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课程改革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所处的cbd地区是朝阳区乃至北京市国际化程度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一区域定位也要求我校加速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此,我校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校本特色课程实施水平,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一)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搭建中外文化交融的平台1.坚持开放办学,加速学校国际化进程

我校2002年得到国际教育标准认证组织的评估,成为北美教育联合组织会员校;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为会员校;2006年取得了国家汉办设立的中文水平考试定点学校的资质;2008年成功申办了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美中文化交流中心合作项目;2010年被北京市命名为国际汉语推广基地校,先后接待了美国教育界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峰会代表、南非民主教师联合会代表团、“全球化教育领导者项目”国际教育论坛、韩国、东欧教育交流代表团等国际教育机构和教学专家到我校交流访问,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认可。

2.融合多元文化,接轨国际教育

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组织180余名教师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考察,交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另外,我校成功地完成了两批与加拿大bc省的教师互换项目及一

批美国教师培训项目,成为我区普通中学首所自派教师短期留学的学校。

3.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和传递友谊的使者

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与友好校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同时,也先后组织我校学生接待了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中学等友好校师生访问团,不仅让客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善良热情,更让他们了解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

(二)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推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近年来,我校依托科研课题研究,借助多媒体、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实验室、基于网络的远端视频等信息技术平台,开发了一大批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信息呈现、实验探究、网络互动”的有效模式,为推进和完善我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此外,“国际化学校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我校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中所承担的子课题之一。

1.学生方面

多元目标的达成:除传统课程的学习外,学校为学生提供英语、涉外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艺术和运动等多元化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于传统课程的学习外,

更提供语文、自然、社会、信息、辅导及艺术的多元面。

同侪合作的学同伴合作学习:与传统的课程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特色课程。因此,在特色课程班级中,因为具有共同的学习意愿及目标,同学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互助,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学习能力的养成:自由选择特色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变被动的“让我学”为积极的“我要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方面

促进专业成长促进专业发展:教师自行准备教材与实施教学,对教师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除原有任课科目外另依据个人专长开设新课程,并且自行准备教材与实施教学,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自我的专业水平。学校还为出国访问或交流的教师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流程、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等知识的培训。

提升课程设计能力: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的框架、组织教学活动到实施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任课教师能够系统而又全面地针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进而带动学校教师尝试特色课程的研发。

从课程的设计、理念的架构、教学活动设计以至于实际教学后的回馈,任课教师在教学创新与改革:在传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本和考试体系,而特色课程的发展能够使我校教师在教材教法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展示自己个性和

特色的空间,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3.学校方面

国际化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已初步建立:针对学校独特的国际化区位特点,为了满足中外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我校开设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管弦乐、中国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品读、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戏剧表演、涉外礼仪、钢鼓、机器人制作和健美操运动等30种既具有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

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建成“新课程资源中心”:我校以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为载体,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将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封闭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化成群体的、开放的、共享的开发环境,教师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二次开发和应用,形成群体的效应和价值。

(三)优化外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造学校的国际品牌1.课程设置特色化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外籍学生由最初的插班学习,发展到插班与单独编班兼顾、hsk汉语补习班、短期汉语学习班等多种课程体系。其中,国际部对高二年级学历班的学生按照文、理科分别设置课程,对高三年级的学生则结合学生所报考大学的意愿开设了北大班、清华班及人大班;按照汉语学习班学生的水平高低将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进行教学,考虑到大部分学生还是中、小学生,国际部不仅为他们开设了学习汉语的

听力、语法、口语和精读等课程,还为他们安排了英语、数学、计算机、通用技术及国画、民族音乐与舞蹈、书法、剪纸、武术等多元文化课程。

2.师资队伍专业化

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大力支持国际部的师资建设与发展,外籍学生专职教师队伍已由成立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的27名专职教师和8名兼职教师。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向着建设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色队伍的目标迈进。

3.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

学历班:高中年级单独编班的外籍学生教学实行小班授课,采用国际通行的互动式和交际式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鼓励个性化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注重学习过程和综合评估。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外籍学生在各种文化知识比赛和留学生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2年北大、清华升学率高达70%,取得了很高的声誉。

语言班: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对外汉语教学成果显著。在教学之余,国际部还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真实的汉语学习环境中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外籍学生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引人瞩目。

4.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