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02
诗经蓼莪原文解析
诗歌内容解析
蓼莪之悲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 哀悼和思念,以及对生命短暂 和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蓼莪的 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生死存亡 的悲痛和无奈。
生死之叹
诗歌中通过对蓼莪的生长和凋 零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和无常,引发了作者对生死的 感慨和思考。
亲情之痛
诗歌中通过回忆和想象,表达 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 痛,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慨 。
译文的流畅性
01
自然度
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避免生硬和过于直 译。
逻辑性
02
03
可读性
译文应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确 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
译文应易于阅读,避免复杂的句 式和晦涩的词汇,提高读者的阅 读体验。
译文的韵味
保留韵律
古诗词通常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译文应尽可能保留这些特点, 传达原文的韵味。
诗歌结构解析
层次分明
诗歌分为三章,每章四句,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每章的内容各有侧重,相 互补充,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比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蓼 莪的生长和凋零,以及生与死的对比, 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增强了诗 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语言特色解析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蓼莪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痛。
通过对诗经蓼莪译文的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诗经蓼莪译文的深入挖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领略 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语文唐诗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 理解唐诗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唐诗进行深入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行唐诗鉴赏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繁荣及其特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唐诗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什么?”(二)文本解读1.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诗歌的形象:- 月亮:诗人思念家乡的象征。
- 故乡:诗人心中永恒的牵挂。
3. 分析诗歌的情感:- 思乡之情: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孤寂之情: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4. 分析诗歌的语言:- 简洁明快: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 寓情于景:通过月亮、故乡等意象,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分组讨论:- 《静夜思》中的哪些意象让你印象深刻?-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诗作,感受其诗歌风格。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唐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从唐诗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唐诗鉴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2. 课外阅读:《唐诗三百首》、《李太白全集》等3. 网络资源:唐诗相关网站、博客等。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 地。(补充:表达自己的情怀:伤春之愁,送 别之恨,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 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 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 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试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 御此老觳觫(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报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三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
乡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人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精品PPT课件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古代诗歌赏析
1. 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 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 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 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 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 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 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 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 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 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 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 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 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
大学语文诗歌欣赏古风
• 李白在求仙的同时,仍旧抱着辅弼君王的政治理 想。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这首游仙诗在开头铺陈求仙访道,但笔锋一转, 开始关注战乱惨象,正是诗人出世与入世、独 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思想矛盾。
4.诗歌主旨 • 前十句为一层,写诗人想象登上莲花峰,与仙女
同行拜谒卫叔卿。
•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 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 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 界。
•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 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 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 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 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 传》)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3)李白的律诗
•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的想象。
• 至秦朝,始皇好仙,游仙诗得到了肯定和发展。 • 汉魏六朝时期,玄学思潮引发游仙诗的盛行,并
达到鼎盛。
• 游仙诗在思想上承袭老庄,因而多表现为摆脱世 俗、超越生死、战胜命运的强烈愿望。
• 游仙诗多用夸张、拟人、象征的手法描绘仙人的 日常生活、酒酣宴饮、洞天福地、传奇故事等, 构成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
• 再如《将进酒》:乐府旧题以饮酒放歌为言。李 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 概,把借酒销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 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 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对于诗歌的鉴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从诗歌的定义、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描述事物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象。
诗歌以其简短精炼的形式,通过音韵、形象、比喻等手法,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与思考。
2. 诗歌的特点(1)押韵和节奏感:诗歌通常具有一定的韵律和音韵的结构,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诗歌还追求一种节奏感,通过韵律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2)意象和隐喻:诗歌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抽象,并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3)语言的凝练与美感:诗歌运用的语言通常要求凝练、简练,追求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诗歌的语言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感,通过优美的音韵和精确的表达,使读者产生审美的享受。
3. 诗歌鉴赏的方法(1)理解诗歌主题: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的主题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读懂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诗歌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押韵方式、诗行长度等。
分析诗歌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从而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剖析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魅力是其独特之处。
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修辞手法等。
这些语言元素常常是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关键,通过解析诗歌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是情感的抒发,通过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我们可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4. 结语通过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门需要细细品味和领略的艺术。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引言诗歌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语言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大学语文研究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技巧一:掌握基本诗歌元素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包括韵律、格律、诗歌题材和诗歌表现手法等。
