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德审美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康德审美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摘要]康德的美学思想,对整个人类的美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康德的审美理论作为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美学中的无功利性审美思想、崇高论和艺术天才论等等,对当代的中国美学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康德美学审美崇高天才影响
一、对康德美学的评价
康德美学从其问世开始,就招致多种攻击,当然也有许多正确的批评。在我国对康德的研究,因受“左”的思潮的影响,评价一直偏低。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有了新的变化。但也出现分歧,如李泽厚先生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就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在认为康德的影响高于黑格尔,并且肯定康德“人是目的”的命题,以及由康德审美心理论导引出“积淀”说等等,都有值得进一步推敲之处。
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康德独辟蹊径,在理性派的“真”与与感性派的“善”之间为美学独辟了情感领域,从此美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当然也为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康德美学是辩证的研究方法的萌芽。康德以先天的形式为依据,以二律背反的方法为手段,将感性与理性、偶然与必然、内容与形式综合了起来。尽管这种综合凭借的是主观先验的形式,但总是迈出了二者统一的一步。
李泽厚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中指出:“《判断力批判》在近代欧洲文艺思潮上起了很大影响,是一部极重要的美学著作,在美学史上具有显赫地位(例如胜过黑格尔的《英学》)。”(1)关于康德美学的评价,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处于欧洲近代哲学由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折点”(2);朱光潜先生认为:“所以他无愧于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的称号。”(3)原苏联学者阿斯穆斯认为:“应该这样来评述康德在文学中的地位,他不仅是美学的‘创始者’,也是美学的‘继承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美学的‘完成者’。”(4)因此综合三人的观点,康德美学无愧于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
二、康德审美思想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
康德美学中将美的对象探讨转向对主体审美能力的考察,提出了诸如审美经验、审美意象、想象、崇高、天才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而所有这些都对中国当代美学家产生了影响:
1.审美无功利、无目的的思想
康德率先从理论高度对“美的艺术”作了系统阐述,认为只有美的艺术,它是主观的合目的性,与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理相一致。他提出自然和艺术要相互显现,和谐统一,而美正是自由与必然的结合,这样才能美,才能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因而康德眼中把美的艺术的规则看成是一种无法之法。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把美感和利害关系完全割裂、对立起来,就导致了‘纯美’和‘纯艺
术’的偏向,这对后来的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起了极大的影响”。
从近代中国来看,康德这种审美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思想在20世纪初引起了当时大批美学家对美学、文艺问题的反思和重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甚至在《〈红楼梦〉评论》中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提升为一种抵御现实苦难、超越权欲利益的生活态度,指出“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当代美育鼻祖蔡元培则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诠释为美育核心,把这一核心引入教育领域,认为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发展人的无个人利害计较的情感并以此除去个人私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可以说,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初建是从接受康德审美无功利、无目的思想开始的。
2.崇高论
康德的崇高理论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建构性的理论,其坚持了先验特性,将崇高对象从现实抽离出来,只是理性意义上的崇高。薛永武从形式出发,说:“康德在界定崇高的语义、探究崇高的根源、区别崇高与美得异同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张扬了崇高的主体性。”(8)他认为崇高的“无形式”,只能通过理性引导着想象从观念上对这种“无形式”加以把握。在“崇高之所为崇高”的问题上,康德第一个为审美视野中的崇高判断寻找先验依据,从超越经验的狭隘或偶然性去对崇高所以为崇高作出“先验的解释的”。康德认为,“崇高”最内在的特点是在对立冲突中实现审美超越,即超越现象界的具体事物之上,通向道德的形上世界,体悟人的自由和无限。康德把崇高和道德联系起来,认为崇高在于主体内心的道德感,把这崇高的审美判断建立在一个‘人之为人’的纯粹尺度之上,为审美超越和审美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哲学根基,这是康德崇高论最深刻的地方。
康德的崇高论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内在影响和重要的启发意义。黄华军说:“康德美学是现代美学发展最为重要的源泉之一,尤其是崇高论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11)而石宝军、令狐崇石却认为康德的这种形而上学的分析直接导致了审美与生活实践、艺术与政治活动的割离,为阉割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思想性的现代反动美学打下了基础。石宝军、令狐崇石说:“康德把美和利害关系完全割裂、对立起来,就导致了‘纯美’和‘纯艺术’的倾向,这对后来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2)
2.天才论思想
从康德天才论来看,康德的“天才”是主体的一种理想的才能,它使人自由地游走于概念与理念之中,它为人达到自由找到了一条艺术的林中路。褚春元说:
“他作为唯心主义先验论者,不了解存在决定意识,不了解创作实践的巨大作用”
(9)。尽管褚春元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出发,认为康德片面夸大天才创作中的神秘性的一面。但袁兆文则认为,康德天才观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织汇通,是人所拥有的能力而是不神的神性表征,这一点与古希腊的天才观并不相同。他说“康德扭转了天才是神授予或凭附的观点,从而消弭了天才的宗教色彩”(10)。我认为,康德的天才观是出于艺术创作的独特心理功能,能够通过无目的性的审美形式展现出道德理念。天才论最终是艺术的审美特性突破长期以来艺术认识特征的遮蔽的成果。
因此借助康德的天才论,中国当代美学才能够完成客观主义倾向及对心理主义倾向的超越。在艺术困顿的今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仍然需要艺术天才的存在,因为艺术需要个性,建立在个性基础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是艺术进步和发展的长久生命力所系。
三、其他的影响
此外,康德的一些其他的重要美学思想也对中国的许多人物的美学探讨提供了启发:受到康德审美心态理论的启发,鲁迅先生提出“诗歌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感情正热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的观念;而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一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经验的特征”,并围绕此论述了想象、情感、美感、情趣、意象等一系列在康德《判断力批判》中被创造性提出并做了深入探讨的概念,这更是显露出康德审美理论的影子;在康德影响下,宗白华、朱光潜等一批美学家对中国各门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做了深入精辟地考察分析,形成了中国当代的一次艺术研究高峰,其研究成果令人赞叹,至今被视为艺术研究之经典。
可以肯定受康德美学影响的远不止这些人,诸如李泽厚,高尔太等人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对话与交流日愈广泛、深入,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其间康德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尽管这方面目前尚缺乏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康德美学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思想遗产会一直发挥它的作用,对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0页。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797年版,第70页。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05页。(4)转引自金斯塔科夫.《美学史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1页。
(6)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