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35 中画幅,还是大画幅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中画幅,还是大
画幅
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
拉尔斯. 捷尔伯格(瑞典)
江少军译
对于同一尺寸的照片,用35mm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要远大于用大画幅底片制作的放大倍率。

因此,大多数摄影者都认为后者的成像要比前者锐利的多。

但是,我们的试验结果却证明用35mm底片制作的大幅照片也可以获得同大画幅底片制作的同样锐利的照片,只要你能选择合适的胶片并采用正确的摄影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使用35mm,中画幅和大画幅底片摄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影象的透视与画幅大小无关
相机内胶片成像的质量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光学构造,以及光衍射定律。

如果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物体,不同画幅(24×36mm,6×6cm,9×12cm)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接近于底片的对角线长度。

由此得到的透视效果与人眼看到的最接近,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关系也最真实。

35mm底片的标头焦距一般为50mm,中画幅为80mm,大画幅(9×12cm)大约为150mm。

在我们的对比试验中,被摄物都放在画面的中央,MTF值也是取自照片的中央部分。

同样,被摄物也被摄于底片的中心。

相同的景深
我们首先要确定使用多大的景深并由此确定相应的光圈。

对于大画幅底片而言,我们宁肯接受一个锐度稍低的照片而不能容忍一个很多部位模糊的影象。

对于用同样的透视来拍摄一个景物,用大底片就需要一个长焦距的镜头。

在同样的光圈下,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因此,为了保证同样的景深,长焦距镜头就必须使用较小的光圈。

如果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随着焦距的增加,为保证一定的景深,就要成比例的减小光圈。

大画幅底片所用的150mm焦距是35mm底片所用50mm焦距的三倍。

而使用50mm镜头在光圈8时所得到的景深就等于用
150mm镜头在光圈为22时的景深(150÷50=3, 3×f8=f24"f22)。

由于这一原因(可接受的模糊程度即弥撒圆随着底片的尺寸而变化),当使用大底片时,聚焦平面和焦外弥撒圆的锐度差别将增大。

如果要求底片有更高的性能,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减小光圈。

在我们的试验中,我们取6×6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两级,9×12画幅的光圈比35mm画幅减少四级。

例如:35mm时光圈取f5.6,中画幅则取f11,大画幅就取f22。

评估方法
1、镜头在试验光圈下的MTF值,我们在瑞典的Gothenburg用哈苏的MTF设备来测定。

2、不同胶片的MTF值,我们采用了胶片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并假定这些曲线是可靠的,并认为其标准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同样的胶片质量。

3、利用镜头和胶片的MTF值,计算出缩小光圈后镜头和胶片共同作用下的MTF值。

4、最后采用三种画幅,两种胶片以及对于不同画幅镜头的适当的光圈(保持相同景深),拍摄并用显微镜来检验照片成像的锐度。

镜头的MTF值
在试验中,我们选用了卡尔. 蔡司. 普拉那T*50/1.4镜头用于35mm底片,卡尔. 蔡司. 普拉那80/2.8(哈苏用)镜头用于6×6cm底片,罗敦斯托克. 斯罗纳150/5.6用于9×12cm底片。

对于上述镜头,我们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光圈值测量其MTF值。

T*50/1.4取f2.8和f5.6,普拉那80/2.8取f5.6和f11,斯罗纳150/5.6取f11和f22。

在图表中,我们也考虑到三种画幅的底片放大率的不同。

因此图表中的MTF值对35mm底片取线频值为0,10,20,30,40和50线对/毫米,对6×6底片取0,6,12,18,24和30线对/毫米,对9×12底片取0,3,5,8,11和14线对/毫米。

要想得到较大景深,就必须把光圈减到很小。

此时镜头的成像主要受制于光的衍射。

一般说来,镜头的焦距越长,用的光圈越小,光线的衍射就越严重,成像的锐度也就越差。

然而,由于底片较大,制作同样尺寸的照片时放大倍数可以减少,这就补偿了锐度的损失。

图1中的曲线几乎都互相重合了。

这里三个镜头的光圈分别取f5.6,f11,f22。

图2中斯罗纳 150/5,6: 实线. 蔡司. 普拉那 80/2,8: 虚线. Contax 普拉那 50/1,4: 点线.
对于浅景深和较大的光圈,我们注意到大画幅底片的优势。

