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李清照的词学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轼与李清照的词学观
一.浅析苏轼与李清照的词风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词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的豪放词,这是指苏变革词风,不循传统,而用谢诗的观念作词,并在词作中运用了某些作诗的方法,客观上使词的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境界提高了。

苏轼的这类作品大多数是写于赴密州任至离开黄州之后一段时间内。

苏轼最早尝试写的豪放词是《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擒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上片流露出感伤的情绪,下片回忆当年与弟弟上京应试之时,才华出众,抱负宏伟,而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人意料。

于是嘱咐弟弟多加保重,抱定观望态度,再见机行事。

不难看到,苏轼完全“以诗为词”,把士大夫关于人生大事的心态言谈引入词中,少有形象的描写而多用直接的言说。

这是苏轼离开传统词风,向新的词境迈出的第一步,值得重视。

苏轼除了写豪放词之外,也写了大量的婉约词,从绝对数量来说,《东坡乐府》中的婉约词比豪放词多。

他的婉约词既有传统词风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题材,其中特别是写了许多动人的友情词和深含情意的咏物词。

二是格调提高了,不再停留在娱宾遣兴上,也不仅仅是缠绵悱恻,还具有士大夫的抒情意味,有的柔中有刚,有的包含哲理。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是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南渡词人的代表。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

如果把她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以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例如:
尝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
绿肥红瘦。

(《如梦令》)
这反映出女词人情怀的博大与心性的仁慈。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例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和亮色。

往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

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苏轼的“自是一家”与李清照的“别是一家”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彻底改革,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他认为诗同词虽然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此外,他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主张词当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苏轼的“自是一家”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来的,说的是他的词同柳永词的区别,指的是词派。

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樊篱,一扫绮丽柔靡的传统词风,他对自己的这种创作尝试也颇为得意,他在《与鲜于子骏马》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可见这首词唱起来与柳永所作的那种传统情调的词是不同的,这首词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卿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从词的内容看,上片写出了出猎盛况,气势飞动,场面壮阔,下片写投身民族反侵斗争前线的心愿,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整首词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并借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上述可看,苏轼在面对“艳科”一统天下、题材狭窄的词坛现状,为提高词的地位,在“词为诗裔”的理论观念指导下,采取“以诗为词”、“自是一家”的
方法,扩大题材,拓宽词境,把词从小胡同的“艳科”中拉出来,将词提高到与诗比肩的地位,在词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是根据苏轼“诗词一体”而提出的,指的是词体,讲的是词与诗的区别,意指词史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诗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
六律。

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的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七对叠词,强化了缓慢、短滞、哀伤的音乐效果,让词内在的音乐细致入微地展现词人空虚、愁苦直至悲痛欲绝的心理变化,真实传达出词人空虚孤寂,伤心悲摧的内心感受,虽然词人笔下未写明一个“愁”字,而愁的产生,愁的深化,愁的痛彻心扉却给人身临其境之广泛。

与苏轼的“自是一家”相比,李清照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即强调词音乐性的这一特征,同时增强词的文学性,因而使得词能够在“别是一家”的观点下,独立发展,避免被诗同化、边缘化的危险,使词与诗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学样式,更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一座巅峰和一个标志。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苏轼提出的“自是一家”与李清照提出的词“别是一家”的着重点不一样,李清照甚至批评了苏轼的一些做法,但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目标和事实:提升了词的文体样式和文体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传统,而这正是他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关于苏轼与李清照词的谬处
苏轼即写豪放词也写婉约词,不管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做到“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格调较高。

故使词这种唐以来的新兴文学样式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成为不仅仅是表现“艳科”的载体,而与诗一样,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词人的心路历程,而且由于它具有歌唱的特点,易走出士大夫狭窄范围,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从这点上看,苏轼的词作尤其是豪放词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有人批评苏轼的豪放词,如陈师道就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

李清照则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又往往不协音律”(《词论》)。

关于苏轼的“以诗为词”手法,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于李清照所说的不协音律,这或许有道理,但总的来说,苏轼所创作的豪放词不能用创痛的固有乐调来束缚它,其实苏轼自己也很清楚这种新的变化,所以他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不请歌女而请一些壮士开表演,不用胡琴琵琶伴奏,而用吹笛击鼓取而代之,这不难看出,若是以传统的音乐来束缚它,它是有毛病可以挑剔的,但如果用新的音乐来配合它,却有一番新的境界。

李清照的词在宋代词坛上有很高的地位,后人对她的词多给予推崇之评,如
李调元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值欲庄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

与苏轼一样,李清照所作的词也受到一些质疑,有些评家认为,李清照的词格调偏于纤弱。

周济说:“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介存斋论词杂著》)。

的确,从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看,她的词中所反映的社会气息较为单薄,而闺阁情味却极浓重,这就使得词篇的总体印象不免纤弱。

至于她过分强调“词别是一家”,全然不理会词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某些与音乐分离而偏重于文学表现的词篇的社会价值,这都是瑜中之瑕。

然而就其词论与词篇对词坛的正面影响而言,李清照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这个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其他词人所不能替代的。

四.苏轼与李清照的词对宋代的影响
苏轼是宋代改变词风的关键人物,他在词史上的功绩主要是创作了令人大开眼界的豪放词,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到清代。

李清照的词在宋代词坛有很高的地位,她的词在群芳争艳的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自成一体,人称“易安体”,被尊称为婉约宗主。

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她的婉约词反映了婉约词派在时代激流影响下变化和发展,有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是别人无可替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