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

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
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

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

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的技术原因与数字化解决途径

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的技术原因与数字化解决途径进入雨季,全国部分城市尤其是南方多雨城市又将面临着一次由此一次水淹城区的尴尬局面,新闻报导屡见不鲜,

如:2009年03月29日广州遭受暴雨洗礼强度50年一遇;2010年4月昆明遭遇暴雨,市区多路段技术严重;4月南宁市暴雨袭城;暴雨来袭,长沙地下道积水;等等新闻不断,城市排水问

题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以下转载专业人士针对暴雨导致城市积水问题提出的的技术原因与数字化解决途径:(原文

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659823.html,/dw/bbs/dispbbs.asp?boardID=20&ID=1452&replyid=3102&skin=

1)

1)没有对管网的关键缺陷点进行改造。排水管网的上游满管流和涌水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本段管道设计能力过小造成的,而是下游存在过流能力过小、管道逆坡或淤积等薄弱点,只有疏通或改造这些局部点,才能提高整个网络的负荷能力,哪里淹改造哪,通常只是白白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达不到效果,其实这个道理大禹治水的时候就讲过了,不

过管网系统要复杂一些。

数字化支持内容:上下游网络分析、管道纵断面分析、基于模型的管网整体运行负荷评估、

基于模型的管网改造方案模拟与评估。

2)没有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应急联动是这些年说的最多的词,应急联动在技术上其实是需要将复杂技术封装、集成、简化以快速关联相关信息,快速模拟分析,快速给出解决方案的,并不是简单的建设个大屏幕,把信息都摆出来就可以实现的,技术复杂度和集成度还是很高的。以排水为例,需要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建立报警和提前预报功能,提供模型参数的自动修正功能,需要基于气象预测数据快速分析排水管网的运行负荷情况,需要实现对各种应急场景进行模拟演练,制定真正能解决复杂管网负荷不均衡的应急预案,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与真实应急场景的有效关联机制,用复杂的分析方法通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结果显示界面支持应急决策。说起来就是“内部复杂,界面简单”,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是不做到这一点,那么应急联动的科学性则无法保证。

数字化支持内容:统一标准化的应急处理流程、应急预案模拟评估与优化、基于模型的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基于模型的应急事件分析与评估、气象数据和现场情况的综合展示与分析处

理。

3)不关注管网设施的日常养护和演练。排水管网复杂关联,而且通常是个树状管网,局部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必然会影响上游区域的运行情况,真正要做到应急过程的有条不紊,在平常就要认真养护管网、保证管网整体的运行有效性(特别是关键节点的有效性,关键节点可以通过模型分析和网络分析结合进行筛选),而且要在平常进行模拟演练,让各个单位能真正的在一个统一的应急平台下有效工作,现场信息能真正的、及时的参与综合分析决策,这个时候采用计算机仿真演练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各单位人员的操作水平,是经

济实惠的演练方法。

数字化支持内容:统一标准化的管网养护巡查流程、管网养护计划模拟分析与优化、排水应

急事件演练和评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手段只是提高了管网分析的效率和科学性,如果没有好的数据,不认真分析模拟结果,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有效支持决策。模型滥用还不如不用。

正应了龙应台的话,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雨果是个下水道的观察者,他说,下水道是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道:“人类历史反映在下水道的沿革与变迁中……”

共同沟--地下城市管道综合廊道

目前业界广泛推荐的地下城市管道综合廊道,也就是设计师俗称的“共同沟”,虽在国内主要城市有所尝试,但由于投入巨大的原因而远未普及。

共同沟一旦建成,在城市地下便拥有一个专属的隧道空间,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共同沟的发源地就在欧洲,早在1833年法国巴黎开始有系统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

此后,共同沟的理念被世界主要城市广泛采用。日本因用地紧张,从1958年开始兴建共同沟,并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沟实施法》,还在1991年成立专门的共同沟管理部门。目前,日本全国共同沟总长约为526公里。同样人口密集的美国纽约,也将全程的大型供水系统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的共同沟中。