因为镜头在大光圈时不受光的衍射的限制(但仍受到光学构造的限制),35mm画幅此时就处于较大的劣势。

但是,当要求大景深时,不同画幅之间的差别就减小了。

上面提到的35mm底片取f5.6
(6×6cm取f11,9×12cm取f22)时,他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明显了。

我们得出这些结论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胶片的影响。

胶片的MTF值
多数的胶片制造商都对他们的产品提供繁多的数据表单。

里面有很多似乎是无法理解的不必要的图表。

但是对专家说来,这是很好的信息来源。

这些数据表单中有胶片的MTF图表。

这些图表使人想起了镜头的MTF图表中,MTF值是线频(Line frequency)的函数。

他们的最大区别是胶片的MTF值在较低的线频下有时会超过100%,所以对比度有时会大于被摄物的实际对比度。

在线频为0(即单色表面)MTF值总是100%,之后随着线频的增加,胶片的MTF值会超过100%,直至到达某一线频时又回到100%。

此后,随着线频的增加,MTF值又开始逐渐下降。

不同的胶片有着不同的MTF值。

作为一个规律,黑白胶片比彩色胶片的MTF值高,这是因为黑白胶片只有一层感光层。

同样,也可以部分的说低速胶片比高速胶片的MTF值高(拿现代颗粒技术设计的高速胶片通常比过去生产的低速胶片的MTF值高)。

我们以柯达的Tri-X和T-Max为例。

T-Max400的MTF值在0~3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仍为50%,而Tri-X的对应值为0~18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只有30%。

T-Max100甚至比 T-Max400更好。

在0~50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MTF值达到了65%。

拿彩色反转片与黑白片比较的结果更为有趣。

在彩色反转片中锐度很高的富士Velvia(ISO=50)在0~25线对/毫米时为100%,在100线对/毫米时其MTF值甚至降到了15%。

这说明彩色胶片在锐度方面是无法同T-Max胶片抗衡的。

从这些规律来看,很容易理解在追求锐度时胶片的选择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一个低档镜头使用锐利的胶片只能得到一个低质的照片,而最好的镜头使用低档的胶片也无法显示镜头优良的性能。

只有根据MTF图表并选择合适的胶片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镜头胶片的组合MTF值
我们试验的下一步是对三种画幅选择镜头和胶片的组合。

我们测量了各种组合的MTF值。

用Tri-X胶片不同画幅的锐度差别是很明显的(见图3,4)。

因为我们没必要把大画幅底片放大很多倍,Tri-X胶片就可以体现出其在低线频时的优势。

此时对于较小的底片就处于高线频和低MTF值的区域,在大光圈时的差别就很明显了。

35mm底片已无法再现物体的细节。

中画幅底片此时要好的多,而大画幅底片则效果最好。

这就是通常我们认为的不同画幅底片产生的效果差别。

而当我们在相机中装上T-Max底片时,我们来看看将会发生什么使人惊异的情况。

解像率的差别并不大(见图5,6)。

如果再要求较大的景深(镜头的光圈减小),再加上35mm画幅因光圈大了四级使得快门速度提高四级的影响,则几乎就不存在差别了。

如果光圈再增大一些,解像率的差别会有所增大,但仍然是很轻微的。

依尔福不提供他们胶片的MTF值,但估计Delta 100的解像率还要更好一些。

实际试验
理论和数据是一回事,实际拍摄又是一回事。

我们当然想看看真实情况将会怎样。

为简化实际拍摄的评估,我们选择了拍摄专用试验标板。

照相机被架在三脚架上,并进行仔细对焦。

快门是由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

拍摄结果由显微镜检验。

35mm底片被放大到56倍,中画幅底片被放大到35倍,大画幅底片则被放大到17.5倍。

任何尺寸上的差别都在扫描过程中被纠正。

结果是令人吃惊的。

也许人们会希望理论和实践应该吻合,但这一次我们却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有些差别,哪怕很微小。

