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曾国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
中共党员。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
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MP4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MP3点播下载《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
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
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
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
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
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的文章。
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
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
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
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
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
他被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
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
人人都说他事业惊人,小时天纵奇才,要不然没那么大名头,要不然后来那么多人佩服他。
像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
不能
因此说他小时聪明。
他小时真笨,有史料证明,后人也有评论提到过。
像梁启超说过:“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
”一般人都传他小时聪明,那是胡扯,哪有天才?他比一般人都不如。
当时名人中他最笨。
这不是瞎话,那篇文章叫《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文章是极力推崇曾国藩的。
这说明是实事求是的。
那么,这么笨的怎么就成就了大业吗?再看他除了笨还有什么缺点?
1830年十九岁,父亲觉得他真教不出来,送给朋友汪老师来教。
他也认同太笨了。
一次汪老师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曾国藩也一点反应也没有。
笨没考上科举,但是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
回乡,去汪老师家,得谢师呀。
大晴天,曾国藩特意带伞。
老师来迎接。
曾国藩把伞放在身边,汪老师送出来,一口一声大人,出了大门了,曾一拍脑门,忘了伞了,赶快去拿,老师说我替你去拿。
出来交给曾国藩,曾笑着说谢谢恩师了,今天你替我背伞了。
汪老师哭笑不得。
这个胸襟不怎么样,不仅对老师对别人对自己气量都不大。
太平军攻下湖北弄昌,林绍璋南下湖南,直逼长沙,当时诏书再来,曾国藩坐不住了,带着湘军出发,准备决一死战。
曾国藩有自信,所以他第一次出战,构想的是直扑林绍璋,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分兵去偷袭靖港。
曾听着不错,让塔齐步去攻打湘潭。
他率水师去偷袭靖港。
到了后,水师攻城,曾让陆营搭浮桥。
结果是诱饵,太平军正等着他。
火烧靖港。
一下子水师乱了套。
没经验的湘军乱了,不得了。
这些新兵全往后跑。
曾国藩急了,让亲兵拿着令旗站到浮桥上大喝,过令旗斩。
他
斩了一个。
大家愣了。
还接着跑。
他够不着斩了。
气得无可奈何。
手
下都急了,叫他跑。
把他拖上战船。
太平军人不多,但跟着掩杀,曾国藩被杀得大败。
曾国藩看着江水,发呆。
手下人不敢说话。
他发了一
会呆,往前走,掉到水里了。
春寒时,他情急下,想投水自尽。
当时人回忆说,“文正衣湿衣蓬首跣足,劝之食,不食。
乃移居城南妙高峰。
再草遗属,处分后事,将以翼日自裁。
”好不容易救上来,让换衣服不肯,吃饭不肯吃。
大家劝他想开点,他还想不开,写遗嘱,还想去死。
成大业者不拘小败。
这不过小败,至于寻死吗?后来人家嘲笑他没大
将几度。
最后不自杀,说起来也是他实在没眼光,湘潭那儿是主战场。
那边大败林绍璋,大获全胜。
消息传来,他不死了。
靖港之战看,他
不算指挥若定吧,不能眼有全局吧?
除了愚昧,性格有缺点,还有着人生遗憾,最大的是天津教案。
直隶总督时,当时大案,几十个小孩失踪,当地嫌疑人是王三,是法国一个教堂的教民,当时去要人,天主教堂说没这个人。
对质时,情绪失控了。
市民放火烧了教堂。
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
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
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
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
绪办。
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
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有人说他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有人说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
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
首先是自我教育。
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
曾国藩是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他,这正是对自己对生活中的点滴对缺陷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
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得实在。
一个崇高的信仰要求自己,正是修齐治平的思想与仁爱的精神。
像当年的小偷哪里知道这个笨小孩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笨,所以才通宵地读书。
这对曾国藩是常态呀。
他也反思最多的是小心眼,怎么做到气量不小。
他是越来越胸襟博大。
像天津教案是遗憾,临死前,儿子曾纪泽陪他散步,他还说这事。
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
要不卑不亢。
儿子正是这样成了伟大的外交家。
只身入沙俄,谈回了伊犁。
所以梁启超认为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让他的一生是华丽的转身。
难得的是这些心得都记下来,在日记在家书里。
更难得了。
包括的内容丰富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
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
”
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
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
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
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
影响大而深远。
这部书大多写在他当官之后,不仅写给儿子,还有家人。
教育家人做人和做事两块。
这是儒家强调的核心。
孔子强调仁,讲人与人的关系。
