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1a651718e009581b6ad9eb10.png)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供大家参考选择。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战略,选择做冰箱。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你的企业处于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战略也叫个人战略,一般我们称它叫战略思维。
第二个阶段战略,做企业的产品规划。
它从做冰箱开始,利用冰箱大做文章,利用冰箱培养人,利用冰箱做品牌,利用冰箱打造出一个长远发展的平台,这就叫建平台、建队伍、建品牌。
第三个阶段战略,抓住时机进行平台的扩张。
从冰箱这一平台扩张到洗衣机,扩展到空调。
第四个阶段战略,进行地域扩张,从国内走向国外。
第五个阶段战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上市、资本并购来扩大规模。
海尔现在是卖厨房、卖客厅,这就叫综合性产品体系。
什么叫卖厨房?排油烟机、厨具、冰箱、冰柜全部卖,什么叫卖客厅?卖电视机、空调、洗衣机,这叫卖整体的产品解决方案。
这是一条极为清晰的企业发展思路。
同时,张瑞敏还有一点特别成功,他是国内唯一的以民营企业家身份始终担任中央候补委员的人。
中央候补委员相当于副部级,一个民营企业家能做到中央候补委员,而且年年都是,这个很了不得。
这说明他是一个运作资源的高手,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
第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具备周密思考的能力。
就是你要清晰、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企业目前的产品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第二,要有敢于走出去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很多企业停滞不前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走出去的勇气,没有走出去的决心。
第三,要能坐得住冷板凳。
企业家在某一阶段要有沉下心来做专业化的能力,并通过专业化把人才培养出来,把品牌树立出来,把平台打造出来。
另外,作为一个企业家还要有应对挫折的能力。
上天要想成就你,就会先给你挫折。
再就是企业家要有一个发展的大格局,永不满足。
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就要学会当仁不让,是我的机会就一定要当仁不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有这种鲜明的个性才行。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aa70325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4b.png)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开拓一个空荡的市场,主要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经受更多的考验。
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采取一路纵队开拓国际市场4.网上销售—零距离销售—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
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
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
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
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
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
海尔战略分析(3篇)
![海尔战略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d1a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第1篇一、引言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质量、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将从海尔的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海尔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企业战略1. 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海尔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全球市场,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
2. 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海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海尔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使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以质量为根本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海尔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
4. 以服务为支撑的战略海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海尔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支持。
三、核心竞争力1. 技术创新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海尔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供应链管理能力海尔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通过优化供应链,海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4. 市场营销能力海尔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同时,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
四、市场定位1. 产品定位海尔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兼顾大众市场。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海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论文:海尔发展战略分析
![论文:海尔发展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63db2b0066f5335a8121ba.png)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所在系: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海尔发展战略分析—————————————————————————————摘要2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为了发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长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从此走“名牌战略”(1984—1991)道路,随后经过“多元化战略阶段”(1984—1991)、“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到如今的“全球化战略阶段”(2006—至今),海尔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并向着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迈进,海尔的成功跟他们27年的正确、科学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海尔发展战略的分析,得出海尔在正确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经验,并根据如今的背景形势和所学知识,提出未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的展望----加强海尔全球化的进程,使海尔做的更大更强!也通过对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使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从海尔的发展经历和经验中得到启迪!关键词: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分析,全球化Abstractbrink of collapse.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small factory introduced Germany Liebherr refrigerator line of growth, then, from here came the shocked the nation" smashing refrigerator" event, Haier people from" famous brand strategy" ( 1984 - 1991 ) road, followed by" diversification stage" ( 1984 - 1991 )," the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e"27 years ago, Haier 's predecessor - Qingdao refrigerator factory is a small factory on the ( 1998 - 2005 ) to the" global strategy stage" ( 2006 - present), Haier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to become the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 Haier 's success with their 27 years of correc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insepar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Haier in the right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Haier prospect --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Haier do bigger and stronger!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makes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rom Haier'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enlightenment!目录绪论几乎所有当今公认的经济强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企业。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解析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60e6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7.png)