老实讲我们当时并不认为柯达公司提供的T-Max 100胶片的MTF值是准确的。

同一胶片不可能在不同画幅相机的锐度是相同的。

但这一次我们错了。

T-Max 100的确证
当我们看到分类并印在图表上的结果时,第一印象就是T-Max胶片比Tri-X胶片更明锐,这是正常的。

使人惊奇的倒是小画幅和大画幅的差别竟是非常的明显。

而35mm相机使用T-Max胶片要比35mm相机使用Tri-X胶片明锐得多。

对于都是大画幅的底片,一眼很难说出使用Tri-X和T -Max的差别。

而对于都使用T-Max 100胶片的不同画幅间的锐度差别却很小(有差别,却不明显)。

相反,我们对大画幅的结果却非常失望,确实比小底片好不了多少。

另一点使人吃惊的是,用于35mm相机的T-Max 100胶片的成像锐度竟然比大画幅相机的
Tri-X胶片还好。

没人以前能想到这一点。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用小画幅底片拍摄,要使用非常锐利的镜头,把相机牢固地架在三角架上并使用一根好的快门线。

不能只用一只手随便拍摄。

可以想想,大画幅相机不都是这样拍摄的吗。

所以,正确地使用35mm相机拍摄,其结果是可以与大画幅媲美的。

我们的实验标板是用支于三脚架上的相机,用快门线或自拍装置拍摄的。

底片在尼康显微镜下被放大。

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影象为120mm宽,此时35mm底片被放大75倍。

1) 35mm相机使用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用Tri-X 胶片拍摄的影象毫无可夸赞之处。

2) 哈苏相机使用普拉那80/2.8镜头,光圈置于f11,用Tri-X 胶片拍摄的影象大大好于35mm相机。

3) 大画幅相机使用斯罗那150/5.6镜头,光圈置于f22,用Tri-X胶片拍摄的影象比哈苏还好。

4) 改用T-Max 100胶片。

35mm康太时相机配普拉那50/1.4镜头,光圈置于f5.6,成像似乎比9×12cm,f11时的成像还好。

大画幅镜头在光圈减小到f22时并无明显的锐度损失。

只有在小于f22以后锐度才明显降低。

35mm相机在f2.8时锐度比f5.6时略低。

当然,在颗粒度方面,两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35mm相机的颗粒度要明显大于大画幅相机,这就是人们日常的感觉。

5) 6 x 6普拉那 80/2.8 光圈 f11 胶片 T-MAX 100.
6) 9 x 12斯罗那 150/5.6 光圈 f22 胶片 T-MAX 100. 这个成像是最清晰的.但不同于35 mm 的
是suprisingly small.
7) 斯罗那镜头用 T-MAX 100 拍摄,将最小的3个区域放大后的结果.
使用35mm相机要吸收使用大画幅相机的经验
许多钟情于大画幅相机的读者对本文的反响是"我还是认为大画幅相机好",这是因为他们总是能用大画幅相机拍出好的作品。

这可能是出于下列几方面原因:
1. 大画幅相机总是被牢固地支于稳定的三脚架上,因此避免了能够引起锐度损失的相机震动。

即使很稳定的手持拍摄也会降低MTF值。

要想拍出最好的照片,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使用三脚架,予抬反光镜,使用自拍装置或快门线释放快门。

2. 另一种可能是当使用大画幅相机时,人们并不总是要求获得象35mm相机那样大的景深。

由于大画幅相机在光圈减小到f45或f64时,快门速度会变的特别的慢,人们就索性取较小的景深。

这常见于近距离人像摄影,景深被局限在眼睛周围。

但搞不好就会出现鼻子耳朵失焦的现象。

3. 人们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时,常用更多的时间来构图调焦,以最好地发挥胶片的优点。

放大时的慎重程度也与使用小底片时不同。

拍摄出更锐利的35mm胶片
记住下面三条原则,就很容易提高35mm相机的成像水平。

使用稳固的三脚架,切勿把光圈调的太小,用足整个胶片面积。

不要忘记35mm相机给了我们比大画幅相机快3~4级的快门速度。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慢3~4级感光速度的胶片。

比如说较之于大画幅相机使用T-Max 400胶片,35mm相机就可使用阿克发APX 25的胶片。

由于相机的震动,大画幅相机一般不把光圈降到本文所述的那样小。

摇转大画幅相机的前后端可以在大光圈时把一个平面物体拍摄的非常锐利,这确是大画幅相机的优势。

由于最大的锐度出现在光圈为8或11的时候,结合镜头的摇转就可以获得非常锐利的风景图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