底泥的释放规律,为太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为其他湖泊或水体地区的底泥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概述了本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另外,还简述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分别是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以及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的综合分析。

每个章节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结果与分析三个小节,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研究

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研究

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研究海洋底栖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分解作用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引言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其分解过程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海洋底栖生物通过其丰富多样的群落和多样性的分解机制,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机制海洋底栖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和分解过程。

首先,它们通过摄食作用将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摄入并进行消化。

其次,海洋底栖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摄入的有机质氧化释放能量。

同时,海洋底栖生物还通过排泄作用将有机质和营养物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供其他生物利用。

三、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效率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分解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底栖生物,如蠕虫和甲壳类动物,对有机质有较高的分解效率。

其次,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含量,也会影响分解效率。

高温和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底栖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最后,沉积物的有机质质量和组成对分解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分解的生态意义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底栖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物质,为周围生物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

其次,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最后,底栖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影响海洋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海洋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分解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不同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分解效率的比较研究还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其次,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在不同生境和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_叶华香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_叶华香

定,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碳-氮、碳-磷的耦
合关系,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TOC、TN 及 TP 的平均值分别为 21 047.2、1 961.9 和
404.4 mg· kg-1,含量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
营养盐含量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TOC 和 TN 高值区位于西南,TP 的高值区位于东
2 178.3 101 300.0 21 047.2 19 137.9
90.9
0.56 0.62
174.8 10 085.0
1 961.9
1 832.7
93.4
1.13 0.83
204.3
1 100.0
404.4173.24 Nhomakorabea.81.47 0.87
(mg· kg-1) 分布状态 平方根正态 平方根正态 对数正态
研究区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乌梁素海 长寿湖 天目湖 青海湖
程海 天鹅湖
表 2 其它研究区表层沉积物 TOC、TN 和 TP 含量平均值
Table 2 Mean TOC, TN and TP in sediments of other aeras
TOC
TN
TP
7 390.3
859.7
560.5
12 297.9
扎龙湿地是一个具有生态价值、经济效益、科研意义、旅游等功能的湿地自然保护 区。但随工农业污水排放、水利工程修建、水陆交错带垦殖以及过度的土地开发利用 等,扎龙湿地出现面积迅速萎缩、植被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急剧下降及水体富营 养化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扎龙湿地沉积物营养盐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以扎龙湿地 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 (TOC)、总磷 (TN) 和总氮 (TP) 含量进行测定,基于 GIS 地统计分析模块,分析营养 盐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按生态毒性效应制定的沉积物质 量评价指南以及扎龙湿地深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均值为背景参照值,评价扎龙湿地表层沉 积物中营养盐的污染水平和富集特征,并将污染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碳氮、碳-磷的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本研究为了解和掌握扎龙湿地的富营养化内源污染 状况、制定和实施扎龙湿地富营养化的防治和修复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土壤 (Soils), 2004, 36 (1): 12~15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高 丽 杨 浩 周健民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摘 要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

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 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

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释放;间隙水扩散;释放机制中图分类号 X524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

不少湖泊调查资料表明,当入湖营养盐减少或完全截污后,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作用仍会使水质继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出现“水华”[1、2]。

P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3],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对水体的营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P的释放行为对于湖泊水质的治理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是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和输送的重要途径,对于浅水湖泊而言,来自各种途径的营养物,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释放作用,其中一部分沉积于湖泊底部,成为湖体营养物的内负荷。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风力和湖流引起湖泊底部沉积物的扰动使沉积物处于再悬浮状态,这种再悬浮状态会强烈的影响P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再分配,部分营养元素可从沉积物中向上层水体释放,使水体营养负荷增加[4]。

P在沉积物-水界面循环受溶解释放以及间隙水扩散两个过程的控制。

1 P的释放 沉积物P的释放涉及到的过程有解吸附、分解、配位体交换以及酶水解作用。

当沉积物中P以可溶无机P形式存在时,可通过扩散、风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生物扰动以及平流(如气体沸腾)等方式进入上覆水体[5]。

影响沉积物P释放的因子很多,现概括如下:1.1 沉积物中P含量和形态沉积物中P的结合态及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控制沉积物P迁移和释放的一个主要因子,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P释放的一个热点。

南盘江沉积物pH值和有机质的分析

南盘江沉积物pH值和有机质的分析

南盘江沉积物pH值和有机质的分析作者:张香群黄茜蕊邹鲤岭向云刚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指出了南盘江是珠江的源头,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济的重要源泉。

