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体现了农业产出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形成的增长比例。科学测算这一指标对于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劳动、资本的长期发展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该指标的长期跟踪测算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科技、资本和劳动这三大要素的增长状况,明确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策略及具体管理环节上的得失情况,从而了解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动力和问题来源。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现代育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然而,大量关于我国农业部门科技进步情况的经验研究却表明,中国全要素农业生产率在时间趋势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特征,而是呈现出时间波动性:1952-1978 年全要素农业生产率出现了下降;而自1978 年改革以来尤其在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有极大的提高;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全要素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甚至负增长; 在20 世纪90 年代, 农业全要素增长率的增长主要在前半期, 后半期增长又明显放慢。对于农业科技进步的两个方面(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进),王小鲁(2002)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来自中国改革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而不是来自技术进步;林毅夫(1992)则认为:中国改革所引起的激励机制的改善大大改进了技术效率水平,通过改进技术效率对1978-1984年期间农产品的增长独自做出了高达42%的实际贡献;Fan(1991)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产出增长的57.7%来自于投入的增长,15.7%来自于技术进步,其余则来自于制度变化(即效率的改善)。在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析中,农业生产率增长的63%来自于效率改善,37%来自于技术进步。Yao和Liu(1998)根据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中国农业的技术效率状况,认为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只有64.1%。Kalirajan et al.(1996)对1970-1987年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计,所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国农业产出的增长似乎没有体现出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不仅科技水平不高,而且技术效率也存在很大改善的余地,这也似乎验证了克鲁
格曼(1999)的论断: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努力的工作而不是更聪明的工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大多数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英国、法国等国超过了90%,而以色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达到96.7%。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徘徊增长甚至下降的事实说明,随着农村改革的制度激励作用逐渐释放殆尽,如何更好地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在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发展模式从外延粗放型到内涵集约型转化已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农业强省,科学测算农业科技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了解山东省及各地市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状况,发现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对从总体上把握山东省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进步的潜力, 进一步落实“科教兴鲁”战略和实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的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