“共同沟是公认的治本之举。由于其前期投入极大,许多城市为追求短期效益,往往不愿大规模采用,但共同沟的理念是适合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设计师宋建明表示。

在中国,最早的共同沟建设位于北京。1958年,建设者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米的共同沟。1977年配合毛主席纪念堂施工,北京市又敷设了一条长500米的共同沟。

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该共同沟全长11.125公里,埋设在路两侧的人行道之下,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组成。共同沟还建造了相当齐全的安全配套设施,并建成了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此后,北京中关村西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在开发区中采用共同沟的新型建设方式,用于集中铺设自来水、雨水、污水、中水、供电、通讯和天然气七条市政管线。近期,南京、济南、杭州、嘉兴等城市的共同沟建设也被列入城市规划。

在台湾,当地政府在建成比较发达的共同沟网络后,还制定了《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施行细则》等多个法规及条例,推动共同沟的建设和维护。

透水砖

下雨时站在世博中心旁边广场,你会发现,这里的地面并不湿滑,且看不到积水。“这些地面会…吸水?!”细心的游客都感到很惊讶。

其实,这些地面并不包含什么高科技,也没有使用什么新型材料,而是使用了用沙漠石制成的透水砖。宁风告诉记者,这种透水砖是国内一家公司的首创,是以沙漠中的风积沙为原料,通过免烧结成型工艺制作而成。世博园内除了世博中心广场,还有中国馆南广场等好几处都使用了透水砖。

据宁风介绍,这种透水砖的特点是透水性能好,一般雨量时不会出现积水,且地表不易湿滑。因此,“我们不用建专门的人工场地排水系统”。

2010年5月7日,广州,一夜暴雨的黄石花园一片泽国。

在余江县县城,一位市民在深及胸口的洪水中撑伞前行

2008-6东莞骤降大暴雨

2010年6月8日,武汉持续降雨,武昌徐东大街汪家墩段,300多米路面积水,最深处超过半米,车辆只得缓慢涉水而行。

2010年7月19日,广安市的洪水已经淹到了马路指示牌。受渠江上游地区普降暴雨的影响,当日四川广安城区发生特大洪灾。据报道,160年来渠江最大洪峰正在经过四川广安。截止19日下午1点,渠江水位已达到25.38米,超过之前预估最大峰值(25.3米)。在广安市老城区,洪水淹没了近2/3的区域,造成10万多群众受灾。

暴雨出行宝典 7招助你安全“游”过积水示范文本_2

文件编号:RHD-QB-K62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暴雨出行宝典7招助你安全“游”过积水示 范文本

暴雨出行宝典7招助你安全“游” 过积水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初下雨时切忌猛赶路 夏季的雨,说来就来。当刚刚下雨时,有的司机心急赶路,以为早到早安全,殊不知此时轮胎的附着力是最低的——地面上还没有被雨水冲洗干净的泥沙、油渍等,如润滑剂般将轮胎与地面隔离,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明显增加。如果此时加速赶路、左冲右突,只会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 2、涉水时勿松油门 最好不要轻易涉水,如果真的要涉水,可以先等大型车过去,看看深度。如果涉水深度接近前大灯,

