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田(Honda)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本田)创立于1946年。经过近60年的发展,除日本之外,本田在全世界29个国家拥有12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产品种类包括汽车、摩托车和通用产品(包括小型发电机、舷外机、水泵、割草机、除雪机等)。目前,本田的汽车产量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在日本的大企业中,本田是属于没有财阀集团背景并获得世界性成功的少数企业之一。它之所以崛起,与其对研发的重视及独特的研发体制有密切的关系。
研发:创新之源
本田对研发的重视,从其公司名称--“本田技研工业”中就可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本田将其新标识确定为三弦音箱式商标,即带框的“H”,它既是Honda的首字母,也鲜明地体现出技术创新、员工完美和经营坚实三者的结合。从中可见本田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事实上,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本田就具有重视研发的传统。
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出生在日本静冈县,16岁时进入东京一个汽车修理厂当学徒,由于对机械技术非常热心,很快成为优秀的修理工。192 8年,他自己开办汽车修理厂,获得经营成功。1934年,成立东海精密机械公司,主要为丰田(Toyota)公司生产活塞环。由于不愿永远为别人做嫁衣,本田宗一郎后来将东海精密机械公司卖给了丰田公司,创建了本田公司,以生产自行车助力发动机起步,1952年开始生产摩托车,到50年代末摩托车销售量跃居日本第一,1963年开始进入汽车产业。1967年,本田汽车销售量达11.4万辆,1968年达22.3万辆,几乎翻了一番。1981年,本田第一辆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问世。到1987年,其在美销售量达到73.8万辆,超过丰田、日产。
早在本田创建之初,本田宗一郎就提出了著名的“三尊重”理沦,即“尊重理论、尊重创新,尊重时间”。其中,尊重创新的理念使得研发在本田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上。本田宗一郎认为:“没有创新,就是抱着钱袋子,也赶不上时代的潮流,成为失败者。有些公司没有资本,但依靠创新获得了发展。相反,不少企业尽管资本实力很雄厚,工厂设备很齐全,人员也不少,却因为经营不善和缺乏创新精神而出现亏损。”
本田最初独立开发的小型引擎是50CC的A型马达。这是本田宗一郎变卖祖传家产、亲手设计出来的发动机。为了生产使用这种发动机的机动自行车,194 8年9月,他投资100万日元,建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通过对A型马达进行改良,1949年8月,本田成功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行程98CC的小型马达,并基于这种马达开发了首批本田摩托车。
1952年,本田组成考察小组赴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花费数百万美元拿到数十款最新发动机样。通过对它们进行剖析和综合研究,不断提升本田发动机的设计技术。经过上百次的试验,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装配成世界一流的摩托年,只用三年的时间就跻身国际市场。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本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后来者。但由于其汽车业务建立在已有的摩托车业务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且研发工作非常到位,因此,本田能够后来居上,迎头赶上。进入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年,本田就出现在德国F1方程式比赛赛场上。1965年,本田在墨西哥捧得了自己的第一个Fl赛车奖杯。
基于自己在改良汽车发动机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本田在完善发动机结构上狠下功夫,以避免与丰田、日产等大公司进行正面的竞争。本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所实施的发动机结构改良研发共耗资30亿日元,终于开发出CVCC复合涡流调整燃烧发动机。这种新型的发动机将燃烧室分为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以实现燃油的充分燃烧,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效率,又有助于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972年10月,装有这一新型发动机的汽车通过5万英里测试,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排放标准。这一技术使本田在汽车制造领域迎头赶上了国内外先进厂家。
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燃烧效率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量成为汽车技术研发的新一轮热点。本田抓住这一机会,对CVCC发动机进行改进,将设在一边的副燃烧室改在中央部位,同时增加了喷孔的数量和口径,开发出新一代CVCC发动机,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
40多年来,通过有效地预测汽车业发展的未来,本田研发出一系列领先的汽车技术,包括CVCC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技术和气门升程控制技术(VTE C)、防抱死制动系统(ABS)、SRS双安全气囊、商用燃料电池汽车FCX、预碰撞保护系统(CMS)等。基于这些技术,本田不断开发出新的车型。如今,本田在汽车研发上的重点是实现世界最高安全和环保标准,同时,在小轿车和小型客货车上确保卓越的驾驶享受和宽阔的内部空间。
研究所是独立法人
为了使技术研发工作具有组织保障,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于1960年建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本田宗一郎亲自担任研究所的所长。研究所既是本田技术研发的实施机构,也是公司接班人的培养基地。在本田,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一任社长都必须担任过研究所所长。,
一般来说,各汽车厂商的研发机构一般都是它们的下属部门。而本田技术研究所则与此大相径庭,是经过专门注册的独立法人。株式会社每年提取其销售收人的5.5%~6%拨付给研究所,研究所的职责有两项:其一,开展基础性研发。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和基本性能。在这方而,本田涉猎极广,包括燃料电池、机器人,甚至飞机等。其二,开展商品性开发。以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引领消费潮流的产品。
本田之所以让研究所成为独立法人,是为了让技术研发工作,特别是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工作不受限制,让研发人员有自由的空间。通过40多年的运行,这种体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如今,在世界汽车厂商中,本田显得很特别。虽然其汽车年产量只有260
多万辆,却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并且推出一个车型就能成功一个。为保证快速占领市场,公司每隔四年就对所有车型重新设计。在其他公司专注在主营业务领域开展研发活动时,本田却显得有些“不务正业”,研究领域涉及生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甚至还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双足自律行走机器人。但正是这种“不务正业”,为本田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本田独辟蹊径地采取了“一人一事,自由竞争”的做法。“一人一事”意味着公司废除强迫一个人干一项他不能胜任的工作的做法,保证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由选择一个自己的主攻方向的权利。公司主张进行不同性质的自由竞争。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要有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它来找到研发领域,将竞争机制引进公司内部。
在本田技术研究所,由研究人员自己提出研发项目、项目一经采纳,就以提出者为中心组成项目攻关组,项目研究工作的领导、筹划、管理全部交给提出者负责。在两个以上的研发人员分别提出类似项目而被同时采纳时,由他们各自组成独立的项目攻关组,通过自由竞争夺取成果。
这样,在本田技术研究所,就出现了横向的镇纸型组织结构。其顶端就像镇纸的提钮,由项目评审会的高级领导组成,其下的研发人员全部处于平等关系,形式上虽然分为设计室、试制室等部门,但是室长级员工都是具体的研发人员,而非专职的管理人员。
由于本田已经在全球建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为确保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本田在世界一些主要的地区也建立了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共享本田的基础性技术,针对当地市场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
造就独创型人才
技术研发的成果取决于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挥。要造出风格独特的产品,就要求员工具备独创性的头脑。在对本田员工所开展的一项关于“本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回答的顺序分别是独创性、为自己工作、人尽其才、不害怕失败。为培养独创性的人才,本田除了实施“一人一事,自由竞争”的制度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做法:
1.实施合理化建议制度
从1953年开始,本田开始实施合理化建议制度。到70年代,公司一年收到的合理化建议总数就突破10万件,其中3/4被采纳。对于优秀的建议,本田给予免费出国旅游的奖励。本田特别重视来自第一线的合理化建议,在每一个生产工厂,都有员工自发组建的改善小组。对于他们针对产品质量、成本、灵活性及环保提出的各种改进建议,本田都大胆采纳。
2.欢迎个性鲜明的员工
本田非常欢迎个性鲜明的员工。本田宗一郎认为:“没有个性鲜明的人才,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商品。”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的配合就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