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第二章,2节,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及其代表
古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 思想。主要国家是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 代表国家: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 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 一朵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营口
淮海战役示意图
第三阶段 又歼杜聿明集团
滕县
运
第一阶段
首歼黄伯韬兵团
砀山
商丘
徐州
碾庄
新安镇 河
连云港
陈官庄
宿县
双堆集 蚌埠
再歼黄维兵团
吃一个 夹一个 看一个
长
江 南京
第二阶段
(五)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
1.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 3.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 4.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孙子兵法》
▲孙子生平: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陈完— 0 — 0 — 0—田无宇 ·· ·· (厉公) (田)
田桓(已) —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田书(孙)
—孙凭—孙武—0—孙膑
功绩: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孙子兵法》的主要贡献
4.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 略转变 (2)建设现代化国防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 和军队建设 (1)新形势下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 (2)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 战略任务的关系。 (3)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
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科学涵义
1、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 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 2、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3、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4、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一)战争观 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 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二)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 1、政治建设思想 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 2、民主建设思想 有秩序有领导的民主 3、战斗力建设思想 (四)、人民战争理论思想 (五)、国防建设理论
(四)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2、强调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3、坚持质量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地位作用
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是新时期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 设 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 济建设的关系 2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国防 3、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 强全民国防观念。 二 指导作用 是继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最新科学指南。
第五节胡锦涛军事思想
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 求真务实 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 要体现,是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 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的迫切要求,也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部队 全面建设的现实需要。 要把从严治军 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 从严治军 作紧抓不放。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加强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 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真心实意 以人为本 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各级要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信 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治军带兵的 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增强新本领,实现 新进步。
第二章军事思想教学内容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依赖于军 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 军事思想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 可以形成,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
➢ 军事思想的发展需要通过人们的加工总结, 不断深化,形成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 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兵书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记录和结晶 ,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共计1304部)
第二章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 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
(三)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思考: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 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就是说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争夺霸主地位;二是争夺土地、财产 和人口;三是积恨深怨;四是国家发生了 内乱;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
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跳出了天命 观的桎梏,已经能较为理智地去对待战争。在战争中,突破了 “仁义用兵”的樊篱,认识到“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 ”; 在达成胜利的取向上,强调用和平、外交、智谋手段; 强调战争中政治、道义上的胜利。“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慎战。
则 ➢ 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
大学生军事理论第二章军事思想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的主要内容
(一)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
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二)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打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 境,国防建设应在服从国家经济大局的前提下, 抓紧时间集中力量增强综合国力,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的国防实力。军队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有 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根本建设,提高军队质量, 从根本上提高军队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 下的防御能力。
全局 (五)提出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六)提出加强军队科学管理 (七)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 (八)提出军事训练转变论 (九)提出新的依法从严治军论 (十)提出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
(二)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三)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形势下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三、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
述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 方针
(二)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新的世界大战和针对我国的全面战争在较长
时期内打不起来,但诱发局部战争、武装冲 突的因素仍然存在。
积极防御:防御中有进攻,后发制人,持久 和速决相结合,军事和政治相结合。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思想的地 位和作用
(一)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时期军队思想是毛泽东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军事理论
