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

作者:童玉芬武玉来源:《人口与发展》(京)2013年4期第37~45页添加日期:14年04月22日

【作者简介】童玉芬,武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70 童玉芬(1961—),女,陕西延川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玉(1988—),女,山东济宁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特点;人口问题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68(2013)04-0037-09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不断演变的普遍动态过程,通常指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一种重大变迁,其表现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集中、城市在空间数量上增多、在人口规模上扩大,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等[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1978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实现了从18%到51%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将必然带来人口方方面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中国,国际上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特殊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以及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在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半的现在,人口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发展阶段性和中国特色。

1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1.1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最快的发展阶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在建国初期只有10.6%,仅0.58亿人生活在城市,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65亿人,城市人口比重为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3.46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每年以大约3%到4%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同期1%的总人口年增长速度。

综合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城市化发展大致遵循诺瑟姆S型曲线: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城市人口增长较缓,其发展态势反映为S型曲线的左下段;到第二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介于30%-70%之间,当城镇人口比重超过30%时,城市化进程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其发展态势反映为S型曲线的中间段;到第三阶段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水平大于70%,这时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趋向成熟,城镇人口将保持平稳,其发展态势反映为S型曲线的右上段[2]。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从1996年起农村人口首次出现连续的负增长,与此同时城市人口比重开始大幅提高并且速度加快,自1980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20%,之后上升到30%,用时16年,到2003年城市化率达到40%,用时8年,再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9.9%,仅用了6年的时间。

图11949-2011年中国人口城市化柱形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且差距较大

2010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经达到57.9%,这说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主流,然而两类国家经济实力上的巨大悬殊,决定了它们在城市化道路上的时间差异。

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始于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欧洲,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造就了现代世界城市化的格局。这种变化最先出现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英国的城市化发生最早且发展最为广泛,历时超过130年。1760-1851年,90年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率先超过了50%;至19世纪末,该比例已达72%左右;到如今,英国全国城市人口比例已达到90%以上;伴随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城市化也开始波及全球。首先是北美地区,然后是亚洲和非洲。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1840年,至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2%;到1940年美国成为大城市占主导的国家,城市化率达56.5%,再到1970年美国城市的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这一时期城市化率达到73.6%,城市化基本完成,历时超过120年。而在亚洲最先开始城市化的国家当属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城市化发展,1908年城市化率为18%;到195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56%,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至1970年日本城市化基本完成,用时接近100年。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该比率却只相当于英国1851年的水平、美国1920年的水平、日本1950年的水平和韩国1970年的水平。

1.3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梯次变化,具有鲜明的地带性特征。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程度较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根据对东中西部的划分,对各省区的城市化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为58.36%,中部为45.85%,西部为40.45%,从表1数据看出虽然三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东部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15年间,东部地区城市化比重提升了45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仅提升了30个百分点左右,并且差距不断拉大。

再者,城市化发展的省际差异显著,基本形成东高西低的格局。根据对1982年到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得出,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天津、上海城市化发展最快,均达到65%以上,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西藏仅为9.6%。到1990年,大部分北方省份和南方的浙江省、广东省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而西部大部分省区仍处在起步阶段。到2000年南方大部分省区如福建、海南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与东部其他省份基本连成一条东部城市化类型分布带,而西部的西藏、甘肃等省份的城市化仍处在起步阶段。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跨入相对稳定的发达阶段,东部、中部和南部大部分省份均已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而西部地区如西藏、贵州、云南等省份才刚刚跨入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可以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已基本形成东高西低的格局。

2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口特点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现在,对人口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剧了中国人口的转变,在人口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增长上都打上了城市化发展的烙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2.1伴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总人口规模增长趋于减缓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与这一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缓,反之城镇化水平越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3]。如今的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都已达到90%~98%以上,而他们的人口增长率却几乎为零或是负增长,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经历过工业革命,鼓励农村人口离土离乡到城市就业,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变为城市人口,不仅使这些国家最终摆脱了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且还利于人口城镇化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充分印证了城镇化发展是控制人口高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图2是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规模及总人口年增长率的变动趋势:1957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5.4%,由于多年战乱恢复后出现的补偿性生育以及当时人口自发的无计划状态,人口年增长率达到建国后的最高值29.1‰,而且增速很快;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增长率仍高达28.7‰以上;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的限制开始放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城镇化率开始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人口年增长率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除了受80年代初期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人口年增长率略有提高之外,大致从1987年开始,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由16.7‰下降到2010年的4.8‰。

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规模呈现逐渐放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