针对南盘江沉积物的pH值和有机质,在南盘江设置12个取样点取样进行了实验,并对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南盘江的沉积物主要偏碱性,南盘江采样点范围内的沿程上,pH值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

南盘江顺流而下的沿程上采样点范围内,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

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61.65 g/kg,最小值为9.72 g/kg。

南盘江沉积物的有机质和pH值成负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65的显著相关。

关键词:南盘江;沉积物;有机质;pH值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09031引言沉积物既能成为水体污染物的汇,又可能是水体污染物的源,其中,沉积物有机质的时空分布及其赋存特征对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1~5]。

由沉积物造成的污染是造成水体内污染源的最重要组成。

湖泊沉积物是流域地表物质运移的主要宿体,不仅记载了流域气候环境变迁的丰富信息[6~9],还解译蕴藏的区域温度、降水和植被等环境信息。

湖泊沉积物能够反映区域气候环境变化。

笔者结合沉积物中有机指标的环境意义的探讨,揭示了南盘江沉积物中有机质所蕴含的环境信息。

因此,选择南盘江沉积物为样本,对南盘江沉积物的有机质和pH值分布规律、污染程度、相关性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以期为南盘江的保护治理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资料。

2研究区概况南盘江,古代称温水或盘江,珠江流域干流西江干流河段。

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是珠江的源头河段。

南盘江位于东经102°10′~106°10′,北纬23°04′~26°00′,西北部与金沙江和乌江的分水岭乌蒙山脉,东北与北盘江为邻,南部与郁江的分水岭为都阳山脉,西南与红河的分水岭为横断山脉。

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

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

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沉积物是指通过水流、风力或其他力量在地表或水体底部沉积下来的岩石、矿物质、有机质等物质。

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来源可以通过物源分析来解读,这对于研究沉积环境以及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物源分析是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化学元素、沉积结构等特征,来确定其物质来源。

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物源分析,比如矿物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关于沉积物物源的定量或定性信息,帮助科学家了解沉积物的起源、运输和沉积过程。

首先,矿物学分析是常见的物源分析方法之一。

不同物质来源的沉积物中矿物的种类和比例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河流携带的沉积物通常含有较多的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而由冰川带来的沉积物则富含碎屑岩石碎片。

通过对沉积物中矿物的鉴定和计数,可以初步判断沉积物的物源类型,进而推测沉积环境的变化。

其次,地球化学分析也是重要的物源分析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元素组成和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确定其物源类型。

不同物质来源的沉积物中常含有不同的元素组成特征。

例如,来自陆地的沉积物通常富含铁、铝等元素;而来自海洋的沉积物则富含钙、镁等元素。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沉积环境的物质来源和变化过程。

此外,同位素分析是物源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质量的原子,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质来源的沉积物中同位素的比值,来确定其物质来源。

不同物质来源的沉积物中同位素比值常常有较大差异,通过对沉积物中同位素的分析,可以判断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演化过程。

例如,利用氧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沉积物中的水来源是来自海洋、湖泊还是降水。

总的来说,沉积物物源分析是研究沉积环境演化和地质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比值等信息,可以了解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运输过程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

这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变迁、环境演化以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

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

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朱林;汪院生;邓建才;张洪梅;刘鑫【摘要】通过对长荡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及含水率的测定,结合统计分析手段,探讨其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 的质量比、TOC含量及含水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47~10.80 g/kg、0.57~1.83 g/kg、0.66%~4.21%和41.71%~75.78%,其均值分别为6.86 g/kg、1.19 g/kg、1.73%和60.48%,且均呈湖周高、湖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TN、TP和含水率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TOC与TN、TP和含水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TN、TP及TOC富集系数分别在0.7~2.0、0.6~2.0和0.4~2.5内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1.3、1.3、1.0;污染指数分别在6.3~19.6、1.0~3.1和0.7~4.2内变化,其平均值分别为12.5、2.0和1.7;长荡湖表层沉积物的氮素水平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且磷、有机碳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By determining the nutrient and water contents in surface sediment in different region of Changdang Lake, combin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 ranged from 3.47 to 10.80 g/kg for TN, from 0.57 to 1.83 g/kg for TP, from 0.66% to 4.21% for TOC, from 41.71% to 75.78% for water, with an average of 6.86 g/kg, 1.19 g/kg, 1.73% and 60.48%, respectively, which all ha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 content in surrounding and low in central in the lake.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water content, while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water content.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varied from 0.7 to 2.0 for total nitrogen, from 0.6 to 2.0 for total phosphorus and from 0.4 to 2.5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with an average of 1.3, 1.3, 1.0, respectively.And that pollution index varied from 6.3 to 19.6 for total nitrogen, from 1.0 to 3.1 for total phosphorus and from 0.7 to 4.2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with the average of 12.5, 2.0 and 1.7,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nitrogen level was in heavily polluted state and Changdang Lake was under a certain level of pollution of phosphorus, organic carb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135-140)【关键词】长荡湖;表层沉积物;TN;TP;TOC;污染特征;空间分布【作者】朱林;汪院生;邓建才;张洪梅;刘鑫【作者单位】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8;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2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成为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1],其根本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浓度过高,超出水体生物生长需求[2]。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磷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是磷的过量输入和堆积在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此外,磷还会通过沉积物中的磷酸盐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磷/Si复合物,难以被水体生物直接利用。

