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σ
2 θ
θ 2 e θ dθ 1 1
0
最大值
5.5 非理想流动模型
由于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流速分布等原因,实际反应器中的流 动状况常常要偏离理想流动,需要用流动模型来描述。流动模型 可以分成
单参数模型 多参数模型

理想模型 非理想模型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非理想流动模型。
5.5.1 离析流模型
QC tdtEtdt
m
m为总的示踪剂注入量,可以通过反应器出口示踪剂
流出量的积分求得,即
m QCtdt
这样最后得到:
Et0QCt
m
Ct
Ctdt
0
5.2.3 阶跃法
阶跃法有升跃法和降跃法之分,如下图所示。
图5.6阶跃法示意图
由升跃法,可以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即
FtC C tQ QC C t
由降跃法,也可以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但

F t 1 eNt/t
N Nt/t p1 p1 p 1!
F 1 eNt
N Np1 p1 p 1!
其中, t /t 。相应的分布密度为
ENN !1!N1eN
多釜串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随釜数的变化关系如图 5-17所示,全混流和活塞流是两种极端情况,其余的情况均介 于两者之间。
积分上式,得:
Ct
t
1e τ
C0
(τ Vr ) Q
由F(t)定义知: FtC C tC C 0 t1eτt
EtdF( t)1eτt
dt τ
用无因此表示为: F θ 1 e θ , E θ e θ
全混流的E(t)和F(t)图示
图 5.9 全混反应器的 E(t)、F(t)图
θ e θ dθ 1
图5.16 多釜串联图示
其中, V r ,为单一釜的平均停留时间
Q
t0时 C p00 p1,2,N
由此推导出:
F1t
C1t C0 t
1
et /
单釜
F2
t
C2 C0
t t
1
1
t
et
/
单釜
F
t
CN t C0 t
1
et /
N p1
t / p1 p 1!
N个釜
如果用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来表示,即 t N
5.3 统计特征值分析
5.3.1 均值(数学期望)
t
-统计量对原点的一阶矩,定义为:
tE(t)dt
t 0
tE(t)dt
5.3.2 方差
E(t)dt 0
0
2 t

统计量对均值的二阶矩
(tt)2E(t)dt
2 t
0
(tt)2E(t)d t t2E(t)d t(t)2
E(t)dt 0
(1)离析流模型;(2)多釜串模型;(3)扩散模型。对于离析流模型,
只要知道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动力学方程,就可以直接
利用离析流公式进行求解。对于多釜串模型,只要模型参数N和反
应动力学方程已知,就可以通过逐釜计算的办法进行求解。
对于扩散模型,则首先要根据模型的特点和反应动力学方程,
建立过程的模型,然后进行求解。同样,选择微元体、对关键组
当Pe→0时(全混流),式(5-69)变成
C A1 或 τC A 0 X A C A 0 C A
C A 0 1 k τ
kA 0 C 1 X A kA C
图5-22给出了一级反应转化率随模型参数和空时的变化。对
于非一级反应,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解方程。
图5-23给除了二级反应的结果。比较两种情况发现,图中的
的,则这种混合成为微观混合;相应的流体称为微观 流体。
流体混合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设浓度分别为CA1和CA2而体积相等的两个流体粒子,在进行级
不可逆反应。若两个流体粒子完全离析,则:
rA1 kCA1
rA2 kCA2
其平均反应速度为:
rA1 2(rA 1 rA 2)k 2(C A 1 C A 2)
若两个粒子存在微观混合,且混合程度达最大
5.1.4 RTD的应用
