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综合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综合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七下·围场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殷红(yān)收敛(liǎn)确凿(záo)校补(xiào)
B . 崎岖(qí)祈祷(qǐ)踱步(duó)喧嚣(xiāo)
C . 女佣(yōnɡ)踌躇(chú)重荷(hè)荒谬(miù)
D . 镐头(gǎo)花圃(pǔ)脚踝(huái)涉猎(shè)
2. (2分)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它们的脉膊总是在坚强地跳动,它们的心灵总是在纯粹地展露,它们的生命总是在平静地流淌。
B . 我们把自己哪怕是微弱的善良的种子洒播出去吧,让行走在孤独中的人们感觉到温暖。
C . 课堂上,书声琅琅,绿茵场上,龙腾虎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情释放着同学们的青春与活力。
D . 这个决定让我们莫明奇妙,此时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3. (2分) (2017七下·郑州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_________。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
A . 浅显大功告成表露折磨
B . 浅薄大彻大悟流露煎熬
C . 浅易渐入佳境吐露磨难
D . 肤浅大梦初醒透露痛苦
4. (2分)注音、字形、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礼贤下士(xián贤能)伊始(yī语助词)耐人寻味(nài值得)高瞻远嘱(zhǔ看)
B . 百废俱兴(fèi废置的事业)偌大(ruò这么大)痛心疾首(jí痛)虚怀若谷(xū谦虚)
C . 充耳不闻(cōng塞满)驽钝(nú劣马)深居简出(jiǎn简单)秉烛夜读(bǐn点燃)
D . 三顾茅芦(gù探访)德馨(xīn香气)才疏学浅(shū空虚)一窃不通(qiào孔洞)
5. (2分) (2017九上·江苏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将适度消费、低碳发展等理念当作社会风尚,绿色生活才可能成为时代的名片,进而为我们的后代赢得永
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B . 靖江宝卷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完整、原生态的传承的原因,得益于这方水土的良好文化生态。
C . 随着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让法治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
D . 我们要涵养“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靖江品格,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和宽广坚韧的人格魅力。
6. (2分)(2012·沈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 .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 . 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 . 《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二、默写 (共1题;共7分)
7. (7分)(2018·广安)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 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是你__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7分)
8. (7分)(2020·温州模拟) 下面是为“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活动做准备,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人物中符合“自强不息”标准的人物是()。
A .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B . 范进《儒林外史》
C . 祥子《骆驼祥子》
D . 甫志高《红岩》
(2)参加讲述“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你会从哪些方面突显人物自强不息的特点?选择一位人物,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A.刘备《三国演义》 B.简·爱《简·爱》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9. (12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让阅读回归为享受
熊建
①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曾两度提及阅读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在以经济、
环保、外交等硬话题为主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实际上,从全社会来看,我们的全民阅读量长期低迷。形不成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
②说到底,是对阅读的认知、需求发生了扭曲。
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看书,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享用。阅读不再是看书,而是查书。前者是闲来无事,随手翻书,兴之所至,悦而受之;后者是火急火燎,急用先学,要啥找啥,追求速成。结果,一种是长期积淀,成为精神财富,受益终身;一种是狗熊掰棒子,一次性消费,舟过水无痕。阅读层次的高下立判。
④要命的是,这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⑤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⑥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⑦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⑧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在话下了。(选自201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作者号召我们要“给阅读做好加减法”,请概括“加减法”的具体内容。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________ 的方法,论证了 ________ 的观点。
(3)文中提到“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什么是“无用之书”?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多读无用之书”的认识。
10. (17分) (2016九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