然而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循环和释放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清楚。

在湖泊沉积物中,研究表明存在磷化氢,这种有毒气体的释放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对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过程及其产生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认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湖泊环保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二、研究内容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规律:通过野外实验,建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规律模型,探究磷化氢的释放量与因素之间的关系。

2. 磷化氢的生成机制:分析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生成机制,探究影响磷化氢生成的关键因素,如有机物的种类、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况等。

3. 磷化氢的控制技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控制技术和策略,为湖泊环保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1. 野外实验:在不同湖泊沉积物中设置磷化氢释放采样装置,采集磷化氢的释放数据,建立释放规律模型。

2. 室内实验:利用湖泊沉积物,通过不同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或通过添加不同化合物来模拟湖泊中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探究磷化氢的生成机制。

3. 数据处理: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如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

四、预期成果1.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规律和释放量的预测模型。

2.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生成机制的探究,为湖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3. 基于研究成果,提出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控制策略和技术,为湖泊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所探讨的内容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研究方法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本研究将采用不同湖泊沉积物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和引入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的达成。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摘要: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是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滇池为例,系统地探讨了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揭示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来源和表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原湖泊的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1. 引言高原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为了解湖泊的演化和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信息。

滇池作为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是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研究其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对于湖泊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滇池有机碳和氮的来源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有多种来源,主要包括湖泊生产力和外源输入。

湖泊生产力是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重要来源,其中包括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湖底藻类和浮游动物。

这些有机碳和氮通过生物的死亡和泥沙的沉积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外源输入是指农田和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碳和氮通过径流等途径输入湖泊,造成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增加。

3.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表征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其中,有机碳可以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光解和热解等方法进行表征。

有机碳含量是最常用的表征方法之一,其可以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体积,但不能确定有机碳的来源。

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可以通过测量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比例,进一步确定有机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氮的表征方法与有机碳类似,主要包括氮含量、氮同位素比值和氮同位素分馏等方法。

4.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湖泊生产力、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在湖水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有机碳和氮通过湖泊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气候变化会影响湖泊的水温、水位和水文特征,从而影响湖泊中有机碳和氮的形成和储量变化。

海洋沉积物特征分析与环境影响研究

海洋沉积物特征分析与环境影响研究

海洋沉积物特征分析与环境影响研究海洋,这一占据地球表面约 71%的广阔领域,蕴藏着无尽的奥秘。

其中,海洋沉积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地球的演化历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一方面,陆地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作用,其碎屑物质被河流、风等搬运至海洋,并逐渐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生物残骸、化学沉淀以及火山喷发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沉积物。

这些来源不同的物质在海洋中相互混合、沉积,形成了具有复杂特征的海洋沉积物。

从物理特征来看,海洋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和分选性等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近岸区域,由于受到河流输入和波浪、潮汐的强烈作用,沉积物颗粒通常较粗,分选性较差。

而在深海区域,沉积物颗粒往往较细,分选性较好。

颗粒的形状也会受到搬运过程和沉积环境的影响,例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搬运,颗粒可能会变得更加圆润。

化学特征方面,海洋沉积物包含了丰富的化学成分。

其中,常见的有硅、铝、铁、钙、镁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在不同的海域和沉积环境中有所不同。

例如,在富含碳酸盐的海域,钙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在受到陆源输入影响较大的区域,硅和铝的含量可能会增加。

此外,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化学特征指标。

有机物的来源主要包括海洋生物的残骸和分泌物,其含量和组成可以反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环境状况。

