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老王》优秀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老王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及作者的“善良”。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朴素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我最喜欢的人”这一话导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说出喜欢他的理由。
的确,每一个成功者就某一方面而言,他本身就一本教科书,每一个与我们情投意合的人,我们也也总能找到他吸引我们眼球的千万条理由。但是,你关注过身边的小人物吗?送气的大伯、卖菜的大婶、扫厕所的奶奶……甚至是路边的乞丐,你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老王》,也许你会有不少感触。
二、简介作者
杨绛(jiàng)(1911—),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精通英语、法语、自学了西班牙语,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曾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还是一个著名学者。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钱钟书生前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
三、学习字词及文体学法指导。
1、学习生字。
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
2、了解体裁,朗读课文。
《老王》,是一篇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作者在叙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以请同学们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件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内容。
四、研读课文。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请思考:
1、《老王》这篇文章中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板书:老王杨绛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情、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也就是中心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我们就以这句话作为切入点来学习文章内容。就课文而言,这里的“幸运的人”与“不幸者”分别指谁?
老王是不幸者,
杨绛是幸运的人。
3、如何看待人物的“幸”与“不幸”。
①说说老王之“不幸”。
(生读第2自然段):身份卑微,孤苦伶仃。
(生读第3自然段):身患眼疾,谋生艰难。
(生读第4自然段):身居破屋,生活穷苦。
造成老王之“不幸”的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老王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
②说说老王是如何对待“不幸”的。
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老王生活艰难,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同学们有感受到他这颗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老王的善心。
③老王之“善心”:
(生读第5自然段):以德报德,不让别人人吃亏;
(生读第6自然段):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
老王对我的善意,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还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我,你觉得他的回报最感人的是哪一件?(临死前送我香油和鸡蛋)
知恩必报,极有道德良心。
④说说作者之“幸”。
作者当时的处境如何?文中为何还说自己“幸运”?
文中提到“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大家熟悉吧?“文化大革命”时期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下放劳动,生活也极其艰难。(文中为何还说自己“幸运”?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幸”?)
作者对自己的不幸淡然处之,与老王的不幸比较起来,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人。(在这样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
⑤说说作者一家之“善良”。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女儿送鱼肝油;
关心老王的生活;
不白吃老王送的香油、鸡蛋。
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他们相互关爱,可以说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五、走进作者心灵。
(过渡语):同学们,写人的文章少不了人物形象的刻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你最深刻的有关老王的形象描写。只有理解作者描写的深意,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是文章的难点,也是重点。)
(齐读第8段)攻破难点。
设问:1、这样的形象,你有什么样感觉?
很可怕,很吓人的。
2、如此可怕的形象,是不是显得作者太无情了?
是的,如果作者对老王十分尊敬、十分感动,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诗化起来。但那是常用的方法,在杨绛看来显得俗套。她这样写是因为她想把感动留到后面。
讨论:她当时是否知道老王是在死亡的前夕送她鸡蛋?
不知,是后来才知道的。
讨论:老王这种对别人的关心有没有条件?
没有,他都知道自己就要离世了,再也没有指望别人报答了。这个不幸的人,居然把关顾幸运的人,当作生前最后必须做的奉献!
讨论:这样好的一个人,作者当时感觉到了吗?
没有。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有感觉。
连茶水都没请人家喝。
讨论:对于善良的作者来说,在充分理解了老王之后,你说她的心理会怎样?
惭愧。也就是作者文末说的“愧怍”!
3、同学们现在明白了作者为什么那样无情地刻画老王的形象了吗?就是想突出作者的“愧怍”。
讨论:这样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比,知道怎样对比吗?
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崇高的心,内心的美在外表的丑陋的映衬下,会显得更令人惊心动魄!
4、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在社会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日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你像作者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到下次捐款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斤斤计较要留点钱买零食吃呢?)
作者这句话其实是在呼吁我们要关爱不幸者、弱者。
含义: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六、结束语:
同学们,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是永远懂得施爱的心灵。我们应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尤其是不幸者,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美好。我们不是有句歌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