行车时应该多警惕。稳住方向盘,低挡行驶,不要换挡和停车,缓慢均匀前进即可。 切记涉水时油门不要松。如果水进入进气口,导致发动机熄火了,那就应该在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再试着启动了。如果涉水深度超过发动机舱盖,建议不要再行驶,立即熄火停车,否则容易发生“气门顶”。 过水后,车主可以踩几脚制动。这样做可以用制动产生的热量把附着在制动器上的水汽给蒸发出来。 3、雨天行车稳字诀 见到积水处不要左闪右避。看到水就闪,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当然,也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这样会产生飞溅,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而且如果路旁刚好有行人,高速过水也会显得低素质。由于雨天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雨水系统设计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雨水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暴雨积水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积水成因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雨水管网的设计,总结指出了雨水系统设计与运行中的问题与国外先进经验。 关键词:城市暴雨;积水原因;城市排水;雨水管网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市区内的裸露土地越来越少,一旦下起雨来,雨水很难渗入地下。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虽然现在许多现代化城市、包括我国新建的不少城市都有比较现代化的排水和下水管道系统,但遇到降雨量过大时,仍然会发生排水不及形成积水,同样的情况国外许多现代化的都市也难以避免。积水的多少与降雨的强度、降水量的大小以及下水系统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立交桥下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例如:2003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在十几个小时内降雨120多毫米,使市内部分地区积水,许多驾车的市民不得不弃车而逃,或站在车顶或站在马路边的高处求救,相关部门收到的手机求救信号就有上千次,当地警察及时派出一批橡皮船出来救助,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严重;1个多月后,2004年1月29日晚,仍然在墨尔本,一场雨下了不到2个小时,降雨量不到70毫米,在该城东北部被水淹,水深约0.5米,不仅造成交通混乱,许多商店、居民住宅及车辆被淹,损失超过100万澳元;2004年3月31日,香港下雨不到70毫米,洪源路等地水深及膝,汽车被水半淹,木屋居民纷纷报警求救;2004年4月1日上午在广州出现降雨天气,时间1小时左右,降雨量也只有37.6毫米,但造成多处浸水,海关学院对面马路100多米长的路段浸水约0.7米,相关的报警和求救电话大增;2002年7月30日我国成都市的一场暴雨使市内部分地区受淹,五福立交桥和五块石大道立交桥下的积水达1.5米,交通中断达8小时,市区共有13处出现积水,西城角低洼处水深齐腰,经民警救助153人得以脱险。类似的例子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曾发生过。 造成这些灾害的降水的特点是:时间短,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一个小时;降雨强度大,1个小时就可能下三五十毫米,但降雨总量到不一定很大;降水范围较小,只是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几个街区;灾害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就过去了。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物资和财产密度不断加大等特点,高强度暴雨积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化地区产生的威胁和带来的损失愈来愈大。灾害一旦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人民和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城市整体形象。通过对暴雨积水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点与空白点,由此加以改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如何对城市地区地面积水的发生区域及形成过程进行预测,以有效地分析涝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时可靠地制定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关于城市道路积水现象的研究分析与建议

关于城市道路积水现象的研究分析与建议 现象: 2011年10月,海南琼海经历了强台风的影响过后,道路积水现象严重。金海路,银海路等重要交通要道均积水严重,图为琼海市某地台风后积水严重。

远处积水达1~2米,只能靠船通行。 (图为当时实地考察所拍。) 海口方面,10月6日上午,在盐灶路、海甸二东路、海甸五西路看到,由于受海水潮位上涨影响,这三条道路积水严重,其中盐灶路积水最深达到50厘米。为避免海潮位继续上涨,造成该路段民宅和财产受淹,海口供排水管理处紧急组织有关人员通知居民转移。 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路面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甚至造成路基整体破坏,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