海洋沉积物的生物特征同样不容忽视。

在沉积物中,常常可以发现各种海洋生物的化石、遗迹以及活体生物。

这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在浅海区域,由于光照和营养物质充足,生物多样性较高,沉积物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贝壳、珊瑚等生物残骸。

而在深海的黑暗环境中,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可能存在一些特殊适应环境的微生物和底栖生物。

海洋沉积物的特征不仅反映了其形成过程和沉积环境,还对海洋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海洋沉积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的水质。

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释放到海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地球上的沉积物扮演着记录地质历史和探索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角色。

其中,微量元素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在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其分布、来源和影响。

一、微量元素的分布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中,包括海洋沉积物、湖泊沉积物以及河流沉积物。

这些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溶解态、胶体态和颗粒态。

其中,溶解态的微量元素更容易被生物吸收和转运,胶体态的微量元素则容易随着水流迁移和沉积,而颗粒态的微量元素则随着颗粒的沉积而固定在沉积物矩阵中。

二、微量元素的来源微量元素可以来自多种源头,包括地壳、大气、河流和生物活动。

地壳是微量元素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矿物。

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则来自于大气沉降和火山喷发等过程。

河流水体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母岩的风化和溶解过程,随着河流的流动被携带到海洋中。

此外,生物活动也是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生物体能够吸收和富集微量元素,并通过死亡和沉降进入沉积物中。

三、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存在不仅受到来源的影响,还受到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地球化学过程包括沉积作用、迁移和转化。

沉积作用是指微量元素从水体中转移到沉积物中的过程,其中包括颗粒沉降、随水流迁移和生物富集等过程。

迁移是指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再循环过程,受到水体和岩石的影响。

转化是指微量元素在沉积物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包括溶解和复合物形成等。

四、微量元素的环境影响微量元素的存在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微量元素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重金属微量元素污染会引起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微量元素也可以作为环境指示物用于环境变化的研究。

例如,微量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分布可以用于解释古环境变化和气候演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其分布、来源和地球化学过程的特点。

湖泊沉积物中氮磷源—汇现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氮磷源—汇现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氮磷源—汇现象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杨赵【摘要】沉积物中氮磷是湖泊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内源污染日益受到重视.相对湖泊上覆水而言,沉积物既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源,存在源-汇转换现象.文章就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pH、氮磷元素形态、生物及风浪等因素对湖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室内模拟研究较多,野外原位研究较少;单项因子研究较多,多因子交互作用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不能有效指导内源治理.【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7(036)0z1【总页数】5页(P16-19,29)【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内源;氮磷释放;源-汇【作者】杨赵【作者单位】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近年来富营养化湖泊点源及非点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湖泊水质并未明显好转,使得内源问题日益凸显。

在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实践中,一般认为当外源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将成为上覆水氮磷主要的来源。

湖泊内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

一方面进入湖泊的污染物随泥沙沉积于水体底部形成沉积物,是湖泊及其流域中营养盐及其它污染物的重要归宿和蓄积库,成为湖泊污染物的汇。

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蕴藏的营养盐可以向上覆水体释放,成为内源。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湖泊在一年中至少经历一次沉积物的源-汇转换过程[1]。

源-汇转换现象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湖泊沉积物氮磷释放影响因素进行小结,以期为科学有效地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提供参考。

沉积物潜在释放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湖泊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改变。