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解析1. 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发展战略在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
本文将对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解析,以揭示其成功的原因。
2. 品牌战略海尔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将品牌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海尔集团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还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通过品牌战略,海尔成功塑造了高品质、可靠性和创新性的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海尔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与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和收购,海尔集团快速进入了全球市场。
而在国际化过程中,海尔集团也注重本土化战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和营销策略调整,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4. 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海尔集团发展的动力之一。
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不断推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此外,海尔还积极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驱动的文化氛围和机制。
海尔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视售后服务。
海尔集团将服务视为关键竞争要素之一,并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全球售后服务网络和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6. 研发投入战略海尔集团一直将研发投入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尔集团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开放式创新平台。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海尔集团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7. 全球化组织架构战略海尔集团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注重建立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组织架构。
海尔集团建立了多元化的全球化团队,并推动各个业务单元的协同合作。
通过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组织架构,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8. 结论海尔集团凭借其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战略、研发投入战略和全球化组织架构战略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地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海尔集团的战略演变
![海尔集团的战略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436fe91fe4733687f21aa02.png)
海尔集团的战略演变1名牌战略阶段对于海尔来说,第一个战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一个战略发展阶段取得成功,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将会决定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决定企业的成败。
历史证明海尔把名牌战略作为企业的第一个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海尔在当时虽然还是一个基础条件差,规模很小的企业,但是正是它的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使得海尔在最开始就注重品牌的打造、注重产品质量的建设、注重创新精神、注重时间和效率。
这也为这个企业奠定了牢固的发展根基,这也是海尔能够长期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
海尔最初的名牌战略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越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
海尔在第一个阶段只做冰箱,且在最开始做出来冰箱的质量存在着很多问题,海尔在发现这个问题后马上采取措施,并在1985引发了海尔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事件之一:“砸冰箱”事件,“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也使得海尔在以后的生产中真正的把产品质量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在“砸冰箱”事件以后,海尔由于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使得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
在这之后,经过海尔的不懈努力使得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多元化战略阶段在海尔第一个发展战略取得成功之后,为了能够使得企业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尔决定打破仅局限于冰箱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使得海尔一下子从冰箱行业这个小鱼缸一下子跃入了家电行业这个大海之中,使得海尔真正有机会最终取得空前的成就。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
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fac3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b.png)
在多元化战略下,海尔集团需要加强 品牌建设和维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变化应对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海尔集团需要 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化。
资源整合挑战
资金整合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有 效整合资金资源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布局。
THANKS
感谢观看
1984年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 厂成立。
1993年
海尔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首 家在A股上市的家电企业。
2018年
海尔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 名第440位。
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
01
02
03
04
冰箱、洗衣机、空调、 热水器等家电产品。
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解 决方案。
互联网家电、物联网技 术应用。
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 增值服务。
海尔集团应持续增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 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具 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海尔在全球 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
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提升了品牌价值
多元化战略使得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品牌价值 得到进一步彰显,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04
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内部管理挑战
组织结构调整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 团需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 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需求,确保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c1fa89e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b.png)
谈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海尔作为中国的领先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尔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施多种发展战略,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海尔的发展战略,即市场扩张、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和整合营销。
1、市场扩张:海尔注重尤其是产品上的技术创新,但也重视市场扩张,重视拓展新的市场,以增加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
