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基本条件与激励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基本条件;激励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0)01-0010-06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技能人才仍然 处于短缺状态
受 2007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机影响,我国自 2008 年下半年以来也面临着比以 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尽管 2009 年上半年就业 情况远超出预期,但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仍 达 906 万人,这还不包括未签约的应届大学生 200 余万人以及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约 700 万农村 初、高中毕业但未升学的“两后生”[1] [2]。实际上,近年 来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 2000 余万人,但就业弹性 却在不断走低,进入 21 世纪以来,1 个 GDP 百分点 的增长拉动就业只有 80~100 万人左右。考虑到我 国劳动就业人口的高峰尚未到来,加之城市化率较 低,即使渡过了金融危机,仍然长期面对较大的就
技能人才的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民 间工艺匠人的技艺家传、师徒传授、设官教民等形
式。但由于涉及的职业范围较小,而且缺乏正式严 格的制度规范和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因而没有形 成规模,且随意性较强、不太正规,在大多数历史时 期是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技能人才培 养,是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越来越多的稳定职 业出现之后,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兴起而萌芽的。如 14 世纪教会所开设的某些专门学院中,像英国 1361 年建立的埃特伯雷学院、1380 年建立的达勒 姆学院,在针对僧侣的教育中有些课程专门传授一 些可以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技术;又如 1679 年法 国建立的炮兵技术学校以及其他一些技术学校中, 其毕业生也承担像制图等这样一些在当时看来的 高级技术工作。但是由于技能人才培养并非这些学 校的主要目的,因此上述培养与能力开发活动也只 是一些伴生性的从属活动[7]。
2010 年第 1 期 第 31 卷 总 599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No.1,2010 Vol.31
General No.599
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基本条件与激励模式
孔令锋,罗尧成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 要 金融危机背景下尽管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技能人才仍然处于短缺状态。通过考察西 方国家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历史,可以看出实现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至少需要具备四方面基本条件, 即企业与社会应承认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形成具有协同性的技能人才开发与供给系统、为实现技能 人才的劳动价值创造适宜的微观与宏观环境、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等,为此需建立以市场、企业、学校、政府 四种激励为核心的激励模式来保障供给过程的良性运转。
尽管技能人才短缺的状态时常出现,但是西方 国家一般还是能够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予以缓解或 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工业 化历程的洗礼,已经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技能人才供 给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下已经 建立了能够及时反映出技能人才稀缺程度并引导 现有人才自由流动与补给的价格调节机制;也包括 对于市场需求反映比较灵敏、能够适时调整技能人 才培养模式与内容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但无论 是劳动力市场的完善还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 立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其存在和调整均 有赖于一些基本条件和与之相适应、能够保障体系 正常运作的激励模式。
因此,理论界对于职业教育否定论也进行了
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 反思,认为以往实证研究的偏差可能是受到了研
容。 但是对其发展也并非没有质疑。福斯特(Fos-
ter)的研究表明,印度及非洲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毕业生由于升学意愿很强,实际毕业后很多并未直
究者主观印象和价值观的影响:一是研究的时点 上正处于发达国家普通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提 高、学习能力相对低下的学生集中于职业学校的 时期,而发达国家的这些研究者对于发展中国家
罗尧成(1974- ),男,湖南隆回人,上海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项目《城乡统筹视角下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与劳动就业政策调整研究》(07ZS97),主持
人:孔令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开发与继续教育研究》(B0622),主持 人:孔令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济系统运行与调控》(J50504),主持人:雷良海。
接进入社会,无法运用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对于 的研究可能受到了对于本国职业教育不容乐观的
经济发展所期待的功能并未实现 。劳 戈 、 诺 曼 “印版效应”的影响;二是发达国家中中产阶级与 (Lauglo and Nouman)等人对肯尼亚进行的个案分 劳动者的对立由来已久,而从教育系统看,似乎也
析也表明,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工资率,都没有得 对应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系列,因此发展
0.98
0.86
职业资格五级
0.54
1.02
1.45
1.41
1.55
1.45
1.40
1.42
1.27
(初级技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业资格四级
0.59
0.96
1.42
1.45
1.56
1.60
1.56
1.49
1.28
(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三级
0.92
1.09
1.32
1.59
2.02
1.83
1.80
1.78
1.44
(高级技能)
进入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工业化进 程的推进,对于技术性人才需求的数量与类型都在 急剧增加,在人才培养与能力开发方面,各国政府
11
的重视程度与干预力度也在加大。一方面,各国都 增加了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积极开办各种正规 的职业院校;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或制度变革进一 步鼓励和规范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德国、俄国、 英国、日本、法国都先后在 19 世纪将职业教育纳入 正规学制。二战以后,起初是为了安置复员军人等 社会稳定的需要,以美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更为重视,后来随着经济复苏和 技能人才真实需求的大量涌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 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快速发展。1970 年代以后,在新 兴国家和地区乃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 国、香港、台湾、印度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方兴未 艾的发展态势,并且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移化