在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风险的研究中,沉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其含量和地球化学形态)是影响沉积物中氮磷营养要素迁移、转化以及生态效应的重要参数,同时沉积物蓄积的氮磷等养分元素向上覆水释放还受生物(藻类、水草、底栖动物)和水文气象因子的影响[2]。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内源性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内源性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分析
目前 淡水 湖泊 外 源性 污染 物 已经得 到有 效的 控制 , 内源性 污 染 物成 为 湖 泊水 体 功 能 化过 程 中 富营养
化 的一个 关键 因素 ] 内源性 污 染物 主要 是湖泊 沉 积物所 释 放 的含 氮 、 、 机 质等 营养 因 素 的物质 , . 磷 有 内源
氮、 、 磷 有机质 负 荷具 有影 响面 积 大 、 用时 间长 的特 点 , 削减 外源 污染 负荷 后 , 作 是 水体 中的氮 、 的主要 来 磷
文 章 编 号 :622 7 (0 0 0—0 70 1 7 —4 7 2 1 ) 2 0 0 —3
湖 泊 富 营 养 化 过 程 中 内源 性 营 养 盐 释 放 规 律 的分 析
黄传灵 , 魏 翔
( 徽 工 程 大 学 生 物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 徽 芜 湖 2 1 0 ) 安 安 4 0 0
圈 里垂! 登放量随 p 垫 H值增大而增大, 碱性条件利于沉积物中总磷的释放. 这是因为水体偏碱性
收 稿 日期 : 0 9 5)男 , 徽 舒 城 人 , 士 研究 生 . 18 一 , 安 硕 通讯作者 : 魏 翔 ( 90 )男 。 徽 铜 陵 人 , 士 , 导 . 17一, 安 博 硕
第 2 卷 第 2期 5 21 0 0年 6月
安 徽 工 程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u nl f h i ies y f c n lg n c n e o ra o An u Unv ri h oo yadS i c t o Te e
VOI Z . 5.NO. Z Ju n., 0 2 09
摘 要 : 过 采 集 3 典 型 营 养 级 别 湖 泊 沉 积 物 , 其 营养 盐 的 释 放 规 律 进 行 研 究 . 果 表 明 : 碱 性 条 件 下 , 通 种 对 结 在 富

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和分布

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和分布

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和分布沉积物是地球地表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岩石,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

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其中碳酸钙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碳酸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矿物质,而其含量和分布对于地球的气候研究、生态学研究以及工业应用都非常重要。

碳酸钙含量的影响因素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沉积物组分,其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水体化学条件、生物作用和气候条件。

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中,碳酸钙含量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首先,水体化学条件是影响碳酸钙含量和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水体中,高碳酸盐含量会促进碳酸盐的形成,而水体pH的降低则会削弱碳酸盐的形成。

海洋中碳酸盐的形成受到海洋的盐度、温度和化学物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于海洋中碳酸盐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次,生物作用也是影响碳酸钙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珊瑚和其他微生物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来促进碳酸钙的形成。

此外,生物也可以在其骨骼和贝壳中沉积碳酸盐,从而增加碳酸钙的含量。

最后,气候条件也会对碳酸钙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尤其是温度。

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海洋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了碳酸钙含量的增加。

碳酸钙的分布与应用碳酸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地球表面的矿物质,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碳酸钙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在建筑材料、化学品、造纸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其次,碳酸钙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某些矿区中,人们可以通过回收沉积物中的碳酸钙来获得经济效益,并减少环境污染。

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沉积岩的研究也具有极大的价值。

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和分布,可以了解到地球的环境演变历史,以及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基本过程。

同时,研究沉积岩也可以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参考。

因为在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地质化探技术可以发现沉积岩层位上的碳酸盐。

这些层位的发现对于确立油气藏的分布和可开采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环境中营养盐的来源与释放

海洋环境中营养盐的来源与释放

海洋环境中营养盐的来源与释放海洋环境中的营养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境中营养盐的来源与释放途径,并对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营养盐的来源1. 自然过程海洋中的营养盐主要来自自然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的作用。

例如,海水中的溶解氧可通过气体交换过程从大气中吸收而得。

此外,海洋中的雨水、河流等也会带入了丰富的营养盐,其中包括氮、磷、硅等物质。

2. 生物活动海洋生物通过生物作用释放出大量的营养盐。

例如,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并释放出氧气。

同时,它们也会通过排放废物的方式释放出含有营养盐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有助于维持海洋中的营养循环。

二、营养盐的释放途径1. 海洋流动海洋流动是海洋中营养盐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的海洋流动方式会影响营养盐在海洋中的分布和输送。

例如,上升流在将底层富含营养盐的水体带到表层的同时,也带来了海底的沉积物,其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盐。

2. 沉积物分解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会在缺氧环境中分解释放出营养盐。

这一过程被称为腐败作用。

特别是在海洋底层的深水沉积物中,腐败作用相对较强,释放的营养盐可以滋养海洋中的生物。

三、营养盐的影响与应用1. 生物生长与物种丰富度营养盐的存在与释放对于海洋中的生物生长和物种丰富度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营养盐含量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供食物链的底层支持。

然而,过量的营养盐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赤潮等有害现象,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渔业与海洋经济海洋中的营养盐对于渔业和海洋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

适度的营养盐含量有助于维持渔业资源的丰富度,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海洋中的营养盐还可以应用于海洋养殖业,提高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养殖海洋生物的产量。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中的营养盐来源多样,包括自然过程和生物活动。

