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艺术风格论

合集下载

第八章艺术风格流派思潮 艺术概论

第八章艺术风格流派思潮 艺术概论
种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而且也表现在同一艺术家的 作品之中。客观世界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艺术家的 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使自己的创作特色与风格也处于不断发展、亢善和变化 的动态之中,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应能在保持一种基六的、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的同时,创 造出具有别种风味的作品。一些艺术家在自己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多种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的风格特色,正是其艺术造诣较高、风格成熟的表现。倘若一位艺术家固守 一种风格,笔调单一, 是不会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的。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只有那些有着较高的才智、有 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利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孜孜不倦、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 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一陈陈相因,缺乏独创性且才智平平的艺术家, 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
第一节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欣赏者认识艺术家的重要依据。 般说来,风格往往会通过主题意念的 开据、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工具材料的运月、艺术语言的提炼等方面体现出来。 鲜明、独有的艺术特色会给欣赏者带来特有的魅力,召唤欣赏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欣 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艺术家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他的理解和认识。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正 是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来赢得广大欣赏者的仰慕与赞佩的。
中国历史上称为“汉魏风骨”、“建安风力”的建安诗歌以及与此相关的绘画、 书法等艺术,正是那时特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影响、渗入和作用的结果;而盛唐时期 灿烂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艺术,也无不浸染着当时宏伟、博大、开放、雄阔的时 代风貌
第一节 艺术风格
二、客观因素
第二,民族因素。艺术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在定的民族区域中生活,那些民族特定 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精神状态、风土人情、审美要求就会反映到创作中 来。这种买族囚素的影响有时会在不由艺术家自主的情况下渗透于他们的创作之由。 许多艺术家不仅着眼于对民族的社会生活、风景画风俗画的描绘和体现着民族性格的 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更注重对民族语言、民族体裁、民族传统的结构方法、艺术手法 的运用上,我们从世界各个民族艺术家的创作中,均可清晰地看到每个艺术家所受到的自 身所属的那个民族的刻影响和强大的作用力。

艺术概论艺术六大论

艺术概论艺术六大论

艺术概论艺术六大论艺术是人类创造和表达情感、思想和美的一种方式。

艺术概论是对艺术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在艺术概论中,有六大论点被广泛接受和讨论,它们分别是审美论、象征论、表现论、创新论、形式论和传媒论。

审美论是艺术概论中的重要论点之一。

它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

审美论认为艺术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美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来引起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思考。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的运用和组合,创造出令人愉悦或震撼的视觉效果。

象征论强调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体系。

艺术家通过各种符号和象征手法,表达出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和理解。

艺术作品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象征性描绘,也可以是对抽象概念和情感的象征表达,通过符号的选择和组合,艺术家传达出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第三,表现论关注的是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和情感的真实、生动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对人物、风景、事件等的描绘和再现,将观众引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中。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和传达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通过艺术作品,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第四,创新论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

艺术家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改变和创新,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创新论认为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艺术家应该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形式论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形式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艺术家表达意图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元素的选择和运用,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效果和内在结构的艺术作品。

形式论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结构美,通过对形式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传媒论着重于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接受方式。

传媒论认为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受到传媒技术和媒体环境的影响。

艺术家和观众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来传播和接受艺术作品,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不可忽视。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风格答: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3.艺术意境答: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4.艺术流派答: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5.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6.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7.艺术直觉答: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8.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答: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9.意境答: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客观精神说,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研究提供的启示: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2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则启示我们,应当全面地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把创作,作品,鉴赏这三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来进行综合的研究。

正真揭示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主体性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艺术起源: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游戏说: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2个方面,1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2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希勒进一步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斯宾塞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

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劳动说: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劳动先于艺术。

