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阳虚、阴虚与九种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虚体质和补阳的时机
中医认为,可以将人划分为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九种体质。手脚发凉、身体怕冷、男性遗精女性腹泻等症状属于阳虚体质。
通过症状自测体质
什么是阳虚体质?如何自测自己是否为阳虚体质?中医认为,阳虚体质是一种阳气不足的体质状态。通俗点来讲,就是生命之火不够旺盛。通过以下阳虚体质的症状可以自测是否为阳虚体质。
1.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有寒象,平素畏冷,疲倦怕冷,四肢冰冷,手足不温,易出汗;
2.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3.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
4.男性遗精;
5.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
6.性欲衰退等。
阳虚体质什么时候补阳最合适?
阳虚体质的人怕寒,比较容易受风和寒的侵袭,锻炼时应注意保暖避寒。另外,阳虚体质的人不宜在水中游泳,这样易受寒气和湿气。因此,阳虚体质者要选择暖和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
另外,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阳虚体质的人锻炼时间最好选择春夏,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时机,其他时间锻炼则应当在室内进行。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此外,阳虚体质者还可每天晨起用冷水洗脸,也可使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逐渐增强。
对于年老及体弱之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止汗出伤阳。
阳虚体质的种种原因
为何我是阳虚体质呢?中医认为,阳虚体质和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外部因素有极大的关系,另外,性生活过多无节制也可造成阳虚体质。下面中医讲堂为您归纳总结了阳虚体质的几点原因。
1.孕妇在产前后后过多食用寒冷食物,都可影响胎儿的体质,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
2.幼年时期,用抗生素过多或某种原因用大量激素或吃清热解毒的药品太多,喝大量,冰冻饮料西瓜凉茶等,都可诱发阳虚体质。
3.无节制的性生活。有些人性欲较强,性生活频繁,无节制。
4.年龄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老,也是诱发阳虚体质的原因之一。
5.不注意饮食,挑食偏食或营养达不到要求或缺乏某种营养。
除此之外,缺乏运动,身体体质差、免疫力低下,还有中作环境也因素也可影响人体体质,成为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吃什么?
适宜食物:栗子、虾、橄榄、苹果、猪脊骨、萝卜。
少食食物:蟹、牛肉、羊肉、冷饮、柚子。
忌食食物:新姜、小蒜、蓼子、野鸡肉、狗肉、霜下瓜、葵菜。
药物养生: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
阳虚体质的人要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
阳虚体质的人,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怕冷,因此在夏夏季节较易度过,不太喜欢秋冬季节。秋冬季节,腰部和下肢易受凉,受凉后易引发腰腿疼痛,饱受疼痛的折磨。
因此,阳虚体质的人要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尽量吃温热的食物,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以保护阳气。
中医讲堂还提醒阳虚体质的人,夏季炎热,甚至酷暑难耐,此时机体降温主要依靠出汗。出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出汗对身体有好处。然而,出汗过多,阳气外泄多。阳气虚,免疫力下降,可引发多种疾病。因此,阳虚体质的人避免剧热运动或在烈日下运动,以减少阳气外泄。
是阴虚啊还是阳虚?
【阳虚阴盛】阳虚,指肾阳虚。阴盛,指阴寒内盛。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以致脏腑功能低下,出现阴寒的病状,如怕寒、肢冷、下利、水肿,脉沉微等。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如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迫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
附:
阳虚发热:指人体生理机能低下,特别是脾胃虚弱,阳气外越,属内伤发热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症状为身热自汗、恶风、身倦懒言、纳呆、发热多见于上午、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指阴寒内盛,虚阳格拒于外所出现的浮热。主要症状为微热恶寒、神倦、肢冷、下利、脉微等。
虚火上炎:指由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虚火上升的病理。主要表现有咽干、咽痛、头昏目眩,心烦不眠、耳鸣健忘、手足心热、舌质嫩红、脉细数,或目赤、口舌生疮等症状。
中药的“四气五味”
所谓四气,即寒、热、温、凉4种药性。凡能治疗热证的中药,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等作用,如黄连、石膏等;凡能治疗寒症的中药,大多属于温性或热性,具有温中、回阳、散寒等作用,如桂枝、附子等。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辛味能发汗解表、行气止痛,如麻黄;甘味能润补、缓急、和中,如甘草;酸味能收敛、固涩,如乌梅;苦味能清热、解毒、泻火,如黄柏;咸味药能软坚散结、润肠通便,如芒硝。
王琦教授九种体质
一、平和质(A型)
形体特征: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味觉正常,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食欲良好。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属正常体质,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理: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养:不需。
二、气虚质(B型)
形体特征:形体胖瘦均有,肌肉软弱,松软不实。。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