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国防概述(1)国防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国防定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要素:a.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b.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c.目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中国国防的基本目的。
d.手段: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4)国防历史a.古代: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年。
b.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时期。
c.民国时期:1911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5)主要启示:a.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b.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二、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的特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应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国防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3)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义务、权利、义务和权利的关系)a.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b.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和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重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c.国防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所谓的对立,是指两者各有不同的含义,有质的不同。
权利是主动的,义务是被动的;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所谓统一,是指两者同时产生、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
201005201042第二章 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
(一)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军事哲学。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 和方法论。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包括战争指导的基 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 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二)近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 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 思想宣告诞生。
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并经过三个 世纪的时间。 (1)15和16世纪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 军事思想领域出现了近代化的萌芽。 (2)17到18世纪,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因素迅 猛发展,欧美军事思想的近代化过程随之达到高 潮。 (3)19世纪中叶,德国、奥地利等国爆发了 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在资产 阶级革命过程中,一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家和 军事思想变革的成果涌现出来,集中体现在拿破 仑战争艺术,以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若 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等著作中。
(二)近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 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 思想宣告诞生。
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并经过三个 世纪的时间。 (1)15和16世纪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 军事思想领域出现了近代化的萌芽。 (2)17到18世纪,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因素迅 猛发展,欧美军事思想的近代化过程随之达到高 潮。 (3)19世纪中叶,德国、奥地利等国爆发了 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在资产 阶级革命过程中,一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家和 军事思想变革的成果涌现出来,集中体现在拿破 仑战争艺术,以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若 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等著作中。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军事思想1.(1)军事思想的含义:是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这是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事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从总体上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2)军事理论的特点:阶级性: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伴随物。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部分。
实践性:是军事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战争和军事实践是检验军事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时代性继承性:在发展中求继承2.《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三子两数一法一对)3.《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1)安国全军的“慎战论”(2)因形任势的“制胜论”(3“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理论(4)兵贵神速、因敌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5)令文奇武的治军理论《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4.什么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理论(3)人民战争理论(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5)国防现代化的建设理论6.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研究战争的目的:消灭一切战争7.毛泽东研究指导战争的方法论:研究战争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关照战争全局,把握关节,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事实。
8.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政治、经济、军事民主9.江泽民军队建设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10.什么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指人民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11.人民战争具有的特点:正义性、群众性、组织性12.人民战争与正义战争的关系:正义战争不一定是人民战争,而人民战争一定是正义战争13.积极防御:以积极的攻势行动进行的防御,是为反攻和进攻而进行的防御14.胡锦涛提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第2章_军事思想概述
拿破仑及其军事思想
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 叱咤风云的西方之皇, 公认为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 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 一(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 ,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中 指挥大大小小一共60多场战 役,要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 ,凯撒大帝,汉尼拔,苏沃洛 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 和还要多,拿破仑成为欧洲不 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 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 仑大帝。
7. 军争篇 8. 九变篇 9. 行军篇 10. 地形篇 11. 九地篇 12. 火攻篇
13. 用间篇
孙子为什么能写出《孙子兵法》?
1.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姜太公是兵家鼻祖,齐地受 太公影响,民风尚武好谋,孙武既生于此,受其濡染 而好兵尚谋应在情理之中。 2.孙子出身贵族,使他有条件接受教育,学习历史和 古代军事典籍。 1.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发展概述
①产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巴黎公社时期
②形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大陆
③成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
陆军、空军、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
坦克兵、防空兵、化学兵 “空军制胜论”、“坦克制胜论 ”、“闪击战”
2.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
战
争
战争观与方法论 3.军事思想研究 的主要内容 军队建设思想 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防建设思想
4.军事思想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是军事哲学层次上的问题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层次上的问题
5 军 事 思 想 的 分 类
按时代分:古代、近代、现代
.