(总结)将劳动生产实践与艺术起源联系起来的学说就是劳动说。

艺术起源的多元定论:阿尔都塞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

黑格尔的辨证法是一元论,而马克思的辨证法是多元论。

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于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综上所述,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与哲学1.艺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哲学影响艺术家,艺术作品,促进艺术潮流形成)2.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相互影响):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更本区别。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1.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它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在人类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从古希腊的美学理论到现代艺术思潮,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定义不断发展与变化。

然而,总的来说,艺术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表现性、审美性、传达性、交流性等。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被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等不同形式。

在这些分类下又有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等。

此外,艺术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被分为抽象艺术、写实艺术、实验艺术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审美特征。

3.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艺术的风格与流派是指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与流派传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域环境中,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印象派的法国印象派艺术流派等。

每一种风格与流派都有着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点。

4. 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的历史背景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艺术发展状况与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貌。

比如古希腊的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现代主义的现代艺术等。

每一种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史诗背景与意义。

5. 艺术的意义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意识形态的表达。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与形式,来表达着艺术家对于生活、情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与交流,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艺术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是对人类与世界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艺术的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与思考。

《艺术概论》教案——第八章 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

《艺术概论》教案——第八章 艺术风格、流派与思潮

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电视画面编辑基础》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镜头,了解视听语言,理解电视编辑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三级单位,逐渐培养学生的画面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视编辑的性质、任务,电视画面编辑的三级单位。

2、难点电视编辑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一、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

1、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1)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会自然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即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如"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如莫奈的印象派绘画《日出♦印象》,画自己对港口日出的印象,印象派由此得名。

印象派追求通过光和色来表现,把光线和色彩结合起来,在西方画坛上有很高地位。

另:《花园里的妇女》《青蛙塘》(画了一个度假胜地,以船屋为中心向四面延伸,从而扩大了画的境界。

)《阿让伊特的秋天》《火车站》(反映工业革命给当时带来了巨大污染)印象派另一位代表人物雷诺阿《包厢》《磨坊街的舞会》(每个人身上都有星星点点的光斑)《拿喷水壶的小女孩》△早期印象派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中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点彩派,一点一点点上去的)后期印象派三位大师:塞尚、梵高、高更塞尚《静物画》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免高《向日葵》《悲痛》(素描)(2)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对艺术家的影响。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3)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看,西方现代哲学成为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用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

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原因之一就是对文艺的利用。

(1)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3)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

(4)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还表现在宣扬宗教思想上。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2、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将道德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化善为美,具有审美的教育作用,才能真正对欣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1 )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

《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论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艺术作品的内容,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题材和主题。

名词解释: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作品,艺术家作用一定得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形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

题材: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侠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决定论:〃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意义有大小之分,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题材意义的大小来决定的。

素材:艺术素材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姿态万千的自然风物都可能成为艺术的素材,但只有因艺术家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材料,才可称为素材,是题材的基础,艺术的创作的重要环节。

主题:在艺术鉴赏中,从作品中提炼出凝聚而成的情、理的〃精髓〃。

它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包括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作用两方面。

作品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包括哪些?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概括为外在的物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内容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渗透、融会合一的。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它的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1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2、艺术作品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3、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我们常说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就来自作品的内容中的情感与思想,即我国古代理论中的情与理。

4、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

艺术概论-王建宏版(总结)

艺术概论-王建宏版(总结)

名词解释①艺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表意的工具盒方式。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再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属于艺术知觉的结构层次。

②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在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原来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的棍子叫“风格”。

③艺术格调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成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④艺术品位-艺术作品中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与精雕细琢、严谨精细的作品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种差别反映了艺术家对待世界的不同态度,岁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特定偏爱和喜好,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品位的艺术作品。

所谓“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

⑤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

它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得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艺术美是美得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

⑥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由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

