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求、基本原则和一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求、基本原则和一般过程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主要指认识书报上的文字,懂得这些文字记录的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思想。
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是指在阅读中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边读书边动笔(勾、划、点、批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以及喜欢读课外读物,并作阅读笔记、摘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教师不仅要把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学懂,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由教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这就需要端正教学思想,明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来抓。
小学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比较熟练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重视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词语加深理解,并练习运用;对一些含意深刻和表现中心思想作用大的句子,要联系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了解段落大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复述、分段、概括中心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
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理解、表达、分析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几种能力是儿童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一定要
加强训练。
3。
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阅读教材都是经过认真选编的文质兼优的文章,教学时要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1。
理解语言文字要和理解思想内容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文章的内容和形
式,思想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课文的过程。
课文读懂了,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思想行为,事情的由来发展,景物的特点等等也就掌握了。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透过现象探索其本质性的东西。
如人物的思想品质,作者抒发的感情,事件所阐明的道理等,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2。
要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结合起来。
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文种能力,就要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读的关系。
教师讲解的,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知识,学会阅读灯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总有一些新的知识需要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启发、引。
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掌握。
因此,学生要形成阅读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是能力的形成又需要自己不断地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读、熟读和认真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以教师的"讲"只是达到使学生"会读"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
前面提到讲是为了少讲到不讲,要在讲的指导下读,在读的基础上讲。
讲要有启发性,要抓住重点,难点去讲。
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把读的活动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
3。
要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能促进阅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卖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
用语言的能力。
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以理解语言的能力为基础。
教学生阅读,是从字词句篇入手,从语言形式入手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明确课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一定的概括、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为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反过来,通过写作教学,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知识,从而也就进一步提高了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统编教材从中年级起对读和写从知识方面作了系统的安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4。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的任务,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运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的能力,预习和复习的能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这方面,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课文分两类;一类是讲读课文,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教给方法;另一类是半独立阅读课文。
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只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还有一本自学课本供学生独立阅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传授知识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行教学。
"由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具体讲,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为三个步骤∶1。
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一篇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中高年级可以通过预习解决,低年级可以通过教师范读、观察图画等形式进行。
)了解课文的体裁、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初步学会生字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从字、词、句、段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篇文章是由字、词、句、
段组成的,要想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就必须逐词逐句逐段的理解。
理解词句的本意和在本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一段话中句与句,句与段之间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联系,掌握每个自然段和逻辑段的内容、全篇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
这个过程,目是学生对字、词、句、段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也是听、说、写基本功得到训练,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的过呈,同时也是学会读懂课文,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这是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和教给读的步骤和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仍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至于具体的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而定。
但总的来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宗旨。
要彻底扭转一目堂、满堂灌的现象。
从篇章入手,进行抽象概括,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篇章入手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概中心思想,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达到从内容、情感、结构的高度来理解文章,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生挖掘和体会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从知识和学习方法丙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既括起来这三个教学步骤就是对课文初步感受——深入理解——提高认识的过程。
当然,根据不同情况还可以有功固练习、指导习作等环节,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