曾国藩从这个字上获得什么启迪呢?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二)《无一日不读书》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
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
事实上曾国藩原来也只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当然后来有很多人传说他少年时怎么聪颖、聪慧。
事实上人出了名都这样,名人出名之后,大家就会传说他怎么天资聪颖,怎么小时候就是个天才。
哪儿有那么多天才啊?一般孩子资质差别不大,都不大,但是为什么非常平常的曾国藩就能培养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信仰来呢?这就要从曾国藩的科举说起了。
我们知道明、清两朝的科举非常难考,所以最有名的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考了多少年一直考到50多岁,都考疯了,才考上了一个举人,最低级的乡试才算过关。
但是有一个人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
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
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
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
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
曾国藩比他爹强,为什么他爹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因为他明显比他爹强。
23岁就考中了秀才,比他爹提早了20年。
然后考这个乡试,也不知道他运气怎么那么好,第一次就过关了,一考就考了个举人。
这
时候以前学习不好我们说过的笨小孩,以前老被人骂,结果平常考试不咋的,一大考考得特别好。
曾国藩信心大增,背起行囊,入京参加第
二年的会试考试。
备足盘缠提前半年就到了北京了。
当时找了特便宜的地方,湖南的驻京办,与现在不一样,是由当地的商会或者在京的名人出资建的。
当时叫会馆,他就住在长沙会馆。
当时重乡谊,但凡有老
乡来,收费低。
曾住进长沙会馆,可是没有料到的是,势在必得的会试考试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没考上。
没考上就该回家,因为轮好几年才
有一次。
要说曾国藩运气好,第二年皇太后60大寿,为了庆贺照例增
加恩科一次,那不得了,多了一次机会了,是不是?曾国藩一看,不
回家了,我在北京努力一年、温习一年,我还不相信第二年我还考不上。
所以本来只带了半年的钱住北京,这一下节衣缩食又住了一年半。
要不是勤俭节约的孩子,那真做不到。
曾国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地又住了
一年,第二年的恩科觉得势在必得了,想想自己苦也吃过了,难也受过了,是不是?会试再一开,好事自然来。
要不然老天爷干嘛又把我留
在北京一年呢?他觉得这次肯定没问题。
结果这次又跟上次一样落榜了。
那么再次落榜的曾国藩该怎么办呢?又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下定决心
从此坚持无一日不读书的呢?
身上没钱了,别人肯定痛苦,但是曾国藩痛并快乐着,收拾行李。
按理应该回家,结果他云游去了,从天津山东顺运河到江浙,再到湖南。
奔着东南去了。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走了一半,一分钱都没有了。
过了
徐州,他到睢宁,借钱。
知县是易作梅,和曾国藩的父亲有交情。
曾国
藩到那儿,易作梅留他下来,看出将来有出息,主动借了一百两银子。
当时易作梅只是知县,年薪四十两白银。
这不是小数目。
曾国藩高兴,立刻富了。
心中底气足了,打算好好游历一下,到南京去了。
游山玩水,花完了。
曾国藩一生勤俭,为什么花得那么快呢?唯独一件事上肯花钱,儒生最爱买书,笑称自己是书痴。
读到眼睛读瞎的地步。
左眼瞎了。
准备自杀时还要带着书走。
南京花得快就是因为这个。
有钱就喜欢买书。
二十三史,非常喜欢。
这套精刻本的刚好一百两银子。
这么贵,还是借的,居然就买了。
他回到家,父亲一定生气,应该好好教训他,可是从此养成无一日不读书的好习惯。
到家门口,后悔了。
两次没考上,花光了钱,本来没脸,现在借了一百两,又花完了。
家也不富,借了就要还,怎么说呢?他是近乡情更怯。
硬着头皮回家,把一切都交代了。
等着父亲臭骂,结果这个爹不一般。
是好爹。
听说儿子哭诉后,只说了一句话: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偿还,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初衷,细心研读,这样就不白费。
有三点值得称道。
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他只字不提,这是四两拨千斤。
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不骂也会埋怨,但是他没。
称道这事,埋怨都没有。
这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曾国藩常回忆这事,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
三是教育上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细心读,这话最重要。
我们多数人喜欢买书,但不好读。
父亲不愧于这名字,树立了儿子读书的习惯。
曾国藩仰天发誓,要好好读这套书。
有时,平常一句话,对孩子影响大得多。
此后两年,每天没间断地读史书,而且做笔记,认真
地用了两年时间读了二十三史。
这两年过得拮据。
两年后要去参加考试,还得借钱去考。
一路到北京,奔长沙会馆去了,只三吊钱了。
但是这坚强的信念,曾国藩一鸣惊人,成了湖南曾家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
也成为洋务运动的第一人。
曾麟书的父亲曾玉屏,对曾国藩影响极大,本是纨绔子弟,被人耻笑无知,这成了一个契机,从此痛改前非,成了当地小富户。
但他没读书,有钱可是家也旺不到哪儿去。
所以他下决心要耕读传家。
所以培养儿子考科举,没培养出来,倒是把孙子培养出来了。
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有钱未必是好事,只求代代有秀才,这是读书的种子。
所以曾氏家训中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最清最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后,不考了。
跟父亲说不喜欢为科举读书,这在当时的时代是骇人听闻的。
几个叔叔说他疯了,曾国藩是科举的出身,听说儿子这样,问他,想学什么?西学。
当时了解的人不多。
好呀,支持你。
后来曾纪泽成为早期少数了解西方的人。
曾纪鸿也是不喜欢科举,尤其不喜欢文史,喜欢数学。
曾国藩也支持。
后来曾纪鸿自己努力把圆周率推到了一百多位,了不起。
所以曾国藩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绝不止是为了应付科举。
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价值观就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
这个观点有前瞻性。
瑞典科学工作者实验结果是,与心脏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惊人,
相关的社会因素最大的是受教育程度。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脏病机率要少百分之三十二。
读书多小得心脏病。
他还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
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人气质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问题是怎么读书呢?