《艺术概论》第十一章

《艺术概论》第十一章

图11-21 商代中后期饕餮纹鼎
图11-22 战国云纹铜豆
二、艺术流派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 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 成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情况。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 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艺术概论
下篇——艺术系统
第十一章 艺术创作
CONTENTS
目录
01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02 艺术的发生
03 艺术创作心理
Hale Waihona Puke 04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01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 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 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图11-11 《圣爱与俗爱》(提香)
图11-12 《四使徒》(丢勒)
图11-13 《艺术家的妻儿》 (荷尔拜因)
一、艺术风格
(二)民族与时代风格
✓ 从深层次讲,民族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它以一种 “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并且世代相传。
✓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 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时代风格强调的不是艺术作品的创新 性,而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一致性。
1
再一种是艺术家本身没有形成流派的 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 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 被后人归纳为特定流派。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模仿说▪德利谟克特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二、游戏说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三、巫术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四、表现说▪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五、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既不单纯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实用的目的,而是两者的结合。

“劳动说”就是这种学说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均速发展的,在有的时期可能发展迅猛,而也有的时期则停滞不前,这即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有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较少约束的思想氛围给艺术家提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出现某些艺术的繁荣。

艺术发展的不均衡在艺术内部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

四、继承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有关外,还有其自身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内部的原因。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且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从继承的方式看,后代艺术对于前代艺术的继承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没有创新因素的艺术是没有活力的。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概论主题的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主题的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主题的名词解释1.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像是一个艺术家独特的签名呀!比如梵高的作品,那浓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就是他的风格。

想想看,要是所有画家画出来的都一样,那多无趣啊!艺术风格不就是让艺术变得丰富多彩的关键嘛!2. 艺术形式:哎呀,艺术形式就如同各种不同形状的糖果一样呢!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每种都有独特的魅力呀。

你看雕塑那立体的美感,和音乐那流动的旋律,多有意思呀!这就是艺术形式的奇妙之处呢。

3. 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就好像是艺术家们交流的秘密代码呀!比如线条、色彩、节奏等,它们组合起来传达着各种情感和信息。

毕加索用那些奇奇怪怪的线条不就表达了很多深刻的东西嘛!艺术语言真的超级神奇的哟!4.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不就是艺术家们精心孕育出的宝贝嘛!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可是让无数人着迷的呀。

它可不只是一幅画,更是凝聚了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呀,你能不被它吸引吗?5. 艺术思潮:艺术思潮就像是一阵席卷艺术界的大风呀!比如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了好多艺术家呢。

它能改变艺术的走向和风格,多厉害呀!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思潮,艺术得少了多少精彩呀!6.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就好比是一个个艺术小团体呢!像印象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莫奈他们那捕捉瞬间光影的画法,多独特呀!艺术流派让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啦!7. 艺术欣赏:艺术欣赏不就是我们和艺术的一场约会嘛!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或听一首音乐时,不就是在和艺术家对话嘛。

你难道不会在看到美的艺术时,内心充满喜悦吗?这就是艺术欣赏的魅力所在呀!8.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就像是给艺术作品做体检一样呢!它能指出优点和不足。

要是没有艺术批评,那艺术界不就乱套啦!好的批评能让艺术更好地发展哟!9.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呀,那简直就是艺术家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嘛!从无到有,多了不起呀。

就像建筑师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地构建出独特的艺术天地,这过程难道不令人惊叹吗?10. 艺术价值:艺术价值不就是衡量艺术重要性的尺子嘛!有些作品价值连城,那是因为它们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呀。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和展示,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传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和欣赏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情感和思考能力,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探索世界。

在艺术概论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艺术术语的简要分析和解释:1. 艺术:广义上,艺术是一种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方式。

狭义上,艺术可以根据形式和媒介进行分类,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2. 美学:美学是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观的哲学学科。

它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美的标准和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产生的影响。

3. 观众:观众是艺术作品的受众,他们通过观赏和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观众的反馈和理解对于艺术的意义和影响至关重要。

4. 创作:创作是艺术家运用各种技巧和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创作可以是个人的表达,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的探索。