韵律是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格律是指诗句的形式和规律,诗歌题材涉及到诗歌所表现的主题,而诗歌表现手法则是指诗人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诗歌和研究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来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技巧二:解读诗歌主题和意境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需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是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而意境则是诗歌通过形象和语言塑造出的情感和形象感受。
学生们可以通过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等手法来揣摩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的内涵。
技巧三: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形式,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
学生们可以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修辞形象和语言节奏等细节,这些都是诗人用来表现情感和意境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和解读诗歌作品。
技巧四:比较多元化的诗歌作品为了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学生们应该积极比较和阅读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作品。
不同的诗歌作品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通过比较和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比较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结论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是提升学生诗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掌握基本诗歌元素、深入解读诗歌主题和意境、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以及比较多元化的诗歌作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更好地鉴赏诗歌作品。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鉴赏诗歌需要理解其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要点:
1. 诗的定义:诗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音韵、节奏、意象和结构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2. 诗歌的特点:诗歌具有紧凑性、节奏感强、意象丰富、语言艺术性强等特点,常采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3. 诗的韵律: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和音调的组织方式,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等方面。
4. 诗的体裁:诗歌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律诗等不同的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要求。
5. 诗的意象:诗歌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6. 诗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方式和诗篇的组织结构,常见的结构包括对仗、短句和长句等。
7. 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8. 诗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是爱情、自然、人生等各种主题,不同主题可以带来不同的诗歌体验。
以上是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持续学习和实践,将深入探索诗歌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沁园春·叠嶂西驰(教案1)
《沁园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辛弃疾(二)能力目标1.能掌握词作中虚笔点睛、传神写意的景物描写技巧(三)素质目标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词作中典故的运用(二)教学难点四、教学内容(一)作者小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
生活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形势是:北方的女贞贵族一方面残酷地镇压剥削中原人民,一方面通过和、战两种策略,积极南侵;而江南的南宋统治集团在对待外族入侵的态度上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辛弃疾是主战派人物之一。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第一,青年壮举靖康之变使中原沦陷,山河破碎,目睹中原人民遭受种族歧视与蹂躏,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手斧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在他14岁和17岁时,两次到燕山查看北方地形,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事作准备。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人民趁机奋起反抗,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声势浩大,威震一时。
21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加入耿京军队,任掌书记,与耿京共同谋划军事;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力劝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
第二年,耿京派辛弃疾等人赴建康面见宋高宗。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获知义军中的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兵。
辛弃疾即率50骑兵济州(今山东巨野)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营,擒获张安国并绑在马上,将他押到建康斩首。
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非凡的胆略和勇气,这一年,他23岁,南归朝廷。
大学语文1诗歌篇
1 0 .近 代 东 方
• 近代东方最伟大的诗人是印度的拉 宾德拉纳特·泰戈尔。20世纪东方 诗坛享誉世界的诗人有黎巴嫩的纪 伯伦。
第一章 诗歌概述
第三节 诗歌的欣赏
诗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阅读。一般的文章,我们只要把握文章 的意思就行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却要品出“味”来。现实生活中我们可 能体会得到,读一篇小说,读一首诗歌,读出了全部文字,并不见得就 把握了它。
第三章 外国诗歌名篇鉴赏
我愿是一条急流 [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一、找出 诗歌中你 欣赏的词 二、谈谈 句,并说 你读完此 出理由。 诗的感受。
第一章 诗歌概述
第一节 诗歌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几乎都是从诗歌 开始的。最早的诗歌,可追溯到原始人为协调劳动动作、交流感情而发 出的劳动呼声。
诗歌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态,产生了众多的体制品类,人 们对诗歌涵义的解释也不下千百种,在运用诗歌这个概念时也就有了广 义狭义之分。
三、诗歌的种类
诗歌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发展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形态,现将一些基 本的形态介绍如下。
1.叙事诗和 抒情诗
2.旧 诗 与 新诗
3.格 律 诗 和自由诗
4.散 文 诗
5.民 歌
第一章 诗歌概述
第二节 中外诗歌发展史略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 诗 的 产 生 ,与 劳 动 ,与 音 乐 、舞 蹈 紧 密 相 关 。《 淮 南 子·道 应 训 》说 :“ 今 夫 举 大 木 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 劝力之歌也。”《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阙。”这些记载说明诗歌不仅产生于劳动,而且与音乐和舞 蹈密切相关。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作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五、艺术手法例举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语言层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意蕴层诗歌鉴赏例举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16首(精华版)
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滩。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依旧流连。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简介《蒹葭》这首诗出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诗经》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分。
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之;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大学语文诗歌欣赏北方
返回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内容评述
第一节作者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中国的一系列暗淡灰 黄孤苦无奈悲哀苍凉的具体意象,这些意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 成为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第二节在前面苍凉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强调的是“不安”“悲 苦”“逃亡”,也象征沦陷区人们当时无家可归,流落他乡。
第三节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即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 饿中,而北方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灾难深重 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北方
艾青
作者简介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 湖艺术院。 •1929年前往巴黎学习绘画。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 美术家联盟,与人组织春地画社。7 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 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 《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 方》等著名诗篇。
第四节抒发作者对这片国土的热爱之情,诗人三次用了“我爱这悲哀 的国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使前面反复的 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这种热爱之情产生的原因是这土地埋有 我们祖先的骸骨,是他们和自然、和敌人搏斗过的地方,他们“从不曾屈 辱”。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灭亡”的坚强民族。诗人于此汲取了一种顽强 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从而使诗歌热爱祖国的主题得到充分的 表达。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1)——如何读懂一首诗
关键词: 1.规定课文内 2.古代现代诗歌各2篇 3.人物形象、内容 4.分值:14分
23.艾青所赞美的“光”既是自然界的光,也具有人文社会内涵,
后者主要指什么?