对已有设备的RTD诊断,发现可能的问题; 设备的设计与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5.1.5 RTD的数学描述
将示踪颗粒(比如带颜色的小球等)一同加入流动系统中, 假定流体微团和失踪颗粒性质相同,这样示踪物的停留时间分布 即可认为是研究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在设备出口观察示踪颗粒 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比如得到了下图所示的分布图。那么,在
描述,串联的釜数N就是模型参数。对于两种理想的反应器,
其模型参数分别为:全混釜:N=1;活塞流:N= ∞;而对于实
际反应器:1≤ N ≤ ∞ 。
现在讨论模型参数与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关系,对其中的第p个
釜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那么
QptC Qp 1 C t V rdd p C tt
整理后得到
dd p C tt1 τC p 1tC pt
假设:流体粒子之间不发生微观混合,即流体粒子之间不发生质
量交换。一个流体粒子就像一个间歇反应器,这时 CA(t)~t 。
停留时间介于 ttdt之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比率为 E(t)dt
所以反应器出口的平均浓度可以表示为:
CA CA(t)E(t)dt
0
其中CA(t)由反应动力学决定, 而E(t)由RTD确定。
5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
5.1 停留时间分布
一、举例说明
1.停留时间及其分布 : 间歇系统:不存在RTD; 流动系统:存在RTD问题
2.可能的原因有: 不均匀的流速(或流速分布) 强制对流 非正常流动-死区、沟流和短路等
3.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 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过前面对釜
子的停留时间相同,组成相同,也没有影响; 全混流反应器,由于存在返混,且同一截面处流体粒
子的停留时间不同,组成也不同,因此存在影响。
流体混合早晚对化学反应器工况的影响
先看一例题:若相互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与平推流反应器的空时 均为1min,进口流体的CA0=1kmol/m3,k=1(min-1)及 (1m3/kmol·min,试分别针对(1)一级反应;(2)二级反应, 计算下列两种串联方式的转化率。
t
Ft Etdt
0
其具有如下特性:
F1 和 Ft0t0
EtdFt
dt
无因次时间表达E(t)和F(t)
令 t
t
t Vr /Q
其中,平均停留时间为 t(对于闭式系统,而且流体不可压缩)。
这样根据停留时间分布密度的定义,有
E d E tdt
这是因为 t tt 和 时间间隔内流体流出设备
的分率是一回事。
分进行物料衡算,最后得到计算方程:
边界条件为:
Dadd2CZ 2AuddC AZA0
Z 0,
uC A0 uC ADaddC A Z0;
Zl,
dC A 0
dZ rr
对于n级反应,速率方程为:A kCA n 。这样将速率方程带入 计算方程,利用边界条件,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由于方程的非
线性,除了零级和一级反应有解析解之外,其余均得不到解析解,
另外,还有 FFt
但 EθtEt 同样有
θ
Eθ dθ 1 和 FθEθdθ1
0
0
以及 EθdFθ

5.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5.2.1 一般方法介绍 常见的示踪响应法包括:脉冲、阶跃和周期方法等等。
图 5.2 示踪剂输入法
5.2.2 脉冲法
图 5.5 脉冲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如上图所示,对示踪剂作物料衡算 ,得到:
图 5-17 多釜串联模型的图
模型参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矩法,多釜串联系统的均值和方差分别
为:
θθNNθN1eNθdθ1
0 N1!
2 0θ2NN !1!N1eNθdθ1NN11N 1
所以,参数模型
N
1
2
下面是两种特例:
N1,2 1 (全混流)
N,20 (活塞流)
实际反应器的方差介于上述两个极端情况之间,即
出现双峰,且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管式反应器)
具有短路流的全混流模型
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釜式反应器)
全混流与平推流串联模型 晚出峰(釜式反应器)
全混流与平推流、短路流并联模型 出现双峰,且时间很短时出尖锐峰
(釜式反应器)
5.6 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非理想流动模型有:
02 1
方差随釜数的变化情况如图5-18所示,全混流和活 塞流是两种极端情况,其余均介于两者之间。
图 5.18 多釜串联模型的图示
多釜串联模型的实际应用
若此时进行一级不可逆反应,则:
X A 0X A ( t) E ( t) d t 0 ( 1 e k)tN N ! 1 ! t(t t)N 1 e N ttd
参量均为模型参数
DA uL
1 Pe
,但横坐标分别为:
k
(一级)和 k CA0(二级)。
kτ 图 5.22 用轴向扩散模型计算一级反应的转化率
图 5.23 用轴向扩散模型计算二级不可逆反应的转化率
5.7 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
一、几个概念 完全离析:流体粒子之间不发生混合,这种状态称为完
全离析;相应的流体称为宏观流体; 微观混合:流体粒子之间发生混合,且混合是分子尺度
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 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状况有关; 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状况有关。
5.1.2寿命分布和年龄分布
区别在于:前者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年龄分布,而后 者是反应器中流体的年龄分布。
5.1.3系统分类
系统有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之分。闭式系统具有闭式边界, 即进口和出口没有返混。反之,则为开式边界。
0
0
2 0 ( ) 2 E ( t) d 0 t ( t t t t) 2 E ( t) d t 1 t 2 0 ( t t) 2 E ( t) d t t 2 t 2
统计量的物理意义
数学期望:代表均值(统计量的平均值),这里是 平均停留时间。 方差:代表统计量的分散程度,这里是停留时间对 均值的偏离程度。
可以表示成转化率的形式:
CA 0CA(t)E(t)dtC CA A0
CA(t)E(t)dt 0 CA0
1XA (1XA(t))E(t)dtXA XA(t)E(t)dt
0
积分上限是最大反应时间
t ,其最大值可以0到∞。
5.5.2 组合模型
5.5.2.1 多釜串联模型
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可以用多个串联的同体积全混反应器来
时间 t tt内流出的失踪物占总示踪物的百分数为 Ett
E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单位是(时间)-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具有如下的特性:
E t0 t0 和 E t0 t0
E t dt 1
0
(归一化的结果)
图 5.1 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图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定义:停留时间小于某一时刻的流体在总流体中所 占的分率,可表示为:
1FtC C 0 tQ QC C 0 t
5.2.4 示踪剂的选择
选择示踪剂时,应该注意保证以下几点原则:
不与研究的流体发生化学反应; 易溶于流体中; 其浓度低时容易检测; 其浓度与待检测的物理量成线性关系; 对于多相系统,示踪剂不发生从一个相到另一 个相
的转移(即不挥发到另一相或不被另一相吸等)。
5.4 理想流动模型
5.4.1 活塞流模型
E(t)
F(t)
面积=1
1
宽度=0
t
t
图5.7 活塞流反应器的E(t)图
E(t)
0
为 函数
t t t t
t
t
图5.8 活塞流反应器的F(t)图
F(t)
0
t t
t t
无因次E(t)和F(t)特征值
活塞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为: E θδθ1
分布函数为: Fθ10
只有数值解。对于一级反应(n =1),得到解析解为:
C A
4 a
(5-69)
C A 0 1 a 2e x P 2 p1 e a 1 a 2e x P 2 p1 e a
当Pe→∞时(活塞流),式(5-69)变成
C C A A 0 ex k p τ或 τ k 1ln 1 X A
积分得:
XA
1 1 (1k t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
其它级数的反应得不到解析解,只能用数值积分法求解。
5.5.2.2. 其他组合模型
具有死区的全混流模型
tmVm fmVVt Q QQ
观测值小于理论值 (釜式反应器)
具有死区的平推流模型
tp Vp fpVVt Q QQ
观测值小于理论值 早出峰(管式反应器)
具有短路流的平推流模型
则平均反应速度为: rA k[C (A 1C A 2)/2 ]
这说明微观混合程度不同将会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影响
=1,
rA
rA
>1,
rA rA
<1,
rA
rA
微观混合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微观混合使平均反应速率下降; 微观混合使平均反应速率加快。
流体混合对化学反应器工况的影响
间歇反应器,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相同,因此无影响; 平推流反应器,由于没有返混,且同一截面处流体粒
1 1
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θθ1dθ1 0 1
0
σθ2θ2δθ1dθ-121 0-10
0
5.4.2 全混流模型
使用阶跃法建立全混流的流动模型,如果所示,将全釜作为 控制体,对示踪剂作物料衡算,有:
流入的摩尔流率=流出的摩尔流率+积累的摩尔流率
QC 0 QC tVr
dC dt
边界条件:t0,C t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