按阶级分:奴隶阶级、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 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 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 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 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五)国防的基本类型P9二、中国国防的历史(一)中国古代国防(二)中国近代国防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第二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体制(一)国防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二)国防领导的特征及组织形式(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P22三、国防建设目标(一)国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防政策 P 28五、武装力量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陆军2、海军3、空军4、第二炮兵(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三)中国民兵第三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体系(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1、军事蛇蛇保护制度2、军人婚姻保护制度3、国防专利保护制度二、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国防权利P 43(二)公民的国防义务 P44(三)国防权利与国防义务的关系 P49第四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二、国防动员的内容(一)人们武装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国防教育三、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一)进行动员决策(二)发布动员令(三)充实动员机构(四)修订动员计划(五)落实动员计划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一)军事思想的概念(二)军事思想的特征(三)军事思想的分类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法杖(一)古代军事思想(二)近代军事思想(三)现代军事思想三、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剧本观点(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知道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P82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P99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第五节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三、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地位作用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一)战略的含义 P153(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P154(三)决定战略的基本因素 P155(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P158(五)战略的分类 P159二、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一)国际战略环境 P160(二)国内战略环境 P162三、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 P163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一、两级格局的解体 P165二、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发展态势 P169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P173一、判断周边安全环境的理论分析 P174 (一)威胁要素(二)威胁的类型(三)威胁的转化二、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P179三、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 P183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P191一、高技术概念与分类 P191(一)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二)高技术的基本分类二、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P193三、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P196四、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P203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P208一、基础性军事高技术 P208二、应用性军事高技术 P219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P242一、新军事变革的由来P242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 P244(一)创新军事技术(二)创新体制编制(三)创新军事理论(四)创新作战方式(五)转变战争形态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P247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P250(一)信息的基本含义(二)信息技术的含义二、信息化战争的演变与发展 P253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P260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267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P272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二、加强研究,创新理论三、加大投入,发展装备四、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军事理论章节思想笔记总结
军事理论章节思想笔记总结军事理论章节思想笔记总结军事理论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军事理论章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支持,帮助军事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军事问题。
以下是对军事理论章节的一些思想笔记总结。
首先,军事理论的第一章节是军事思想史。
军事思想史研究了军事思想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各个时期的军事思想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通过研究军事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军事问题,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其次,军事理论的第二章节是军事力量理论。
军事力量理论研究了军队的组成要素、军事力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军事力量的构建和发展。
军事力量理论强调了军事力量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指导军队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应对不同的军事威胁和挑战。
第三,军事理论的第三章节是战争形态理论。
战争形态理论研究了战争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根据研究结果,战争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全面战争、局部战争、代理战争等。
战争形态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军事指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军事理论的第四章节是军事战略理论。
军事战略理论研究了军事战略的概念、内涵和原则,以及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军事战略理论强调了战略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统一战略决策、协调各个战略层级和运用各种手段的必要性。
军事战略理论为军事指挥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第五,军事理论的第五章节是军队建设理论。
军队建设理论研究了军队的组织结构、编制编组、人员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军队建设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军队建设思路和方法,为军队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军事理论的第六章节是军事训练理论。
军事训练理论研究了军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训练的原则和要求。
军事训练理论强调了实战化、科学化、综合化和个性化的训练原则,为军事训练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军事理论章节提供了军事思想和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原则。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
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
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第一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产生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