读书的方法内容多,总结起来,他看重三条:一是要读经典,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前人的思想与智慧。
知识会翻新,但是思想会沉淀。
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讲的是精读。
要进得去,沉浸的读书法。
我们最容易翻翻书,问题是没读通。
对智慧的东西得读通透才能读好,否则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种方法不是死记硬背,他背不好。
他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主张读书要做札记,要动手,要写下所感所想,后来胡适对这个读书法最为推崇。
三是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
儿子也未必与父亲一样。
两个儿子都与他不同。
他甚至也找来相关的书读。
他当时身边网罗天下巨才,著名科学家都在他府中。
所以,苏东坡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说“不可一日不读书”。
这是他唯一骄傲的地方。
这是掷地有声的,得多大毅力呀。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三)《撑起两根穷骨头》
(清朝官员的薪俸是不低的,特别是曾国藩最后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
因此曾国藩虽然不至于过多么奢侈的生活,应该也不会过得很清苦,可是曾国藩和他的家人却一直过得异常清苦,而且曾国藩也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论
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一个“穷”字会让他坚持了一辈子?)
前些年流行一句话,叫什么呢?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那么我们就想问了,做官到底要学曾国藩的什么呢?一般人都以为曾国藩在晚晴政坛始终屹立不到,要学应该学他那个左右逢源的做官技巧。
但是,曾国藩的做官技巧到底是什么?说起来有一大堆。
但曾国藩他自己认为,他做官的根本以及做官最大的技巧就一个字,什么字呢?穷。
在给九弟的家书中曾说过,他觉得弟弟们也要当官,先把为官的心得说说。
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做官贫穷为荣,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背人生信仰的。
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
清廉为本,才是好官,但这话里还有三个蹊跷处,一是清廉是应该的,正常的事,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他要发誓呢?二是内容上,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可羞的,但我们知道他做到了总督,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做官的钱呢?两江总督工资高呀,怎么没有呢?三是客观事实与这段话的矛盾。
他是湖南湘乡人,清代没出过大官,后来有许多。
因为他喜欢提拔乡人。
所以有许多老乡。
这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成了最大的乡绅富户。
他说不贪财,不是矛盾吗?是不是放空炮呢?我们先放下一三,先看第二,他到底有没有留官银为遗产呢?有
多少遗产呢?多少应该有一点。
一个例子可以反证,他两个儿子后来当朝为官,家庭教育下,向来清廉。
曾纪泽做到外交家。
明确写他一生尤其是英法大使时,把工资拿来工作中去,一向勤俭持家,不买新衣,弟弟更穷。
一次,曾纪泽出使英国,曾纪鸿生病,得看病,抓药,这个钱都没有。
他们一直拮据。
药钱都没有。
怎么办?跟大哥借,但想想算了,他家也穷,哪有钱借给自己呀?这时,曾国藩也没死多久,事实证明他们两个也品节高,怎么没钱看病呢?万般无奈下左宗棠听说后热泪盈眶,教子有方呀。
慷慨解囊,为他雪中送炭,度过难关。
曾国藩家并不富,是曾家家族是首富。
尤其是九弟曾国荃。
他们兄弟多,曾国荃一般在军中被称九帅,他贪婪,带兵狠。
当时曾家五兄弟如狼似虎。
最狠的正是曾国荃。
他丧尽天良的是屠城。
纵兵抢钱。
知弟莫若兄,所以写信时说得守贫穷。
拿自身为榜样,希望能让弟弟走上正途。
但是几个弟弟在清廉上没办法。
曾国荃最会抢劫,把钱运回老家。
曾国藩想教育好弟弟。
但是没辙,弟弟不听。
后来曾国藩手下最清廉的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彭玉麟上了奏折,列了十条罪状。
先给曾国藩看,请转递朝廷,他为难了。
几个弟弟跟着出来打仗。
三五弟死于战场,他觉得亏欠弟弟,护短。
压了下去。
曾国荃大兴土木,还替哥哥出主意,看老屋破旧,是曾国藩一支的,替他建,翻修了一下,还新建了几间,没敢特别搞,哥哥果然大怒,写信骂他。
新房子搬出来就难了。
曾国藩意思是由奢入俭难。
曾国藩和家人过得清苦,为什么一定要过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