分析: 一. 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 从海南省气象台获悉,受南海辐合带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东北部地区从10月4日晚至6日出现强降水,海口日降雨量最大达333.6毫米,已突破1951年以来日最大降水量极值(1996年9月20日327.9毫米)。持续强降雨天气已造成海口市部分城区受淹,部分交通线路中断。海口市气象台于5日14时23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5日18时51分和6日8时10分又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据气象部门监测,10月4日20时至6日8时,海口、文昌、定安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据乡镇自动站资料统计,共有35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13个乡镇雨量超过200毫米,海口市区、西秀镇、城西镇、龙桥镇、永兴镇和文昌铺前镇雨量超过300毫米,最大为海口市区477.7毫米。5日20时至6日8时,强降水区域扩大到定安和琼海,共有10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为文昌铺前镇207.1毫米。 由于之前没有遇到过短时间内会有如此大的降水量,下水道系统无法承受,无法应对如此大的降水挑战,导致排水不及时,排水量不及降水量,造成道路积水严重。 二.城区道路、管道的不均匀沉降。 商贸发达,几个大型市场设在主城区,进出城区的大型货运车辆较多,在未实行管制时道路往往都是超负荷使用,导致很多道路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沉降后,排水管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断裂和移位。导致排水不畅,造成积水。 三.原有排水管口径偏小,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或缺失 国外有些城市的地下排水涵洞可以行船,而我们的排水管道直径只有几十厘米,近几年采用的新管道直径也不足2米 随着海口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原本担任城区蓄水功能的众多水塘和湖泊被埋平硬化,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加大。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由于城市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口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管道(沟渠)口径显得越来越小,造成城市积水点增多,排水不畅。 以海甸岛为例,过去那里并没有太多居民住宅区。台风带来的大暴雨,很多都可以经过鱼塘或河流排入大海,但是现在随着居民区的增多,雨水径流增大,原建设的排水沟偏小,一下雨就出现了积水现象。 老城区配套设施建设较早,排水标准较低,甚至有些区块无排水设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地方的排水设施已不堪重负,已无法承担暴雨时的排放要求。 许多城市沿用的暴雨强度公式还是30年前的,30年前的极端天气远没有现在多,当时的经济没有现在发达,排水量也没有现在大,排水管道设计管径,也就停留在30年前,与现今实际雨量不相适应。由于旧城新区开发步伐不断加大,海口现有的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开发建设的步伐。市政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地区发展,或由于规划路未建设排水出路,造成积水,目前尚未消退的椰海大道积水属于这种情况。老城区配套设施建设较早,排水标准较低,甚至有些区块无排水设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地方的排水设施已不堪重负,已无法承担暴雨时的排放要求。 四.人为破坏或雨污水管道混接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需水量也随之增大。与此相并存的背景是全球变暖导致短时特大暴雨频繁出现,引发局部洪涝现象频发,杭州城西一带的积水是典型现象,除了气候因素外,更与现有的雨水排放系统密不可分。出现问题的地区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道路及周边公共设施也缺乏有效调节功能,难以应对高强度暴雨所带来的考验。 关键词:低洼地积水雨水排放 一西湖区积水现状分析 ⑴区域气候降水量影响。杭州市西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3月到5月各月雨日都有半个月左右,6月中旬开始进入雨水集中的梅雨期,历时约1个月,8月下旬到9月中旬,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雨水显著增多。冬天降水量并不多,但从12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都有9到10天的雨雪天气,偶尔还会出现冰冻现象。 ⑵流域地理水文特征影响。西湖区地处平原边缘地带,临近山丘,一旦遭遇强降雨,大量雨水从集雨面较大的山坡汇流而下,若不能经河流及时排出,便加剧了这些地块的积水程度。长期以来,因河道缺乏疏浚,淤泥沉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能力。近年的河道整治工程,使情况有所改善。但整治河道河底标高普遍较高,同时为了满足景观水位,该区域河道常水位长期偏高。强降雨时,受外河水位托高影响,水位进一步上升,上下游水位趋向一致,河道流速减慢,造成地块雨水排放能力不足,导致地块积水,甚至引起河水倒灌。 ⑶雨水排放系统现状问题①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根据现场调查,曲荷巷、文北巷、留下等地块,地面雨水口较少,特别是曲荷巷横路,雨水口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淤堵情况的发生,使雨水不能迅速进入雨水管道,这是造成雨水排放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②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由于现有管道系统建成年代较早,在多年的运行中,又出现淤积、破损等情况,使雨水管过流能力不足,削弱了排水能力。当区块雨水管道标高低于市政道路管道标高时,该地块积水就更为明显,文北巷就属于这种典型情况。③地块雨水排放形式单一。据调查,文三、九莲新村等地块内的雨水均通过雨水管道以重力流形式直接排入河道,排放形式单一。在强降雨情况下缺乏水泵提升、临时雨水收集存储或雨水回用等应急措施,从而造成地块雨水汇流集中迅速,骤然增加了市政雨水管道压力;当重力流排放的雨水系统某一段出现问题时,该区块雨水就无法排除,从而增加了受灾的可能性。 ⑷雨水设计重现期。雨水设计重现期是雨水排放系统的重要、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管径的确定。根据历年暴雨积水情况来看,造成暴雨积水的原因与设计标准偏低、管理滞后、收集系统不完善、系统管道达标率低等多种因素有关。