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同样作用和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常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分类】按时代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划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地域和国家划分: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划分: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____军事思想【特点】鲜明的阶级性明显的实践性强烈的时代性突出的继承性丰富的多样性和共同性【过程及内容】? 古代军事思想(两个区域)①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早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战争,著作《军志》、《军政》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封建社会时期(中期)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末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军事思想大发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② 地中海一带的沿海国家·奴隶制社会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希腊、古罗马频繁发动战争,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军事思想古希腊著作: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远征记》、艾涅《战术》军事思想:1、认识到战争是由根本利害矛盾引起的2、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谋求城邦、国家和霸主地位3、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政治、军事、经济、精神等条件,作战前必须对对方进行分析对比4、注意激励士气,建立信心,出其不备古罗马著作:恺撒《高卢战记》、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弗龙蒂努斯《谋略》、奥尼山得《军事长官指南》、韦格蒂乌斯《论军事》军事思想(源于古希腊又有所发展): 1、进一步认识到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2、把军事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政治又是配合军事行动达成军事目的的手段3、通过外交广泛联盟,孤立对手,恩威并举,实现自己的目的4、主张以进攻为主,防御为辅5、在被迫处于防御地位时力求改变攻防态势,变防御为进攻6、主张建立军队,以物质利益保证军队忠诚,以精神鼓励、严格的纪律保持军队战斗力·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640年)极大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到后期有缓慢发展代表人物:查理大帝、瑞典国王、统帅古斯塔夫二世代表作:东罗马皇帝毛莱斯基《战略学》、李欧《战术学》、意大利马基雅维利《战争艺术》、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战争原理》《军事典范》军事思想:1、战争被披上宗教外衣,掩盖统治集团间的利益争夺2、初步涉及战略学、战术学概念3、认识到制海权的重要? 近代军事思想(两大体系)①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及著作:俄国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瑞士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比洛《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法国吉贝特《战术通论》、美国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②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主要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军事思想:1、战争和军事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消亡2、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要反对非正义战争,拥护正义战争3、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战争根源,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4、组织城市工人武装起义,先占领城市,再夺取国家政权5、无产阶级要有自己的新型军队6、无产阶级代表人民利益,有能力条件实行人民战争,强调军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7、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必然引起战略战术的变革8、战争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主张积极防御,主动进攻,慎重决战,灵活机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 1、师夷长技,重整军备 2、依靠民众,积极备战 3、避敌之长,匿吾之短 4、以弃为守,诱敌入险 ? 现代军事思想① “空中战争”理论(空军制胜论)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杜黑《制空权》② “机械化战争”理论(坦克制胜论)英国的富勒、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尔、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英国的利德尔·哈特③ “总体战”理论德国的鲁登道夫《总体战》④ “核武器制胜论”理论美国英法日德俄罗斯中国【指导作用】1、军事实践的行动指南2、研究各门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3、对其他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节 ____军事思想【定义】____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军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____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军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军事实践的指导方针【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产生的主要标志】1、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确立——武装斗争2、武装斗争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3、人民军队思想的提出4、农村革命根据思想的确立5、游击战基本原则的制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入”、“运动中歼灭敌人” 【三种作战形式】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五个部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____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思想是____军事思想的核心战争的起源:私有制战争的根源:压迫阶级和剥削阶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贪婪的本性) ? 人民军队思想① 性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中共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②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④ 三大民主制度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⑤ 严格管理⑥ 建设方向? 人民战争思想(核心)定义: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特征: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群众性理论基础: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主要内容:1、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2、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3、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4、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紧密配合5、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地方兵团(地方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战略战术: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历史地位】1) 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3) 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孙子兵法以“计”为首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名言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因粮于敌”等作战原则谋攻篇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二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定义: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1、主体要素2、职能要素(1)捍卫国家的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的象征。
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第一的目的和任务。