5. 表现:表现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和媒介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形状、音乐、动作等来实现。

6. 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讨论的核心想法或概念。

它可以是关于人类存在、自然、社会问题、爱情等各种话题,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理解来传达。

7. 形式:形式是艺术作品的组织结构和外观。

它可以指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音乐作品中的音调和节奏,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和姿态等。

8. 风格:风格是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

它可以是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可以是特定时期或地区的风格。

9. 符号:符号是艺术作品中使用的具象或抽象的象征物。

它可以是象征性的颜色、图案、形状等,也可以是象征特定概念或思想的符号。

10. 传统:传统是对于某一特定文化或社会群体中的艺术实践、观念和价值观的积累和传承。

传统可以是一种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参考和启发。

艺术概论-艺术风格论

艺术概论-艺术风格论

• 艺术风格既是一种个人风格,也可以是 集体风格,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 派风格、阶级风格。 • 只有成熟的艺术家和成熟的作品才具有 自己的艺术风格。 • 艺术风格应该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多 样性。
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 • • • • • • 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 社会历史 异域文明 个人学识修养 个人经历 个人兴趣
艺术概论-艺术风格
有关词语
• • • • • •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个人风格 民族风格 时代风格
艺术风格的概念
• 一件艺术作品区别另一件艺术作品的特 质 • 18世纪以前(书写器、刻刀、修辞、笔 调、文风、文体等) •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 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 色。
艺术思潮
• 艺术思潮是指在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 响下,发生在艺术领域里的重要美学潮 流和创作倾向。 • (60年代西方摇滚乐与文化观念解构) • (90年代中国艺术思潮,玩世现实主义 等) • 艺术思潮的兴起、生长和衰落过程。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之间的关系 •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艺术流派是 艺术家集团,艺术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 潮流。 • 艺术流派有自己的风格,艺术风格不一定是一 个流派。 • 一个艺术流派可能是一种艺术思潮,一种艺术 思潮常常包括多个艺术流派和风格 • 艺术思潮可以是跨越艺术门类的界限,艺术流 派一般限于一个艺术门类。
• 历史上宗教文化对其它地区艺术风格的 影响 • (敦煌等案例)
个人学识和修养
• (林凤眠艺术成就分析)
个人经历
• 八大山人(朱耷)艺术风格与经历。
个人兴趣
时代风格
• 时代风格是指特定时代的艺术风格。它 是一个时代的主导艺术风格,以此区分 与其它时代的不同。 • (拜占庭风格、罗马式、哥特式、巴洛 克、洛可可等西方主要时代风格)

《艺术概论》课件——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艺术概论》课件——第八章 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莲鹤方壶 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高122厘米,巨大的青铜盛酒器 技法高妙,结构精密 周身龙形的装饰及底部的伏兽,使 之充满神秘色彩;壶盖处的莲花及 壶顶的仙鹤,完全采用写实手法, 在神秘氛围中烘托出一丝清新之感, 是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在艺术 上的真实体现。
莲鹤方壶
▪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 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 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 济基础。
艺术家风格:指 艺术家审美精神、 创造意识和艺术 特色等方面的特 点。
艺术流派风格: 艺术流派所拥有 的共同的艺术特 色。
艺术作品风格: 指艺术作品总的 思想倾向和艺术 特色。
▪ 2、依据艺术作品呈现的美学特性来划分: ▪ 西方: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荒诞等 ▪ 中国传统:豪放、沉郁、悲慨、俊爽、冲淡等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将诗歌分为雄浑、冲淡、高古、典雅
等24种类别(对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和细腻划分)
▪ 3、依据艺术活动及其作品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特色来 划分:可分为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
▪ 民族风格或时代风格,体现出艺术风格的一致性,它与艺术风 格的多样性一起构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铜鼎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 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司母戊鼎是最负有盛名的四足方鼎, 商后期铸品。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 观厚重,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 的代表作。
▪ 新月派主张诗歌“三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 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 摩;
▪ 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 “内心的要求”,代表人物:郭沫若;