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

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城市的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造成汛期暴雨后发生内涝灾害,如: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等城市一度成为内涝频发的“名城”。本文主要对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排水;暴雨积水;排水系统;解决措施 引言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局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对全国351座城市的调研表明,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暴雨内涝,发生3次以上暴雨内涝的城市有137座。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直接影响了城市运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已经到了不能不正视,不能不做长远打算,采取减轻对策的时候了。 一、暴雨后形成积水原因分析 1、全球变暖,水循环速度加快,城市暴雨强度加大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速水循环过程。水循环速度加快,导致暴雨过程增多。暴雨天气也与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同时,大气中含水量增加,雨量增大,大雨、暴雨的发生概率呈抬头之势。 2、城市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设计排水设施能力不足 目前中国城市化模式表现为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土地的硬化,其带来的结果是城市(流域)不透水面积增加。土地硬化后,一方面地面摩阻减少,水流速度加快,地面径流快速汇集,洪峰提前;另一方面,下渗量减少,地面和树木冠层的截流作用变差。雨水无法渗透,只得靠排水管道外排,但设计上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为城市排水埋下了后患,遭受强降雨时水流就会在此汇集,形成倒灌,加速内涝的形成。 3、雨水管道长期的超低标准设计 雨水管道设计标准60年来一直采用超低标准,什么是超低标准?就是在设计暴雨重现期使用低标准;流量计算方法用沟道空隙容积利用法,耗尽了沟道调洪潜力,没有安全系数,也是低标准,两者同时并用叠加,形成了超低标准。而且排水管道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使得排水管径普遍偏小,过水能力严重不足,再加上管材质量及管道坡度控制不严格等问题,造成雨季路面积水严重,平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关于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的建议

关于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的建议 今年以来,经历了“天兔”“菲特”等强台风的影响后,暴雨天气让本市部分道路积水现象严重,对居民的生活及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水害也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路面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甚至造成路基整体破坏,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分析: 一、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 强台风导致的暴雨量大,由于之前没有遇到过短时间内会有如此大的降水量,下水道系统无法承受,无法应对如此大的降水挑战,导致排水不及时,排水量不及降水量,造成道路积水严重。二.城区道路、管道的不均匀沉降。 进出城区及工业园区的大型货运车辆较多,在未实行管制时道路往往都是超负荷使用,导致很多道路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沉降后,排水管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断裂和移位。导致排水不畅,造成积水。 三.原有排水管口径偏小,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或缺失 国外有些城市的地下排水涵洞可以行船,而我们的排水管道直径只有几十厘米,近几年采用的新管道直径也不足2米。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原本担任城区蓄水功能的众多水塘和湖泊