(2)保卫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安全3、行为要素4、手段要素(1)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手段(3)经济手段(4)外交手段三、现代国防的特征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四、中国国防历史1、古代(1)秦·实行征兵制,“正卒”,“更卒”,“戍卒”·大规模的修缮、增补御敌的长城·修治“驰道”(2)汉·直接使用武力保卫边疆安全·采取外交手段·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实行“马复令”(3)唐·确定武备思想·以武力安抚边疆·采取册封联姻手段·改革府兵制(4)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收复台湾·收复黑龙江领域广大领土·维护统一,巩固边疆2、近代国防(1)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2)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 法国挑起英法战争(4)1894 中日甲午战争(5)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中国数千年国防历史给予我们的告诫和启迪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公民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义务4、保护国防秘密义务5、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第三节国防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总参谋部海军总政治部空军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或者中央军委第二炮兵总装备部军区省军区集团军二、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坚持全民自卫,独立自主建设和巩固国防3、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4、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主张第四节武装力量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现役部队(1)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集中使用)、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其他兵种及装备(2)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3)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兵是空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战力量,包括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侦查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4)第二炮兵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2、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子》兵法13篇
2、战略思想日语成熟。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指导原则,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有其一”战 略决策楷模,明朝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的方针,骑兵的积极进攻、远程奔 袭的战略思想,汉朝卫青奇用骑兵的战术
3、深化先秦佣兵原则。《李卫公文对》“正 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 皆得国之辅也”
4、公元前14世纪末至19世纪 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战争,统治者的 平叛战争。出现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进的部 分先进兵器。出现水师、炮兵、工兵、技术兵
—— 奔吴隐居,研究兵法 —— 吴国为将,显名诸候 ——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孙子有力焉。
史记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编以”道“为核心 主线,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 程为纬线编制而成。 1、论述战争的基本原理。2、论述处理 战争、指挥作战的基本原理、行动方法、 对敌战术、利用环境等作战原则。3、战 争理论、原理原则的结论,是全书的收 官,阐述了贯穿于战争的重要内容即情 报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严刑厚赏
刑 ”
审时而动 量力而行 众可胜寡 强可胜弱
3、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 “礼”主要针对奴隶将军 • “刑”主要针对奴隶士兵
周制五刑
墨刑 (黥面) : 1000条 劓刑 (割鼻) : 1000条 剕刑 (断足) : 500条 宫刑 (去势) : 300条 大辟 (杀头) : 300条
3、丰富发展时期
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经历 了秦、汉、隋、唐、宋、元朝。
王朝统一的疆域战争;农民起义;民族侵略和反侵略战争
兵器兵种有了较大的变化,有了 步兵、骑兵、水兵,联合作战。
军事思想发展特点表现为:
1)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汉代任宏整理 兵书,宋代出现专题性兵书《历代兵制》 《百将录》 《守城录》 《筹海图集》 《练兵纪实》
二、主要内容
1、战争论
1)、战争的起源 2)、战争的性质 3)、战争的作用 2、治军论 1)重视将帅的作用 2)重视军队的编制 3)重视提高军队战斗力
3、用兵论 1)谋略取胜 2)作战保障
3)积极用兵
三、《孙子兵法》
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 《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 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 《五轮书》(宫本武藏) 。
大辟 300条之一
期而后至者
斩
2、趋于成熟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末
士兵成分有变化,兵器改进,出现专职将军。
实践基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国“礼崩乐 坏”,征战不休 理论基础——私学兴起,文化教育普及民间,学术下 移,百家争鸣
《孙子兵法》 《吴子》 《孙膑兵法》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3.继 承 性
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地要求人们 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因此,在战争中, 人们必须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历史上所形成 的具有规律性的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被流传下 来为后人所用,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二、军事思想 的地位和作用
一、军事实践的行动指南
二、研究各门军事科学的理论基 础和根本方法 三、对其他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 的影响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 级 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阶级社会中, 人们为了各自的阶级利益,所奉行和推荐的军 事思想必然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 认识和立场。因此,不同阶级、国家和政治集 团必然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2.时 代 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的战争 形态和战略战术,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 这种不同时代的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 生产水平,军事思想所反映的这些特征代表着 这一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孙子兵法》的作 者
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 民)人,出生于公元前五 百年前后的世袭贵族家庭。
公器重,用为工正 田完
(五世孙)
田书
姑苏避隐深居 与伍子胥深交
以13篇见吴王阖 闾开始军旅生涯
孙武字 长卿春 秋末期
孙书 孙凭
孙武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
“上兵伐谋”(謀攻编),“必以全争于天 下”——军事斗争中巧妙地运用权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謀攻编)
作战思想——“以正合,以奇胜” (兵势
编)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始计编)
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 人和等因素所决定。
①产生时期(夏、商、西周)
《易经》 《尚书》
《诗经》
《军志》 《军政》
军事指导思想:“天命观”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产生时期(夏、商、西周)
尚书、易、周礼、军志、军政
军事指导思想:“天命观”
军队数量 不多,没 有专职指 挥将领,
违天命者 吊民伐罪
占卜手段 神的旨意
“
李 ” 和 “
使用石木 兵器
敬天保民
②趋于成熟时期 公关前8-3世纪(春秋战国)
士兵成分有变化,兵器改进,出现统帅军队的专职将军。 实践基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国“礼崩乐 坏”,征战不休
理论基础——私学兴 起,文化教育普及民 间,学术下移,百家 争鸣
古代战车
河南开封郭家庄的车马坑
战车: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
三、军事思想发 展的基本规律
一、随着人类思想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二、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随着人类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 实践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历史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夏朝到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 纪到1840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一)初步形成阶段
1)守城保寨的单纯防守作战思想
2)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
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何良臣《阵纪》,孙承宗《车营扣答 合编》,茅元仪《武备志》
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第一部兵法 丛书和官方校刊的军事教科书。北宋元 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 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统称《 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