24.《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玉环)的爱情悲剧,长诗的
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28.简述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特色。
2008年 未考
2009年 五、阅读分析题(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关键词: 1.规定课文内 2.古代诗歌 3.内容、艺术
《醉花阴》 李清照
4.分值:10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
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例3: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1]。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解读】题目中交代了人物、事件。诗人以草径、荒园、 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 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之情。
2011年
关键词: 1.规定课文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现代诗歌
雨巷 戴望舒
3.常识、内容、艺术 4.分值:15分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柳树 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 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 怀人。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飘零之感、流离之恨 • 苏轼: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兴亡之感
•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 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 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 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 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 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 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 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 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 的烦忧和愁苦。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
舟下建溪 方惟深
•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 • • • • •
赠
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表达技巧
•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 一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 张、对比、借代等; • 二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 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 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 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 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 • 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
诗歌的语言
•
(1)炼字。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 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 传神。 • (2)炼句。古典诗歌还十分讲究炼句,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 有规则可循。有时出于格律上的需要或为了更好 地表情达意,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收 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 (3)语言风格特色。所谓语言风格特色,是 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 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 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 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
专转本《大学语文》 之 诗歌鉴赏
• 2010年专转本考试诗歌鉴赏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 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 • 枫桥夜泊 • 张 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2011年专转本考试诗歌鉴赏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从作品的思 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 • 卜算子· 咏梅 •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 • • • • • •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 •
•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 2012年专转本考试诗歌鉴赏试题 • 阅读这首诗歌,写一篇25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20分) • 偶 然 • 徐志摩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你记得也好, • 最好你忘掉 •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诗歌体裁基本特点
• 音乐性 • 跳跃性 • 内容高度集中性 • 抒情性 • 哲理性 • 对语法的有意违反
•
• •
陇西行
陈陶
• • • • •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有人说这首诗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 量。试说说这首诗主旨。
专题三 综合比较鉴赏
第一步:点明要比较的内容的异 同。(先观点) • 第二步:联系诗句进行比较。 (后分析) • 第三步:阐述在表达诗人情感上 的异同。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 样的形象?
• • • • • • •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形象
• 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 情主人公一一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自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中琵琶女的形象。 • 2.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杜甫《旅 夜书怀》中所描绘的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 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也 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 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 3.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陆游《卜算 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 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 • • • • •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
专题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一般包 括三个方面: •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 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的形象; • 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要特别注意 语言简练而准确; • 第三步:揭示作者通过形象所表达出 的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 第一步:总观点
• 第二步:精练直观陈述诗歌图景或画 面内容。 • 第三步: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概述 画面与景物结合的特点。 • 第四步:结合诗句,指出诗歌中作者 的情感特点。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 • • •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1、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 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理解品味,把握诗歌中 形象的内涵,分析其蕴涵的情感和意旨。 • 2、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 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鉴赏诗歌,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 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的艺术效果,去领悟作 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 • 3、表达技巧就是指诗人在创作时驾驭语言、塑造 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巧妙技能。鉴 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 果。
高适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从军北征
•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 要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主要注意事项
• 1.明白诗歌体裁基本特点 • 2.不能脱离诗句答题 • 3.积累一些专业术语
•
• •
•
杨柳枝词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柳
• 李商隐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两诗中“柳”的形象有何不同? 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首诗 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
塞上听吹笛
• 菩萨蛮 • 敦煌曲子词 •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 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试就该曲的抒情特点加以鉴赏。
•
新年作
刘长卿
• • • • • •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 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