被埋平硬化,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加大,不堪重负,无法承担暴雨时的排放要求。 四.人为破坏或雨污水管道混接 施工管理不善、人为占压、破坏或雨污水管道混接等诸多原因,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因素造成的管道破损、堵塞。以下两种情况比较突出:首先是基建工程在打桩、基坑开挖作业时,造成管道移位和施工泥浆直排雨水管道;其次是一些小餐饮、小饭店未按规定设置隔油池,油污直排雨水管;加上一些居民和环卫工人直接将地面垃圾泥粉扫入雨水井,导致管道堵塞。 五、部分其他因素 目前出现城市积水,许多下水管道不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这主要是缺少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导致。另外,有关部门没有按时清理管道,部分路面垃圾泥沙过多,导致降水时管道堵塞,排水不畅。部分地区管道设计只注重该地的排水,没有顾全区域性的排水,也是强降雨时多地积水的重要原因。 建议: 1.新建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暴雨重视期为一年一遇即35.3毫米/小时的暴雨强度,如能结合经济能力,重新设计,会更有利于城市排水,同时按新的标准对旧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则市区积水现象可望得到明显改善。 2、加快市区排涝泵站的建设。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初稿)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建 设 方 案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大中城市的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高速发展,城市圈也在已经不断扩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保证出行的畅通,许多城市建设了不少的立交桥和下穿隧道。近年来,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桥下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之而来的诸多效应中,有许多因素加剧了汛期街道积涝的情况。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等受到了严重影响或损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随着城市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且城市的中枢作用使得次生影响和间接损失加大,严重时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我国城市抗涝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已经引起市政、城管、防汛、路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方面要积极修建并管理好排水设施,另一方面建设城市内涝监测系统,也极为必要,它既可以为决策机构的领导提供道路积水的实时信息,也为市政排水调度管理机构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出行指南。 逢大雨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种通病。 二、建设目标 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三、项目需求 1、建立基于传感网络技术的实时、可靠的涝情数据监测系统。为涝情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降雨量监测、积水深度监测、积水面积监测、风速风向监测、GPS地理位置信息。 2、 发现、排除堵情。 3、 制。 4、建立稳健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传感数据与控制设备与指挥中心的连接。 5、结合当前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作适当的补充建立基于GIS的城市实景涝情平台。 6、建立涝情预警网络实现街道、小区、学校等人口集中区域的涝情预警。主要包括广播、 短信。 7、建立涝情WEB发布平台与移动设备访问终端实现市民的远程访问为市民提供直观的出行指南。 四、建设方案 4.1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本着实用、可靠、先进以及经济四大原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配置,发挥应有的效果,具体要求是: 实用——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分清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的主次,以安全监控为主要目的,有选择地将监控对象纳入系统,使系统既经济合理,又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 可靠——设计方案和仪器的选择要考虑运行期的长期稳定可靠。设备以国内外著名工控产品为主,采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