海洋流动和沉积物分解是营养盐释放的重要途径。

营养盐的存在和释放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渔业资源及海洋经济等具有重要影响。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研究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研究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研究在地球的海洋地壳表面,深海沉积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进行研究。

一、深海沉积物的概述深海沉积物是由陆地携带的颗粒物质、有机质和其他成分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

它们主要来源于陆地的河流输入、生物残骸、火山喷发等。

深海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海洋底部,地质年代可以追溯到上亿年前,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记录。

二、有机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来源有机碳是深海沉积物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主要来源于陆地输入的有机物、海洋生物的遗体和粪便等。

陆地输入的有机物经由河流或大气降水进入海洋,最终被沉积于深海底部。

海洋生物的遗体和粪便也会沉积至海底,形成深海沉积物。

三、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储量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巨大。

根据研究显示,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量远远超过全球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总有机碳储量。

这主要归因于陆地生物在进入海洋后的沉积、再分配等。

四、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因素有机碳在深海沉积物中的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陆地输入的有机物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

其次,海洋环境条件如氧含量、溶解氧水平等也会对有机碳的沉积产生影响。

此外,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速率等因素也会对有机碳的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五、对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科学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包括取样分析、沉积物物理性质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沉积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来源等。

六、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意义和应用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对于了解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碳的储存与释放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系统。

通过研究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储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七、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领域。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

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湖泊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围绕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展开,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探讨湖泊沉积物中碳的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记录的重要性。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的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大气沉降、流域土壤侵蚀和湖泊生物。

其中,大气沉降是湖泊沉积物中碳的重要来源,包括二氧化碳、有机碳等。

流域土壤侵蚀将陆地表面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带入湖泊,也是湖泊沉积物中碳的重要来源之一。

湖泊生物通过生物量和分泌物向湖泊中释放碳,同样对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含量产生影响。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

全球变暖导致湖泊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促进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影响湖泊沉积物中碳的含量。

环境污染也是影响湖泊沉积物中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对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含量产生影响。

湖泊水质的变化也会对沉积物中碳的含量产生影响,例如水体中营养盐的增加会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沉积物中碳的含量。

湖泊现代沉积物中的碳环境记录对于探究湖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的环境记录可以指示湖泊水体的营养状况,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质的溶解都会受到水体营养盐的影响。

碳的环境记录可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例如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流域土壤侵蚀等。

碳的环境记录还可以用于推断湖泊历史时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为古气候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针对湖泊现代沉积物碳环境记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采集湖泊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同位素组成等参数,来探究湖泊沉积物中碳的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记录。

研究发现,不同湖泊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和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研究者们还利用碳的环境记录来反演过去数百年来湖泊环境的变化趋势。

沉积物特征与生态影响分析

沉积物特征与生态影响分析

沉积物特征与生态影响分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广袤的海洋、奔腾的河流,还是宁静的湖泊,其底部都沉淀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统称为沉积物。

沉积物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积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特征,并且对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沉积物的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是其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等。

颗粒大小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可以从微小的黏土颗粒到较大的沙砾甚至石块不等。

较小的颗粒往往更容易被水流携带和运输,而较大的颗粒则更容易沉淀在靠近源头的地方。

颗粒的形状也会影响其沉积的方式和位置,例如,圆润的颗粒可能在水流中移动得更远,而棱角分明的颗粒则可能更容易沉积下来。

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它们可能包含各种矿物质、有机物以及微量的金属元素。

这些化学物质的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和侵蚀,有的则来自于生物的遗体和排泄物。

例如,海洋沉积物中常常富含钙、镁等矿物质,而湖泊沉积物中则可能含有更多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

沉积物的来源也是其特征之一。

它们可以来自于陆地的侵蚀、河流的搬运、大气的沉降以及海洋生物的活动等。

陆地的侵蚀会将土壤和岩石颗粒带入水体,河流则将这些物质进一步搬运到更远的地方。

大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也可能最终沉积在水体底部。

海洋中的生物,如贝类和珊瑚,它们的骨骼和外壳在死亡后也会成为沉积物的一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沉积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沉积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例如,在河流和海洋的底部,一些底栖生物如螃蟹、贝类和蠕虫等,会在沉积物中挖掘洞穴或者寻找食物。

沉积物中的微小孔隙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这些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沉积物也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当沉积物的积累速度过快或者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产生影响。

此外,如果沉积物中含有过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在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