1999 年则下降至 25.15%;而同期,日本专修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这些高等职业教育的就学 人数,由 1980 年的 43.29 万人、46.35 万人和 37.11 万人,分别上升到 1999 年的 75.37 万人、56.44 万人 和 37.79 万人。在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展则主要 是通过大面积开办社区学院来实现,1980 年二年制 高等学校的就学人数为 452.6 万人,1997 年上升到 547.07 万人。在社区学院学习取得一定学分后,学 生可被授予副硕士学位,同时也可凭此转入四年制 大学的第三年。类似的还有德国、法国等,高等职业 教育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在过去 20 多年中也都呈上 升趋势[13]。
出职业学校毕业生明显好于普通学校毕业生的结 职业教育可能会强化阶层差距,因而受到本能地
果。卡明固的费用测算表明,职业学校的学生人均 费用比普通学校高 1 到 9 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 了为什么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收益率较低。1990 年 代初,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持否定态度的研究观点也 影响到了世界银行等援助机构,1991 年世行出版了
职业资格一级
0.83
1.05
1.69
1.72
2.68
2.21
2.20
2.25
1.76
(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
0.76
0.92
1.81
1.63
2.34
1.93
3.36
1.84
1.60
(高级技师)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ht t p://www.lm.gov.cn。
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国家解决技 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回顾与总结,从理论上探讨实现 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基本条件与激励模式,为缓解 乃至消除我国技能人才的短缺提供参考与借鉴。
鉴于本次金融危机之后外需恢复的长期性和 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性,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技能 不足所导致的结构失业将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因 此如何提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能力将成为亟需
收稿日期:2009- 11- 23 作者简介:孔令锋(1969- ),男,山东济南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
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方针可概括为:按教育阶段 于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与工作积极性的培养,而这 看,投资效率最高的是初等教育,应优先发展;高等 些隐性因素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将是
教育在很多国家是社会收益率低但个人收益率高, 长期却又是难以量化的。
而且升学需求在上升,因此应该在完善奖学金制度
因此,尽管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较普通
二、西方国家技能人才短缺与有效供给 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回顾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我们会发现技能人 才短缺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始终存在。20 世纪末以 前,短缺更多地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 领域,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变化、工会和 教育体系等原因;20 世纪末以来,信息产业成为拉 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构 变动也使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3][4][5][6]。
18 世纪后半叶爆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改 变了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而且对于劳动力的素质 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推动以技能人才培 养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进入了一个大发 展时期。如,法国在 18 世纪以政府为主导举办了制 图学校、土木学校、矿山学校等多种专科学校,开设 了测量、物理学、水利学等课程,致力于培养各种高 水平的技术工程人员;英国以民间力量和行业协会 为主导,举办了多所类似的学校;德国 1747 年也在 行业学校基础上,在柏林创办了数所像“经济学、数 学实科学校”这样的职业教育学校,专门培养社会 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8]。
10
表 1 城镇劳动力总体与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变化比较
2001 年一季度 2002 年一季度 2003 年一季度 2004 年一季度 2005 年一季度 2006 年一季度 2007 年一季度 2008 年一季度 2009 年一季度
劳动力总体
0.65
0.73
0.86
0.89
0.94
0.96
0.98
业压力。 但是,如果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发
现,自 2002 年中国走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 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旺盛期还是萎缩期,我国各级 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始终高于劳动力总体的求人倍 率,而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大于 1,像技师、高级技 师等高级技能人才均曾达到过 2 以上。即使在受到 金融危机影响比较明显的 2009 年初仍然如此,在 总体劳动力求人倍率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 0.86 以及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各级技能人才仍 然处于短缺状态,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更为严重, 见表 1。
抵制;三是受市场主义影响,认为政府设立公立职 业学校来培养人才的政策是非效率的,而由企业、 私立学校来提供的人才培训更为有效。另外一种 观点认为,仅从专业技能形成角度来评价职业教 育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全面的,职业教育具
一部职业教育的政策报告书,对于发展中国家所提 有一个普通教育所不具备的人才培养功效,即对
前提下通过增加个人学费分担来发展;对于中等教 育,提倡以普通教育为中心;而关于职业教育与技 能培训,应有效地利用民营企业、私立教育机构来 完成 。 [9][10][11][12]
但是,这些对职业教育否定的论调并没有阻止
教育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多,既包括投入大、回报 率低、风险高等经济方面的挑战,也包括历史起步 较晚、面临主流普教系统的干扰等社会方面的挑 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一体系之所以能够 在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也说明了它是适应时代需
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不仅出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 求的产物。它对发展的贡献,除了通过提高劳动者 教育相融合的趋势,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技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之外,对于实
高等职业教育也呈扩展态势。1980 年,中等职业教 现教育与就业公平、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等方面也具 育学生占高中段学生的比例在日本为 31.7%,到 有特定的作用。从发展角度看,目前发达国家已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