例如,海尔在港口贸易、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中进行投资,并且正在逐步发展现代物流的新业务,以攻克更多的市场。
在国外市场上,海尔采用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进行市场拓展,以介入更广泛的市场,从而将海尔品牌扩展到全球。
海尔在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建立了本土研发、生产和推广中心,使海尔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拓展多元文化市场。
2、技术创新:海尔一直注重技术创新,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从而推动业务发展。
它立足于技术创新,不断探索技术投入的有效性,建立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招聘制度,鼓励员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方式,以引领全球新技术发展。
海尔在冰箱和洗衣机等主要产品上,通过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创新措施,不断推动产品性能的提升,以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
3、人力资源建设:海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讲求品牌发展,也重视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管理。
海尔认为,只有拥有优秀员工,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故而,海尔通过大力发展多种人力资源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员工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制度,为员工提供详细的工作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4、整合营销:海尔依托强大的品牌优势,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实施整合营销策略,不断拓展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海尔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奠定多元化的渠道策略。
在电子商务领域,海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将品牌及产品等宣传至更广泛的地域。
海尔还积极参与各种营销活动,用合适的策略将品牌约定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在发展战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旨在实现全球战略,拓展海尔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以及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尔集团三步曲战略案例
![海尔集团三步曲战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38ee68783e0912a2162a18.png)
海尔集团的三部曲战略青岛海尔集团使我国家电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领航企业。
从1984年两家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青岛冰箱总厂算起,海尔的成长用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话来总结,是执行了三部曲战略,即由品牌战略到多样化战略到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1984--- 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青岛冰箱总厂成立时,国内冰箱厂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
张瑞敏经过仔细分析市场后,毅然提出"创名牌、高起点"的战略,在收集和比较国外30多家企业的技术资料基础上,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为了培育职工严格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到厂不久,究责令将厂里生产的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
从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高于利润"、"只有一等品,没有二等品、三等品",就成了海尔人贯彻品牌战略的经营理念。
经过严格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1985年,以”青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就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冰箱类第一名,名牌战略初战告捷。
1989年,在其他冰箱因滞销而纷纷降价之际,海尔却给自己的冰箱提价12%,其销量反而上升。
此后,海尔的冰箱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一直突出高速质量、优服务,从不低价促销。
二、1991----1998年:多样化战略阶段在创出名牌、实力壮大之后,张瑞敏认为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名牌而无规模,名牌将无法保持和发展。
于是,海尔逐步采用兼并收购的办法执行多样化战略。
1991年12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厂;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进入洗衣机领域;1995年12月,收购武汉希宝实业60%的股权,成立武汉海尔公司,实现首次跨地域扩张;1997年3月,海尔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合资组建顺得海尔公司;同年八月,合资成立莱阳海尔公司,进军小家电(比如电熨斗)市场。
评海尔企业战略管理
![评海尔企业战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dd8365a417866fb94a8e04.png)
评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1.名牌战略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
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
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1PEST 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
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政治法律环境: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
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浅议海尔集团发展战略(doc 9页)
![浅议海尔集团发展战略(doc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683d69bdf12d2af90342e672.png)
浅议海尔集团发展战略(doc 9页)海尔集团战略研究———论海尔集团发展战略一、公司概况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海尔集团现有法人单位99个,职工11503人,平均年龄31岁。
1995年生产各类产品231万台,其中:电冰箱100万台,电冰柜30万台,空调器22万台,柜式空调器6万台,波轮洗衣机67万台,滚筒洗衣机6万台 ,展示柜3800台。
全年销售金额约43亿元,利润24亿元。
在1995年度全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评比中排名107位,在1995年度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百强中位居第四。
①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500强排名。
注:海尔集团下属有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上市)、海尔电器(香港上市)。
青岛海尔(沪600690):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冰箱、空调业务海尔电器(HK.1169):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手机、洗衣机业务,并且有可能最终控制青岛海尔(沪600690)金融领域:海尔财务公司、海尔纽约人寿、长江证券等。
(见表1)公司名称直接控制方海尔集团公司海尔投资海尔资产管理协会青岛海尔(沪600690)海尔电器国际海尔电器国际海尔集团海尔电器(HK.1169)海尔投资海尔资产管理协会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12月26日,创业21周年之际,海尔启动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6个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海尔企业战略规划
![海尔企业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5211f3ceefdc8d376ee3208.png)
海尔企业战略规划一、企业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海尔的企业使命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先进的资源整合中心,整合利用全球优势资源,为海尔集团在全球的发展服务,支持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是海尔中央研究院的目标。
海尔中央研究院担负的使命是“为海尔集团创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三、海尔集团定位(一)海尔的生存目标海尔把产品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确立产品质量是所有数字的“1”,如果没有质量,后面所有工作都等于“0”,第二是技术,第三是服务。
海尔人的目标是用心奉献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二)海尔的经营哲学1、核心价值观:以“真诚到永远”的信念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海尔将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个整体, 倡导社会责任第一,利益、利润第二。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https://img.taocdn.com/s3/m/8d9641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c.png)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自1979年成立以来,海尔集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资本运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资本运营策略的关键因素,旨在分析海尔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1.1 初创时期海尔集团成立于1979年,当时是一家小型冰箱厂,仅有40余名员工。