艺术风格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艺术风格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艺术风格名词解释艺术概论艺术风格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有的审美特征和风格特点。

艺术风格反映了艺术家或艺术运动的个性、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表达方式的独特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艺术风格的名词解释:抽象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情绪,强调形式和色彩的抽象表现,代表作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印象派(Impressionism):* 着眼于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强调对视觉印象的直观表达,代表作家包括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立体主义(Cubism):* 将物体分解成基本的几何形状和构件,以多角度、多面向的方式呈现,代表作家包括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强调艺术家对主观感受和情感的表达,通常带有夸张和变形的特征,代表作家包括爱德华·姆克(Edvard Munch)和厄尼·柯克(Egon Schiele)。

现实主义(Realism):* 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客观描绘,强调对细节的关注,代表作家包括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和加斯帕尔·达费(Gustave Courbet)。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强调梦幻、超现实和非理性的元素,尝试探索潜意识的艺术表达,代表作家包括安德烈·布勒东(AndréBreton)和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民族艺术(Folk Art):* 指具有民间传统和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通常是由普通人创作,反映出特定地域或群体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风格
• 民族风格是指特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来 源于特定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特性、审美 观念以及艺术积淀等各种要素。 • 民族风格是民族艺术的标志。 • (多哈亚运会开幕式) • (民族风格的商业运用)
艺术流派
• 艺术流派是指艺术史上一些思想观念、 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相近或 者相似的艺术家群体。 • (扬州八怪、岭南画派、印象派、俄罗 斯巡回画派、边塞诗派、创造社) • 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大多在19世纪后 (如未来派、达达派等)
艺术思潮
• 艺术思潮是指在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 响下,发生在艺术领域里的重要美学潮 流和创作倾向。 • (60年代西方摇滚乐与文化观念解构) • (90年代中国艺术思潮,玩世现实主义 等) • 艺术思潮的兴起、生长和衰落过程。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之间的关系 •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艺术流派是 艺术家集团,艺术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 潮流。 • 艺术流派有自己的风格,艺术风格不一定是一 个流派。 • 一个艺术流派可能是一种艺术思潮,一种艺术 思潮常常包括多个艺术流派和风格 • 艺术思潮可以是跨越艺术门类的界限,艺术流 派一般限于一个艺术门类。
自然环境因素
• 地理环境、内容、素材等 • (信天游、蒙古长调、秦腔、豫剧、越 剧等) • (《走西口》《采茶舞曲》《黄河船夫 曲》体现地域风格) • (中国画北宗与南宗风格)
民族文化因素
• (印度电影、意大利电影、伊朗电影) • (吴哥与高棉民族文化)
社会历史
• 文革与文革艺术风格
异域文化
• 艺术风格既是一种个人风格,也可以是 集体风格,如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 派风格、阶级风格。 • 只有成熟的艺术家和成熟的作品才具有 自己的艺术风格。 • 艺术风格应该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多 样性。
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 • • • • • • 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 社会历史 异域文明 个人学识修养 个人经历 个人兴趣
• 历史上宗教文化对其它地区艺术风格的 影响 • (敦煌等案例)
个人学识和修养
• (林凤眠艺术成就分析)
个人经历
• 八大山人(朱耷)艺术风格与经历。
个人兴趣
时代风格
• 时代风格是指特定时代的艺术风格。它 是一个时代的主导艺术风格,以此区分 与其它时代的不同。 • (拜占庭风格、罗马式、哥特式、巴洛 克、洛可可等西方主要时代风格)
艺术概论• •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个人风格 民族风格 时代风格
艺术风格的概念
• 一件艺术作品区别另一件艺术作品的特 质 • 18世纪以前(书写器、刻刀、修辞、笔 调、文风、文体等) •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形成 的具有一定稳固性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 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