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

市政排水系统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18T17:19:57.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黄龙江 [导读] 摘要:市政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暴雨天气,如果排水系统的功能难以保证,易发生积水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效果和管理效果,以提升排水能力。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市政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暴雨天气,如果排水系统的功能难以保证,易发生积水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效果和管理效果,以提升排水能力。 关键词:市政排水系统;暴雨;积水;排水管理 城市的发展需要排水工程,而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效果不仅会对城市功能的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环境保护和城市防洪排涝。虽然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施工的工艺难度相对不太大,但是要求施工质量高,作用可以保证。但是部位城市的施工技术力量薄难以保证,特别是对于大口径管道施工,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不好。部分城市在夏季的降水量较多,特别是由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城市路面地面的水量会快速增加,如果排水不畅就会发生多种问题,由于积水的存在影响到道路交通,积水的长时间存在也会对建筑物造成腐蚀作用。因此强化排水系统的设计管理有利于提升应用应对暴雨天气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暴雨的影响。 1.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1.1强化对基础设施的设计 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差异性大,不同城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在有暴雨发生时,容易发生灾害的问题,会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城市的排水系统要结合城市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当前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特别是在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中,排水系统的设计的缺少针对性,所以排水的效果受到影响。比如部分城市的道路两侧缺少相应的排水系统,在发生暴雨时道路的积水比较严重,给道路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市政排水的效果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设计前要进行实地的考察,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的特点进行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如果当前在用的排水系统存在缺陷,要进行必要的改造,通过改造后市政的排水系统的效果可以提升,发生后暴雨后可以实现雨水的快速疏导,消除积水的发生。 1.2注重排水窗孔的设计 排水窗孔对于保证排水通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排水窗孔的设计要结合道路的情况进行设计,在易发生暴雨的城市,设计时要尽量选择大孔径窗孔,以保证排水的顺畅,此外不易发生堵塞。已建好的排水窗孔如果影响排水效果,施工人员可以对窗孔进行扩大,提升水的流通效果。排水系统如果设计在斜坡的位置,排水窗孔也要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可以保证水的流速,提高排水效果。对于易发生暴雨城市还要注意排水井盖的设计,可以设计为多孔式,增加孔的数量以保证排水效果。 1.3街道排水孔道的合理设计 为了有效降低暴雨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并保护城市的街道,要注意街道两侧排水孔的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到排水孔的流量,排水孔可以采用圆形,这有利于雨水可以快速流走。在发生暴雨时,街道两侧的排水系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排水作用,并且可以持续进行排水。城市内的排水系统设计要保证分布的合理性,设计中结合区域特点保证分布的合理性,要有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中局部存大的排水压力,斜坡处的孔径可以适当增大,这样排水系统可以分担更多的雨水。 2.原有设施的改造 因为暴雨发生会对城市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一些人会认为当前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提出了对现有的排水系统实施重建,但是排水系统的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总体规划,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增加了城市财政负担,原有排水系统的处理方式也是问题,会造成许多材料的浪费。其实现有的排水系统是具备功能的,在日常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在暴雨条件下,在极端条件下雨水导致的排水困难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原来的排水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通过改造的方式以提高排水的效果,这种方式还以降低资金的投入,避免资金的浪费,同时可以提高排水能力,这种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借助对排水设施的改造,排水系统可以保证功能性。在实施改造前,施工设计人员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明确哪些区域的排水性比较弱,哪些区域比较强,这样改造更具有针对性,消除改造存在的盲目性,通过调查和科学的论证,制定出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的具体方案,依据方案进行相应的改造施工。在发生暴雨时,排水系统的功能性增强,可以保证排水效果。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应用技术措施实现排水系统管理的技术进步,其应用原理是如果水位达到危险条件时,电子设备会发出信息,然后会自动调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这一技术措施在无人值守条件下特别有效,特别在是暴雨容易发生积水的区域,比如地铁通道,低洼地段等。自动化排水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的方式加以可以设置。自动排水系统通过感应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如果也易发生积水,有必要采用专人负责的方式,建立和实施暴雨应急动态响应机制,可以预防积水导致的隐患。 3.强化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由于当前各地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在持续加快,城市规划发展中比较注重地面建筑物,对于地下排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容易被忽略。在长时间累下,排水系统如果存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暴雨发生时会增加水势,加重灾情。所以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要注重日常的维护改造工作,这些工作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管网的日常维护保养要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排水系统的管理要有相关的保证措施,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可以及时明确排水功能发生的改变,保证排水的效果。在发生积水后,排水需要大量的设备,排水设备的稳定高效会直接影响到排水的效果。针对排水设备,要有健全的设备管理措施,设备管理的立足点是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按照相关的维护保养规程。此外,部分管网在长久使用后,管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网的检查要制度化。管网的管理要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管网检查中发现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理。此外,还注意解决管网发生的堵塞问题,部分管网在长久使用中,容易受到杂质的影响,管网内存在杂质后管网易发生堵塞,影响排水效果,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注重排水系统的动态管理,强化巡查的效果,对管网中的水质和管网本身的变化情况加强监测,以保证排水的效果。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排水系统的管理效果,可以保证排水的效率,及时获得排水系统运行情况的相关信息。排水信息管理系统的数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 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年 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 强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全球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带来的暴雨天气增多,沿海城市受台风影响等诸多因素家具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次数和强度。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坏。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系统是基于水位雨量传感、图像识别、预警发布、物联网等技术研发设计的一套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对积水点进行实时的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通过无线物联网传输给远程管理平台或移动手机用户、预警信息屏。当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信息屏文字提示预警,远程管理平台、手机用户实时接收到预警信息提示。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张。 项目意义 通过城市内涝监控系统可以做到常监测、早预警、早准备,在雨季来临前可以结合以往数据以及降水预报信息对城市内各个区域的水况进行预先分析,对可能因暴雨出现洪涝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同时对水位上升区域的群众做好预警工作,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保障群众人身安全。

