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心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心理环境摘要:师生的双边心理互动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决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状态、兴趣的调节、赏识措施、机敏应变能力、设疑技巧等,都将对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形成有直接作用,对师生双方构建和谐、融洽课堂学习环境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的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劣,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每位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才能达到较理想的境界?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笔者从化学教学的角度,拟对化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作一粗浅的探究: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1、教师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指出,人类有多种需求,其中“自尊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即获得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诸如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强烈的自尊心,这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所以作为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对学生的尊重与热爱中,为学生不断地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充分释放内在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高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说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调动,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一位已毕业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很喜欢你上的课。上课时你常对我们的微笑,使我们感到很亲切,使我们学习的劲头更足”。所以,要让学生“喻快”地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喻快”,一个“喻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推动记忆的前提。歌德说过:“哪里没有
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教育家也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如在讲初中化学第一节课时,我们用兴趣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可教同学们利用日常生活的某些物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某些性质,引导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四、赏识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手段
“赏识”就是通过教师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可中增强自信心,增强成就感,满意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赏识教育”所起的激励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鼓励,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
成功的机会,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的乐趣有光荣感、成就感,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装置的特点,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相同。这样就迫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实验成绩适当加入平时分,在实验中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等,以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