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以咸宁市西凉湖为例

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以咸宁市西凉湖为例

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以咸宁市西凉湖为例刘飞 夏国平 胡斌 李治刚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湖北 咸宁 430074摘 要 2021年1月项目组在咸宁市西凉湖采集了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共计104件。

根据测试分析数据,采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制定的有机污染评价标准和综合污染程度法进行了营养化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西凉湖沉积物总氮TN和总磷TP较高,沉积物所带来的水体营养化风险不可忽略。

关键词 西凉湖;沉积物;营养化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Evaluation of Sediment Nutrients --Example of Xiliang Lake in Xianning City Liu Fei, Xia Guo-ping, Hu Bin, Li Zhi-gangThe Four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Geological Bureau, Xianning 430074, Hube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January 2021, the project team hascollected a total of 104 sediment surface and deep samples in Xiliang Lakeof Xianning City. According to the test analysis data, the nutrication evaluation is performed using organic pollu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of Ontario in Canada with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degree metho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of the sediments in Xiliang Lake are high, and the risk of water nutrication caused by the sediment could not be ignored.Key words Xiliang Lake; sediment; nutrication引言西凉湖是湖北省咸宁市最大湖泊,湖北省第5大湖泊,面积约80km2,呈一个巨大的“人”字形,为嘉鱼县、咸安区、赤壁市3个县市共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外源污染通过截污的方式控制后,城市湖泊 底泥释放产生的内源污染仍然可能造成水体的严重 富营养化,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将成为湖泊富营养化
万方数据
第25卷第4期
沙茜等沉积物中营养物质释放的相关分析研究

的主导因子[2].大多数城市湖泊是浅水湖泊,底泥的 扰动及交换非常强烈.导致底泥与上覆水之间营养 物质的迁移转化更加频繁,并且沉积物一水界面的迁 移转化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庙湖底泥污染严 重.N.P沉积量大,故本文选择研究庙湖地区环境因 子和叶绿素a(Chl a)与内源污染N,P的相关关系, 可以对城市湖泊的底泥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湖水采样设备:麻绳、玻璃采样器1个、BOD5采 样瓶2个、5L塑料壶2个和大塑料桶1个。
底泥采样器:麻绳、底泥采样实验一体化装置 12个(用10备2)。
实验一体化装置f3j见图1。
1采样桶体;2.螺栓;3.碟阀体;4阀门;5钳夹架;6.操纵杆;7.联接头;8.手枘;9. 排水口;10.密封圈;ll箍圈;12.钳夹脚;13.底板;14,搅拌;15.上盖板;16.低速 电机;】7.探测头;18.上覆水;19.底泥及沉积物
O 引言
城市湖泊是指位于大中城市城区或近郊的湖 泊,近年来由于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再 加上城市湖泊对人们的生活及饮用水都造成极大的
收稿日期:2叭2—05—17 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局“城市湖泊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体修复影响
研究及示范”:武汉大学长江中游地区水环境研究与数据共 享平台. 作者简介:沙 茜(1968一),女,江苏南京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目前主 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通讯作者:张维昊,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珂:zha“gwh@whu.edu.cn.
影响,所以对城市湖泊的研究越来越多。 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面积33
km2.容积1.24亿m3,平均深度2.48 m,最大深度 4.66 m,岸线全长11.5 km。庙湖是东湖的9个子湖 之一。它位于东湖南部。南端紧邻珞喻路,面积1.8 km2,现分为官桥湖和小庙湖2部分。虽然进行了沿 岸截污及修复工程,但是庙湖水质仍然为劣V类[1]。 因此,本文选择庙湖水域为研究水体。
第25卷第4期
2012年8月
环境科技
Environme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01.25 No.4 Aug.2012
沉积物中营养物质释放的相关分析研究
沙 茜1, 周帆琦2, 孙 燕2, 何 君1, 黄 婧1, 杨弯弯2, 张维昊2
f1.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430015;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9)
(GB 6920—86)玻璃电极法 丙酮抽提法
1.3.3数据统计方法 利用SPSS for Windows 13.0计算统计数据的
相关系数,分析庙湖地区Chl a及环境因子对氮磷 营养盐释放和高锰酸盐指数(COD地)的相关性,并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 上覆水中营养物质与Chl a的相关分析 Chl a是大多数浮游植物的主要光合色素,所以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release of nutrients (nitmgen and phosphoms),envimnmental factors and chlorophyU—a,1abomtory simulation was caITied out to invest唔ate the impact of envimnmental change on the release of
升高对Chl a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同时发现P是该湖藻类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通过环境因子与上覆水中营养
物质的相关分析发现:温度对于营养元素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P营养盐的释放速率加快;
而D0和DH值对营养元素释放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东湖:沉积物;上覆水: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X7
图1 实验一体化装置
1.3研冤方法 1.3.1 实验方法一正交实验设计
影响底泥释放的因素很多【4],本研究选取温度, D0,pH值作为扰动因子,通过对照实验考查环境因 子对沉积物再悬浮及污染物释放过程的影响;同时 检测上覆水中N,P含量和有机质的含量与特性,确 定不同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N,P向上覆水输移过 程的影响。
YANG Wan—wan2, ZHANG Wei—ha02
(1.Wuhan EnvironmentaJ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15, China; 2.Wuhan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Envimnmental Institute,Wuhan 430079, China)
摘 要: 为研究N,P营养盐的释放与环境因子、叶绿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
湖子湖底泥释放的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通过chl a与上覆水中营养物质的相关分
析,发现Chl a与TP、溶解性磷(DTP)呈显著的负相关,与TN呈负相关,说明对此污染严重的城市湖泊而言,N,P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29(2012)04—0006—03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release of nutrients in lake sediments
SHA Qianl, ZHOU Fan—qi2, SUN Yan2, HE Junl, HUANG Jin91,
DTP
c0D‰
—n 31 5
—0 Rq6}} 一n qnl 8 0 275
注:”显著性水平为0.0l,+显著性水平为O.05。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hl a与TP.DTP呈极显 著的负相关,与TN呈负相关。这说明N,P的升高对 浮游植物有一定的抑制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庙湖 污染状况相对加重,N,P的浓度较高.而过高的氮磷 含量会抑制微囊藻的生长,进而使水体Chl a含量 降低。随着耐受性相对较低藻类细胞的死亡,适应较 高浓度的藻类成为优势种,藻类组成发生变化同。这 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检测表明现在庙湖优势藻已经 从微囊藻和鱼腥藻转变为隐藻。韩新芹等『8】通过研究 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发生期间Chl a含量的时空变 化规律时.发现Ch】a浓度与TN.TP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负相关关系。同时,陈永根等[9]发现在梅梁湾和 西北区,当TN,TP浓度较低时,Chl a含量与TN,TP 浓度呈正相关.但是当TN,TP高到某一程度时,Chl a 含量与TN,TP浓度呈负相关。本文对于庙湖地区的 研究结果都与这些研究结果类似。
万方数据