在中国家电行业起步阶段,海尔集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
然而,海尔集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迅速崭露头角。
1.2 战略转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海尔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
首先,海尔集团调整了产品结构,从单一的冰箱生产扩展到涵盖了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多个家电领域,实现产品线的全面覆盖。
其次,海尔集团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海尔集团加强了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智能家电和互联网家电,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1.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尔集团开始寻求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和收购,海尔集团逐渐拓展了其国际业务版图。
如收购了美国家电巨头GE的家电业务和意大利品牌Candy,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二、海尔集团的资本运营策略2.1 多元化发展海尔集团在资本运营中积极追求多元化发展。
通过投资并购其他企业,海尔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以海尔金融为例,海尔集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和家电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海尔集团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2 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海尔集团积极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
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尔集团实现了资本的有效运作和利润的最大化。
另外,海尔集团还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d5ff7ff01dc281e53af03e.png)
“海尔的发展之路”案例分析问题一:你如何看待海尔从“质量高于利润”向“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转移?1.海尔的质量高于利润战略向服务高于利润战略转移是一项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战略。
这两个战略不冲突且并列存在与企业的管理战略中。
2.海尔的发展起步是引进德国的生产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而在那个阶段,张瑞敏认为把好质量关是关键,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做好制度建设,营销战略。
品牌工程,并且建立海尔在电器届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所以,在张瑞英看来。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
3.现在的形势渐渐的发生变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本国市场的开放,国外的高端技术越来越多,竞争者也大量流入,这样一来,海尔的高质量和技术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
所以海尔根据时局变化,在分析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推出了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海尔以客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为服务理念,尊崇服务的差别化,情感化,一致化,期待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改变发展战略。
不断发展创新的企业是最牢固的。
换个角度来说,转换战略也是不得已之举。
但是转换不代表更换,所以我认为海尔转换战略的做法是正确的。
问题二:你认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1.海尔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赢得的“名牌战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起点高”的优势弥补“起步晚”的劣势、“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理念以及“售前、售中、售后”的星级服务内容,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断扩展自己的产品。
2.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首先,要有优质的产品并且价格要合理,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产品,价格哪怕稍高一些也会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是让顾客买下我们的产品的重要因素,态度良好的讲解,优质的售后可以让人们放心地买下产品,不会让顾客担忧买后产品若出现故障无人管理的状况,因此售后现在也成了人们选择产品品牌的重要因素。
海尔企业发展的战略
![海尔企业发展的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3351c2a580216fc700afdc0.png)
一、发展战略1、一体化战略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一元化战略。
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3、并购战略海尔集团的迅速成长是与它的资本扩张战略分不开的。
它先后通过资产重组,控股联营,损数额5.5亿元的18个企业,资产15.2亿元,约15000;段,,投入资金进行全盘改造,成立了一个新的微波电器厂;1991-1995年是第二阶段,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冷柜厂、冷凝器厂后,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并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
![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4eefc589eb172ded63b763.png)
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布时间:2007 - 11-19 【双击鼠标滚屏】一、海尔的成长之路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是在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以年均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目前,海尔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长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根据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
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二、海尔的发展战略(一)海尔的名牌战略。
名牌的核心一方面是优越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
在1984年到1991年海尔一心抓质量管理,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
海尔对管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好比放在斜坡上的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要使小球不下滑就需对小球有个止动力,但仅有止动力只能使小球维持原来的高度。
而唯有打破平衡,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
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法。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尔的成长之路看企业的发展战略○苏勇吴仕明一、海尔的成长之路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是在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以年均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目前,海尔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
2001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是1984年销售收入348万元的17000多倍;企业员工从1984年不足800人发展到2001年的3万人,而且直接拉动就业人数20多万人;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而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2001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36亿元,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
在海外,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
目前,海尔已建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
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8家。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
根据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
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四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的案例库,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