2021版暴雨出行宝典 7招助你安全“游”过积水

2021版暴雨出行宝典 7招助你安全“游”过积水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48

2021版暴雨出行宝典 7招助你安全“游” 过积水 1、初下雨时切忌猛赶路 夏季的雨,说来就来。当刚刚下雨时,有的司机心急赶路,以为早到早安全,殊不知此时轮胎的附着力是最低的——地面上还没有被雨水冲洗干净的泥沙、油渍等,如润滑剂般将轮胎与地面隔离,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明显增加。如果此时加速赶路、左冲右突,只会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 2、涉水时勿松油门 最好不要轻易涉水,如果真的要涉水,可以先等大型车过去,看看深度。如果涉水深度接近前大灯,行车时应该多警惕。稳住方向盘,低挡行驶,不要换挡和停车,缓慢均匀前进即可。 切记涉水时油门不要松。如果水进入进气口,导致发动机熄火

了,那就应该在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再试着启动了。如果涉水深度超过发动机舱盖,建议不要再行驶,立即熄火停车,否则容易发生“气门顶”。 过水后,车主可以踩几脚制动。这样做可以用制动产生的热量把附着在制动器上的水汽给蒸发出来。 3、雨天行车稳字诀 见到积水处不要左闪右避。看到水就闪,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当然,也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这样会产生飞溅,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而且如果路旁刚好有行人,高速过水也会显得低素质。由于雨天汽车的刹车距离会加长,所以行车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前车之鉴辨 车道雨中视线不好,路上到处是浅浅的积水,分道线难以看清。但是交通法规并不因下雨而暂停使用,变线或超车后,车辆一定要回到车道内。降低发生擦挂的可能,万一出现刮蹭事故时,车身不在车道内的车辆则会承担事故的责任。如何判断车道就显得很重要。

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摘要:为提高城市防涝减灾能力要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对城市排水、洪涝控制、雨水资源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园林景观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以使我国城市建设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积水问题措施 前言 我们对城市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城市在土地使用、气候变化、水资源匮乏、垃圾处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积水等方面却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改善城市民生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积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既是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又是城市建设工作者面对的问题。 一、原因分析 城市内涝或积水可归咎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对一般性大到暴雨和中雨造成的积水,人们似乎难以理解和接受,究其积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洼地段或地下通道排水设施不配套城市道路的低洼地段,往往处于排水的最低端,路面下雨水管道难以自排,一般安设泵站进行抽排。处在这些低洼地段的路面雨水井的设置往往与一般路面雨水井的设置距离和尺寸相同,即每25~50 m 设置一个雨水井,由于这些低洼地段雨水汇水面积集中,完全靠路面两侧的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当地面雨水较集中,暴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雨水口无法快速收集和排泄,继而形成积水。有的因管网管径偏小,或因管道淤塞,或因雨水收集的设置不合理等,地面雨水快速汇集,而地下管网或抽排泵站满足不了雨水的排泄,最终形成路面积水。 2、排水体制不健全,管网未形成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现阶段修建的排水管网,一般将雨水和污水分设,即雨水和污水实行分流。而老城区的排水管网大多为合流制系统,即雨水和污水合流,排水管径较小,在老城区服务性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及环境用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有管网承载着污水已处于满负荷排放状态,一遇到大到暴雨或持续时间稍长的中雨,管网就无力承载雨水和污水同时排放了。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地面硬覆盖,使地面雨水泾流系数增大 现在,在城市地域范围,直接裸露在外的地表越来越少了,地面大都被水泥、沥青、步道砖等路用材料所覆盖。大量拓展的公共建筑、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 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 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 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 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 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架构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 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 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展。 方案特点 ●采用激光水位计进行水位监测,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低功耗,采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供电方式,不受现场电源供电限制。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突破地域限制,适应性强。 ●水位涨落趋势预测,危险等级的评估。 ●历史数据长久保存,便于数据的深层次挖掘。 ●支持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当前状态。 ●支持室外屏、短信平台、微信等多种途径发布信息,受众广泛。 ●系统平台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便于平台功能扩展增强。 技术案例

城市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xx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三、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臵不科学等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五、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要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