环绣 群技
2012年8月
的响应,也可以提供水体状况评价的基础。本研究以 ChI a为基础数据,进而分析N,P及CODM。与叶绿 素的相关关系,具体相关分析表格见表3。
表3上覆水中各种物质与ChIa的Pearson相关系数
TN
氨氮 硝酸盐氮
rhl a一0 612—0 6Sn
n16R
亚硝酸盐氮TP
法见表2,具体操作流程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 法分析项目
COD№ BOD。
D0 TN TP
氨氮 pH值
chl a
分析方法
(GB l 1892—89)高锰酸钾法 (GB 7488—87)稀释接种法
便携式溶解氧仪 过硫酸钾氧化一气相分子吸收光度法
fGB l 1893—89)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度法
extremely negatively con.elated,while chlomphyll—a and T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which means that the increasing of N
and P has some suppression on chlomphyll—a.It was also found that P is the limiting factor of algae gmw【h in Donghu Lake. By analyzing the con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nutrients in overlying 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emture has an imponant efkct on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and the release rate accelerat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while the dissolved oxygen and pH has 1ess impaet on nutrients. Key words: Donghu Lake; Sediment; Overlying wa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1年7月19号于庙湖湖心采样,用GPS定
位(N 30。31.834’,E 114022.751 7)。现场用塑料壶采 集湖水,之后又用底泥采样实验一体化装置(痧115 mm)采集底泥,共采集了10份底泥,把采集好的水 样和泥样带回实验室。把实验一体化装置中上覆水 的温度、D0及pH值调到所需要的水平,放到微机 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并将所采水样放到冰箱中保存。 之后每天取水样测定上覆水中的指标,取水之后再 用湖水添加水到统一高度,同时把温度、D0和pH 值控制到所需水平。 1.2 实验设备
虽然N.P并不是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唯一营养 元素,但是它们是导致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2种主 要营养元素,目前到底P是限制性元素还是N是限 制性元素还是N,P共同作用等众说纷纭,在北欧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