这标志着海尔已经从十多年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发展到以自己的创新管理进入国际管理界的前沿。
二、海尔的发展战略(一)海尔的名牌战略。
名牌的核心一方面是优越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
在1984年到1991年海尔一心抓质量管理,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
海尔对管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好比放在斜坡上的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要使小球不下滑就需对小球有个止动力,但仅有止动力只能使小球维持原来的高度。
而唯有打破平衡,创造新动力,才能带动企业攀上新的台阶。
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即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n的缩写)的管理法。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1、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技术和高质量开创名牌。
同时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名牌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尔经国家批准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为产品的开发和升级积蓄力量。
1995年12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七次会议上,海尔作为亚洲地区唯一代表受大会邀请,并展示了最新成果:超节能无污染BCD-268冰箱,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蒙特利尔基金会、欧洲绿色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各国政府要员的高度赞赏。
海尔的科研人员一直坚持这种观念:要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998年,海尔平均每天开发一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1.8项专利,是中国获得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2、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策略。
海尔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依照消费者的需要,把整体产品市场分为若干个细分子市场。
例如地域细分方案,按北方、南方、农村、沿海划分,海尔根据各自特点设计了大冷冻能力冰箱、宽气候带冰箱、无霜冰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
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了"海尔国际星际服务一条龙服务",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通过市场回访又反馈到产品开发中,形成一条良性的服务循环链,真正做到了"用海尔产品解除用户烦恼到零"。
如今,海尔人已形成共识:产品的返修率哪怕事千分之一,对一个用户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所以生产全过程均按国际ISO9001标准要求操作。
3、积极开拓和培育名牌市场。
海尔培育名牌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是海尔名牌战略决策中的关键。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海尔才愿意投入巨资开拓市场,培育市场。
积极稳步扩大产量、海尔每年都花费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产品广告,以"海尔,中国造"树立民族品牌形象。
同时,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制作了以"海尔兄弟"助人为乐为主题的106集动画片,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它启动了无数孩子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在儿童心里树立了"海尔"的良好形象。
人们对"海尔兄弟"智慧认同的同时,也对海尔企业文化产生了良好印象,为树立百年品牌打下基础。
4、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
海尔在名牌产品创立之后,居安思危,强化名牌产品的内在支撑力,实现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稳固、强大。
强化内在支撑力:一是在经营理念上。
根据张瑞敏的建议,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都在研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在1944年的"小胜即骄,大胜更骄,一次又一次吃亏"和黄炎培的"极胜而衰"的教诲。
为此,张瑞敏提出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二是在管理上。
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认真搞好,名牌产品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在超前决策上。
海尔的每个事业部(分厂)都成立了创新评审委员会,每个季度评出职工创新奖,重奖那些在生产和技术上又突出贡献的人。
使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风格在市场上占先机,领先一步,时刻瞄准市场需求变化,超前决策、超前行动;四是在规模效益上。
名牌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就失去了生命力、竞争力、承受力。
海尔靠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来发展规模经济,扩大名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创造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益。
(二)海尔的多元化战略。
从1992年开始,海尔从一种产品开始向多种产品扩张,全面实施多元化战略。
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迅速由单一的冰箱产品进入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1997年,以生产数字彩电为标志,海尔又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8年,海尔又涉足国外称之为米色家电领域的电脑行业。
在进行扩张时,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坚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即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海尔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盘活被兼并企业的资源,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成功率.又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达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尔的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的目的。
海尔主业仍然是家电行业,销售额约占海尔总销售额的40~70%。
2001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搭建了海尔的金融框架,包括入主青岛商业银行、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
发展纽带从类似的产业模式到服务品牌转变。
在多元化发展方式上从以强扶弱的合并方式到强强联合的合资方式转变,在地域上从青岛到山东到全国到东南亚到欧洲到美日。
(三)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从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
海尔国际化的标志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国际化。
生产的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二是营销国际化。
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来为企业的名牌产品服务;三是产品国际化。
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在实际运作中,海尔运用了"先难后易"、"出口创牌而不单纯创汇"的国际化战略,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其实,海尔还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开始了国际化的起步,它从德国引进了技术,反过来向德国出口产品,靠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靠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目的不仅是为了创汇,同时还为了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
"先难后易"的意义在于: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执世界经济发展之牛耳的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易如反掌地进入发展中国家。
而在国外建厂时,却又先易后难,1996年开始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而其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经过在发展中国家的"试点"取得经验以后,便于1999年在美国南卡州设立了一个工厂,在洛杉矶设立设计中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在纽约设立营销中心。
海尔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即让世界上每一个海尔的用户,都感觉到海尔是"自己"的海尔,而不是"中国青岛"的海尔,设在中国的总部也不再仅仅是向全世界出口的一个产品基地。
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是一个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的海尔。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
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